学术投稿

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源性闭经

王亚军;陆世翠

关键词:药源性闭经, 耳穴压豆, 抗精神病药物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女性时引起女性药源性闭经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月经中断达3个月以上(用药前月经规律)者,以耳穴压豆连续3个月以上治疗使月经来潮.结果:应用耳穴压豆治疗60例青年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可使月经来潮,周期正常.结论:耳穴压豆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减少和缓解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青年女性患者对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十分重视,往往因闭经停服抗精神病药物,使精神病复发,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均带来危害.使用上述方法治疗使患者月经规律来潮,避免停药,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患者肌肉注射方法临床探讨

    目的:正确掌握不同患者肌肉注射方法,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吸收,减轻肌肉注射后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100例肌肉注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肌肉注射方法,实验组给予不同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1)肥胖患者;(2)儿童和消瘦患者;(3)水肿患者;(4)保胎孕妇和不孕患者;(5)性病患者;(6)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7)其他(如大面积烧伤皮炎患者).结果:2组方法肌肉注射患者在疼痛程度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不同患者肌肉注射只要正确掌握适合于疾病的相应方法,就能避免局部不良反应,有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友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疼痛病人对慢性疼痛应对措施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目的:调查慢性疼痛病人对慢性疼痛的应对措施,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成的自编的慢性疼痛应对措施调查问卷对100例慢性疼痛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疼痛病人应对策略中,物理疗法17%~81.9%,转移注意力16%~38.3%其它是7.4%~53.2%等.慢性疼痛病人30%普遍存在心情低落,焦虑抑郁等无效心理应对,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同的经济情况、参加保险情况、是否患其他慢性疾病及其种类的病人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不同.结论:慢性疼痛病人对疼痛的治疗不积极,经济状况、保险、其他慢性疾病及其种类是影响慢性疼痛病人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影响因素.应根据病人的情况,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疼痛的治疗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玲;刘金晓;崔立梅;顾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梅县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监测、掌握梅县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搞好碘缺乏病的防治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在梅县东南西北选择4个镇和城区共设5个采样点抽取8~10岁儿童,采集他们的家庭食用盐和尿样,测定盐碘和尿碘含量,并在各采样点抽取2~5份水样检测水碘含量;结果:采集碘盐100份,碘盐中位数31.7㎎/㎏,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100%.采集儿童尿样100份,尿碘中位数204μg/L,城区为186μg/L,农村为211μg/L,城区与农村儿童尿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集饮用水样13份,城区2份水样碘含量中位值51.2μg/L,4个镇11份水样碘含量中位值1.2μg/L,城区与农村饮水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梅县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达标.城区自然环境碘源丰富,可适当降低盐碘浓度,乡镇农村自然环境碘源匮乏,盐碘浓度下调空间小.

    作者:黄晏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合理使用分析

    目的:考察本院下属呼吸内科对患者所使用的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情况,为医生临床使用抗生素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于2010年3月到2011年5月期间内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随即选取400份住院病例,对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各种抗生素进行效果调查分析.结果:在所选取的患者病例中,共有32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使用够抗生素,所使用的抗生素共有42种.其中有个别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超过了30天.结论:我院下属呼吸内科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科学合理,但是个别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时间过长,应该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吴松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ACS患者(ACS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ACS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上述标志物水平.结果:ACS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 、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的血清Hcy、hsCRP 、IL-6和TNF-α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cy(γ=0.488,P<0.01)、hsCRP(γ=0.396,P<0.01)、IL-6(γ=0.325,P<0.01)和TNF-α(γ=0.524,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Hcy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余楚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验对胸片阴性的咳嗽患者的诊治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血常规在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半年来因咳嗽就医的门诊病例,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观察x线胸片检查阴性的咳嗽患者血常规的变化规律.结果:全组38男20例,女18例,年龄12-66岁,平均42.95岁,急性咳嗽8例,亚急性咳嗽8例,慢性咳嗽2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者占5.26%,白细胞总数降低者占15.79%,在正常范围者占78.95%;而中性粒细胞低于50%者占15.79%,在正常范围者占71.05%,单个核细胞高于正常者占23.68%,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占52.63%.本组咳嗽患者中支气管炎或过敏、支气管哮喘和非特异性病原菌感染占前3位,无使用抗生素的确切指征,抗生素使用不当占18.42%,有使用抗生素指征者仅5.26%;其中支气管炎或过敏10例,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支气管哮喘9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例服用高血压服用ACEI类降压药;各类咳嗽患者临床特征各异.结论:血常规在不明原因咳嗽患者的门诊诊疗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鉴别价值.

    作者:杨晓东;王廷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学龄前ADHD儿童认知功能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认知功能.方法:对儿童心理门诊42例5-6岁ADHD儿童进行视听-持续性操作测验(CPT),图片词汇测试(PPVT);选择同班同性别比例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2组儿童在漏报数、反应时间及言语智商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龄前ADHD儿童认知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作者:刘春梅;曾建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6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350次血液透析患者.结果:治愈46例,肾功能完全恢复71.8占%;10例好转,肾功能部分恢复,占15.6%;死亡4例,占12.6%.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发现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危险因素并加以去除,是防止发生急性肾衰竭的关键.

    作者:布阿依夏木·阿布力孜;茹先古丽·艾海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临床操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溶血、真空负压管吸血不畅、血液污染操作者或被采血者皮下淤血等问题产生的相关因素,总结出防范对策,收到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徐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利用氨苄青霉素富集法获得一种新型抗菌肽

    我们采用氨苄青霉素富集法,氨苄青霉素只杀死正在生长中的细菌,而对于被有毒基因抑制生长的细菌则不起作用.将合成的随机核苷酸片段与四环素载体连接和转化,加上IPTG诱导抑菌基因表达并用氨苄青霉素杀死正在生长中的细菌,过夜生长后沉淀细菌并用无菌水洗掉青霉素.细菌涂上平板,在低毒条件下生长.

    作者:赵社会;顾洪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提出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本组数据,根据对3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效果.结果: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下32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例死亡,5例好转,26例治愈,治愈率81.3%.讨论:分析下肢血栓的形成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

    作者:张盛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84例良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表现与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表现、病因和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84例胸腔积液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恶性胸水中,50岁以上发病率为71.62%.青状年发病为28.38% ;恶性胸水以血性胸水为主,占77.70%;非恶性胸水中,血性胸水仅占12.5%;恶性胸水发生在左侧胸腔,占58.78%,右侧占41.22%.左右胸腔差别不大.非恶性胸水发生在左侧胸腔的占33.82%,右侧胸腔的占63.24%,双侧者仅有4例;恶性胸腔积液中,以原发性肺癌为主要原因居多,非恶性胸腔积液中,以结核性多,其它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仅占6.62%.结论:胸腔积液的病因以恶性肿瘤居多,其次为结核,通过影像学及时发现并采取胸水进行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陆聪;陈俊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颈钳夹联合米索前列醇纳肛治疗产后出血

    目的:分析无齿卵圆钳钳夹宫颈联合米索前列醇纳肛治疗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2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常规按摩子宫、使用催产素等方法治疗,观察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宫颈钳夹术联合米索前列醇纳肛,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h、治疗后2-4h、治疗后4-24h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后发生尿潴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齿卵圆钳钳夹宫颈联合米索前列醇纳肛,能有效控制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作用迅速,疗效好,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娟;黄奕冰;陈怡欢;林珏莹;黄桂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96例疗效观察

    肠梗阻是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急病,居第三位.随着对肠梗阻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治疗结果明显改观,但病情严重者,如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率仍相当高.肠梗阻的处理,特别是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处理,仍然是临床棘手的难题之一,在肠梗阻的处理中,医师的临床经验仍然是重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肠梗阻患者96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魏青菊;汪晓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工作方法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控质又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根据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分别从护士管理、分类管理、分工负责、分时管理、护士长轮班质控、跟班、护士长夜查房、各科自行管理、强化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抓住护理质量控制的重点,通过不断地改进质量控质工作方法,及时修改服务工作流程,从制度上杜绝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邵利云;杜淑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县级ICU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目的:通过对县级ICU的安全隐患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2008年起就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管理.

    作者:王晓晖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肝胆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是内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达40%,若不及时止血可危及生命.尤其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再出血的患者,如何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同时减少手术创伤是关键.近年来应用内镜止血夹止血法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就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内镜下治疗40例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肝素抗凝治疗的安全隐患及防治措施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要抗凝治疗,我科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第6小时评估后开始肝素抗凝治疗的诊疗方案后,早期肝素的抗凝治疗存在安全隐患,其治疗的风险为出血,大多由肝素过量所致.因此肝素必须谨慎、安全使用.

    作者:吴昕;翁峰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牙科恐惧症的特征及干预

    牙科恐惧症是患者对口腔临床诊治产生恐惧的症状,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文章对牙科恐惧症的表现、发病情况、危害、诊断方法等进行概述,重点总结了牙科恐惧症的干预方法,以求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指导.

    作者:刘施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常见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新疆八一钢铁公司常见皮肤病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可能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于2012年3月对新疆八一钢铁公司以二级单位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2个二级单位,共2345人.逐一进行皮肤科检查,收集常见皮肤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所有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调查人数2345人,实际调查2009人(85.67%).皮肤病总患病率52.21%.患病率高的依次为浅部真菌病(16.68%)、脂溢性角化病(10.56%)、湿疹性皮炎 (9.26%)等.结论:新疆八一钢铁公司职工中皮肤病很常见.性别、职业、伴随系统疾病、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差是皮肤病发生的可能风险,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肖伟;肖国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