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黄奕冰;陈怡欢;林珏莹;黄桂玲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脑卒中后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采用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应用系统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34例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出院时仅3例留存轻度抑郁,其他患者的抑郁障碍均被清除,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倩云;卓少贤;利春玲;罗丹;卢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院感染不仅严重的影响医疗安全,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同时也阻碍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必须了解当今的医院感染现状,解决问题,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曾秀凤;方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脑梗死患者58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20对照组例,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5mL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20mL注射液20mL治疗,两药物同样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
作者:韦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周围软组织水肿压迫血管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血管硬化.患者颈项僵硬、头痛、头昏、耳鸣、健忘、胸闷、心烦等症状;还有一些类型颈椎病压迫神经导致肢体麻木、无力、瘫痪.常见的颈椎病都伴有脑血管疾病状态,如果颈椎病不断加重,会导致头、颈、肩、腰等相关的疾病.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代护理管理研究的成果集中体现在护理管理理念的更新、工作模式的建立和服务模式的转变3个方面,其中,重要的是护理质量管理理念的更新.在新形势下,护士长应适时转变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积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让病区护理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
作者:王丽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心跳骤停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h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它可见于原发全身和心脏相对正常或无严重疾病的情况,如急性缺血、触电及急性药物反应等,也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肺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随着心肺复苏(CPR)知识的普及与急救技术的培训,近年来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现将心肺脑复苏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孙洪霞;吕翠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发生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影响新生儿救治,严重到危及患儿生命,增加了围产期死亡率,导致住院费用增加和住院时日延长.本文简述了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感染途径、临床特点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皆有进一步控制和降低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杨育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实训课中,分析其教学效果.方法:将我校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一班为试验组,二班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实训课上给予PBL教学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的教学法,探讨其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实训课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训课成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明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已被普遍的应用于临床.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刺激性、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以及长时间输液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药液渗漏,引起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可造成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重者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以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和关节损伤,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于萍;邓太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 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成功的必备条件.目前临床上使用血管通路有动静脉内瘘、长期留置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置管和人工血管移植,其中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1].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血管通路的建立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双腔导管可有效地解决这部分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并且避免了患者血液透析中穿刺的痛苦,使用方便.但如果在血液透析前,中,后操作和护理不当可导致双腔导管出现感染,栓塞,血流不畅等问题.因此血液透析当中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血液透析中心共护理105例此类患者,取得了一些护理体会.
作者:杨丹丹;徐佳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掌握我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状况,了解农村分散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按照全国农村饮水监测相关文件和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方案要求,2011年枯水期间开展了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现将本次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启涛;李传道;王安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回顾性研究近10 年我院收治的8 例甲状旁腺囊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切除,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甲状旁腺囊肿,手术效果好,治愈率 100 %,随访 1~10 年无复发.结论:甲状旁腺囊肿术前易误诊,确诊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
作者:谢莉;张秋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尿微量蛋白及尿NAG活性,以了解肾损害情况并探讨其对判断这种早期肾损害的部位和程度的意义.方法:将4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3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蛋白及尿NAG,并与30例体检健康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尿中尿微量蛋白及尿N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显著性(均P<0.01),且肝硬化患者依分级的尿微量蛋白的各项指标随肝功能下降均呈明显的阶梯式升高变化.结论:尿微量蛋白及尿NAG的检测能及早发现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作者:李勍;徐诗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由于检验技术的日新月异,检验仪器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把检验工作者从传统手工检验中解放出来,使检验工作更自动化、批量化和智能化,但检验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却是把握在检验工作者的手中.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且对不同检测系统或者同一检测系统不同地点的结果进行比较呢?这时我们就需要建立实验室内或者实验室间的检验比对计划和程序.
作者:王华国;廖燕;林胜;李明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以便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9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 AIDS死亡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和肺部真菌,肺孢子菌肺炎,细菌性肺炎为主,64.1%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10.26%的患者死于重型肝炎,大部分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结论:呼吸衰竭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作者:唐坤伦;杨凤;赵川;李毅;王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男性患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例逐年增加严重危机的他们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是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其具体的发病原因正在研究中,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研究,将OSAS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徐德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水凝胶膜对硬膜外粘连预防效果.方法:对7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pHEMA膜组(24只),pHEMA+DEXA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24只)对三组在术后3周、6周以及12周比较TGF-β1、CTGF和a-SMA的表达情况.结果:pHEMA+DEXA组在各项表达中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pHEMA+DEXA具有较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
作者:周子强;陈志光;梁伟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肺栓塞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其它症状为焦虑,可能为疼痛或低氧血症所致.晕厥常是肺梗塞的征兆.护理可从基础护理、一般护理、呼吸道护理、饮食、心理护理抗凝及溶栓治疗护理、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运动是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
作者:王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治疗,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1.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31.2%,总有效率84.4%;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治疗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应用简便,疗效满意,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13例行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212例获得成功.其中4例发生高迷走神经反射,3例发生皮下血肿.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直接关系手术成败.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