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心肺脑复苏

孙洪霞;吕翠霞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 研究
摘要:心跳骤停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h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跳骤停.它可见于原发全身和心脏相对正常或无严重疾病的情况,如急性缺血、触电及急性药物反应等,也见于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肺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随着心肺复苏(CPR)知识的普及与急救技术的培训,近年来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现将心肺脑复苏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颈内静脉置入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 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障血液透析成功的必备条件.目前临床上使用血管通路有动静脉内瘘、长期留置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置管和人工血管移植,其中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1].但是部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导致血管通路的建立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颈内静脉留置半永久双腔导管可有效地解决这部分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并且避免了患者血液透析中穿刺的痛苦,使用方便.但如果在血液透析前,中,后操作和护理不当可导致双腔导管出现感染,栓塞,血流不畅等问题.因此血液透析当中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的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血液透析中心共护理105例此类患者,取得了一些护理体会.

    作者:杨丹丹;徐佳雪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青岛市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价

    本文作者通过对青岛市36家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调查分析,按照可行性指标和检查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发现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症结.通过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了医疗美容服务机构行业自律意识和依法执业意识,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对医疗美容服务机构监管的积极探索,为创建长效监管模式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姜敏;王建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影响护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分析影响护生实习质量的相关因素,通过岗前培训,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制定完善的教带管理体系,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素质并改进教学方法等.提高了护生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满足了临床病人和社会的需要.

    作者:袁爱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种记忆方法在卫生职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药理学是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之上和临床相联系的一门医学基础课,药理学的学习更是以抽象、不易理解、难记忆著称,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下了很大功夫,到头来成绩平平[1].学生大多觉得药理学知识的记忆是一大难题,笔者在历年的药理学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记忆方法,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张晓红;白勇;封银曼;高艳丽;郭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抽动障碍症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抽动障碍症儿童体内血铅的含量,对抽动障碍症儿童的临床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方法:对6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儿童患者采样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仅给予抽动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药物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观察研究高血铅对抽动症儿童的影响.结果:抽动症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铅.在对其单纯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排铅治疗,患儿抽动症状减轻时间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抽动障碍症儿童如存在高血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研究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讨论在社区范围内,提升患者社会支持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用SSRS对不同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6.975.26,低于对照组39.016.8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结论:足够的社会支持对于预防疾病和加速疾病康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为高血压病患者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社区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黄平县2004~2011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病人发现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黄平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8年来病人发现工作.方法:对黄平县结核病控制项目8年来的登记病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1年结核病控制项目共接诊可疑者5809例,可疑者查痰率73.4%,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4414例,年均发现率153.1/10万,涂阳病人1429例,年均涂阳登记率49.6/10万,涂阳病人检出率33.5%.发病以农民多,占91.1%(4022/4414),15~44岁的青壮年占59.4%(2620/4414),男女性别比为2.5:1(3150/1264);县城城区登记病人数率明显高出边远山区.病人以综合医院转诊、病人主动就诊及因症推荐发现为主占86.7%(3827/4414);结论:黄平县结核病控制项目初见成效,可疑就诊者痰检率低,要继续实施以政府为领导,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及结核病归口管理等综合措施,以农村为重点,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结核病知识宣传和可疑就诊者痰检宣传,提高病人就医的主动性和痰检率,有效地发现病人.

    作者:时双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7例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护理体会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以输卵管妊娠常见,是妇产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B型超声、激素放射免疫测定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率明显提高,从而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提供了条件,提高了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成功率.而做好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2010年10月~2011年8月我科为37例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其中保守治疗成功3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爱霞;杜淑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穴位按摩联合功能锻炼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指压按摩三阴交和阴陵穴位、盆底肌肉锻炼,个性化放尿训练,坐浴,选择自行拔管时机,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阳性 4例,对照组19 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胡艳;孙玉娟;陆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泰宁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泰宁胶囊和柳氮磺胺吡啶片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泰宁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36例,占79.55%,有效8例,占18.18%,无效1例,占2.27%,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44例患者中,显效10例,占22.72%,有效26例,占59.09%,无效9例,占18.18%,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对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阿泰宁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陕全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阿荣旗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结核病项目终期评估报告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其中以肺部为多见.

    作者:房久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角妊娠破裂修补术15月后再次怀孕到足月分娩1例

    1病例资料1.1一般及辅助检查资料患者,女,30岁,居住在距乡卫生院25公里,县城近70公里的偏远村庄里,末次月经2009年10月10日,因G2P0 孕4月余,(1997年因宫外孕在文山州医院用腹腔镜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于2010年2月10日0:30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剧烈疼痛,3小时后出现晕厥2次,每次持续约2~3分钟,自然苏醒.家人向当地卫生院呼救,医生于7:20到达患者家,检查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冰冷,严重贫血貌,神智清醒,阴道无流血流水,血压80/50mmhg,立即开通静脉,并向家属交代了患者病情非常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签字同意后,边输液边转诊,于9:30到达卫生院.

    作者:杨荣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常规检验对胸片阴性的咳嗽患者的诊治指导价值

    目的:探讨血常规在咳嗽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半年来因咳嗽就医的门诊病例,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观察x线胸片检查阴性的咳嗽患者血常规的变化规律.结果:全组38男20例,女18例,年龄12-66岁,平均42.95岁,急性咳嗽8例,亚急性咳嗽8例,慢性咳嗽22例,白细胞总数升高者占5.26%,白细胞总数降低者占15.79%,在正常范围者占78.95%;而中性粒细胞低于50%者占15.79%,在正常范围者占71.05%,单个核细胞高于正常者占23.68%,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占52.63%.本组咳嗽患者中支气管炎或过敏、支气管哮喘和非特异性病原菌感染占前3位,无使用抗生素的确切指征,抗生素使用不当占18.42%,有使用抗生素指征者仅5.26%;其中支气管炎或过敏10例,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或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支气管哮喘9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1例服用高血压服用ACEI类降压药;各类咳嗽患者临床特征各异.结论:血常规在不明原因咳嗽患者的门诊诊疗中具有不可忽略的鉴别价值.

    作者:杨晓东;王廷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PICCO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PICCO是一项全新的联合应用技术,用于监测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其创伤小,安全性高,可通过简便、精确的方法对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连续监测[1],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我科于2011年4月将PICCO应用于危重患者的监测及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作者:曹丽秋;侯运辉;白爱燕;马增香;王文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地佐辛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预防牵拉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中,预防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开始手术前,观察组缓慢静推地佐辛5mg,对照组静推生理盐水2ml.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内脏牵拉反应情况及术中MAP、HR、RR、SpO2的变化.结果:预防阑尾手术内脏牵拉反应优良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能安全有效地预防阑尾手术内脏牵拉反应.

    作者:陈晓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糖尿病病人并发酮症酸中毒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患者代谢紊乱加重,减少酮症酸中毒发生.方法:对糖尿病患者70例,实施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结果:通过糖尿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由19.8%降低至11.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使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邢丽芬;李霞;孙艳玲;王巍;刘衍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神经性疼痛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结慢性神经性疼痛的微创外科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对168例慢性神经疼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慢性脊髓电刺激等方法进行治疗.在采取恰当的外科治疗措施的同时,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制定出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术前注意心理干预,术后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支持和关心,指导正确用药,对减轻或消除疼痛,改善病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颜梅;王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4例和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观察组)78例.治疗前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le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个月,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较对照组MMES、ADL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天麻醒脑胶囊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MMSE与ADL分数分别改善(P<0.05,P<0.01).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可有效改善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

    作者:李普阳;蒋福刚;熊青荣;冯子民;方艳艳;王天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十二指肠损伤30例临床诊治与分析体会

    十二指肠损伤是一种常合并周围脏器损伤的严重内伤,约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5%.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术前诊断困难,且常因合并腹内其他脏器伤而掩盖了十二指肠伤情,术中易漏诊,漏诊率可高达25-30%,且处理困难、复杂,十二指肠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却分别达到了65%和15%~20%左右.根据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的30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就其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刚;王爱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置管输液通路中免接肝素帽与头皮针以防治导管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ICU护理人员在中心静脉置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规范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程序,为科研、教学提供系统资料.方法:将96例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输液通路中置管末端连接肝素帽,输液以一次性头皮针连接肝素帽后胶膏八字形固定;实验组弃去肝素帽与一次性头皮针直接连接.如连接输液三通亦遵循此原则.结果:实验组导管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心静脉置管输液通路中免接肝素帽与头皮针明显降低导管感染风险.

    作者:高媛媛;周瑞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