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麻醒脑胶囊治疗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李普阳;蒋福刚;熊青荣;冯子民;方艳艳;王天易

关键词:脑外伤, 天麻醒脑胶囊, 认知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醒脑胶囊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4例和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观察组)78例.治疗前后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ini mentle state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1个月,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较对照组MMES、ADL评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天麻醒脑胶囊治疗1个月后较治疗前MMSE与ADL分数分别改善(P<0.05,P<0.01).天麻醒脑胶囊治疗组不良反应轻,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天麻醒脑胶囊可有效改善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普伐他汀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Pravastatin)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58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LPS+3mg/kg、10mg/kg、30mg/kg普伐他汀共5组,建立小鼠ALI模型.48h后,每组随机取一半小鼠注射伊文思蓝( Evans blue dye,EB),另一半小鼠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蛋白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以及注射EB小鼠的肺湿重/体重比、肺干/湿重比和肺组织中EB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白蛋白、MPO、肺组织EB含量及小鼠的肺湿重/体重比均显著增加(P<0.01),肺干/湿重比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普伐他汀组的白蛋白、MPO、肺组织EB含量及小鼠的肺湿重/体重比均显著降低(P<0.01),肺干/湿重比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普伐他汀剂量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普伐他汀可降低LPS诱导的ALI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使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

    作者:杨霁;杨云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创通气时间长短对COPD急发病人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时间的长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发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4例COPD急发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3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0天,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及第7d查动脉血气,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及临床表现,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天后,2组患者的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动用减轻,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气指标:PaCO2 PaO2、PH改善,2组无差异性(P>0.05).治疗10天后,2组的血气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无创通气对COPD急性发作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延长与效果呈正相关.

    作者:黄展芬;任见珍;成林媛;黄汇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6例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和经验.方法: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为治疗组,80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6±0.2)h,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0±0.3)h,而对照组分别为(2.8±0.7)h、(10.04±2.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8%).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华为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抽动障碍症儿童血铅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调查研究抽动障碍症儿童体内血铅的含量,对抽动障碍症儿童的临床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方法:对6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儿童患者采样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仅给予抽动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药物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观察研究高血铅对抽动症儿童的影响.结果:抽动症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铅.在对其单纯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排铅治疗,患儿抽动症状减轻时间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抽动障碍症儿童如存在高血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使用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价值

    普外手术中切口感染具有高发性,也因此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痛苦.与传统的应对切口感染的方法不同,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在减少病人经济支出、减轻病人肉体不适、缩短病人就医时间、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了使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得到大的发挥,我们必须把握好所使用的抗生素的品种、用量以及使用时机,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大可能地减少其病痛.

    作者:杨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颈椎2、3骨折及左股骨髁上骨折一例报告,讨论术后治疗护理与康复

    患者颈椎2,3骨折及左股骨髁上骨折,取卧位用两沙袋固定制动头颈,在外地医院已行禁食禁水、心电监护等各项指标的观察,结果基本情况良好,行颅牵引一天,次日取卧位用两沙袋固定制动头颈、左股骨髁上骨折处打石膏,脚上备有留置针,由救护车从外地15个小时护送至本院.由急诊入院后, 去除左股骨髁上骨折处石膏,而对其行骨牵引.

    作者:李红芬;平国强;唐锦玲;李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消瘀丸治疗慢性盆腔炎

    目的:探讨消瘀丸对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桃仁、红花、赤芍、川穹、丹参、三棱、莪术、败酱草、元胡、五灵脂治疗慢性盆腔炎300倒,安慰剂作对比治疗.结果:消瘀丸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效率90%.结论:消瘀丸对慢性盆腔炎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效.

    作者:毕凤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宫腔镜手术并发子宫穿孔1例的配合体会

    总结宫腔镜手术并发子宫穿孔时的手术配合及其注意点.配合重点为根据医生需要积极准备手术所需用物,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无痛导尿在手术室护理的应用探析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开展无痛导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28例不同麻醉方式下手术病人所作无痛导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手术病人无痛导尿插管成功率高、血压心率的变化不大,舒适度高.结论:手术室进行无痛导尿操作难易、可有效减轻病人疼痛、提高导尿成功率、减少尿路感染,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椿香;陈秀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子宫肌瘤术后植入输尿管支架的护理

    输尿管支架管经常在输尿管镜检术后被留置,据报道可以减少术后输尿管梗阻几率和促进输尿管愈合,由于支架在人体内长达1~3个月之久,形成的异物感长久的困扰着患者的舒适度,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异物甚至刺激输尿管中结石的形成,严重者可引起血尿等.输尿管内支架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优点是对输尿管起到支架模型并内引流双重作用.临床应用常应用于:(1)保留肾脏及输尿管的各类肾盂及输尿管手术;(2)输尿管膀胱吻合手术;(3)上尿路ESWL术前置管.患者子宫肌瘤术后诉腰痛明显,泌尿系B超提示:右肾积水伴右侧输尿管扩张,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时置入输尿管支架,预防尿瘘和输尿管梗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保留灌肠的相关因素对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且病人易感疲倦,周身不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盆腔包块等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而且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近年来,药物保留灌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达87.5%~95.5%[7],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注入直肠,通过肠黏膜弥散至盆腔而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痛苦小、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减少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对使用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灌肠导管、注意灌肠的药液剂量及温度、灌肠导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时和灌肠后的体位、灌肠时的速度,及保留时间等各种相关因素对灌肠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48例COP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戒烟、呼吸功能训练、家庭氧疗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或﹤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情反复加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邓惠英;罗梅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阴式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宫颈癌的诊断

    目的:探讨经阴式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分别对28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42例宫颈癌组进行经阴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的对比.结果:宫颈癌组与对照组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比较,宫颈癌的前后径与左右径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肿块形态不规则,呈中低回声,其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点;并且宫颈癌组的血流信号显著增多.结论:经阴式彩色超声多普勒对宫颈癌的分期及向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

    作者:薛卉;王育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

    患者,男,59岁,因右中腹部疼痛3天就诊.腹部疼痛呈突发性、持续性,进食及药物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晕厥.查体:体温:36.8℃,呼气:17次/min,脉搏:64次/min,血压:122/87mmHg,右中腹部肌紧张存在,全腹部轻度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患者5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史.患者有喝酒及抽烟习惯,已戒近十年.心电图检查正常.

    作者:王菁;蒋天安;糜晓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成熟,70-80﹪的妇科手术可以在腔镜下完成.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多发性、巨大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严重功血等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美容效果好,盆腔粘连少等优点,因而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病人选择,现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腹腔镜下开展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6例的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宗莉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80例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宫缩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抑制宫缩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和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子宫收缩关系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我院80例诊断患者为前置胎盘的病例对其进行监测宫缩及其在不同孕周宫缩发生的情况.结果: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76.9%伴有不同程度的宫缩.随着孕周的增加,宫缩的发生程度也随之增加.我们用抑制宫缩治疗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平均延长孕周25.6天,有效率也高达97.2%.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宫缩也密切相关,从而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比较并分析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n=80)与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组(OC)(n=70)以及中青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n=75)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但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中青年组要高.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老年患者安全且效果良好,应成为老年患者胆囊切除的首选方法,但要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手术时机和技巧的把握.

    作者:李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方法:将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对照组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和66%,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

    作者:姜宾;于连科;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危重症婴幼儿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危重症婴幼儿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70例,术后均给予ICU常规护理,经口气管插管通气后产生呼吸机依赖.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脱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脱机时间明显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对危重症婴幼儿长期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依赖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有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长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2008年至201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预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亳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1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计15991例.四年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发病时间仍主要集中在4-7月份;地区分布、性别比、年龄组间发病率、职业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亳州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四年来无明显变化,在现有防控措施和力度不变的情况下,今后仍将持续高发.根据发病季节性和人群差异,在流行季节应加强重点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是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的关键

    作者:刘强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