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86例疗效观察

华为民

关键词:纳洛酮, 乙醇, 中毒,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总结采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和经验.方法:8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为治疗组,80例患者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纳洛酮治疗组轻中度中毒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为(0.6±0.2)h,重度中毒患者神志转清时间为(3.0±0.3)h,而对照组分别为(2.8±0.7)h、(10.04±2.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纳洛酮组治愈率(100%)高于对照组(98%).结论:纳洛酮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在层流室的护理体会

    大剂量化疗主要用于难治性、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或对白血病完全缓解后的强化治疗,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中作为机体重要防御功能的粒细胞缺乏是患者并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严重的可导致患者死亡,粒细胞缺乏患者置于普通病房,感染率可达100%.我科于2011年1月至2012年06月采取层流病房隔离对36例白血病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素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连云港某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连云港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探讨性别差异变化规律.方法:用西门子ACUSON X300型彩色B超对高校教职工进行空腹腹部彩色B超检查,然后按性别分组进行比较.结果:1111例高校教职工受检者男性607例,脂肪肝218例,患病率35.91%,女性504例,脂肪肝41例,患病率8.13%,男性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组,X2 =118.86,P<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组高于女性组,我们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控制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陈蓉;周星;何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领导干部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领导干部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5例中年在职领导干部的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结果:治疗3 个月后,25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无一例中断治疗,治疗期间25例患者有1 例患者出现了低血糖症状,无1 例发生夜间低血糖.结论: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不达标的中年在职领导干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联合治疗,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黎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肝胆等)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亦属此范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是内科常见急重症,其病死率达40%,若不及时止血可危及生命.尤其对药物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再出血的患者,如何迅速有效安全地止血,同时减少手术创伤是关键.近年来应用内镜止血夹止血法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上消化道出血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就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施行内镜下治疗40例上消化道出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28例儿童频繁瞬目症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频繁瞬目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自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频繁瞬目症儿童,根据问诊以及眼部检查结果进行病因分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共收集频繁瞬目或挤眼并按时复诊1~4W的儿童128例,其中男81例,女47例,平均发病年龄6.18岁,平均发病时间为42.13d;通过病因分为五类:有过敏症状的占54.55%,有感染症状的占9.79%,有外眼疾病的占13.29%,视力异常的占16.08%,有伴随动作的占6.29%;总的治愈率为86.71%.结论:多种病因可导致儿童频繁瞬目症,过敏性结膜炎为其主要病因,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可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佃强;张娟;谢红波;刘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神经系统障碍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导致神经系统障碍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0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运用肌肉注射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效果随疗程延长而提高,治疗组治疗10d,20d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持久,且复发率低.

    作者:闵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arto射频消融对永久性房颤的新进展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9%.对于我国老龄化严重上涨的趋势,预防和治疗房颤的问题迫在眉睫.随着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其射频消融术实践的不断更新,推动了根治性射频消融术等房颤治疗领域的进展,近年来Carto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永久性房颤技术趋于成熟,随着其成功率的不断提高,射频消融将可成为治疗永久性房颤的首选.阵发性房颤的治疗:

    作者:吕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创伤性湿肺护理

    创伤性湿肺是指由于胸部损伤所引起的综合性病变.在胸部钝挫伤中的发生率为30%~75%,威胁病人生命,加强护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护理实践,总结了创伤性湿肺的护理措施,有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的作用.

    作者:王晶莉;度世艳;王希平;谷立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而规范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重要环节.如何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余丽琼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1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由75.94%上升到96.2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婕;孙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湿疹25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双盲法做治疗,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加氯雷他定颗粒10mg,每日1次,有继发感染时加抗生素.两组均外用卤米松软膏,两组均治疗10-20天.结果: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湿疹中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氯雷他定颗粒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作者:温婷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50例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应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的50例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后采用持续麻醉镇痛泵,自控静脉注射舒芬太尼与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舒芬太尼组,B为芬太尼组,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A 组镇痛效果明显强于B 组,呼吸抑制发生率A组大于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大于A组、神经系统如嗜睡、瘙痒没有区别.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强于芬太尼,由于有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所以在使用舒芬太尼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必要时配备呼吸监测的仪器.

    作者:刘永臣;张顺利;刘景彬;温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阑尾切除术的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切口感染46例,对感染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龄(≥60岁)的感染率为38.46%;合并慢性疾病患者的感染率为34.29%;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52.94%;坏疽阑尾感染率为32.14%;肥胖感染率为33.93%;非主刀医师缝合切口的感染率为54.55%;以上因素具有代表性,是导致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在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包括年龄、是否肥胖、糖尿病史、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阑尾病理状态等,针对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康有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重要性

    扶正法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很大的潜力,扶正法即可用于减轻放、化疗反应,又可改善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多家医院的治疗中得到证实和好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值得推广,祖国医学需要发展.

    作者:李荣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谈颌面部骨折60例临床分析

    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且在急诊时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常伴有咬合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及颅脑损伤.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颌面部骨折病人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患者肌肉注射方法临床探讨

    目的:正确掌握不同患者肌肉注射方法,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吸收,减轻肌肉注射后的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100例肌肉注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肌肉注射方法,实验组给予不同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1)肥胖患者;(2)儿童和消瘦患者;(3)水肿患者;(4)保胎孕妇和不孕患者;(5)性病患者;(6)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7)其他(如大面积烧伤皮炎患者).结果:2组方法肌肉注射患者在疼痛程度和局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患者的肌肉注射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对不同患者肌肉注射只要正确掌握适合于疾病的相应方法,就能避免局部不良反应,有利于药液的充分吸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友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肠瘘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调查了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1268例,共有30例发生肠瘘.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肠瘘发生率为4.23%.高位肠瘘10例,6例早期修补术仅1例成功,4例保守治疗,3例治愈.低位肠瘘20例,其中12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8例获愈,另8例保守治疗7例成功,1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例转流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林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梅毒静脉采血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与对策

    新生儿梅毒静脉采血操作过程中存在穿刺难度大、操作者心理压力大、自身防护意识不够等安全因素,通过选择合适的血管、双人协作、选择合适的手套,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操作者压力、加强防护,从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高冬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助产护理工作中的职业风险与防范对策

    医院产科的特殊性质和环境,决定了助产护理工作是一项多环节、高技术、高强度、高风险、节奏快、责任重、压力大的一项工作.它关系着生命个体的安全、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及人类生命质量的高低.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面对许多危险因素,经常处于易暴露、易感染的高风险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产房工作的高度职业风险性,采取必要的、周全的风险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更好的保护产妇及人类新生命的安全.

    作者:李曙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致不全流产46例分析

    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停经49天以内要求流产者实行药物流产,疗效比较满意.但亦有少部分因药物流产不全致阴道多量出血的情况,此种现象不容忽视.现就本院自2011年1月至12月因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不全流产致阴道多量出血收住入院治疗46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