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勇
目的:观察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9.10%.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西韶;李碧云;韩劲草;黄霖;张学文;赖莉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百特泵泵入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2例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百特泵进行持续48H或120H泵入吗啡治疗癌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疼痛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本组完全缓解1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7解例,轻度缓解2例,未缓解0例,有效缓解率达100%.结论:晚期顽固性癌痛治疗中使用百特泵泵入吗啡给药效果满意,且简单易行,提高了癌痛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奚玉向;李雨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部分老年人群骨密度(BMD)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用放射吸收法对某银行199名退休职工进行指骨骨密度检测、分析.结果: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远高于男性,老年男性41.9%骨量减少,20%骨质疏松;老年女性18.1%骨量减少,74.5%骨质疏松.结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病,采取积极预防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作者:钟玉莲;吴仙蓉;黄丽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SV) 临床诊治情况,探讨如何对该病的早期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住院的1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对89例住院期间有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出院后进行来院复诊或电话巡访.结果:1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除有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等的主要临床表现外,合并肠道外脏器损害的有89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不同程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热性惊厥、脑炎、肠套叠、胃肠出血、过敏性紫癜、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病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良性肌炎等.通过积极综合治疗,除5例肠套叠进行外科手术和1例DIC转院治疗外,其余均得到康复及治愈.结论:早发现、早干预,同时及早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关键,而搞好公共卫生减少该病的发生发展是根本.
作者:吴友林;蔡晶娟;方剑;周惠;何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 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NICU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败血症13例,占住院患儿的3.31‰,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1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本院出生8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67‰.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13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龙艳明;张志强;陈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将多门课程的实验部分优化组合成<临床护理技术>一门课程,转变了护理教师实验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成绩.方法:选取章节按班级一个按原来形式进行,另一个将课程整合后进行.结果:实施组无论在学习兴趣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整合后变成考试课后,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李桂玲;张英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部宫产手术是解决各种难产以及解除母婴危险状态的有效措施,在各级医院已相当普及,随着科学发展对产科检测方法的改进以及对高危妊娠的早期诊断及认识的提高,由于医疗纠纷的困扰以及社会方面的多种原因,剖宫产率在大大提高,有些医院可达30%~40%,个别医院甚至高达到80%,但随之而来的各种手术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处理应该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
作者:朱艳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宾阳县手足口病病原体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确诊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的173例病例(重症病例75例、普通病例98例)标本送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RT-PCR方法检测EV、EV71和CoxA16病毒核酸.结果:实验室确诊肠道病毒阳性149例,阳性率 86.13%.其中,EV71病毒107例(71.81%),CoxA16 11例(7.38%),其他肠道病毒31例(20.81%),重症病例、普通病例EV71病毒感染率分别为80.00%(60/75)、47.96%(47/98),10例死亡病例全部为EV71病毒感染病例.结论:宾阳县2010年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以EV71型为主;重症病例、死亡病例与感染EV71病毒有关.
作者:蒙剑;赵甲光;覃大章;钟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面神经炎又叫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原因不明,与天气寒冷、风吹、病毒感染有关,起病后引起病灶同侧颜面部肌肉瘫痪,由于眼轮匝肌麻痹,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由于颊肌麻痹,患侧极为松驰,故口角下垂,虽不危及生命,但患者常因容貌的改变,给工作学习、生活等带来诸多不便,积极而正确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26例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出相关的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林丽明;陈容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是重症监护中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更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也避免血管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刺激,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西医结合治疗消防员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患有创伤性滑膜炎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内服外敷,积液较剧者行关节腔冲洗灌注治疗,急性期后行理疗、艾熏、推拿等多种方法辅助治疗.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9例患者共81个关节经10d~3m的综合治疗,痊愈67个关节,好转13个关节,无效1例(由于半月板严重撕裂,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7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防员创伤性滑膜炎效果好,且远期疗效满意,值得基层部队卫生部门推广.
作者:李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自我效能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20例鼻咽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3.75%鼻咽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鼻咽癌患者的MCMQ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鼻咽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与面对(γ=0.645,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回避(γ=-0.612,P<0.01)和屈服(γ=-0.585,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鼻咽癌患者自我效能感处于中低等水平,并与其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自我效能干预措施,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周静;秦银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随机将175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9例,对照组8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9.5%,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9.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慧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输液患者选择穿刺护士的原因.方法:对2011年6月-12月份在本科室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80例行问卷调查,分析患者选择穿刺护士的态度及选择穿刺护士标准.结果:约有40%的输液患者在输液时会选择穿刺护士,其中以护理师职称以上,工龄5年以上的护士被选择率高于低年资护士.结论: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常存在失误,分析原因,有必要对患者选择护士的现象进行适度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证护理队伍的阶梯建设.
作者:黄秀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院收费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的挂号、开药处方、物流、门诊、住院收费、划价、药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财务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财务管理服务的信息系统.
作者:江克松;宋玲玲;胡斌;李文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很多是由于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并详细阐述了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需注意的问题,为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吴秀玲;李世玲;刘兴来;刘晶;李廷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利用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方法及影响因素,了解本县新生儿听力缺陷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仪对在本院及院外出生的2027例新生儿进行普遍性听力筛查.初筛年龄为出生后2-7天.对初筛未通过者,42天时进行复筛,复筛两次未通过者,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确诊.结果:对2027例新生儿进行实际听力筛查,初次听力筛查通过1829例,通过率为90.23%,复筛儿童198例,通过168例,通过率为84.84%,未通过30例,再筛查后两例接受ABR测试者诊断有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发生率为1.0‰.结论:本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1.0‰,影响筛查的因素与民族、新生儿体重、孕期、父母文化程度有关.
作者:王靖华;陈小婉;王旭江;刘晓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目的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和干预组60例,对干预组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强调预防,通过综合评估骨科术后患者,确定高危人群,预见性的从患者的饮食、体位、功能锻炼、药物应用等多方面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DVT发病率比较,干预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骨科术后患者DVT的发病率.
作者:丁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从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等多方面分析,找出不安全因素,探讨防范措施.结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重视优质护理.结论:人人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重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企业医院在改扩建规划时,由于缺乏建设规划和资金投入的自主权,在基础建设上缺少超前(具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造成未来的见缝插针.建设与规划上的短视、设计缺陷和结构的不合宜性导致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这就要求医院决策者和建设工程管理者,在医院改扩建规划中要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较为科学的建设方案,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留有空间
作者:梅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