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林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血管疾病虽然为专科疾病,但因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和器官功能衰退,涉及多个器官系统,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心脏衰竭(心衰)、呼吸衰竭(呼衰)、肾脏衰竭(肾衰)、内分泌紊乱等并发症代写论文.心衰、呼衰的认识比较早,而较多的为肾衰、内分泌紊乱.
作者:陆延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脾亢,脾肿大病人进行手助腹腔镜巨脾切除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充分准备,术中护士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0min,平均出血量340ml,平均脾重1750g,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均临床恢复.结论:手助腹腔镜保留了腹腔镜手术的微创特点,并降低手术难度,能有效控制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是值得选择的微创巨脾切除方式.
作者:叶明春;袁媛;王天雨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将2009年11月~2012年4月期间,在山东省煤炭泰山疗养院就诊的50例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多种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措施,42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5例患者症状减轻,2例患者呼吸衰竭,1例患者气道阻塞窒息死亡.
作者: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和对比汉苗两民族农村儿童留守现状的同时,对两民族留守现状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10日至7月16日对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汉苗族杂居区的3个主要乡镇(水尾镇、震东乡、枧槽苗族乡)的农村家庭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1份(其中监护人问卷423份,儿童问卷598份),有效回收率92.8%.汉苗族儿童留守率分别为41.8%、61.4%.结论:汉苗两族均具有很高的儿童留守率;两族青壮年外出务工经济效益差;苗族儿童留守率显著高于汉族,这与苗族经济劣于汉族经济有直接关系,间接与两民族文化教育、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当地计划生育落实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其中教育是本质的因素.我们从教育、生活生产方式、计划生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作者:王文轩;吕志远;杨汉丰;柴影;蒋志军;张钰娸;王江;古健炜;袁尉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作为外科抢救的主要场所,对于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及病人的安危.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存的时间逐渐延长,其生存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有资料[1,2]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超过60%,远远超过北京市中老年健康常模.MHD患者失眠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药物治疗能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且起效快,但多数催眠药物都有耐受性和依赖性,不易被MHD患者接受.近年来,我院采用耳穴埋豆治疗MHD患者的失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骨关节病是关节退变和继发骨质增生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亦称骨关节病或退行性关节炎.多发生于膝关节部位.膝关节受到的压力大,因此人到中年后疼痛时有发生,而这种疼痛往往容易忽视或是被人们认为是关节炎等病症.通过2005年~2009年疼痛门诊万余次疼痛治疗初步统计,各类疼痛疾病以6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中国自1999年即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人口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而据报道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承受着慢性疼痛,许多慢性疼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虽然如此,他们中的许多并未受到很好的治疗.因此对老年人慢性疼痛的治疗已成目前疼痛治疗的重点.为何疼痛特别青睐老年人呢?骨关节痛有哪些症状?我们该如何防治它呢?现简要概括如下:
作者:张胜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喷洒止血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25-82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共1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结果:急诊内镜治疗组止血率为96.9%,普通对照组止血率为80.0%,差异显著 (P<0.01).结论:内镜喷洒止血药物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张华;刘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心搏骤停的特点及急救复苏效果.方法:对院前和院内转运途中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心搏骤停病例共23例,其中院前转运组11例,院内转运组12例,转运过程中发生心搏骤停的常见病因有严重多发伤、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和急性左心衰竭.可能的诱因是病人的体位改变、呼吸道梗阻和供氧流量的变化.院前转运组复苏成功率低于院内转运组.结论:转运前、转运中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和围心搏骤停期患者,除去诱因,果断地进行预处理是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红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及高薪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新的职业危害.护士置身于特殊职业环境的特殊职业群体,她们与患者接触密切,既担负技术工作,又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但护士对职业职业中危害及潜在的危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报道,职业损伤护士发生率高于医生,医生损伤率高于医技人员,护士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为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笔者通过对护理工作中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及防护措施进行探讨,供同仁借鉴.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静脉炎为常见病,发病率很高,若治疗不当会直接影响输液治疗、有的累及深静脉和并发肺栓塞的可能,从而导致截肢或危及生命.因此探讨预防、护理静脉炎很有必要.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院呼吸科住院患者出现静脉炎17例,对其发生静脉炎的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护理,利用国际静脉炎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效果,总结预防、护理静脉炎的佳护理方法.结果:在我们护理治疗的17例静脉炎患者中,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5例患者输注普通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林等)导致,6例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等)导致,5例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如氯化钙、浓氯化钠等)导致,1例患者输注利福霉素钠导致.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17例静脉炎患者均治愈;一例患者穿刺处有脓包经外科引流后治愈.结论:静脉炎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很多静脉炎可以预防,尤其是医疗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选择合适的血管、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高浓度及刺激性较强药物的护理均能有效的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正确的护理是治疗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作者:廖永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48例COPD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表调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患者在戒烟、呼吸功能训练、家庭氧疗的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或﹤0.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病情反复加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作者:邓惠英;罗梅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佝偻病人群在奶及其制品、大豆制品方面的膳食状况,分析佝偻病发生的主要膳食因素,为预防佝偻病提供依据.方法:自行编制定性食物频率问卷,选取对照组和佝偻病组婴幼儿共97人,均用该问卷询问其家长婴幼儿过去6个月来奶及其制品、大豆制品摄入频率,分别计算充足与不足的例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充足摄入奶及其制品、大豆制品方面及仅充足摄入奶及其制品方面,两组婴幼儿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佝偻病组摄入充足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仅充足摄入大豆制品方面,两组婴幼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佝偻病组摄入充足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z结论:佝偻病组婴幼儿未充足进食奶及其制品、大豆制品,是导致佝偻病发生的主要膳食因素,仅充足进食大豆制品,并不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发生,故大豆制不能代替奶及其制品,针对婴幼儿家长进行营养指导,是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发生的必要手段.
作者:韩淑东;吴宝对;韩志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健康教育路径在食管静脉套扎术病人中应用.方法:将98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病人分为2组,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实验组进行健康评估,涉及健康教育路径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结果:实验组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有显著增加,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及再出血率明显降低.结论:在食管套扎术病人中运用健康教育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虞敏亚;卞秋桂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药物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1.将选取的美洛昔康(勃林格殷格翰公司,15mg/d),疗程6周,治疗6周后随访2年.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的评价.2.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治疗前后血清中IL-1、TNF-α、TGF-β和IGF-1的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膝关节评分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2.IL-1、TNF-α、TGF-β和IGF-1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美洛昔康可能是通过抑制相关免疫因子来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预测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484名早孕妇女CRP浓度,进行前瞻性研究,并追踪至孕中晚期,根据孕中晚期75g糖耐量结果分为GDM组,选取年龄、孕周相同的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间孕中晚期的CRP浓度、年龄、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分析.结果:GDM的发生率为4.5%.作单因素分析时GDM组与非糖尿病组在年龄、孕前BMI、孕中晚期CRP有显著性差异,当校正年龄、孕前BMI时,GDM与妊娠中晚期CRP水平的高低有统计学意义,孕前BMI是决定母体CRP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孕中晚期血清CRP水平高低对GDM有预测价值.
作者:陈素丽;龚林;朱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随着患者医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医疗官司的不断增多,麻醉安全一直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和顾忌的问题.但现有教科书对此涉及不多,或虽有涉及但内容过于简单.为了强化麻醉安全意识,重视麻醉安全问题,提高麻醉医疗质量,降低麻醉风险,减少和杜绝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发生.本人认为应结合工作经验和实例,并归纳成条理性,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下介绍本人的体会.
作者:马秀英;张守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梗塞是由于急慢性脑血管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脑血管疾病(1).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病率、死亡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其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约为出血性族卒中的3倍,致残率比出血性卒中高.笔者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十余年,为了有效防止脑梗塞患者残障形成或加重,在急性期将治疗与康复并重, 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对本院的52例脑梗塞病人采用针刺配合疏血通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红;郝学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8例(34.61%),好转27例(51.92%),无效2例(3.85%),死亡5例(9.61%).死亡的5例中,出血卒中4例,缺血卒中1例,多死于心律失常及心衰、感染、脑疝;结论:早期控制高血压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志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基本治愈18例,显效48例,有效4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结论:临床护士一定要将解释、疏导、鼓励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从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作者:越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