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利云;杜淑清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中使用产钳助娩胎头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剖官产术中胎头高浮、娩头困难者49例,术中采用产钳娩头.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娩胎快捷、母婴并发症少、一次成功率高.结论: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时应用产钳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陈维梅;张绪娟;卢绪叶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急腹症诊断特点及手术时机,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128例小儿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对其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病例中误诊有23例,其中19例治愈,死亡4例,因先天性消化道发育异常3例放弃手术治疗死亡,1例死于术后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结论:小儿急腹症在临床上正确诊断和处理至关重要;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克服思维活动的局限性,综合地进行周密灵活的思维分析.
作者:刘平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全程护理模式及其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对80例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和抢救进行回顾分析,并介绍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0例中经过抢救脱离危险的有77例,死亡3例,抢救的成功率是96.2%.结论: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全程护理模式对临床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要开展灵活有效的救治措施,正确的评估病情,也要有良好的护理流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李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归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患者共有82例患者出现突然的视力下降,所占比例为54.67%.共有69例患者的眼视盘出现苍白水肿的症状,所占比例为46%.患者的视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出现偏盲缺损的患者多,共有58例,所占比例为38.67%.经过治疗,患者视力的平均值得到明显了改善,与治疗前的视力平均值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多会出现视力下降、苍白性水肿、动脉缩窄的症状,患者的视野改变常见的是偏盲缺损.经过治疗患者的视力、视野发生了明显的改善.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通过对7例永久性血管通路(5例动静脉内瘘及2例肱动脉剥离患者)发生局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并经过正确合理的用药治疗及精心细致的护理,使感染清除,血管得以恢复健康并重新使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预防高龄老人吸入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0年7月~2011年4月在我科ICU,12例高龄老人吸入性肺部感染的护理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误吸老人均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治疗,8例较早行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吸出误吸物并直接行气道冲洗、吸痰管吸引清除误吸物,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措施有效.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吸入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轻老人的痛苦,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死率.
作者:李文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抑制宫缩在前置胎盘期待疗法和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子宫收缩关系的重要性.方法:针对我院80例诊断患者为前置胎盘的病例对其进行监测宫缩及其在不同孕周宫缩发生的情况.结果: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患者76.9%伴有不同程度的宫缩.随着孕周的增加,宫缩的发生程度也随之增加.我们用抑制宫缩治疗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平均延长孕周25.6天,有效率也高达97.2%.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与宫缩也密切相关,从而抑制宫缩对治疗前置胎盘产前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切口小、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我科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经过护理人员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香;朱爽;苏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女性行经期引起或加重痛经的行为因素,建立健康行为,提高女性行经期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根据所有参与者有无经前和经期行为因素改变,主要包括饮食、保暖、压力、经期卫生和运动等方面引发痛经时的痛经程度等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痛经患者717人,而痛经患者中因为个人行为因素的改变而引发或加重痛经的人614人,占85.6%,可见行为因素直接影响女性月经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温丽;陈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留置导尿是解决排尿异常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1].留置导尿管易导致尿路感染,这已形成共识,并成为世界性难题.有研究表明[2-3]医院获得的感染中40%为尿路感染,其中又有17%以上与留置尿管有关,置导尿管3~2ld,患者菌尿发生率按每日5%递增.有文献报道,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几乎l00%发生菌尿[4].尿路感染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本文针对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护理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2例患儿临床症状与发育史非常相似:1.性别与年龄:均为男儿,1例8岁、1例9岁;2.均起病于24个月内;3.无家族遗传史,父母为工人或公务员;4.母亲孕期没有发现异常情况;5.均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回避他人目光,对母亲没有亲近反应,对声音反应不敏感,缺乏主动与人交往倾向,喜欢独自活动;6.语言发育障碍:无交流性言语,有时自言自语,但听不清内容;7.刻板行为:其中1例对广告纸着迷,另1例对镜片、花盘等圆形物体着迷;8.智力问题:均表现为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不能进行考试和心理测验;9.躯体异常表现:1例患儿眉距较宽,1例牙齿发育异常;10.攻击行为:患儿在家中均表现出对父母的攻击性,其中1例在拿走他的广告纸时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另一例在较多场所乱抓圆形物体,导致检查室花盘、检查人员的眼镜损坏.
作者:胡伟伟;俞爱月;苏巧荣;尹利平;王越;陈静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CT检查结果.结果:57例HIE患儿根据HIE分度标准进行分度:轻度19例(33.3%),中度27例(47.4%),重度11例(19.3%).结论: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古力巴哈尔·达吾提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为了解学校用水情况,我们与2012年7月16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23所学校,进行了检查.其中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14所(含4所村小学).检查中发现:目前学校学生的生活用水与学生的课间饮水时分开的.
作者:姚作睿;时耀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要保证检验结果可靠,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即医学检验的质量保证.检验后阶段又称分析后期,指的是检验后所有过程,包括对结果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报告、结果传递、检验后标本的保存.根据我国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还包括实验室产生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何做好检验后阶段的质量保证,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管理.
作者:刘长俊;李玉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癌症患者实施人文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以住院的老年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文护理.结果:有效地改善了护患关系,有效地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切实有效地开展人文护理,将会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积极性,也会减轻社会压力.
作者:汤莺燕;张莹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确定口服50克葡萄糖激发试验(50-gram glucose challenge test,50g GCT)检测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测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孕24至28周在我院做50g GCT的孕妇,按照是否存在葡萄糖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GCT>=7.2mmol/L(130mg/dl),作2小时-75克口服糖耐量试验(2 hour-75 gram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2h-75g OGTT),并分析试验检测的血糖值.结果:试验组362人,对照组874人.试验组发现了48例(13.3%)妊娠糖尿病,对照组为76例(8.7%),(P =0.816),本研究的总患病人数为124例(患病率10.1%).筛查值为7.2mmol/L和7.8mmol/L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相似,而7.2mmol/L的特异度为64.8%,7.8mmol/L的特异度较高,为78.1%,但这没有统计学意义(P =0.619).结论:50g GCT所用的血糖阈值应该取7.8mmol/L,因为与7.2mmol/L相比,它有高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24至28孕周做50g GCT,一小时后如果静脉血糖水平低于7.8mmol/L,GDM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作者:孟宪玲;李丽莎;牛丽;罗凯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中的高脂血症患者,探对其进行预防教育以及血液灌流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临床达到的效果.借此提高患者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度,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做好高脂血症的预防措施,其次通过血液灌流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两者结合,可以为血液透析患者高脂血症提供更多的临床获益.
作者:洪满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晓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避免患者代谢紊乱加重,减少酮症酸中毒发生.方法:对糖尿病患者70例,实施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护理.结果:通过糖尿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由19.8%降低至11.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使糖尿病患者并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邢丽芬;李霞;孙艳玲;王巍;刘衍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气流受限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人类第四大死亡原因[1].研究发现[2-3],COPD患者90%以上是老年人,且急性发作期营养不良率接近50%以上.营养状况是COPD不依赖肺功能存在的独立因子[4].据报道[5],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 N) 并发症发生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 而肠内营养(EN) 的实施又因病人肠道运动、消化及吸收功能改变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而言,应用肠外和肠内续贯营养支持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营养治疗途径.
作者:顾景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