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于湛;孙冬丽;佟欣;高赢;李洪英;栾险峰
目的:探讨干部保健科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注重护理安全意识教育等临床护理管理,提出防范策略.结果:通过上述措施使护理安全得到保障,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推进干部保健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薛枫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尿微量蛋白及尿NAG活性,以了解肾损害情况并探讨其对判断这种早期肾损害的部位和程度的意义.方法:将4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3级,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蛋白及尿NAG,并与30例体检健康者相比较.结果:肝硬化组尿中尿微量蛋白及尿NA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显著性(均P<0.01),且肝硬化患者依分级的尿微量蛋白的各项指标随肝功能下降均呈明显的阶梯式升高变化.结论:尿微量蛋白及尿NAG的检测能及早发现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作者:李勍;徐诗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门诊宫腔镜检查术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一2011年9月于我院门诊超声检查疑子宫内膜息肉并行宫腔镜检查术绝经后妇女74例,对比超声、宫腔镜检查术与病理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超声及宫腔镜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官腔镜检查术结合组织活检与病理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于虹;杨志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指压按摩三阴交和阴陵穴位、盆底肌肉锻炼,个性化放尿训练,坐浴,选择自行拔管时机,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阳性 4例,对照组19 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胡艳;孙玉娟;陆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我院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征.结果:2011年共分离出 6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5株(80.4 %),革兰阳性球菌101株(16.08 %),真菌22株(3.5%).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3.7%、17.3%、12.4%、10.5%,其中产ESBLS菌株173株.亚胺培南、哌拉西林/Tazo、阿米卡星对多数G-杆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47株(其中MRSA:40株),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目前革兰阴性杆菌在感染病原菌中仍占主要地位,耐药性仍十分严重,ICU 患者感染率高及多重耐药严重,应定期监测ICU 病房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钱耀先;杨云敏;王;燕;胡忠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调查研究抽动障碍症儿童体内血铅的含量,对抽动障碍症儿童的临床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方法:对68例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障碍儿童患者采样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仅给予抽动症药物治疗,治疗组在给予药物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观察研究高血铅对抽动症儿童的影响.结果:抽动症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铅.在对其单纯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排铅治疗,患儿抽动症状减轻时间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抽动障碍症儿童如存在高血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佐以排铅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雁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在新农合的实施过程中,必须畅通信息渠道,落实好公示制度,将工作程序、补偿比例、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全部置于居民的监督之下,做到阳光操作,内容公开、公正和公平,才能取得居民的理解,得到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作者:张朝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院自2011年1月开始对停经49天以内要求流产者实行药物流产,疗效比较满意.但亦有少部分因药物流产不全致阴道多量出血的情况,此种现象不容忽视.现就本院自2011年1月至12月因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不全流产致阴道多量出血收住入院治疗46例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近年来,慢性肺心病与高血压、冠心病及左心功能的关系日益受到内科临床医师的重视,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从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中选出42例,在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心衰竭,并与20例正常人,30例慢支、肺气肿者对照,应用彩色多普勒测定其左心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庄乾聪;潘延升;魏宗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探讨其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未卒中患者(100例)作对照,血浆S100β蛋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大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中风量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结果:(1)S-100β蛋白与HDL-C负相关(P<0.05),与TC、LDL-C正相关(P<0.05).(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1-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天恢复正常水平.(3)血浆S100β蛋白、NSE水平随脑梗死体积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浆S100β、NSE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100β、NSE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其与脑梗死体积相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
作者:代国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输液过程中微粒的来源及相关因素,探索减少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的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了一次性侧孔针注射器、一次性斜面针注射器在治疗室环境及净化操作台上,在加药与不加药条件下逐瓶检验计数微粒数,每组各50例比较产生的微粒数,观察何种情况可减少微粒的产生.结果:在治疗室环境下穿刺瓶塞可明显增加液体中微粒数(P<0.01),同时加药可导致微粒数激增(P<0.01).而在净化操作台操作产生的微粒数明显低于治疗室环境(P<0.05).在相同情况下,侧孔针注射器穿刺瓶塞可减少橡胶塞微粒的产生(P< 0.01).结论:采用侧孔针注射器溶药、加药产生的不溶性微粒数明显少于斜面针注射器,同时穿刺本身、粉针剂药物及空气中所含微粒数也对液体中微粒数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操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孙应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以85名门诊及住院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筛选整群抽样的558名无病患居民组成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调查其社会经济和人口学特征,并以相关量表测量其心理社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OR=1.832,P<0.05)、心理健康状况不良(OR=2.821,P<0.05)和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OR=4.712,P<0.05)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较高(OR=0.187,P<0.05)和家庭月收入较高(OR=0.539,P<0.05)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高家彦;程秀峰;祝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不孕不育专科门诊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证实为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者300例,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结果:采用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的疗效明显.结论:中药内服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是一种安全而疗效好的措施.
作者:魏治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随机将175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89例,对照组8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适当护理,并按医嘱以病毒唑10~15 mg/kg/d静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加服中药1付.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10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9.5%,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x2=9.8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慧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现状,讨论在社区范围内,提升患者社会支持的护理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患者组,并随机抽取100例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用SSRS对不同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6.975.26,低于对照组39.016.8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高血压病人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健康人群.结论:足够的社会支持对于预防疾病和加速疾病康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该有效利用社区资源,为高血压病患者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社区环境,从而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随访观察3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80例(100眼)术后裸眼视力随时间延长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暂时性高眼压等,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宋宏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喷洒止血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25-82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共12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结果:急诊内镜治疗组止血率为96.9%,普通对照组止血率为80.0%,差异显著 (P<0.01).结论:内镜喷洒止血药物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张华;刘红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分析青少年正畸患者托槽脱落常见原因,以减少或避免托槽脱落,提高矫治效率.方法:抽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115例在我口腔保健中心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托槽脱落原因有很多种,首要原因是戴起矫治器吃坚硬或粘性食物.结论: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固定矫治器以及固定矫治器所涉及到的各种装置,让他们明白这些后,才会很好的保护托槽,以及正确的看待由托槽带来的各种不适.
作者:程莉;郭玲;杨丽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消化道出血是消化道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解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紧急救治的措施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改善循环衰竭状态,降低死亡率.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周围循环衰竭患者,采用四肢浅静脉建立通路比较困难,往往延误了救治时机,为了寻求更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我科采用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为消化道出血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达到了及时准确用药的目的,为抢救成功奠定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珍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10例DPB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理学诊断6例,临床确诊4例.患者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的症状.所有DPB患者合并副鼻窦炎,冷凝集实验>1:64占6例,动脉血氧分压(Pa02)<80 mmHg占80%,肺功能检测提示通气功能减弱.胸部X线典型表现为散在小颗粒结节影,胸部HRCT为广泛分布两肺的小叶中央性结节.结论:DPB的诊断应综合分析病史、临床特点、胸部特征性HRCT表现,早日进行肺组织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
作者:沙拉买提·赛地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