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强
目的:观察碘伏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患者2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各80例,治疗组予碘伏抹洗阴道,对照组1单用克霉唑栓阴道塞药,对照组2予2%~ 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和克霉唑栓阴道塞药.两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3个疗程停药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1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2总有效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91.25%,对照组1治愈率82.50%,对照组2治愈率92.5%,治疗组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抹洗阴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姜怀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因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且病人易感疲倦,周身不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导致不孕、异位妊娠,盆腔包块等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病人身体健康,而且给其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近年来,药物保留灌肠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达87.5%~95.5%[7],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是将药液灌注入直肠,通过肠黏膜弥散至盆腔而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痛苦小、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减少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对使用不同的药物,选择不同的灌肠导管、注意灌肠的药液剂量及温度、灌肠导管插入的深度、灌肠时和灌肠后的体位、灌肠时的速度,及保留时间等各种相关因素对灌肠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提高围产保健水平,正确指导孕妇合理饮食,保证孕期营养均衡摄入,降低孕期营养摄入不均衡对孕妇及胎儿的危害,对47例孕妇的饮食中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方法:将47例孕妇按孕周分为孕24-28周组与孕32-36周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两组孕妇在调查前三天的食物种类及食物量,分析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对两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孕龄的两组孕妇在饮食营养摄入方面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应根据不同孕龄对孕妇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降低母儿并发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
作者:王锐;有风芝;黄娟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总结宫腔镜手术并发子宫穿孔时的手术配合及其注意点.配合重点为根据医生需要积极准备手术所需用物,术中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1.5岁.未婚女性20例,已婚女性44例.经触诊、穿刺活检、乳腺彩超以及钼靶摄片检查诊断均为乳腺良性肿块.其中乳房纤维腺瘤18例、乳腺囊性增生14例、乳导管内乳状瘤12例、乳腺脂肪瘤20例.进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结果:64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且术后两年随访喊着手术瘢痕比较小,无1例患者出现复发和恶性病变.患者乳房外观及形态均呈现正常状态.结论: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CCP治疗糖尿病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实施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结果 8例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并发症,经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 PCCP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受X线辐射量少、术后疼痛轻、患者能早期活动等特点,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刘秀英;任文艳;刘节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老年干部未退休前,绝大多数曾担任过重要的领导职务,退休后离开岗位,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心理上难免感觉到孤独感、失落感、自悲感,产生忧郁、恐惧心理.而老年干部患者所患疾病多为慢性老年疾病,治疗时间长、疗效慢、病情反复发作,这使他们出现不配合治疗、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而这种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对这一特殊群体,笔者在几年的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体会如下.
作者:章美任;张晓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多数是1~6个月婴儿,其主要病原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发病与该年龄支气管的解剖学特点有关.临床以咳嗽、喘憋、缺氧及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且易合并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治疗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将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5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敖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前纵隔是性腺外畸胎瘤的好发部位[1],而肺内畸胎瘤罕见,易误诊为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及纵隔肿瘤等疾病.我们收集我院完整的该病例资料结合近年来国内文献回顾性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综合认识.
作者:黄子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治疗过程中,医生必须充分尊重该项权利,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但在特定情形下,医生有必要越过知情同意,不予告知或不予全部告知治疗的相关情况,并且因此不应当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定情形包括了紧急情形、治疗特权、权利放弃、基于公共利益的强制医疗行为以及不需要履行说明义务等五项内容.
作者:向彦;蒋祎;田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的甘露醇是高渗透性的组织脱水药物,具有利尿、脱水、消肿之功效,因此在临床内外科应用相当广泛,但在静脉滴注时,由于药物的高渗、滴速快、微粒等因素而对静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轻者有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其疼痛可自穿刺点走行向远处放射.严重时,伴有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出汗,情绪激动等症状,个别病人不得不终止治疗.重者,可导致周围组织、静脉损害,管壁变硬,弹性消失,管壁闭塞等现象[1].现对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及如何防护进行总结.
作者:庄景焕;陈春梅;张晓锋;胡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RSV) 临床诊治情况,探讨如何对该病的早期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科收住院的1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对89例住院期间有明显并发症的患儿出院后进行来院复诊或电话巡访.结果:16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除有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伴发症状有腹胀、腹鸣、腹痛和恶心等的主要临床表现外,合并肠道外脏器损害的有89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不同程度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热性惊厥、脑炎、肠套叠、胃肠出血、过敏性紫癜、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病毒血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良性肌炎等.通过积极综合治疗,除5例肠套叠进行外科手术和1例DIC转院治疗外,其余均得到康复及治愈.结论:早发现、早干预,同时及早处理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关键,而搞好公共卫生减少该病的发生发展是根本.
作者:吴友林;蔡晶娟;方剑;周惠;何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30例产妇中住院后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0.70%,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无一例死亡及发生并发症.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护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5 例,通过粒细胞刺激因子200ug皮下注射一日两次,连续四天,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第五天应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单采.在DSA下股动脉穿刺,经肝动脉将单采的细胞悬液移植入肝脏,通过加强采集前后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出院指导,观察疗效.结果:通过加强采集前后及术前、术后的护理、宣教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通过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随访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通过加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05-2011年7年间,临床资料完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医与收住院19476人次,其中男性9934人,女性9542人.7年间从本组19476例,进行筛选,收治角膜异物与手术,共筛选出221例,占11.4%,228只眼角膜异物.角膜异物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通过资料显示,现逐年有增加患病趋势,目前急需高度重视,要广泛宣传,及早就医,有效手术等措施,保护角膜,提高视力,现报告如下:
作者:印全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气流受限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成为人类第四大死亡原因[1].研究发现[2-3],COPD患者90%以上是老年人,且急性发作期营养不良率接近50%以上.营养状况是COPD不依赖肺功能存在的独立因子[4].据报道[5],单纯使用肠外营养( P N) 并发症发生率高, 维持营养状态效果差 , 而肠内营养(EN) 的实施又因病人肠道运动、消化及吸收功能改变受到限制.因此,对于营养不良的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而言,应用肠外和肠内续贯营养支持可能是较为合理的营养治疗途径.
作者:顾景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ACS患者(ACS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将ACS组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间上述标志物水平.结果:ACS组患者的血清Hcy、hsCRP 、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患者的血清Hcy、hsCRP 、IL-6和TNF-α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Hcy(γ=0.488,P<0.01)、hsCRP(γ=0.396,P<0.01)、IL-6(γ=0.325,P<0.01)和TNF-α(γ=0.524,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Hcy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了ACS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余楚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127例,伤后至治疗时间半小时~15天.合并尺骨茎突骨折67例,下尺桡关节半脱位54例.手法整复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月,骨折均愈合.愈合125例,占98.43%,好转2例,占1.57%,未愈无,好转2例是因自来医院复位后34天才复查,其结果为对位欠佳,功能较差,腕背伸、掌屈、旋转功能均明显受限,但经过理疗、按摸、中药熏洗及功能锻炼后其功能尚可.结论: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绍海;陈晓英;刘军;张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经静脉途径进行全身化疗是临床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近年的肿瘤治疗提倡巩固治疗,力求杀死全部的肿瘤细胞,静脉化疗更加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反复、大剂量的化疗可使静脉变黑、变硬,甚至堵塞,或者细胞毒性药物使血管发生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4.65%⑴;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护理难度,使病人的治疗受到影响.近年来,国内护理界在静脉化疗及化疗药物外渗损伤护理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翁海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各种介入治疗以及重症监护ICU的广泛应用,院内呼吸系统感染呈逐年上升之势,且大多由耐药菌株感染引起,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金葡菌、嗜麦芽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尤其是产ESBL(β-内酰胺酶)的菌株的感染呈逐年递增,一般抗生素疗效很差或无效,必须使用复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对照药品治疗院内呼吸系统感染进行非盲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院内呼吸系统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予以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周成;袁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