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红;刘巨红;许婧华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BS) 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NICU病房住院的GBS败血症新生儿资料,回顾性分析GB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期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GBS败血症13例,占住院患儿的3.31‰,其中早发型败血症11例,迟发型败血症2例.本院出生8例,占本院出生新生儿的0.67‰.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生后36h内发病,迟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2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其中1例并发脑脓肿、1例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GBS败血症患儿血WBC明显低于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数十至数百倍,PLT下降明显.13例血GB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氨苄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结论:新生儿GBS败血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龙艳明;张志强;陈翔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且在急诊时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常伴有咬合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及颅脑损伤.本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颌面部骨折病人6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金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规范外来器械的处理流程与管理方法:建立<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成立管理团队结果:完善了对外来器械的管理流程,保证了外来器械的灭菌质量,实现了质量可追溯性结论:提高了医疗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邵兴芳;王建华;官长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13例行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临床资料.结果:212例获得成功.其中4例发生高迷走神经反射,3例发生皮下血肿.结论:经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直接关系手术成败.
作者:刘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脑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开塞露塞肛治疗便秘,试验组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取开塞露经肛门注入直肠治疗便秘,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便秘的疗效比较,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开塞露保留灌肠通便法,可大大提高通便成功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张宝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女性时引起女性药源性闭经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女性精神病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月经中断达3个月以上(用药前月经规律)者,以耳穴压豆连续3个月以上治疗使月经来潮.结果:应用耳穴压豆治疗60例青年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可使月经来潮,周期正常.结论:耳穴压豆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减少和缓解女性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青年女性患者对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十分重视,往往因闭经停服抗精神病药物,使精神病复发,对社会、家庭及个人均带来危害.使用上述方法治疗使患者月经规律来潮,避免停药,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作者:王亚军;陆世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时间与疗效关系.方法: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足月、适于胎龄儿均于生后12--24小时确诊为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患儿28 例.分别于确诊后30分钟、1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予开始应用西地那非,48小时观察疗效.结果:确诊后开始应用西地那非30分钟与1小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30分钟、12小时、24小时之间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12小时、24小时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闫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以便进一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科收治的39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 AIDS死亡患者同时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以口腔和肺部真菌,肺孢子菌肺炎,细菌性肺炎为主,64.1%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10.26%的患者死于重型肝炎,大部分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结论:呼吸衰竭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
作者:唐坤伦;杨凤;赵川;李毅;王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0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430例产妇中住院后经过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发生产后出血3例,发生率0.70%,明显低于国内报道的发生率,无一例死亡及发生并发症.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是保证护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英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作用有很大改变,而且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联合服用多种药物,药物不良反应及患有药源性疾病的风险亦随之增加.因此,药源性疾病是关系到老年人健康的大问题.
作者:于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美宝湿润烧伤膏对治疗临床压疮的疗效.方法:2009年3月~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照各自标准进行治疗护理.结果:对照组Ⅰ~Ⅲ期褥疮愈合率为100%,均较常规疗法提前一周左右愈合,疗效明显.讨论: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是一种治疗褥疮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8例(34.61%),好转27例(51.92%),无效2例(3.85%),死亡5例(9.61%).死亡的5例中,出血卒中4例,缺血卒中1例,多死于心律失常及心衰、感染、脑疝;结论:早期控制高血压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段志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的职业病之一,本文针对临床上经常发生的针刺伤现象进行认真分析为前提,探讨了目前针刺伤发生的各种原因与情况,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培养护士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提出了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及发生针刺伤后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并且在此基础上强化了护士的自我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强调了护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提醒护士要防止疾病通过针刺伤被传染,从而有效地放止针刺伤的发生,降低针刺伤对一线护士的伤害,同时也是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医院内源性感染的传播途径,营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
作者:刘长英;邓太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稀释痰液、消除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的重要手段,临床已广泛使用.但常由于操作不当或用药后观察不及时,不能使这一方法取得预期效果.本文通过阐述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现状,归纳了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原理、临床用药及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目的评价氧气驱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疗效的观察.
作者:普兴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它可能发生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但其中以肺部为多见.
作者:房久灵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患者,男,59岁,因右中腹部疼痛3天就诊.腹部疼痛呈突发性、持续性,进食及药物不能缓解,伴大汗淋漓,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泻,无皮肤巩膜黄染,无晕厥.查体:体温:36.8℃,呼气:17次/min,脉搏:64次/min,血压:122/87mmHg,右中腹部肌紧张存在,全腹部轻度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患者5年前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外伤史.患者有喝酒及抽烟习惯,已戒近十年.心电图检查正常.
作者:王菁;蒋天安;糜晓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主要总结近几年来白介素6在癌症研究中的进展.白介素6在恶性肿瘤的发生,疾病进展和复发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使用白介素6的靶向治疗拮抗剂则对恶性肿瘤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昌林;韩宇健;赵延军;李丽君;王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行指压按摩三阴交和阴陵穴位、盆底肌肉锻炼,个性化放尿训练,坐浴,选择自行拔管时机,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残余尿阳性 4例,对照组19 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能大大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胡艳;孙玉娟;陆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西医结合治疗消防员创伤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9例患有创伤性滑膜炎的消防员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内服外敷,积液较剧者行关节腔冲洗灌注治疗,急性期后行理疗、艾熏、推拿等多种方法辅助治疗.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69例患者共81个关节经10d~3m的综合治疗,痊愈67个关节,好转13个关节,无效1例(由于半月板严重撕裂,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8.7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防员创伤性滑膜炎效果好,且远期疗效满意,值得基层部队卫生部门推广.
作者:李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湿疹患者与饮食的关系.方法:对48例饮食诱发或加重湿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7.9%和10.0%.结论: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11例患者,1月、3月后皮肤损害显著改善分别为45.5%、63.6%.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胥兴文;杨和荣;邓勇;蒋亚辉;万焰;周建琼;游江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