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宏
目的:比较利培酮分散片与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治疗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总体疗效相当。在控制激越症状方面,利培酮组优于氟哌啶醇组。利培酮组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利培酮分散片合并氯硝西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急性期症状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傅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青霉素假阳性的原因,提出对策,做为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年1-12月需要做青霉素皮试的150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25例是假阳性。结果:这25例假阳性是由于药物本身原因,操作不当和消毒液等因素所致。结论:临床护士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尽量排除导致假阳性的人为因素,才能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董群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技术是应用YL-I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血肿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起到清除病灶的目的。该技术损伤小,效果明显,但也有一定死亡率。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状况,并提出护理管理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500人,将体检结果录入计算机,并总结护理对策。结果:健康体检人群500人,290人检查出疾病或者是异常,检出率是58.0%。检出前5位疾病由高到低为:第一,高脂血症;第二,高血压;第三,高血糖;第四,脂肪肝;第五,肥胖或超重。不同年龄段进行疾病检出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脂肪肝、肥胖或者是超重对人群健康造成影响,进行健康体检,可以尽早发现,做好预防工作,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韩梅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家庭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药物依从性、医疗支出等指标的积极意义。方法: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家庭干预,另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护理作为对照,总结分析家庭干预的措施及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庭干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加强血压控制,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凤萍;林高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南平地区浦城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确定病原,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8例病人咽拭子,阳性8例,均为 B型,阳性率为100%。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检测8例,第一次培养7例阳性,分离率由87.5%(7/8)。只有1份为阴性,将阴性标本做第二次重培养,才出现阳性,均为B型(Victoria系),病毒培养分离率上升为100%(8/8)。结论:本起流感疫情共发病76例,罹患率为10.8%(76/706)。我们采集病人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鉴定,确定为B型维多利亚株引起。此次疫情结合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用核酸快速检测结果指导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提高了阳性检出率。较传统方法大大保证了检测的时效性,而对基层疫情确定及时有效处理控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鹃;吴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随访研究,探讨内分泌辅助治疗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08年1月一2012年1月诊断为I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对照组60例不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5.0%和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88.3%和8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随访观察,认为内分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红耀;张欣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43例顺产后有尿潴留的产妇进行原因分析和实施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产妇对产后休养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降低了尿潴留发生率。其中做心理护理后有效者10例,调整体位诱导排尿法有效者8例,开塞露纳肛法有效者5例,药物治疗法有效者10例,留置导尿管10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顺产后产妇尿潴留有效。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精神病专科医院药房管理现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拟建立完善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药学管理模式。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人员、精神病患者家属共245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医院工作人员对药房管理的认可度较高(98.28%),部分患者家属希望药师提供更多的用药指导,药师希望增加学习机会。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药房管理到位,医院可增设用药咨询服务站,还应关注药师的进修、培训需求。
作者:马新;刘书莲;张少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了解网络舆情监测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对2010年9月-2013年9月实施网络舆情监测食品安全管理以来,对其应用的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分析。
作者:丰戆;周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L-22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小鼠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和BALB/c小鼠为供受鼠建立GVHD模型后,随机分为GVHD+PBS组和GVHD+IL-22组。建模后第28天检测小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总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GVHD+IL-22组的脾和淋巴结T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GVHD+PBS组,且GVHD+IL-22小鼠脾呈现坏死区。注射IL-22对脾CD4+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淋巴结IFN-γ+CD4+T细胞(Th1)和IFN-γ+CD8+T细胞(Tc1)的百分率。结论:虽然IL-22可降低GVHD小鼠外周T细胞数量但可部分增强外周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
作者:赵恺;赵冬梅;尹玲玲;徐开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护理文书质量改进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根因分析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31个临床科室的护理文书书写在院级质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回顾,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结果:2012年6月-2012年12月护理文书发生问题的月次和科室较2011年6月-2011年12月明显减少。讨论:根因分析法找出了导致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系统原因,为护理文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强珂皎;贺艳;顾振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计划免疫开展前后“乙脑、流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灰”六病免疫相关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并予以分析评价;方法:利用Excel和SPSS软件对计免前后“六病”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免疫前年均发病率621.73/10万,免疫后年均发病率16.22/10万,用泊松分布对计免前后“六病”年均发病率进行比较, P<0.01,由此可得计划免疫前后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计免后发病率明显低于计免前;结论:1950~2011年我市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开展计划免疫后,下降幅度非常明显,所以预防接种是消灭或控制针对的传染病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常规接种及流动儿童管理是预防控制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关键。
作者:高慧娟;商颖钰;薛全华;许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纯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0例,运用常规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运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组。观察两组的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一室尿素清除指数、微炎症状态、β2-微球蛋白和甲状旁腺激素等。结果:在透析一年之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总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血液透析滤过可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使患者的免疫力得到提高,进一步降低透析并发症以及感染的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莺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药物配合手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4/5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配合手法较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安全可行。
作者:陆璧;张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制定睡眠评估量表,探讨ICU 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ICU 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治愈率,并为改进医护工作提供临床思路和定量依据。方法:用睡眠评估量表(包括患者自评法和护士评估法),对ICU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对相关因素进行前瞻性干预,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实施并评价。结果:调查显示81.67%的患者在入住ICU期间睡眠质量受到了影响;其中51.67%的患者睡眠质量差。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噪音、光照、交流障碍、医护干扰和担心疾病及预后。结论:ICU患者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需要提供相应的措施,改善其睡眠质量。在基础护理中增加睡眠评估的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邢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用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洛酮用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WBC总数及分类计数,采用NEPHSTAR Plus特定蛋白分析仪(NS100)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全血超敏CRP。结果:细菌感染组全血CRP和WBC、N 均明显升高,与支原体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5),CRP阳性率大于WBC和N阳性率;B组和C组之间CRP和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随病情好转,CRP逐渐下降。结论:超敏CRP与WBC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种类,提高诊断敏感性。CRP的动态监测可有助于疗效观察,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林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设立“健康口腔之家”,公立医院口腔医生转变角色,担当家庭成员的长期保健医,由被动看病转变为主动电话预约,督促成员系统性、规范性预防或治疗恶性口腔肿瘤、粘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病、龋病以及在口腔表现的全身疾病。该种创新的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模式为医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创造了条件,为家庭成员争取了时间,特别是公立医院科室之间的合作,保证了人们的口腔及全身健康。
作者:邢树林;曲大利;丛斌;王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肺癌的诊断率。方法:82例确诊为肺癌的患者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片段21-1的浓度。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肺癌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提高了肺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永庆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