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玮;张君儒;王庆凯;高印生;王旭初;王庆海;巩祥胜;张淑霞
目的:为解决临床成果数据收集周期长、科室手工上报数据方式积极性低、管理层无法监控成果数据的问题。方法:采用信息处理技术对已录用的成果数据进行汇集,达到可以进一步加工分析的效果。结果:通过对历年的数据汇集,新上线的系统可以快捷、方便地对数据进行汇总,支持按年度、学科分类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结论:摆脱了传统手工录入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项目开展达到预期效果,使用科室评价较高。
作者:杨伟文;刘宇平;陈梁华;杨伟红;余达加;陈翠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中药坐浴法对改善痔疮手术后相关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痔疮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苦参汤方坐浴,对照组不采用中药坐浴,仅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结论:中药坐浴法对改善术后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蒲美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IL-22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小鼠的脾和肠系膜淋巴结功能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和BALB/c小鼠为供受鼠建立GVHD模型后,随机分为GVHD+PBS组和GVHD+IL-22组。建模后第28天检测小鼠脾和肠系膜淋巴结总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和淋巴结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GVHD+IL-22组的脾和淋巴结T细胞总数均明显低于GVHD+PBS组,且GVHD+IL-22小鼠脾呈现坏死区。注射IL-22对脾CD4+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无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淋巴结IFN-γ+CD4+T细胞(Th1)和IFN-γ+CD8+T细胞(Tc1)的百分率。结论:虽然IL-22可降低GVHD小鼠外周T细胞数量但可部分增强外周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
作者:赵恺;赵冬梅;尹玲玲;徐开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母婴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诊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6例,将其分为低蛋白血症组(研究组 n=52例),正常血浆蛋白组(对照组 n=34例),比较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终止妊娠孕周,母婴并发症(胎盘早剥、DIC、产后出血、FCR、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体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对母婴预后造成不良结局,应积极防治,重视血浆蛋白的监测,必要时输入血浆蛋白,降低母婴并发症。
作者:刘荣欣;曲首辉;鲍志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小切口及微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结果:55例中采用常规方法41例全部l期愈合,小切口手术方法9例和微切口手术方法5例均痊愈。未有感染病例。术后手术疤痕不明显,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以常规方法以主。小切口和微切口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也是皮脂腺囊肿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医院葡萄球菌属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掌握医院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状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属菌株。药敏试验采用MIC法进行,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25923,数剧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葡萄球菌属细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共收集417株,其中金葡菌112株,占26.8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05株,占73.14%;发现4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3株是金葡菌,1株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不同的医院和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须重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遏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多重耐药菌的危害。
作者:谭翠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方法:对急诊护理活动中以往产生矛盾、纠纷、投诉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搜寻风险的微小苗头,并进行积极防范。结果: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根据防范措施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李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针对同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旨在了解药物治疗有效性,提升治疗效力。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共7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使用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使用呋麻滴鼻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鼓室压明显降低,体温也更趋近于正常状态。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显效人数更多。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采用呋麻滴鼻液治疗能够达到更优治疗效果,在更短时间内减轻患儿痛苦程度,提升治疗有效性,因此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启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预期治疗目的。方法:对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结果:42例患者通过相关治疗和护理均有好转,正常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后期介入治疗疗效好、副作用小,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晓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考察家庭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效果、药物依从性、医疗支出等指标的积极意义。方法:对社区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家庭干预,另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家庭自护理作为对照,总结分析家庭干预的措施及两种方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SF-36评分及治疗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医疗费用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家庭干预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于加强血压控制,增加患者疾病知识及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果。
作者:李凤萍;林高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保守治疗中乳管镜冲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9例以乳管镜冲洗为主的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乳管镜冲洗治疗后18例患者(62.07%)得到治愈,7例患者(24.14%)临床治疗有效,4例患者(13.79%)临床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21%。结论:乳管镜冲洗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在乳腺导管扩张症保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后应用内分泌治疗的随访研究,探讨内分泌辅助治疗对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2008年1月一2012年1月诊断为I期子宫内膜癌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60例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对照组60例不采取内分泌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5.0%和2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3年存活率分别为88.3%和81.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随访观察,认为内分泌辅助治疗可以改善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红耀;张欣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带教的方法,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护理人才。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点和护生情况制订带教方案并公开化和明确化,建立健全的带教管理制度。内容包括操作示范、手术的配合、职业防护的教育及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等。结果:护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增强,整体提高带教质量。结论:手术室护生实习带教必须有计划地阶段性进行,同时应对护生进行出科考核,了解护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刘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国中药制药生产一般分为前处理、浸膏生产、制剂与包装三个阶段,煎药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医中药制药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本文首先概述了自动煎药机存在的问题,对当前自动煎药机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后进行了应用前景的展望。
作者:朱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做为一种新型输液器材,它不仅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对我科应用小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在覆盖透明贴膜前配合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固定好留置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使用方法:1.常规留置针穿刺成功后将一次性输液贴较窄的一条贴于留置针外露部分,使之固定于手臂处;2.再取一条较宽带有敷贴的输液贴对折两次后垫于留置针分叉处下面皮肤处;3.将一条较宽有敷贴的输液贴固定于留置针穿刺处;4.将一次性输液贴较窄的一条贴于留置针分叉处上面;5.常规贴好一次性透明敷贴。
作者:刘杨;吴建中;张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贫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A,26例为地中海贫血为观察组B,检查结果正常的2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A、B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A、B的血红蛋白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少于观察组B;观察组A、B的红细胞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的红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可以简便快捷的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具有显着的效果。
作者:孔艳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洗胃评分记录单对急性中毒洗胃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洗胃的病人共178例,按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急性中毒病人洗胃评分记录单,对照组按原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洗胃评分记录单抢救成功率提高,平均住院日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洗胃评分记录单可以提高了急性中毒洗胃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
作者:姜梅;曹俊辉;王芝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水肿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对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均可治愈,母子平安成功出院。结论:心理护理、子痫的护理、水肿护理以及用药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析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名进行胃肠镜诊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肠胃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胃肠道检查治疗法,观察组则采用无痛胃肠镜治疗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时间长短以及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是否有不良反应,同时也对患者术后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出院时间以及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都比观察组高一些,患者满意程度比对照组低一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即安全又值得信赖的诊疗技术,应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广泛运用。
作者:路德荣;顾世玉;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内经》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期诊治3方面内涵。王颖晓[1]阐述“治未病”理论,包括养生保健,未病先防、先安未病,已病防传、防微杜渐,救其萌芽三方面内容。随着妇科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治未病”思想已运用到妇科各领域。1闭经魏绍斌等[2]提出针对引起闭经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如保持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良好有序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盲目节食减肥,正确采用节育和避孕措施。若已发病则在积极诊治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和情志治疗,以缓解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思想压力,并注意生活饮食调摄,少食辛辣、油腻之品,不可过食生冷或偏食,注意药食结合,特别是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辨证使用中医食疗,对本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