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措施用于严重肺挫伤的临床效果

乔秀荣

关键词:胸部外伤, 肺挫伤,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讨论用综合措施提高重度肺挫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3例肺挫伤严重度评分ISS大于20分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气分析PaO2及SaO2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aO2和SaO2是判断低氧血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等是肺挫伤治疗的重要方法。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髓底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氧化物多聚体(MTA)和光固化氢氧化钙用于髓底穿孔修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髓底穿孔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做严密的根管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氧化物多聚体修补髓空底,对照组用光固化氢氧化钙修补髓空底,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孔直径<2mm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2mm的患者,医源性穿孔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龋源性穿孔,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A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活性,将其用于修补髓室底穿孔可有效提高牙齿保存率,是修补髓室底穿孔理想修复材料。

    作者:乔新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职业卫生知识知晓及卫生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以及卫生需求情况。方法:选自我市某区的65家电镀企业,从这65家电镀企业中随机抽取6家,在2家规模较大的电镀企业中每家抽取25人,2家规模中等的电镀企业每家抽取15人,两家规模小的各抽10人,一共100人。采用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并且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对100位电镀企业的职工进行调查,对健康概念的知晓人数88人,知晓率为88%,职业病概念知晓人数94人,知晓率为94%。电镀厂主要的职业卫生危害知晓人数的81人,知晓率为81%,职业病可预防知晓人数为70人,知晓率为70%,有毒气体净化常见方法知晓人数72人,知晓率为7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知晓人数85人,知晓率为85%。86人对职业病的防治知识有需求,需求率为86%。82人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规有需求,需求率为82%。91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知识有需求,需求率为91%。93人对职业中毒症状及应急救援方法知识有需求,需求率为93%。结论:我市某区电镀企业的制度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并且卫生需求率较高。

    作者:涂晓志;武照燕;张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与心导管造影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动脉导管未闭大小、形态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作经皮PDA封堵的63例病人资料,着重分析动脉导管的测量、形态,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造影分析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典型动脉导管未闭经胸超声测量值与造影后 X线测量值无显著差异,但在小型和大型PDA中两者差异显著;所有病人中61例封堵成功,7例植入Coil弹簧圈,54例蘑菇伞堵闭器封堵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PDA的首选检查,对PDA的形态大小能做出较准确的分析。

    作者:赵香芝;沈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心力衰竭诊疗适宜技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后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和冠状动脉事件后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是危害公共健康、临床预后差的综合病症。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CHF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室重塑的恶性循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并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开辟了CHF治疗的新纪元;但该适宜技术尚未能在基层医院得到应有的推广运用。

    作者:罗恒;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1病例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龄35~78岁,高血压病程3~40年。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1级高血压25例,2级高血压35例,3级高血压30例。除外(1)继发高血压;(2)对ACEI及钙拮抗剂过敏者;(3)双侧肾动脉狭窄。

    作者:关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与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40例病人,对其采用整体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后其临床症状全部得到了改善,治疗效果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病人的机体抵抗力大幅度得到了提高。结论:从祛痰、氧疗、用药与心理等层面对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实施整体性的临床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整体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小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异丙酚1.2mg/kg静脉麻醉;实验组:地佐辛1.5mg+异丙酚1.2mg/kg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麻醉前后BP、HR、SPO2的变化,评估麻醉效果,记录异丙酚用量和麻醉起效时间。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者的SBP、DBP、SP0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下降缓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HR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异丙酚总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麻醉可安全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麻醉效果较好,并可减少异丙酚用量。

    作者:侯芝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

    本文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四点对策。旨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替罗非班对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在常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基础上,观察替罗非班tirofiban(欣维宁)治疗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STEACS)PCI术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查阅北京阜外医院2010-2012年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历共158份,均为发病12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其中对照组患者80例,替罗非班组78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两组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30天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无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现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发生率为5.13%。对照组出现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例,发生率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欣维宁)能改善STEACS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邹培源;刘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验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总结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贫血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为缺铁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A,26例为地中海贫血为观察组B,检查结果正常的2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A、B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A、B的血红蛋白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少于观察组B;观察组A、B的红细胞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B的红细胞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A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观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可以简便快捷的区分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具有显着的效果。

    作者:孔艳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出社区医疗服务的改进措施。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我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内的42个社区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向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数量2080份,收回2035份,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合格率97.8%。结果:调查结果显示,1436人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有所了解,比例为70.6%,这其中又有65.5%的人对社区责任医疗团队的服务模式比较了解;85.6%的老年人认为需要的医疗服务项目即每年定期体检;在获得健康知识渠道方面,通过医务人员指导了解相关知识的为37.8%;对社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调查显示,很满意或满意的比例为71.3%;有66.7%的人经常接受社区医疗服务;89.3%的老年人认为接受社区医疗服务比较方便;对社区医疗服务不满意的比例为5%。结论: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仍需提高,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

    作者:李拉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

    目前心理健康的定义没有一个公认的客观标准,就是说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从心理现象的自身规律来分析,心理健康可以定义为: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功能。护士被人们贯以天使的称谓,可见护士要承受比从事其他专业的人群高出很多的压力和委屈。而当代患者对自己的生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目前护士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在各种职业中护士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强迫、抑郁、躯体化症状,如做事必须反复检查,遗忘率高,感到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伴头疼、腰疼、肌肉酸疼等。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提出了身心衰竭综合症的概念,提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在给予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此外,职业心态偏差,人格异常,身心疾病等并不鲜见。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本文就引起护士不良心理的原因具体分析并提出对策。

    作者:孙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应用CQI对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运用PDCA四步法制定CQI护理干预方案,实施CQI。结果:实施CQI干预后,医务人员洗手率及手部细菌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实施CQI可有助于提高血透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严文静;包晓燕;魏晓霞;许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与分析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入选条件符合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的21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103例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另一组为对照组103例传统方法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对所患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上升。结论:中医护理路径可以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实施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可以在肛肠疾病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与运用。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方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的探讨

    目的:探讨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小切口及微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结果:55例中采用常规方法41例全部l期愈合,小切口手术方法9例和微切口手术方法5例均痊愈。未有感染病例。术后手术疤痕不明显,未见复发病例。结论:皮脂腺囊肿的手术治疗以常规方法以主。小切口和微切口手术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也是皮脂腺囊肿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晓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护理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份在我院妇科住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患者48例,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下降、术后并发症减少、满意度提高,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型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崔娥萍;王朝东;平慧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鼻中隔偏曲合并c型歪鼻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鼻中隔成形-鼻骨矫正术的治疗检验,探讨C型歪鼻合并鼻中隔偏曲矫正的有效手术方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8例C型歪鼻患者,其中8例有通气障碍,均采用开放式切口入路施行鼻中隔成形-鼻骨整复矫正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5-24个月,鼻外形及鼻腔通气功能进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鼻中隔成形术-鼻骨整复矫正术可以有效治疗C型歪鼻。

    作者:康壮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转慢性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致使 AITP(即为:儿童特发性急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变为 CITP(即为:儿童特发性慢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对156例患儿分组,行调查分析、实验室分析、诊治方法分析、诊治效果分析、机体预后情况分析。结果:在所有因素指标之中,12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有2项是连续型变量,包括体重(生病之时)、血小板峰值(诊治以后),对存在显著意义且经单因素分析的12项因素实施多因素分析(Logistic非条件回归模型),各危险因素分别为诊治前较长的病史、年龄大(发病之时)、白细胞计数在病初阶段降低或者正常、体重于发病时较大、骨髓巨核细胞于病初阶段数目高、血小板峰值于诊治后降低。结论:在初诊AITP病儿之时,检查骨髓巨核细胞,并于诊治中对血小板大值予以观察,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对AITP预后的改善有利的因素即为早确诊、早诊治。

    作者:周丹;杨萍;田立新;冯玉兰;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进行维护和护理,提高血液净化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收治的86例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患者中,有81例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结论:重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可以有效防止内瘘闭塞,保证维持血液透析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李丽星;吴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IL-17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探讨IL-17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24例子痫前期孕妇(子痫前期组)和2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对照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并找出可诊断子痫前期的有关IL-17临床参考值。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张涛;李传香;付锦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