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恒;李艳
护士培训的目的是促使护士在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4个方面的行为方式得以提高,保证护理人员有能力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和任务[1]。因各科室的培训记录不完善,形式多样,为进一步规范分层培训工作,我院设计了科室护士分层培训签到表,并于2013年1月开始应用于临床科室,效果满意。
作者:薛新琴;高泽宇;刘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结论: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
作者:向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氨氯地平为钙抗剂,氯沙坦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 B),两者均能有效降低血压并逆转左室肥厚(IVH),逆转IVH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药合用对高血压伴LVH 的逆转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1~2012.10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均测血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室间隔厚度(IVST)或左室后壁厚度(LVPWT)>12mm,左室重量指数(LVMI)男>125、女>120,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其他心脏病。治疗前停用降压药至少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51.3±5.2岁),病程(10.6士4.4)年;治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52.6±5.1)岁,病程(11.2±5.4)年。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闫慧源;王青;李和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包括小腿深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及肌肉静脉窦),以及腘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髂静脉。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管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该病轻者可以致残,丧失劳动力;重者可以并发肺栓塞而致死[2]。自2013年1月至10月,我科收治脑卒中患者200人,其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5例,对其进行分析形成血栓的因素,提出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菲菲;刘丽娜;逯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份至2013年1月份来我院住院部患有急腹症的患者病例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程均在4~7天,长不超过7天,患者的年龄范围均在25~75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在35岁。上述患者均无影响手术疗效的重大疾病或意识障碍如重大器官功能衰竭、痴呆等。同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对比和分析从而更好地评估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的临床效果。结果:该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为50%(50/100),患者进行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如下:患者特殊部分的子宫肌瘤有12例,占12%(12/100);因手术而损伤的患者有2例,占2%(2/100);患者出现严重的盆腹腔粘连症状的有18例(18/100),占18%;恶性病变的患者有8例,占8%(8/100);膀胱损伤的患者有6例,占6%(6/100);出现严重出血的患者有4例,占4%(4/100)。同时在该组患者中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有50例,中转开腹率为60%(30/50),而没有进行过下腹部手术的患者有50例,中转开腹率为20%(10/50)。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和没有下腹部手术历史的患者中转开腹率进行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应该对相关的腹腔镜手术特征要充分地掌握,同时及时地把握患者中转开腹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治疗和防控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引发的症状。各大医院还应该不断地提高本院的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赵婧;彭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病人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癌介入治疗的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察看病人之疼痛程度。结果:本组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后的疼痛均得到了缓解,心理干预前后比较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中疼痛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心理干预可以当作临床介入治疗的一种辅助镇痛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胡晨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提高患儿舒适度,减少并发症。方法:将90例扁桃腺肿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P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儿术后常规给予镇痛药和冷敷护理;试验组给予心理疏导,按摩,音乐舒缓,镇痛药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给予镇痛药次数及剂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镇痛药剂量统计差异,但疼痛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烦躁,呕吐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扁桃腺摘除术后疼痛护理应用心理疏导,按摩,音乐舒缓能减轻疼痛,减少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
作者:胡亚男;苏新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为巨大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为等低密度,1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2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CT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包膜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以后呈持续明显强化,包膜完整。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术前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刘振华;刘吉琴;张自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ICU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及成效,为下一步深化创建工作提供依据及指导。方法:在ICU病房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基础护理、加强人文关怀与舒适护理、与家属搭建沟通桥梁,以及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随访等措施。结果:ICU 病房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马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早产儿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5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358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为16.76%;医院感染疾病类型为肺炎30例,泌尿道感染16例,败血症10例,皮肤感染4例;医院感染住院时间<7d者17例,占28.33%,≥7d者43例,占71.67%,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胎龄≦32周19例,占31.67%;﹥32周41例,占68.33%,早产儿胎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手指SPO2≦88%﹤均在住院7-10内发生感染;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60例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9例存在混合感染情况。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45%,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33株,占55%,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结论:早产儿感染的发生与胎龄、住院时间及手指SPO2有明显的相关性,需要加强多个环节中对早产儿的诊治与护理。
作者:胡旭辉;丁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1例,高级别胶质瘤组36例,转移瘤3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MMP-9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脑脊液胱抑素 C(Csy- 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3周血清 MMP-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3周较术前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术前较术后3周低(P<0.05)。结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与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提示血清MMP-9及脑脊液Csy-C水平对颅内转移瘤及高级别胶质瘤预后有指导作用。
作者:田雪涛;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15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对照组80例。全部患儿给予抗感染、补液及微生态制剂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口服,治疗3d以后对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大便次数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的应用促进了小儿腹泻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扎依达·吾甫尔;扎依达·吐尔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35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抗ds-DNA抗体水平,并对其中的21例LN患者进行分析。结果:SLE、LN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组显著高于静止期组;SLE患者TNF-α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LN患者TNF-α与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SLE及LN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升高; SLE和LN患者血清TNF-α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TNF-α参与LN发病。
作者:李峰;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女性阴道分泌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在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分布状况。方法:取患者分泌物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直接进行滴虫和真菌检测,用胺实验进行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结果:在1032例标本中检测出真菌206例,阳性率20.0%;细菌133例,阳性率12.9%;滴虫46例,阳性率4.5%。各个年龄组间感染率由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女患阴道炎比例增高,要依据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给予合理用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石忠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尿潴留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可导致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的逼尿肌损伤,而通过留置导尿预防尿潴留,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可延长住院日。
作者:宋淑英;王亚辉;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1~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卡介苗疤痕检查与结核菌素(PPD)试验,掌握其结核病自然感染情况、卡介苗接种质量,发现结核病人。方法:对城区所有学龄前儿童,查验卡介苗疤痕,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硬结反应,分析与卡痕的关系。结果:城区儿童结素反应阳性率70.06%,有卡痕者结素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卡痕者(X2=62.71,P<0.005)和未接种者(X2=14.73,P<0.005)。结论:学龄前儿童结核病的自然感染率为9.38%,接种卡介苗者PPD阳性率为71.56%, PPD试验有助于及早发现学龄前儿童结核病病人。
作者:王进才;李德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等组织的慢性炎症。属中医“痛经、癥瘕、带下病”等范畴。据记载中药直肠给药是我国的首创。但笔者自2002年以来,在直肠给药的基础上配合子午流注按摩,比单一的直肠给药疗效显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有98例患者,通过妇科检查、彩色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症状都有子宫增大或正常大小,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扣及包块,压痛。年龄大的47岁,小的20岁。疗程短的半个月,长的一年半。98例患者,随机抽取49例单一直肠给药,余49例直肠给药配合子午流注按摩。结果发现,直肠给药配合子午流注按摩,大幅度优于单一直肠给药的治愈率和显效率。
作者:邢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分层管理前、后各350名患者,对107名护士实施分层管理,比较分层管理前、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落实率、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5)。结论:分层管理模式应用到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将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利霞;赵贵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其对患者便秘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75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的几率分别为12.5%(5/40)、31.4%(11/3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防止患者发生便秘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红侠;王红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5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膀胱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结果:经过联合治疗,35例患者的神经源膀胱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重大并发症之一,危害患者生命,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良栋;高艳刚;宋晓杰;何举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