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策

王红卫

关键词:中药, 不良反应, 因素, 对策
摘要:本文对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四点对策。旨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中药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原则。结果: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min,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天,近期随访无术后复发,切口疤痕小且隐蔽。结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麻醉安全、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美观、有效等优点,可达到治愈目的;适合任何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侯晓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导医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论著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控方法,加强护理质量建设,优化护理质量控制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重点环节是实施跟踪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导医直接面对患者,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作者:慈玉昆;刘新燕;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的分析

    在当今社会不断向老龄化社会发展过度的时期,老年人(≥60岁)科学用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在年龄增大以后,在心血管器官组织上面呈现出结构与功能退化的现象,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还伴有多种疾病,用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加强研究,科学用药,提高患者治疗成效。本文主要针对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的药效学影响、老年心血管患者药物治疗特点等方面开展分析,力求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药方面发挥借鉴作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性酒精中毒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30例,单独应用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意识清醒时间为(2.65±0.86)h,较对照组时间短(3.97±0.78)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8.31±2.15)h,较对照组时间短(4.26±1.92)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小时清醒例数:实验组12例,对照组25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周金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X刀治疗及X刀联合全脑放疗92例脑转移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X刀治疗配合全脑放疗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脑转移瘤患者92例。48例采用X刀配合全脑放疗,44例单纯给予X刀治疗。全脑放疗每次分割剂量为1.8-2Gy,1次/d,每周照射5次,总剂量28-32Gy。X刀治疗以80%等剂量曲线覆盖包括95%以上的病灶体积,并以此为处方剂量;采用分次照射,单次靶区处方剂量4Gy-6Gy,每周三次,分5次完成治疗,总量20Gy-30Gy。结果:X刀联合全脑放疗组局控率为87.5%,高于单纯X刀组肿瘤局控率为81.8%。此外X刀配合全脑放疗优于单纯X刀,对脑转移瘤是脑转移瘤是有效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穆克代斯·伊力亚斯;吕茵;帕丽达·阿皮孜阿吉(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踝臂指数、胆红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ABI)、胆红素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性,反映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老年医学科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3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动态脉压值P<60mmHg),B组(动态脉压值P≥60mmHg),两组分别测定胆红素,血清总胆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及踝臂指数(ABI)。结果:随着脉压水平越高、胆红素、ABI水平越低, A组>B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增高与胆红素及踝臂指数降低有关,与高血压病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患者疾病越严重,其胆红素水平踝臂指数越小。因此,测量踝臂指数,血清胆红素均可早期预测动态粥样硬化,适当降低脉压,升高踝臂指数,提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可减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作者:葛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尿液荧光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用于泌尿系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使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泌尿系结核病人尿中结核分枝杆菌,以讨论其诊断的特异性。方法:用ROCHE公司生产的LightCyclcr免疫荧光仪检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尿液中结核杆菌。结果:40例泌尿系结核患者使用荧光PCR技术检测有31例尿中结核分枝杆菌TB-PCR检出阳性,阳性率为77.5%,而40例非结核患者无1例检出尿TB-PCR阳性。结论:荧光PCR技术检测尿中结核杆菌敏感性强、阳性率高、特异性高,对临床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梁慧影;郑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46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或故儿童髓母细胞瘤(MB)的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46例MB患儿均行头部CT或MRI检查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病理证实。结果:本组41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5例,2例死亡。结论:对小儿髓母细胞瘤尽量应做到手术全切除,尽量解除梗阻行脑积水。术后辅以放疗等可明显减少或延缓肿瘤复发/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吕强;芦山;齐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在急性心肌梗死诊疗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急诊床旁心脏彩超受到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已成为协助心脏急症诊断和治疗结果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我院二年来的急诊床旁心脏彩超检查急性心肌梗塞35例。

    作者:茶丽珠;张秀琼;李雪燕;何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护理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SDAVF)是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仅次于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占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第二位,由于海绵窦特殊的解剖特点,CSDAVF 的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在临床实践中为其对症护理带来困难,本文总结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10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

    作者:任元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脓毒性休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42例脓毒症患者予以CRRT治疗,模式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VVHDF)治疗,其中22例在出现急性肾损害(AKI)1期即行CRRT治疗,20例在进入AKI 3期后行CRRT治疗。治疗期间观察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尿素氮、肌酐、乳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RT总时长等指标。结果:40例患者存活,2例患者治疗期间死亡,在治疗期间,存活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及 APACHE Ⅱ、SOFA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均有所改善,两组患者乳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干预组肾功能恢复早于常规干预组(P<0.05)。结论: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效保护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

    作者:章文豪;王翔;郑曙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自然分娩后急性子宫内翻一例

    1典型病例患者,女,23岁,于1小时前G1P0孕40周阴道分娩一足月女婴,体重3000g,产后胎盘尚未剥离情况下,助产士牵拉脐带并徒手剥离胎盘,胎盘剥离后,患者自觉腹痛加剧,见阴道出血较多,探查见子宫内膜暴露于阴道内,出血较多,考虑急性子宫内翻,行经阴道徒手复位术,因宫颈环较紧,且阴道大量出血,复位失败,予阴道填塞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后急诊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表情淡漠,重度贫血貌,查体:T:36.0℃ P:110次/分 R:30次/分 Bp:90/50mmHg,急查血常规:红细胞2.10×10*12/L,血红蛋白64.2g/L,白细胞22.2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3。立即予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同时紧急合血、输血1200ml,转入手术室,全麻下自阴道取出三块血性纱布,见阴道内大量血凝块,子宫内膜暴露于阴道内,有持续性出血。遂予子宫复位还纳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予抗炎、补液、输血、促宫缩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出入量,术后恢复良好,5天后痊愈出院。

    作者:郑建华;张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干预对IVF-ET疗效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在IVF-ET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措施提高IVF-ET成功率。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IVF-ET技术治疗的不孕症患者2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例,研究组在进行IVF-ET治疗前后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研究组心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心理干预前较低,前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研究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对照组的显著低(P<0.01),研究组的妊娠率(45.63%)比对照组的(30.10%)明显提高(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IVF-ET疗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唐向辉;张琼芬;叶少玲(通讯作者);曹跃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呼伦贝尔地区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工作管理及措施

    精神疾病发病率与日俱增,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突出的社会问题。2013年1月--2013年10月,对大兴安岭地区13个旗市,进行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调查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根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管理要求,大兴安岭地区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在管患者。

    作者:符徯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张琳琪教授补虚泻实法治疗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之要谈

    张琳琪教授从事医教工作20余载,系博士生导师,河南中医内科学术带头人,曾师从著名专家孙伟等教授。对肾脏病的诊疗及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有独特见解,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思维方法。张师德医双馨,治学严谨,我有幸师从张师,侍诊三载,获益良多,今试将张师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部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俊惺;张琳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药药理实验教学开展“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新型人才的培育要求,本次中药药理教学改革主要突出设计性实验的中心位置。学生自己从查阅文献,到确定科研题目,然后总结进行实验,后讨论实验的过程。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让学生能够成为主动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中医药事业培养出创新精神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新型高素质的医学研究型人才。

    作者:林清;贾永森;喇孝瑾;马会霞;杨晓溪;孙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早产儿发育支持的护理

    发育支持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子宫内外环境的改变,NICU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以及早产儿行为发育协作系统理论。

    作者:欧阳爱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广州市89例年轻恒牙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年轻恒牙外伤的临床病例治疗,探讨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03月01日到2013年09月30日期间,在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年轻恒牙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年龄小于16岁的儿童恒牙外伤患者89例,患牙159颗。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外伤类型、外伤后就诊时间、受伤原因、外伤牙位、累及牙数等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恒牙外伤儿童在8-12岁发生率高(77.5%),男童(68.1%)高于女童(31.9%),男女比例2.14:1。儿童恒牙外伤发生的原因中,摔伤占一半以上(53.9%),其次为碰撞(28.1%)、运动、交通事故;男女儿童年轻恒牙外伤发生原因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男童以摔伤、碰撞为主,女童以摔伤多见。年轻恒牙牙外伤类型中以牙釉质牙本质折断未露髓多见,其次为牙冠折裂露髓、牙周损伤、牙釉质折裂,冠根折、牙脱出、根折较少见。男女童牙外伤高发类型存在明显差异(P<0.01)。男童以牙釉质牙本质折断未露髓多见,女童以牙冠折断露髓好发。不同牙位中上颌中切牙发生率高(73%),其次为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累及1颗牙位者占48.3%,2颗牙33.7%,3颗牙13.5%,3颗以上4.5%。不同牙外伤类型累及牙数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8-12岁年龄段儿童尤其男童容易发生恒牙外伤,社会、学校及家庭应采取运动时对上颌切牙的保护措施减少儿童摔伤、碰撞等。

    作者:郑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技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模式上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有专科护理还要照顾到患者心理与社会方面的要求,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在身、心疾病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预防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语言是护患心理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技巧的运用在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与临床符合率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与临床符合率情况。方法:择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70例主诉腰腿痛的患者,均采用CT扫查。结果:本组70例患者采取CT扫查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分为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许莫结节、游离型、韧带下型、外侧型、后外侧型以及正中型。64例患者符合临床病理,6例患者不符合临床病理,符合率是91.43%。结论:CT扫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与CT扫查诊断结果不符,表明CT扫查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作者:樊志红;严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