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胜英
目的:针对同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旨在了解药物治疗有效性,提升治疗效力。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共7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使用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使用呋麻滴鼻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鼓室压明显降低,体温也更趋近于正常状态。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显效人数更多。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采用呋麻滴鼻液治疗能够达到更优治疗效果,在更短时间内减轻患儿痛苦程度,提升治疗有效性,因此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启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风险人群人流术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术后残留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期间在本院计划生育门诊行早孕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的628例高风险人群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术后当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25mg Bid口服,另服用头孢呋辛酯、益母草7天。对照组术后仅服用头孢呋辛酯、益母草7天。两周后比较阴道流血时间及B超宫内有无残留物。结果:观察组米非司酮组术后残留率1.27%,对照组术后残留率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高风险人群人流不全,且具有安全,方便,病人依从性高等优势。
作者:桂芳;郝小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穿椎管内注药在外伤性颅内感染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近七年25例腰穿注药治疗外伤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5例腰穿注药治疗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及单纯颅内感染患者中,脑脊液漏治愈率88.2%;单纯颅内感染治愈率87.5%。结论:腰穿注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对外伤性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者,可优先采用此法。
作者:纪德峰;徐增良;冷敦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护理,标记为对照组,另外30例采用护理干预,标记为观察组。结果:两组各项生理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在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功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正确精心的护理,可以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
作者:刘淑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分析引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曲艳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原则。结果: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min,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天,近期随访无术后复发,切口疤痕小且隐蔽。结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麻醉安全、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美观、有效等优点,可达到治愈目的;适合任何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侯晓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评价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的三种冠脉造影结果评分法的关系。方法:将416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根据冠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用Leaman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三种评分法彼此高度相关,并且与冠心病显著相关,以 ACC/AHA评分法相关性更好。结论:三种评分法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指标,以ACC/AHA评分法更好,更方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李丽;魏艳胜;逯保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面对中国当代不健康的饮食现状和盲目养生热潮,我们需利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指导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饮食养生观,使饮食多元化成为人们饮食养生的基础,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高艺萍;张铭舒;毕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50例,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丙戊酸钠组和左乙拉西坦组各25例,丙戊酸钠组患儿给予丙戊酸钠治疗,首次剂量15mg/kg,分2次服用,总量不超过20~30mg/kg。左乙拉西坦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首次剂量10mg/kg,分2次服用,总量不超过30mg/kg。结果:丙戊酸钠组治疗有效率为88%,左乙拉西坦组为8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治疗应从经济性、疗效、安全性及易获取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尽早控制发作,并为患者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付忠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于加强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的作用。方法:选择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师2个班的学员248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革的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训教学及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专业知识笔试、基本临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成人医学教育学员的《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疾病诊治的教学效果。实验组显示出了比对照组显著的优势。结论:该项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的实践改革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医诊断学》临床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作者:许兆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外科手术术后精神障碍,是指外科手术后出现的一系列急性精神紊乱综合征,易发生于老年患者。其诱因来自于患者自身、麻醉、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等多方面,治疗以保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正常运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等为主。
作者:刘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明显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教,观察组的FBG、2hPG及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病情,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糖药物。
作者:陈玉芳;麦伟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哮喘儿童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的意义。方法:选取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发作组和1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FAF)的水平,同期接受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TGF-β1和PAF的水平。结果: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儿童急性期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和正常对照组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分轻,中、重度组均明显升高,轻,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参与了哮喘儿童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哮喘儿童急性期指标之一,反映病情变化及预后。
作者:安小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医院统计报表数据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避免发生错误的对策及建议,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从而为医院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方法:查看并分析院内业务统计报表以及卫生统计网络直报法定报表,并选择我院2012年第二季度的6500份病案,核对检查此阶段报表中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对住院统计数据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对病案首页进行审核发现,导致我院统计指标数据缺失或不实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负责病案录入的工作人员缺乏严谨工作态度、病案首页信息存在书写缺陷等。结论:应重视医院病案的科学管理,严格审核统计报表,提高病案输入与填写质量,为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有效保障,使统计的服务作用与参考价值得到真正发挥。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总结5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5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作者:宁芳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彩超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患者100例,分别进行彩超和CT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彩超组患者准确诊断比例、患者满意度、变异位置诊断等对比CT检查患者,差异性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刚发生因检查诊断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彩超进行先天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准确诊断率高,病变部位确诊明确,无严重不适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诊断。
作者:薛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给予分析。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给全部患者均施与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再加入中药封包以及手法按摩等治疗;对照组再加入中频治疗仪治疗以及外涂扶他林软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肩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肩周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小军;高秀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因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是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上比较罕见,我科共诊断4例空泡蝶鞍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疾患,否认外伤史,否认脑部手术史。年龄33~54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1例。
作者:姚莹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卡马西平是一种常见而又典型的抗癫痫药。已证实卡马西平对全身多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应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从卡马西平对皮肤结缔组织、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影响,以及致畸、加重癫痫发作等方面,就其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作者:李云霞;韩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与6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总胆汁酸( TBA)水平,并根据不同肝功能分级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各组间比较,血清总胆汁酸水平随着Child-Pugh积分的增高,逐渐升高,各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469, P<0.001);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总胆汁酸越高。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
作者:张述团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