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玫;代淑莉
目的:观察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脉通、尿激酶,复方丹参,烟酸占替诺等药物,每周2次颈动脉缓慢注入,治疗脑梗死。治疗组患者198例,对照组198例,2组同时给以活血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每日一次静点。两组均治疗20天左右,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及ADL评分(Bathel指数B1)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4.3%,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颈动脉加压治疗脑梗死更有利于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ADL的提高,疗效满意。
作者:代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关节脱位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发生率为0.2-0.6%[1]。常发生于手术后早期,会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患者感到疼痛、活动受限、精神紧张、恐惧,应尽早处理,以免引起坐骨神经损伤、复位困难甚至复位后再脱位等问题。因此,护士针对易发因素做好全面护理对预防关节脱位的发生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13年10月,我院骨伤科对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人87例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男59例,女28例;年龄51-78岁,平均67岁。术后发生关节脱位5例,男3例,女2例。其中手法复位4例,在手术室切开复位1例。
作者:侯珂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诊治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情况。结果:75例宫腔粘连患者显效63例(84%),有效10例(13.3%),无效2例(2.7%)。结论:宫腔镜对诊治宫腔粘连安全有效。
作者:孙静;王赛丽(通讯作者);陈霖;陈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法,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总观察时间为4周,前2周分别予对症治疗,后2周停用任何治疗便秘的药物和中药穴位敷贴等手段。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P>0.05);第14天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P>0.05);第28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便秘病人疗效肯定,且标本兼治,耐药性低,效果持久。
作者:谷红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对学校传染病的控制管理情况及学生对传染病的了解程度进行分析,根据学校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学校对于传染病的控制存在一定缺陷,学生关于传染病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预防学校的传染病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疾病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学校管理。
作者:刘学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颈动脉彩超研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或CT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彩超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阳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高脂血症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等治疗可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旨在总结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治疗本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作者:刘晓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75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甲,乙俩组:甲组:单边外固定架组35例,乙组:加压钢板内固定4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比较俩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骨折愈合30例,感染1例,骨不连1例,畸形愈合2例,关节僵硬1例,骨愈合率为85.7%,乙组:骨折愈合35例,感染2例,骨不连1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愈合率87.5%。甲组骨折愈合率略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俩组并发症也无差异。结论:单边外固定架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的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功能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异位妊娠破裂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如果延误诊断或者错过佳治疗时机,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B超作为诊断异位妊娠重要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在对于异位妊娠经腹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联合应用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丽虹;梁惠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6例和干预组7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同时给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出血量的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症状和出血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增加治愈率。
作者:陆霞琴;李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缬沙坦合用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42例高血压2级患者,给予缬沙坦80mg/d,吲达帕胺1.5mg/d,观察诊室血压及24h血压。结果:缬沙坦合用吲达帕胺能明显降低诊室血压及24h血压(P<0.01),无明显副作用。结论:缬沙坦合用吲达帕胺降压作用显著,能24h平稳降压,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张塬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培训方法及对职业紧张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4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3个月规范化培训,检验培训前后护理人员职业紧张水平。结果:经过手术室护理培训后,护理人员的职业任务和个体紧张反应均较培训前有所下降,个体应对资源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培训可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从而有效降低职业紧张反应,为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张婧;谭善娟;邱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恶性肿瘤,多数患者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放射治疗中进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1.1鼓励患者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患者因乳腺癌术后形体上的缺陷,出现不同程度的绝望、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讲解放疗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和放疗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的病友与之交流,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以减轻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房丽君;李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ICU重症患者,特别是昏迷患者由于疾病和不能进食的影响,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蛋白分解加快,机体呈负氮平衡状态,由此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状态,免疫功能极度低下,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营养支持的不断发展,胃肠内营养( EN)的优越性日渐显著。而正确的实施和积极防治由EN引起的各种潜在并发症,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在我院ICU收治的重症、伴有不同程度昏迷不能进食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病后或术后72h内无消化道损伤的条件下行鼻饲饮食,管饲时间为12~90天。患者年龄3~75岁,平均(40.3±9.7)岁;GCS 评分为4~8分,平均为(6.0±1.2)分。
作者:颜洪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宣教、充分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训练。结论:7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康复出院,随访一年后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
作者:万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02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0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体会。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12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6例。术后因心脏破裂死亡2例,其余均经ICU监护治愈出院,术后随访心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孙新月;牛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微球在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海藻酸钠微球组29例及碘化油对照组30例,KMG组给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海藻酸钠微球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吡柔比星+碘化油治疗,评价治疗后各组的安全性及随访12月后各组的疗效。结果:59例患者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观察术后副反应,两组疼痛(P=0.0107)和发热(P=0.0029)存在差异,消化道反应无明显差异(P=0.0856)。术后3天肝功能损害存在差异(P=0.0001),术后一周无明显差异(P=0.8515),12个月的生存率存在差异(P=0.0176)。结论:海藻酸钠微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栓塞剂。
作者:顾朋;杨树法;王萍菊;樊喜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血浆Hcy的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从2011下半年到2012上半年收治50例老年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进行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且每组都有25例患者,对于试验组的患者服用叶酸以及VitB12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后血浆Hcy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在服药叶酸及VitB12之后的HCY水平为25.1±12.51)μmol/L,观察组的是11.93±4.96μmol/L,试验组患者的 HCY 水平有明显降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观察组,两者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老年慢性肾衰血透患者临床治疗中,血透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就会严重危害患者心脑血管的健康,患者服用叶酸以及VitB12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还可以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黄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是胃间质瘤)对比,探讨腹腔镜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主要是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2012年收治的57例胃间质瘤的患者资料。其中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的25例,腹腔镜手术的32例,均采用楔形切除术。将其分为2组,比较其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分别为:90min、3.5cm、37ml、5d、0%vs 135min、17cm 、120ml、9d、4%。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安全有效,是目前外科治疗胃间质瘤好方法。
作者:邢燕来;郑兰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住院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地可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结果:护士加强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对达到预防护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惠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