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航;陈永琳;梁中
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s)是呼吸系统的常见问题,对于胸腔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抽液,常需反复多次穿刺且间隔时间长易导致胸水包裹、胸膜增厚,给临床处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而采用硅胶管、塑料管等引流,对病人损伤大,患者痛苦大,依从性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技术常用于临床补液、输血、静脉营养支持和测定中心静脉压。我科2009-01至2012-01对70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技术进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0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8~78岁,平均45岁;结核性胸腔积液41例,恶性胸腔积液20例,脓性胸腔积液5例,低蛋白血症4例;大量积液25例,中等量积液40例,少量积液5例。置管时间6~32d,平均10 d。
作者:周承胜;江元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社区医生承担着高血压防治和健康教育的工作。高血压治疗,药物选择是关键。高血压健康教育中普及合理用药知识是社区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社区医生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树立医务人员的学术权威性,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依从度。要利用健康管理的平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用药等方面进行追踪指导。终达到高血压的合理控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王平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人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乳酸水平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在入院后的第1、4、7天分别进行PCT、sTREM-1和乳酸水平的检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死亡组第4、7天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值分别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存活组中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血清内的PCT值、sTREM-1值和乳酸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动态检测血清中的PCT、sTREM-1和乳酸的水平对于判定重症肺炎的病情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程兴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的问题,指导产妇正确哺乳,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方法:随机对我院1000名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护理干预。结果: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结论:母乳喂养对母婴双方都有益,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作者:徐定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妊娠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艾滋病是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感染后主要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加上妊娠本身的一系列生理病理的改变,使艾滋病产妇在住院分娩期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且70%的母婴传播发生在分娩。流动人口孕产妇由于没有重视婚前检查,孕期检查欠完全,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对艾滋病毒感染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期间的护理。
作者:汤添珍;慎玲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240例,将其随机分为腹腔镜+GnRH-a组(即腹腔镜组)120例与常规开腹+内美通组(即开腹组)120例。结果:⑴腹腔镜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而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妊娠率以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腹腔镜+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妊娠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攀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脊椎体束症。通常感觉系统和括约肌功能不受累。多中年发病,病程为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1~2.5:1。年发病率为1.5/10万~2.7/10万,患病率约为2.7/10万~7.4/10万。1病历介绍患者女8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双上肢无力2年,加重伴咳嗽、呼吸困难5天”为主诉以“运动神经元病”为诊断于2013年9月26日收入我科,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上肢肌萎缩,上肢近端肌力II级,远端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V级,于10月20日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潮气量450ml,氧浓度30%,留置胃管通畅,未抽出异常胃内容物,经过激素,化痰,抗菌,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内科治疗,现患者神志清,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SIMV,潮气量450ml,氧浓度30%,留置胃管及尿管均通畅,尿液清晰成淡黄色,双上肢肌萎缩,上肢近端肌力II级,远端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V级。
作者:刘萌;陈小金;陶锡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4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通过更昔洛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孟鲁司特纳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上的表现上,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临床采用孟鲁司特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疗效确切,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适合在临床行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张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为探讨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有效护理的途径和对策,对96例留置导管患者进行观察。认为在密闭式引流的基础上,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配合0.1%新洁尔灭定时冲洗导尿管并清尿道口分泌物,可延缓导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对短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效果明显,但对长期置导尿管而发生感染的患者可难以奏效。
作者:孙豫君;汪峻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展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以2010年未开展优质服务的120例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两组夜间陪护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心脑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技能及素质均有所提高,患者的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与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房中开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胸穿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腔积液进行B超诊断及分类后,在B超引导下行胸穿抽液治疗,随机选择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进行了胸穿治疗,均一次穿刺成功,治愈达100%。结论:B超引导胸穿治疗胸腔积液,操作方便、准确、安全,费用低,效果显著。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实施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实施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全部痊愈出院,无严重的护理并发症产生。结论:为大限度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术后护理。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近代围产医学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多产妇希望能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分娩疼痛或真正实现无痛分娩,近年来众多学者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镇痛方法或研发新的药物。所以,减轻、消除分娩疼痛是产科临床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院自2008年4月份起采取连续硬膜外镇痛麻醉用药的方法用于产妇的分娩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选择观察对象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年龄23-42岁,都是足月初产,没有阴道分娩禁忌症,按五点口述分级评分法为临产后评出3级、3级以上分娩疼痛者,共330例自愿接受连续硬膜外镇痛作为研究。另选择与上述条件一致、未采取连续硬膜外镇痛者320例,间断性吸氧来作为对照的住院分娩组。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指数、孕周、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刘顺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锁骨外侧锁定钢板治疗 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利用锁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 NeerII型远端骨折18例。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无切口感染,无骨折移位,无钢板断裂,12个月后复诊,骨折均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按Lazzcano评分标准:优17例,良1例,差0例。结论:对NeerII型锁骨远端骨折运用锁骨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可取的满意的疗效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柯勇平;郭卫中;黄其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常见并发症,病死率达25-45%[1-2]。预防性的回肠造口能达到有效的粪便转流,降低吻合口瘘及相关并发症,在高危结肠吻合术中广泛应用[2]。在造口还纳术或肠镜等检查前需行肠道准备,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传统的肠道准备是通过口服泻药或清洁灌肠来完成,自造口顺行结肠灌洗法是预防性造口肠道准备的理想方式[3]。我们应用气囊灌洗器做回肠造口检查治疗前的结肠准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行32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的远端结肠的肠道准备。男18例,女14例,36~79岁,平均(65±2.5)岁。低位直肠癌术后10例,左半结肠癌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22例。
作者:董洁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成人心跳骤停患者 CPR 抢救中的应用和复苏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急诊抢救室因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8)使用美国ZOLL公司的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对照组(n=39)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进行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指脉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值(PetCO2)、选取复苏时间(0 min、15 min、30 min)的测定值,比较2组患者的循环、呼吸恢复情况。结果:复苏即刻监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2个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和指脉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值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心肺复苏仪较之人工心肺复苏更加标准、规范且可靠性高,能有效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肌及脑组织血液灌注量,可显著提高临床复苏成功率。
作者:刘荆;吴莉;邹蓉;徐丽;陈立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将护理各环节细化后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从2008年7月-2011年7月,针对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9例实施预防肝炎病毒感染的护理细化措施;再回顾性的调查2005年6月-2008年6月3年中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74例,进行比较。结果:与前3年比较,实施细化护理环节后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阴性患者转为阳性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细化护理各操作环节,能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尚春娥;张彩芬;王有润;师璟;任海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2011年01月至2013年06月,我科诊治大咯血患者30例,其中男26例,女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灶的位置,通过支气管动脉,置入明胶海棉。手术期间及恢复期,实施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后,12例患者治愈(40.0%),15例患者显效(50.0%),3例患者有效(10.0%),随访6个月,均无患者复发。术后2例患者出现低热,进行物理降温,体温很快恢复到正常温度,没有出现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安全地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的大咯血。
作者:杨爱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由Kramer先开发,是以对流和弥散来达到清除溶质的主要方式。其特点是将患者血液引出通过含高通透性膜的滤器,经过对流或(和)弥散清除毒性物质和体内储留的水分。纠正酸碱代谢紊乱,并补充适当的置换液以血液净化和容量控制的目的。治疗过程连续24小时进行。因治疗时间长,清除毒素和水分缓慢均匀,更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易发生低血压或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肾衰竭患者。2008年4月~2009年6月我科实施床边CRRT 患者104例,通过严密的监测及正确的科学的护理,保证了CRRT的有效运转,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应用CRRT对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胸腹水急性胰腺炎及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多脏衰(MODS)等危重患者救治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蒙脱石散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共71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对照组31例,使用西瓜霜喷剂进行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的疗效达82.5%,西瓜霜喷剂治疗疗效为51.6%,蒙脱石散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瓜霜喷剂。两组的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治疗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疗效高、见效快,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