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GFR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关系的研究

田春宇;张旭(通讯作者)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EGFR, 吉非替尼,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探讨 EGFR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FR在30例NSCLC及18例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吉非替尼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EGFR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P<0.01)。吉非替尼在NSCLC中疗效显著(P<0.05)。20例对吉非替尼有效患者EGFR的表达为(-)2例,(+)3例,(++)10例,(+++)5例;8例无效患者为(-)4例,(+)2例,(++)1例,(+++)1例。在NSCLC中,EGFR的表达与吉非替尼的疗效呈正相关。结论:EGFR在癌组织中呈高表达,EGFR表达高者吉非替尼疗效好。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探讨15例外伤性脾破裂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给抗休克抢救处理,严秘观察病情变化,尿量,协助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做好病人的术前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脾脏切除术,全部治愈出院。对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给早确诊、早治疗、加强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可提高抢救时机。

    作者:杨宏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进护理方式对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术中护理,干预组联合采用加强术中保温和早期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中体温的变化及寒战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术中体温较平稳(P>0.05),与对照组相比,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通过综合采取加强术中保温及更早的心理护理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术中低体温及寒战的发生。

    作者:李红彬;刘艳碧;徐凯平;卫炯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反应蛋白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回顾性分析的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5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分为支原体肺炎组30例和细菌性肺炎组47例,选取同期3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各组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3岁以上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远远高于3岁以内患儿,115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28.2%。支原体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10例,阳性率为30.41%,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阳性40例,阳性率96.12%,对照组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0,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联合肺炎支原体检测对支原体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新;王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乳腺乳头状病变的CNB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在我院行CNB穿刺病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乳头状病变患者182例,将CNB诊断结果与切除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CNB病检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90例,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62例,乳头状癌30例。手术切除标本病检结果为:导管内乳头状瘤73例,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乳头状癌41例,腺病10例。2种方法在乳头状癌上的检出率一致,其他结果均存在差异。结论: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较CNB检查结果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肿瘤性质,避免恶性病变的漏诊或误诊,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杨隆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危机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研究应用

    阐述危机管理的概念,护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现状,讨论护理危机管理的策略。

    作者:刘娟;许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L),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d-1)冲击治疗[1]。但当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精神障碍、癫痫大发作等表现时效果欠佳,而过大剂量容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免疫抑制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给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临床上对狼疮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鞘内注射技术。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内科对9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7~42岁,平均28.5岁,入组标准:(1)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病、颅内感染、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糖皮质激素所致神经、精神异常。(3)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欠佳。(3)病理征均为阳性,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异常。其中精神异常3例,意识障碍3例,癫痫1例。

    作者:黄中莹;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腹部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病人排尿功能的影响

    留置尿管是下腹部手术的基本的操作之一,由于传统的膀胱空虚时拔尿管,常导致病人自行排尿时间延长,排尿困难,拔尿管后易发生尿潴留。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我院自2011年2月-12月随机将200例下腹部手术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拔尿管前夹闭尿管,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的方法,与对照组膀胱空虚时拔尿管方法对比,效果满意,不易发生尿储留。

    作者:尹宝兰;高学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脊柱后凸畸形截骨手术术中体位的护理

    目的:总结脊柱后凸畸形截骨手术体位护理中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本院行脊柱后凸畸形截骨手术的30例强直性脊柱炎及25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手术配合情况。结果:55例患者安放手术体位均一次完成,满足手术需求,术后无一例发生与手术体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访视,根据情况评估结果,做好个性化准备工作,提高了对脊柱截骨手术体位护理的预见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及病人的康复。

    作者:石柳燕;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训练对健康状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训练对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化对照研究设计,2004年1月~2009年12月,2335例病情稳定心力衰竭及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门诊病人纳入研究。其中1175例(A组)给予常规干预和有氧运动训练,1160例(B组)仅给予常规干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年,3个月时,A组KCCQ总分改善(平均5.21,95%CI4.42-6.00)明显优于B组(3.28;95%CI2.48-4.09);A组较B组增加1.93(95%CI0.84-3.01)(P<0.001)。3个月后,各组的KCCQ评分未见进一步显著改善(P=0.85),但A组的KCCQ总分持续优于B组(P<0.001)。KCCQ分量表结果两组相似。结论:运动训练可早期而持续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健康状态。

    作者:杨光;赵施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糖尿病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利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糖尿病治疗仪方法进行治疗所取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利用盐酸丁咯地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糖尿病治疗仪进行治疗,将15d 作为一个疗程,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自发性疼痛、神经反射以及肢体麻木的改善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好转率方面进行比较,明显较高,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利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糖尿病治疗仪进行治疗有较好治疗效果,并且能够使神经传导速度得到明显改善,在临床上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毕华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85例符合本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3例试验组和42例对照组,2组患者无论是否行手术治疗,都予以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加服中药并外敷中药且接受针灸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患者手部肿胀、疼痛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93.5%,对照组的总效率为72.5%,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袁志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2011年公主岭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公主岭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情况,为流行性腮腺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公主岭市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公主岭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749例,发病率为68.5074/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地区为范家屯(66例)、河北街道(49例)、岭西街道(49例)、玻璃城子(47例)、岭东街道(43例)、河南街道(43例),东三街道(38例)、二十家子(34例)、怀德(33例)、黑林子(32例),发病数占57.94%。9~12月发病425例,占56.74%。男女分别发病478例和271例,性别比为1.76∶1。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主要分布在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共报告662例,占发病总数的88.38%。学生和幼托儿童共报告614例,占发病总数的81.98%。结论:提高疫苗接种质量,加强疫苗应急接种,管理传染源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

    作者:汤仁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Ret-camⅡ对5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眼底检查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高危新生儿眼底病变情况,探讨新生儿早期眼底检查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高危新生儿眼底检查情况。结果:共有500例高危新生儿完成眼底检查,其中眼底异常105例。结论:对于全身系统存在较严重疾患的新生儿,应早期进行双眼底检查。

    作者:夏红玉;许江涛;肖亦爽;金顺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与观察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恶性肿瘤,多数患者需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科对15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在放射治疗中进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1.1鼓励患者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患者因乳腺癌术后形体上的缺陷,出现不同程度的绝望、恐惧、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射治疗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医院的环境及先进的放疗设备和放疗技术。讲解放疗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处理方法和放疗时的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的病友与之交流,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以减轻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房丽君;李文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7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诊治措施用药的差异分为观察组(联合谷维素甲硝唑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治疗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差异,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联合谷维素甲硝唑综合治疗组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谷维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毕华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6人,实验组行口服美沙拉嗪片1.0g,1日4次,联合康复新液5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每日一次;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片1.0g治疗,1日4次,疗程均为4周。从临床症状缓解率、结肠镜下肠道黏膜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率及内镜下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别,其中,实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肠镜下黏膜组织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活动期轻、中度远端溃疡性结肠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

    作者:汪胜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站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血站护理工作者,是一个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群体。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血量激增,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这就使得血站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激增,而职业暴露的机率也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血站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水平,我通过结合多年来工作经历,对血站护理工作中各种因素可能造成的护理人员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护措施。1采供血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1.1感染性职业暴露在血站护理工作中主要的就是采供血工作,而在采供血工作中被血液感染是严重的职业暴露。以珲春血站为例,2012年全站共采血1453人次,其中第一次献血人数976人次,占全部献血人数的67.17%,由此可见大多数无偿献血者都是第一次献血,是否患传染性疾病一般是未知的,同时不排除献血者中有恶意检查疾病者,护理人员如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会自身感染,还有可能会成为传播媒介造成大范围的传染源而危害社会安全。

    作者:金铃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状态SDS积分改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状态自评抑郁量表(SDS)积分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30例患者,行SDS评估抑郁状态,在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2周为1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分别予SDS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结果:干预2周、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均P<0.05或 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2周、4周后较治疗前积分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比较,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积分明显降低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明显降低艾滋病患者SDS自评抑郁量表积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且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作者:太明爱;杨艳华;张敬;姜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将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医治患支气管哮喘的病儿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05-06到2013-08-13,我科接诊支气管哮喘的病儿85例,将85例对照组随机分组:对照组组(43例)和研究组组(42例)。对对照组组的43例病儿通过盐酸氨溴索诊疗。对研究组组的42例病儿通过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诊疗。之后,比较对照组组和研究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对照组组的43例中,总诊疗有效病儿29例,概率:67.44%。在研究组组的42例中,总诊疗有效病儿40例,概率:95.24%。显然研究组组的诊疗有效度比对照组组高,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医治患支气管哮喘的病儿的临床疗效高,操作方便、易执行,且安全性高,无副作用。

    作者:辛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例行三尖瓣置换及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也被称为风心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变主要是因为瓣膜的边缘和基底部发生水肿、渗出,逐渐扩大累及到腱索和乳头肌等。心脏起搏器是通过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即模拟正常心脏的冲动形成和传导,以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频率≥30次/分,PaO2<60mmHg,动脉收缩压<90mmHg等征象时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对老年患者的健康威胁极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13年10月收治1例行三尖瓣置换及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重症肺炎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维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