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勇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与普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联合应用的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卡托普利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家用普伐他汀,对两组患者用药治疗1个月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临床指标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64例患者在不稳定心绞痛、心肌再梗死以及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指标方面,治疗组的 C-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普伐他汀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当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较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对各项指标的提升与改善均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朱连秀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统计我院3年来收治的38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危险因素,心电图,临床特征和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和预后,分析此类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作者:曲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64例性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回顾分析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和行为状况。结果:所有62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516例,女性104例,已婚和农民患者居多,商业性行为是主要传染途径,非淋菌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性病类型,门诊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约为80%。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患者发生性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以性病门诊为主要平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作者:赵怀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能力验证是通过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它可用于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在评价和保障实验室能力的各种措施中,能力验证活动已经成为我国实验室认可机构广泛采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实验室通过参加有效的能力验证活动,并获得满意结果,能够增加客户以及相关方对实验室的信任。我实验室连续多年参加省级和铁道部能力认证,并取得优异成绩。本文总结了2012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针对铁路疾控系统开展的细菌盲样检验活动。
作者:晁安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国产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发生慢血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8例PCI术中分别应用国产比伐卢定组(n=12)和肝素组(n=16),在PCI术中测定手术成功率,有无慢血流现象发生及术后1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论:国产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中,与常规肝素组抗凝剂相比,起效更快,效果更强,而且半衰期更短,可明显改善冠脉血流,并有助于病人的临床预后。
作者:刘艳娜;张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采用张力带钢丝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论: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可进行早期的伤肢的关节活动,但克氏针手术处理不好时上下两端容易刺穿皮肤而发生局部感染,从而影响膝关节的活动。良好的护理和恰当的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也很重要。
作者:王英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托幼机构感染性疾病与消毒质量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泰安市辖区内9所托幼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托幼机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为29.8%,消毒质量平均总合格率为45.99%。消毒质量监测各项目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餐饮具>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室内空气>紫外线灯。致病菌均未检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托幼儿童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表面、总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63~8.474,P值均<0.05)。结论:托幼机构消毒卫生质量关系到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建议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加大消毒知识宣传,正确选用消毒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消毒质量水平,预防感染性疾病发生。
作者:赵爱华;马德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对41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经脐部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4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愈合良好,腹壁无手术疤痕。结论:经脐单孔LC较常规腹腔镜更显微创优势。加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傅晓;杨程程;冯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是门诊病人治疗的重要场所,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作为输液室的护士,每天接待大量不同类型的就诊患者,沟通不及时就会引发各种纠纷。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交流能及时获得患者的身心状况,有助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余艳丽;鲁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探索。结果:通过护理风险评估,规范护理行为,可以有效地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科学的护理管理,规范的护理行为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雪芹;周俊霞;祁盈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总结糖尿病足出现的常见问题,制定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哈登其其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小儿营养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2009年~2012年间某市0~7岁儿童,对其体格发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离差法划分小儿营养等级,制成综合评价小儿营养图表。结果:可从身高测体重、年龄测身高、年龄测体重3方面对小儿的综合营养情况进行评价,2009年~2012年间,小儿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营养情况逐年改善,逐年数据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探讨小儿营养综合评价方法,对小儿营养进行综合评价,可发现小儿的营养不良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作者:张智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导乐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2012年11月至12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导乐仪组与椎管组各160例。导乐仪组应用GT-4A型导乐仪镇痛,椎管组行椎管内麻醉镇痛。将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对母儿的影响、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的比较,椎管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导乐仪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比较,导乐仪组平产率高于椎管组,导乐仪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两组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产后2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都比较理想,但导乐仪镇痛分娩可提高阴道平产率,降低阴道手术助产率、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对母儿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产时服务新模式。
作者:李丽君;申灵芝;张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静脉肾盂造影又称排泄尿路造影,系由静脉注入含碘造影剂。造影剂主要通过肾脏排泄,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浓缩后,自肾集合管排出后显影。不但可以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而且可以了解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变,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泌尿系 X 线检查方法。为了减少病人的不良反应和检查的顺利进行,对其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和护理是很关键的。我院影像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计静脉肾盂造影126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造影前护理1.1.预约检查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性疾病、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等情况,向病人讲解肠道清洁的目的和意义,取得配合,嘱咐以下相关注意点:①检查前2-3天进食易消化、少渣、产气少的食物,禁用不透X线的药物,如钡剂、铋剂等,检查前12小时禁食、禁水,适当多运动。②检查前1天晚上番泻叶开水冲服。③造影前排尿,避免膀胱充盈。
作者:王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椎骨折52例运用椎弓根钉系统(GSS-Ⅱ)固定,结合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结果:本组52例,32例采用短节段固定20例采用长节段固定.26例行椎管探查,其中19例行椎管前方减压术,术后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未出现感染,52例伤椎高度及脊椎序列恢复满意.结论:GSS-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简便、牢固,适用于胸腰椎各个部位长、短节段的复位与固定.
作者:刘保和;龚乐;陈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病房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以减少住院老年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对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评估,完善护理风险的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地可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结果:护士加强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以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对达到预防护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惠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巨人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于术风险人,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于段。要取得较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完善的术前准各、于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成为于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影响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行腹部手术,术后发生术口感染的78例患者为感染组,选取78例未发生术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自制的调查表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的性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染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住多人病房的比例、在夏季接受手术的比例、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备皮至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病房病人多、过早备皮、手术时间长是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值=3.09、2.73、3.01、3.72)。结论:肥胖、病房病人多、过早备皮和手术时间长是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病房消毒工作、控制病房人数、掌握好手术备皮时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降低腹部手术术口感染的风险。
作者:肖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宣教、充分的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训练。结论:78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均无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并发症,康复出院,随访一年后经X线检查提示骨折愈合。
作者:万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不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而在青少年当中也经常可见,它是危害身体健康的多发病。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越来越强调非药物措施,强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由患者自己“照顾”自己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法。非常适合高血压患者的管理[1]。为提高高血压患者掌握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的方法,我们不应仅限于疾病的护理,更应采取各种健康教育方式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发病率,防止重要器官损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