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0~2012年公主岭市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研究

赵怀清

关键词:性病, 艾滋病, 防治知识, 行为状况
摘要:目的:探讨性病门诊患者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状况。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64例性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回顾分析患者问卷调查结果和行为状况。结果:所有620份有效问卷中,男性516例,女性104例,已婚和农民患者居多,商业性行为是主要传染途径,非淋菌性尿道炎是较为常见的性病类型,门诊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约为80%。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不安全性行为是导致患者发生性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以性病门诊为主要平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关于盆腔炎的预防及危害

    为了使女性朋友不在受到盆腔炎的危害;为了大家能尽早脱离盆腔炎的困扰;让大家真正认识到盆腔炎疾病的严重性;让每个女人都学会预防盆腔炎的发生。根据多年接诊的经验详细的描述了,盆腔炎的预防措施和盆腔炎所带来的危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伪像在超声诊断中识别与应用

    超声伪像亦称超声伪差,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解剖面图像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声像图中信息回声的增添、减少或失真。2超声伪像产生的原因2.1超声波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的共同物理特性。这些物理特性使得超声在传播过程中与人体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包括反射、折射、散射、声衰减等。还有超声场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影响。

    作者:宿世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早产儿发育支持的护理

    发育支持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子宫内外环境的改变,NICU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以及早产儿行为发育协作系统理论。

    作者:欧阳爱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喉癌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后人工气道的护理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30例行喉癌喉切除术后患者人工气道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期间均呼吸道通畅无感染,伤口均Ⅰ期愈合。结论:喉癌术后患者采取人工气道精心护理,对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治疗4周后,H 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干预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促进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张琼;王晓燕;陈玉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药膳调治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严重威胁着越来越多的患者的健康。做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有关治疗糖尿病的专家曾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五驾马车”,而在这“五驾马车”中基本的疗法便是饮食治疗。它比药物治疗更重要,需要终生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糖尿病的控制是重要的。无论是那种类型的糖尿病,无论是那种糖尿病病人,都需要进行饮食治疗,包括药膳调治。现就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调治总结如下:1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糖尿病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合成和内分泌下降,如果摄取热量过多,可使病人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而这些改变对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疾病斗争的必要手段,而且终生进行,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进餐。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关于产科门诊医护人员对孕妇进行营养知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进行营养知识的宣教和指导,观察孕妇在医护人员对其予以营养知识干预下的临床效果,对干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和分析。方法:从来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患者中,选取14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然后在怀孕期间对观察组采取营养知识干预法,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在接受营养知识干预后的孕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的变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妊娠结果。结果:两组孕妇在未接受营养知识的干预前,孕妇对营养知识的掌握并无显著的差异,但是,观察组在接受营养知识的干预后,其孕期营养方面的知识有了显著提高,还能在临床方面有效降低孕妇妊娠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的发生率、控制低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出生率。结论:对孕妇进行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孕妇对营养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孕妇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低体重儿及巨大儿的出生率,对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和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为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颜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29例发病机制及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治疗及预防。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29例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周后复诊,痊愈7例,有效21例,1例死于肿瘤本身。3个月后复诊痊愈23例,有效5例。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具有合并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应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并个体化规范治疗。

    作者:徐国明;满达;李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床头牌改革在创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

    目的:改革患者床头牌,提高临床核对的效率,提高患者身份信息核对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确定床头牌为影响患者身份信息核对准确性的首要因素,对床头牌从选材、规格、格式、标识的放置、挂置的位置等进行改进,对比改革前后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每次更换补液时间的差异。结果:改革床头牌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91.2提高至96.7%,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了6.3%、每次更换补液时间缩短了16秒。结论:床头牌的改革缩短了护士核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杜绝或减少了安全隐患。

    作者:黄贤丽;杜合英(通讯作者);张小燕;张晋昕;许薇;黄艺仪;冯月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磷酰胺所致膀胱炎的临床护理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在它在肿瘤细胞内,可分解出强效的磷酰胺氮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抗瘤谱广,对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卵巢癌、乳腺癌等均有效[1],但其并发症较多发。在应用CTX的化疗方案对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中,采用大剂量CTX冲击疗法,并发膀胱炎发生率很高。通过较好的临床护理,可减轻患者因 CTX 所致膀胱炎带来的痛苦。1临床病例2013年2月,患者1例,女性,5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二个月,应用 CTX 化疗方案,第二个疗程结束后5天患者出现全程鲜红血尿,全身无其他出血症兆,出现膀胱炎的临床症状,有轻重不等的尿频、尿急或尿痛症状,下腹逐渐膨隆,排尿不畅等。

    作者:陈贵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研究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干预。方法:对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的48例案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48例患者中,药师在干预不合理用药的项目为患者用药时的方式和药量不合理为20例,不符合患者病症的为14例,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的为5例,注射剂溶剂不合理的为3例,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应对为6例。结论:药师在干预患者用药时要有充分的理由依据,能更好的规范临床用药的行为,使发生不合理用药的几率降低,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乔忠;武爱民;张建瑞;白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腰椎牵引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

    目的:观察腰椎牵引加针刺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治疗组患者采取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腰椎牵引配合针刺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所以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林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ICC患者出院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PICC 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末端定位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被用于输液、营养支持、肿瘤化疗、抗生素输入等。由于它不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能够安全的输入刺激性药物,留置时间长、保护患者血管,减少了因治疗需要而进行的反复静脉穿刺,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点,成为肿瘤化疗及长期大量输液患者首选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1]。但由于同时缺乏完善的培训和管理机制,临床护理方法不成熟,经验缺乏,导致置管过程中和置管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尤其患者出院后有关置管方面知识的缺乏,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机械系静脉炎,穿刺部位肿胀,渗血,导管脱出,静脉血栓,感染等。带管期间如何做好导管的自我管理,是PICC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基于Oream的自理理论,让患者带管回家,教会患者在院外对导管的管理已成为趋势[2]。通过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现对患者出院后常见并发症及相对的护理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田艳秀;郭传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54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rhuEPO)对肾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肾性贫血患者54例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6个月后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结果。结果:(1)54例病例6个月后,显效4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2)54例患者在6个月后, Hb、HCT、RBC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对肾性贫血治疗效果较佳。

    作者:胡庆;刘云豹;唐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护理

    在使用长春瑞滨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静脉炎的原因,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对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利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护理

    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等级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护理,并对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专科护理,以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危因素及危险等级对预防性治疗与护理的临床意义。终明确极高危组病人临时性下腔静脉滤过器的置入对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作用。高危组和中危组病人可以选择机械性预防加药物预防。低危组术后机体有效的活动即可降低发病率。从而确定护理人员在DVT预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掌握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病率。

    作者:宋美香;孟莎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cu低年资护士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技术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病人、护理人员、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3]。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人们的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间长,超负荷劳动,工作中存在许多风险,尤其是 ccu 的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法律意识淡薄等诸多因素,易发生护理风险。现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原因及防范措施作如下综述。1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1.1护理文记录中存在的风险。记录缺乏客观性、真实性、连续性。由于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认真评估和观察病情及落实护理措施[1]。如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过于简单,未能体现专科的观察护理内容,记录与实际不符。记录不及时、缺如、书写水平低,记录的字迹潦草或涂改等都不利于作为法律证据的笔证。

    作者:赵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可并发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呼吸衰竭等,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多在慢性支气管炎基础上发展而来[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等,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气候暖和时可自行缓解。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久病不愈,悲观厌烦情绪,患者及家属易对治疗丧失信心。护理人员应安慰关心、体贴、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特点,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汪含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感染并哮喘发作2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沐舒坦雾化吸入小儿支气管感染并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入院治疗先后的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0例,研究组采用沐舒坦雾化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分组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上,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7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支气管感染并发哮喘的治疗,临床采用沐舒坦雾化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安全,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张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门脉高压、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亢患者采用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治疗。结果:治疗后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在治疗前2周内为33.52±2.84mmHg,治疗后2周内复查为14.47±1.24 mmHg;门静脉的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每分钟的血流量均降低,差异在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动脉栓塞联合思他宁灌注术治疗门脉高压、脾亢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