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坏死为特点。是新生儿尤为早产儿阶段胃肠道的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病死率为10%~50%【1】。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所致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不能1期手术者而进行的暂时的粪便改流术,是挽救患儿生命、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需要做造口的疾病有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肠闭锁、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一般是根据病情需要先做临时性造口后再择期行2期造口关闭手术【2】。位于空肠和近端回肠的造口称为高位小肠造口,易造成术后大量肠液和消化液丢失、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营养吸收障碍和远端肠管的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的生长发育问题,成为新生儿外科的护理难点【3】。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科学证明,合理运动有益于糖尿病的治疗①②,有利于控制血糖,使血糖降低。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给病人带来生活的自信心和乐趣,改善心肺功能,放松心情、提高免疫力。同时可以消耗脂肪,改善脂类代谢③,使体重下降,有利于控制体重。亦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胰岛素的效用提高。因此,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目前,现有的运动疗法教育模式缺少形式多样的教育手段,不能激发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大部分患者获得的知识零散混乱,无法正确应用和实施。2012年2月-2012年8月,我院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的指导,发现运动可以使血糖降低,使血糖尽快达标,大大缩短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日。其效果满意。
作者:郑春兰;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52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中I期35例,Ⅱ期11例,I、II期预后评分均为低危;Ⅲ期6例,预后评分4例低危,2例高危;40例化疗患者近期治愈,7例化疗后好转;近期治愈率为86.54%(45/52)。绒癌患者16例, I期8例、Ⅱ期3例和Ⅲ期2例化疗近期治愈;Ⅱ期3例患者化疗后好转;近期治愈率为81.25%(13/16)。结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应以化疗为主,必要时辅以手术治疗,临床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培全;杨婷婷;张晶;刘开江(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牛黄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少数为胆管,肝管结石),根据外形不同分为蛋黄、管黄,二者共称天然牛黄。天然牛黄广泛用于临床,俱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之效。因其珍贵稀少,市场供应紧缺,价格昂贵,伪品牛黄时有发生。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假牛黄来源是伪造者用植物如(山桅、黄连、大黄、姜黄)等粉末加鸡蛋清、鸡蛋黄、牛胆汁等一层药物一层胶滚制而成,形状很似真品。假代牛黄来源于多种动物的内脏结石,如(骆驼黄、熊胆石、印度驼鸟蛋)等。这类代用品类似真品,以假乱真,牟取暴利,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为确保药物质量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下面绍几种鉴别方法以供鉴别使用。
作者: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胸椎骨折52例运用椎弓根钉系统(GSS-Ⅱ)固定,结合椎弓根入路椎管前方减压治疗.结果:本组52例,32例采用短节段固定20例采用长节段固定.26例行椎管探查,其中19例行椎管前方减压术,术后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未出现感染,52例伤椎高度及脊椎序列恢复满意.结论:GSS-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简便、牢固,适用于胸腰椎各个部位长、短节段的复位与固定.
作者:刘保和;龚乐;陈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在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产前检查的620名晚期妊娠孕妇进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发现脐带绕颈143例,经产后证实139例,误诊4例(2.8%),脐带绕颈发生率22.4%,诊断符合率9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脐带绕颈对脐血流显示更清楚,准确率更高,诊断符合率97.2%,为分娩期临床处理提供了可靠依据,是目前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佳方法。
作者:李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和出院半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和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合理饮食、戒烟、控制体重、坚持运动、遵医嘱行为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变冠心病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使患者积极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成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肱骨外科颈骨折为常见骨折,我科在2007年3月~2012年2月采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3例,将两种方法作对比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共43例,骨折按Neer’s分型[1]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克氏针和锁定钢板固定克氏针组21例,男9例,女12例,年龄14~82岁,平均58.4岁;两部分骨折17例,三部分骨折4例,移位较轻,骨质疏松不明显;锁定钢板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4~81岁,平均63.5岁,两部分骨折8例,三部分骨折14例,移位明显,或骨质疏松明显。
作者:周卫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规模不断壮大,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对于医院的管理来说,安全保卫管理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医院安全保卫工作,对于维系医院秩序、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做好医院治安管理工作基础,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保卫科一直以安全生产管理为主要工作重心,认真落实各项治安管理规定,保卫科通过技术手段保障了医院内部治安安全稳定。在保卫科不断提高、完善安防技术装备的同时,也必须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成为医院建设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为了医患纠纷的沟通规范化,制度化,院保卫科、医患沟通中心、应与公安部门共同制定医患纠纷协调制度,明确纠纷沟通中的须知规定,确保医患纠纷沟通和谐、顺利进行。
作者:程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护患纠纷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是医疗纠纷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和特殊类型。有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护患纠纷是由于护患双方缺乏沟通所致。在日常交流中,约有60%--70%是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恰当地运用非语言沟通对提高沟通的有效性减轻护患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非语言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运用:非语言沟通是伴随着沟通而发生的一些非词语性的表达方式和行为的沟通形式。包括仪表和身体的外观、倾听、面部表情、专业性的皮肤接触和沉默等。
作者:郑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脑血管病房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展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并以2010年未开展优质服务的120例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对照两组夜间陪护率、护患纠纷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心脑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人员技能及素质均有所提高,患者的投诉率及护患纠纷率与没有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相比,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提高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病房中开始“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加强护理制度的完善、人员的培训、环境的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减少护患纠纷,获得较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赵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应用情况。方法:研究我国近几年来有关儿科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分析其结果、结论,总结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结论:虽然我国已较早的开展了循证护理的相关研究,但是从EBN运用与儿科护理实践中的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在儿科方面护理人员对于循证护理的掌握情况仍然不是很乐观,缺乏大量的实验研究,可靠性有待考量。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进行穴位乳房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22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母乳喂养护理的基础上,在产后2小时开始实施穴位和乳房按摩,每日2次,每次20分钟,连做3天。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产后48小时、72小时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产后3至4天乳房胀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实施穴位乳房按摩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乳房舒适度增加。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张卫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应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4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0例,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332例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发生率0.30%明显低于对照组0.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景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100例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心理护理。结果:两组分娩前S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分娩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治疗组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惧等因子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手术患者能缓解围手术期的焦虑状况,促进其生活健康恢复。
作者:苗华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针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相关的研究。方法:搜集医院中120名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只给予患者基本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除了需要常规护理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结果:在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观察组的患者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且差别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与相关老年护理结合的护理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水平,能够促进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黄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温馨、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我科2012年1-10月8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入院-出院由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其全部的护理,提供个性化服务,深化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治疗,了解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感受,随时收集患者意见,为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结果: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依赖及信任,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患沟通,确保护理质量。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雾化吸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把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治疗的1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氧气雾化吸入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每组各81名患者,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氧气雾化吸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超声雾化吸入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超声雾化吸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显效快,总有效率高,且安全性也较高,较受患者欢迎。
作者:王昕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探讨输液外渗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利用理论综合阐述。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卢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常见差错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常见差错出现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结果:保证临床科室使用的一次性耗材及器械诊疗包的安全供应,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积极采取预防差错产生措施对于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祝朝如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