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营养支持护理进展

张晓明

关键词: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术后, 营养支持, 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肠闭锁, 胎粪性腹膜炎, 疾病, 代谢性酸中毒, 肠造口术, 先天性畸形, 电解质紊乱, 肠旋转不良, 营养吸收, 手术者, 生长发育, 急救治疗, 回肠, 护理难点, 合并休克
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表现,腹部X线平片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病理以回肠远端和结肠近端坏死为特点。是新生儿尤为早产儿阶段胃肠道的一种严重、需要急救治疗的疾病。病死率为10%~50%【1】。新生儿肠造口术是抢救肛肠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广泛感染所致肠穿孔、先天性巨结肠不能1期手术者而进行的暂时的粪便改流术,是挽救患儿生命、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需要做造口的疾病有胎粪性腹膜炎、先天性肠闭锁、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一般是根据病情需要先做临时性造口后再择期行2期造口关闭手术【2】。位于空肠和近端回肠的造口称为高位小肠造口,易造成术后大量肠液和消化液丢失、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营养吸收障碍和远端肠管的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导致严重的生长发育问题,成为新生儿外科的护理难点【3】。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情况,误诊误治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异位妊娠三大高危因素为流产、开腹手术、盆腔炎症;三大主要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流血;三大主要体征为宫颈举痛、盆腔压痛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三大重要检查为血β-HCG,B超、后穹隆穿刺。结论:重视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提倡药物保守治疗或保守手术治疗。尽量专科专治,减少误诊误治,减轻病人身体及经济损失。

    作者:鄢碧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24例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珐: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4例,外固定架在术后6~8周拆除,术后进行腕关节功能训练。结果:随访3到12个月,均达临床愈合,时间1.5-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钉道感染一例,酒精湿敷后感染消除。无神经损伤。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固、可靠,可有效防止骨折的再移位和丢失,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63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三联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63例慢性胃炎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1例,对照组32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实验组中应用雷贝拉唑钠、克拉霉素、替硝唑进行治疗。在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4%,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4.2%。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9%,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1.9%。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对照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有效率为37.5%,实验组中对腹痛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75.3%,将两组患者具体结果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P<0.05。在6个月之后,对照组中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8.8%;实验组中3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9.7%。对两组患者复发状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通过雷贝拉唑钠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可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毛贵宝;王玉芳;王丽艳;徐建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指标及模型

    目的:探讨一种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的绩效评价模型。方法:选取临床用血保证率、血液过期报废率、HIV 残余危险度为评价指标,应用直觉模糊集相似度量公式,构建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血液过期报废率与HIV残余危险度指标未达到较优值时,即使临床用血保证率较高,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也仅为一般。结论:应同时从血液供应和质量两个维度提升区域血液供应链运行绩效。

    作者:朱明;胡慧颖;王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药足浴疗法的临床常见问题及护理对应措施

    中药足浴疗法在临床已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等方面颇有功效。仅我院就已在内、外、妇、儿及康复等科室开展了此项治疗,操作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我院风湿科自2006年在病区内开展中药足浴治疗以来,疗效及服务均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但其安全隐患往往容易被忽略。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评估不到位、操作不当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让患者感到不适或局部肢体受到损伤,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针对足浴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发生的原因,做好预见性护理,减轻患者不适感,降低造成患者机体损伤的可能性,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让这项家喻户晓的治疗措施更为安全、科学地开展。

    作者:严红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狼疮脑病的观察与护理

    狼疮脑病又称为神经精神性狼疮(NPL),是狼疮危象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1g#d-1)冲击治疗[1]。但当患者出现意识改变、精神障碍、癫痫大发作等表现时效果欠佳,而过大剂量容易并发感染、甚至死亡。而且免疫抑制剂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全身给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临床上对狼疮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了鞘内注射技术。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风湿免疫内科对9例狼疮脑病患者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7~42岁,平均28.5岁,入组标准:(1)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红斑狼疮诊断标准。(2)排除精神病、颅内感染、高血压、尿毒症性脑病,糖皮质激素所致神经、精神异常。(3)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效果欠佳。(3)病理征均为阳性,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异常。其中精神异常3例,意识障碍3例,癫痫1例。

    作者:黄中莹;付雪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

    目的: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温馨、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对我科2012年1-10月8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建立入院-出院由责任护士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其全部的护理,提供个性化服务,深化健康教育,使患者积极主动治疗,了解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感受,随时收集患者意见,为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结果: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依赖及信任,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护患沟通,确保护理质量。

    作者:黄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长春瑞滨致静脉炎的护理

    在使用长春瑞滨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静脉炎的原因,掌握有效的预防方法和正确的处理措施,对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利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价值体现

    目的:探讨佳护理干预方式在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体现。方法:选取45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给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则行一般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5%,明显好于对照组的61.4%。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巧丽;刘启文;蔡伟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闭合性髌骨骨折5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闭合性髌骨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0年来我院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结果:髌骨骨折可以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都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即保证疗效,又可以减少创伤。

    作者:郭连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康复科全体护士全程参与病区“8S”管理的体会

    目的:规范病区环境管理,提升全科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及工作效率。方法:采用“参与”和“授权”的方法。结果:提高了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情绪,和谐关系;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效率;降低了不安全因素。

    作者:陈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冠心病肥胖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对38例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肥胖患者康复期的不同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养患者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合理规律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期治疗的依从性进而达到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再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指导农村婴儿补充食品添加方法的建议

    纯母乳喂养是6个月以下婴儿良好、安全的食品,但当婴儿6个月龄以后或体重达到6-7公斤应及时添加补充食品以补充婴儿迅速生长发育对大量营养素的需求。

    作者:卢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手术访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在术前、术后访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对策,提高访视质量,是实现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及顺利康复的关键。方法:通过对围手术期访视的内容、形式、流程和效果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改进途径。结果:显著有效地提高了访视质量和手术质量。结论:提高对访视的认识,规范访视内容、形式和流程,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李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原眼科患者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眼科患者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风险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眼科护理工作中的相关风险因素:语言、心理、睡眠障碍、便秘、生活能力降低、体位不适、感染。结论:眼科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工作者一定要针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细心、体贴、操作严谨,树立护理的风险意识,仔细评估护理风险,掌握处理风险的基本方法,以应对临床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确保患者的安全。

    作者:余淑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使用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术后选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干预组术后6h、24h、48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游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种化学发光免疫法用于临床性激素检测的一致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发光免疫法用于临床检验的一致性问题。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cess、Tosoh AIA 360与nibe Maglumi 2000三种检测系统对50例样本进行6项性激素指标的检测。结果:6种性激素的检测结果的偏倚均小于规定值,符合校准验证的要求;不同CLIA系统对性激素进行检测的结果存在一定不一致性。结论: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灵活选用检测系统才能大程度度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周立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32例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其中32例接受了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治疗(观察组),而其余32例患者则在围手术期接受的是常规的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术前分别合并症发生率为:(26/32)81.25%、(22/32)68.75%,(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均未发生死亡事件;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2.05%、68.75%,两组间数据有差异,组间数据对比χ2=1.33(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5.63%、32.15%,组间数据对比χ2=7.57(P<0.01)。结论:老年胃癌合并胰腺受侵患者围手术期的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护理十分重要,相应的护理、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蒙彦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怎样做好“落伍”护理人员管理教育工作

    本文就“落伍”护理人员思想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管理教育提出了解决对策。

    作者:张红梅;杨华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辽河油田职工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辽河油田职工胃蛋白酶原异常情况,为防治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1-2012.12采集于辽河油田第二职工医院进行体检的辽河油田矿区职工血清3026份,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检测PGⅠ、PGⅡ、PGR,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26名受检测的职工469例PG异常,占总数15.5%,其中PGⅠ占1.5%,;PGⅡ占14.2%;PGR占6.3%,男性显著高于女性,41-50岁PG异常率高。结论:辽河油田矿区职工中胃蛋白酶原异常广泛存在,应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HP)及胃镜的检查。

    作者:段红岩;陈明娟;刘凤霞;万继红;王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