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化的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4年6-12月期间,首先采取焦点小组访谈法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上报表,之后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相对接,并形成有效的上报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2015年1月在全院范围内正式上线使用。结果: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我院护理人员血栓防治管理水平(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正确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建立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上报系统可提高临床对血栓的防治管理水平,降低患者痛苦;同时为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措施和制度提供数据和依据。
作者:陈亚萍;王晓杰;徐园;邓海波;张燕;马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应用医院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HCSI)理论和缺口分析的方法进行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方法:根据HCSI理论和缺口分析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3618例门诊患者进行调查,通过缺口分析理论探讨改进措施。结果:该医院门诊患者在感知质量方面的满意度得分为8.48分,患者对医院有较高的期望和忠诚度,对医院诊疗质量方面满意度较高;缺口分析发现等候时长和便捷服务方面缺口较大。结论:利用HCSI理论和缺口分析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满意度和缺口,为医院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和依据,为医院患者满意度测评提供新的切入点。
作者:姚家思;王玮;朱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PICC应用现状。方法:采用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设计的“全国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现状调查问卷”,于2013年3-5月便利抽取全国27个省份147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146家(99.3%)三级甲等医院已经开展了PICC技术,分别有90家(61.2%)、101家(68.7%)开展了塞丁格技术和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技术;89家(60.5%)医院成立了PICC门诊;②大多数医院目前使用的是进口(94.6%)、三向瓣膜(85.7%)、硅胶材质(72.8%)的导管;③104家(70.7%)医院在PICC穿刺时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④20.4%的医院并没有规定在经PICC输注药物前通过回抽血液确定导管在静脉内;⑤透明敷料、纱布敷料在147家医院广泛应用。结论:PICC置管患者的延续护理需求有待满足,感染控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操作技术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建议探索不同种类PICC导管之间的差异,不同敷料的使用效果,以促进我国静脉治疗专科的健康发展。
作者:李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及其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构建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明确组织构架和职责,开展安宁疗护相关知识培训,制定工作制度,确立准入条件、服务原则、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监控服务质量并予以实施。结果: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实施后患者需求满足程度在80%以上,家属满意度高达91.5%,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宁疗护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科研能力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综合性医院安宁疗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高了团队成员的整体能力,让临终患者及家属得到了全方位照护,同时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作者:诸海燕;孙彩萍;张宇平;王玲欢;马红丽;陈素娥;肖辛丰;沈林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实施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对夫妻双方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对乳腺癌患者单独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情绪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的合作度、情感度、亲密度维度得分以及总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分, FAC T-G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家庭功能与社会支持,减轻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独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作者:李明士;张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建于1910年,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医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该院实际开放床位1775张,拥有在职职工2469余人。自1996年以来,医院连续十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7年社会满意度调查名列全市前茅。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构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通过半结构访谈与开放问卷调查形成量表初稿,然后经专家咨询及预调查进行修改。抽取917名泰安市二、三级医院临床护士进行信效度检验,对量表进行修改并形成终稿。结果:总量表全部条目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1,各条目CVI为0.71~1.00;利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终确定20个条目、3个维度,分别为患者照护风险、系统流程风险和护士操作风险,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0.374%;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总体较理想(χ2/df=2.427、GFI=0.936、AGFI=0.917、RMSEA=0.049、NFI=0.915、CFI=0.948、IFI=0.948);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39,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70;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6~0.77(P<0.01)。结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体现出护理服务自身的特点,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的测评工具。
作者:毛秋云;赵伯莲;刘春玲;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ICU护士谵妄评估实施现状,分析影响其评估的障碍因素,为促进ICU谵妄评估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四川省某医院256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94.9%的护士护理过谵妄患者,80.5%的护士通过临床经验识别谵妄,14.5%通过评估工具,5.0%则是通过精神科医生会诊意见。插管患者评估困难、镇静患者评估困难及认为自己缺乏ICU谵妄评估相关知识是ICU谵妄评估的三大障碍因素。通过临床经验评估谵妄者、未接受过谵妄评估培训者、自评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者的障碍因素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谵妄评估现状尚须改善,护士缺乏谵妄评估相关技能和知识是主要障碍因素。
作者:李智;田永明;李霞;唐志红;胡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9月入院的1000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导管置入,两组患者在置管结束后均进行X线片定位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而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增加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技术进行导管尖端定位,比较两组导管尖端的异位率及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的比例。结果:实验组导管尖端异位率比对照组低(χ2=30.548,P<0.001);不同置管静脉中两组导管尖端异位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可有效降低导管尖端的异位率,在判断导管尖端位于理想位置的灵敏度高。
作者:姜桂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根据手术室存放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的特点和现状分析,以危化品的安全使用和风险控制为中心,探索建立了手术室危化品管理机制,包括管理制度体系、管理人员队伍、设施技术保障系统;以手术室危化品使用路径为主线,突出安全与风险控制构建科室危化品管理流程,实现了手术室存放危化品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确保了手术室存放危化品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保障了手术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刘怀燕;周爱芹;孙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和离职意愿的现况,分析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对其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职意愿量表及护士职业生活质量量表,对广东省27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628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得分为(160.79±23.29)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5.80±3.35)分,离职意愿较高及以上者达83.3%。男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影响男护士离职意愿的的因素依其作用大小分别为:工作环境、择业原因、工作家庭平衡、工作量及对科室的喜欢程度。结论:男护士职业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而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建议护理管理者应通过人性化管理、改善男护士的工作环境、减轻护士工作量等有效措施,提高男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其离职意愿,稳定男护士队伍。
作者:魏丽君;黄惠根;胡亚妮;蓝惠兰;肖柳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聚氯乙烯作为目前一次性输液器使用率极高的材质,对一些醇溶性、脂溶性药物有较强的吸附性。本文综述了不同输液器材质对抗肿瘤药物、循环系统药物、镇痛和镇静药、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的吸附作用,以便于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作者:余强;李佳宁;郭亮;高竹林;盛丽娟;赵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一轮医疗改革将步入全面推进的决胜阶段,护理改革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护理行业发展和护理学科建设,传播业内先进经验,交流护理改革成果,5月26-27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指导下,由《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主办,健康报社、湖南省护理基础质量控制中心、北京护理学会、台湾护理学会、香港护理学院协办的“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融合·引领·创新”在湖南长沙隆重召开,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护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李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从静脉治疗的规范与标准、相关操作与技术、患者安全、患者舒适程度、专业队伍建设、多学科团队建立6个方面对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静脉治疗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孙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个案管理、保健管理和保健协调是近四十多年来英、美等国护理界先后采用的服务模式。本文论述它们的发展演变、服务模式、实施要求和功能作用,并探讨其对我国护理的启示。
作者:韦凤美;赵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对网络共享课程《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2015春夏学期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学效果和存在问题,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方法:对全国选修《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共享课程春夏学期的学生18049人进行网上调查,包括课程整体满意度调查、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等。结果:选课学生对课程整体满意度、课程运行测评情况和见面课运行测评的满意度较高(>89%)。结论:网络共享课教学模式适合《急救知识与技术》课程的开展,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完善课程建设。
作者:杨艺;丛小玲;李璐寰;沈娟;邹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即外变量)的影响,夸大或缩小了研究因素(自变量)与研究指标(因变量)之间的真实联系。在研究中,如果某些对研究结果有干扰的混杂因素在各组间分配不均衡,就会产生混杂偏倚,常见的混杂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在研究设计阶段,可通过随机化、匹配、分层、限制等方法控制混杂偏倚;在资料分析阶段,可采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技术等方法来控制混杂偏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本文从护患沟通中的“语言暴力”入手,运用工作中的实例详细阐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总结“非暴力沟通”对护患沟通的启示及意义,提出护理人员如何获得“非暴力沟通”能力与技巧的具体建议,即学校教育中开设“非暴力沟通”课程,通过系统的“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及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实践方法,使护生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及其运用技巧,各级医院也可邀请专业教师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非暴力沟通”知识讲座,甚至建立“非暴力沟通”程序及标准用语,让护患沟通更顺畅,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疗环境。
作者:伍彩红;刘雁;姜志连;谭佳琦;朱进;汪青;蒋碧华;肖佳;李妮吉娜;肖扬帆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离职意愿和心理契约现状,并分析二者的关系,为促进儿科护士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心理契约问卷,对徐州地区17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的358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离职意愿条目均分为(2.17±0.67)分,心理契约条目均分为(4.13±0.46)分,员工责任得分高于组织责任得分;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心理契约中的组织规范责任、组织人际责任、组织发展责任能影响儿科护士的离职意愿,能独立解释其离职意愿22.6%的变异。结论:儿科护士的离职意愿较强,心理契约是其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国于2010年正式开展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院校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但其中高等中医院校开展较少,并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统一培养体系。本文拟在国家“硕士专业学位”背景下,探讨高等中医院校如何开展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作者:何诗雯;杨玉佩;陈偶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