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治疗的护理体会

戴婷

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诊 PCI,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 PCI 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 PCI 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克拉霉素片15 mg/(kg·d)连服5 d停1 d,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片t10 mg/(kg·d)连服4 d停3d,为1个疗程,未痊愈者追加1个疗程,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干预后第1周末和第2周末,研究组疗效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干预后第5天,研究组减分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与阿奇霉素相当,且起效较快,安全性好。

    作者: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QRS时限≥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伴二尖瓣反流。经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后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例安装三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平均随访6-48个月。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心功能平均改善Ⅰ~Ⅱ级,射血分数、左室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反流及心胸比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死亡2例,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逆转左室重构,且随着时间延长持续改善。

    作者:曾新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进区护士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分析

    目的:在常州市武进区,针对特定人群-护士,调查睡眠质量情况。方法:调查问卷。选择常州市武进区各医院在职护士,性别均为女性。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有效问卷为142份,有效率为94.7%。结果:有52.3%的人认为自己睡眠不太够,21.4%的人认为睡眠不够。结论:睡眠不足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

    作者:冯美兰;周武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通常将其分为三型,其中Ⅰ型和Ⅱ型均起自升主动脉,Ⅰ型的受累范围超过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Ⅱ型则仅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段胸主动脉,往往向远端延伸一定距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微创血管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是目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介入治疗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14例患者实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太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1014例6-36月婴幼儿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为婴幼儿贫血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11014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结果: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6.45%,以轻度贫血为主;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6~11月龄组贫血患病率高(35.29%),随着月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婴幼儿贫血防治工作的开展。

    作者:邵小飞;刘杰;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药物中毒患者行 CRRT 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探讨 CRRT 治疗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科于2012年5月6日收治的1例药物中毒患者行 CRRT 治疗。结果:疗效显著,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 CRRT 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提高药物中毒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安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出院患者满意度[1]。手术室护理模式长期以来较为封闭,以往的工作方法就是护士在手术间配合手术为主,机械地完成任务,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有效的交流,病人满意度低。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手术室转变工作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魏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理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同时,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感觉较迟钝,常可发生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林可可[1]对100例入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不足,92例患者分别发生过影响洗澡、限制手的活动等8种不良经历,不良经历发生率高;两者均影响患者再次接受留置针,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再接受意愿。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移动方法改变注射胰岛素部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改变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的方法,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胰岛素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60例长期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情况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同时对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实验结束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三组自身对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圆移动注射胰岛素部位的方法对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在老年人中90%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①。其中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胸腰椎骨折又给生活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针对本病,我们进行有效的分期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预防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两组食管癌手术的病例,选择30例实施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为实验组,在未实施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病例中随机选择3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食管癌病例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效果及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食管癌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有效咳嗽排痰,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晓君;施亮;王增;盛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本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宋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分析

    目的: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为78例患儿实施干扰素和抗感染等治疗,在经过治疗后,有77例患儿达到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8.72%。结论:手足口病传染速度快,对患儿的身体影响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宫兆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对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的应用显著缩短了该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淑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对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23.1%。讨论:以影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出发,确定合理的预防对策。结论:安全隐患预防对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用运动疗法干预,每周进行4-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干预前后检查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作者:张慧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0例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友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汞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给出被测量的佳估计值外,还应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本方法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砷和汞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后整体合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我院9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析,并提出防范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在94例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经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的患者有21例(22.34%),不良反应转好显效的患者有37例(39.36%),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效的患者有28例(29.78%),经救治无效导致死亡的患者有8例(8.51%)。结论:要对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得到重视,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武爱民;白小平;张建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 是现行医疗措施中必可少的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肿瘤化疗、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静脉高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 PICC 输液可以大大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确保静脉用药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ICC 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55%,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会造成静脉输液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因此静脉炎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二科配置的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栋材;王艳霞;刘印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