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 国际刊号:1004-7484
  • 国内刊号:14-1172/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1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2013年10期文献
  •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术后延伸护理探讨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延伸护理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通过造口患者院外延伸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早期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反应迟钝、咳嗽无力及肺功能低下等因素使痰液阻塞气道,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姜淑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对医疗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医疗护理纠纷日趋上升。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才能满足患者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本文结合现代医疗护理管理理论和我院日常工作实践,探讨有关产科护理工作在护理管理方面的改进和创新。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目的: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0例骨科术后患者,按照多中心、随机、平行等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为4.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12/50),并且观察组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8.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骨科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减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高龄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高龄患者腹部手术的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3月80例年龄超过65岁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安全度过术后危险期,痊愈出院。结论:针对高龄腹部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手术特点,通过有效的心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周玉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例肝性脊髓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肝性脊髓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法:对9例患者采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和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仍坚持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复查肝功及血氨,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结论:肝性脊髓病是肝脏疾病晚期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脊髓损伤不可逆,恰当的护理及坚持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实施早期干预,促进了病人病情的恢复和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7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总结。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穿刺口及术侧肢体的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莫大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9例超未成熟儿的救护体会

    目的:探讨超未成熟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 NICU 收治的71例超未成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未成熟儿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结果:71例超未成熟儿中,放弃治疗47例,转院2例,实际收治22例,其中治愈出院19例,死亡3例,治愈率86.36%。结论:认为做好保暖护理、呼吸管理、营养和喂养护理、静脉通道护理、预防感染、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可提高超未成熟儿的存活率,减少合并症,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卢艳;李秋芳;魏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预防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两组食管癌手术的病例,选择30例实施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为实验组,在未实施加强围术期呼吸道护理干预的病例中随机选择3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食管癌病例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效果及常见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强食管癌围术期呼吸道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有效咳嗽排痰,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周晓君;施亮;王增;盛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19例,进行常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患儿17例,自动出院2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5.9d。结论: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其病情较为复杂且严重,在护理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精心护理,能够对新生儿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郭文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4例 ICU 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 ICU 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ICU 科危重病人中进行镇静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的患者64例,以及行镇静治疗但未采取护理措施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治疗情况比较分析,并对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40.6%,症状缓解率43.8%,死亡率6.3%,并发症发生率9.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28.3%,症状缓解率33.3%,死亡率15.0%,并发症发生率20.0%。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ICU 科危重病人镇静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延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剖腹探查术后的护理体会

    重症胰腺炎病情险恶,术后护理工作繁杂,难度大,制定严谨、周密的护理计划并给予有效的实施,保证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人员通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熟练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作者:孔丽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例新瘘穿刺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而新内瘘的穿刺与护理直接影响着内瘘的使用寿命。相比于老瘘,新瘘的血管壁薄而脆,血管扩张不明显,穿刺难度较大,易形成皮下血肿,其穿刺和护理方面有其特殊性。笔者就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20例新内瘘的使用心得介绍如下。

    作者:杨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科手术后颈外静脉留置针补钾的体会

    多数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血清钾浓度可在正常范围,经过麻醉、术中及术后用药等,术后患者血清钾浓度常处于正常范围低值,甚至发生低血钾症,对术后胃肠道动力的恢复时间、肌无力、尿瀦留等有明显影响,因此外科术后早期合理补钾在术后 ICU 的监护中尤为重要。现将外科术后颈外静脉留置针补钾的监测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马英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骨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和谐发展。方法: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工作模式,对骨科住院患者全方位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及工作积极性,病人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减少护患纠纷,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牌。

    作者:周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致使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脑卒中已是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疾病之一,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很高,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3/4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溶栓是治疗该病迅速有效的佳方案,而 rtPA 是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物,多个临床试验对 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常用剂量0.9 mg/kg(大剂量90mg),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h 内、6小时内和3-4.5h 的患者[2],根据适应证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 rtPA 溶栓治疗。那么,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行静脉溶栓治疗提供安全、有效、规范的护理,成为了临床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就这一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许凌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3例小儿高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小儿高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科近期收治的103例小儿高热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物理降温、中医中药降温、高热惊厥的预防等方案观察护理疗效。结果:103例小儿高热患儿中,经对症治疗及个性化护理后,仅2例发生高热惊厥,但均成功缓解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针对性的选择降温措施有利于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

    作者:鄢晓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共纳入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按 pSQl 总分≥5或 PSQl 总分<5分为 A、B 两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20例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6.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睡眠障碍与年龄 I>60岁、情绪障碍、咳嗽、心衰病史、头痛、对疾病的担忧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任琰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与实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保医疗体系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差、健康观念淡薄,常常处于被动治疗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我们要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针对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对策。护士建立良好的心态,一方面有利于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贺云;益伟清;黄慧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作者:隋南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差错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护理事件及差错,探求预防措施。结果:差错产生护士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缺乏,缺乏沟通等因素有关。结论:结合小孩思维特质进行针对护理,有意识避免危险因素可减少差错。

    作者:谭淑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总结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有效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结论: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医护人员应该在常规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合理运用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的方法。

    作者:孙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服务在护理实现中的影响。方法:我科室确定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科室,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包括: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实行责任制护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结果: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护理质量作用较大。

    作者:朴信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157例急诊输液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7例急诊输液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8.73%、80.77%,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满意度。

    作者:孙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和对策

    目的:总结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本科40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疾病情况,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呼吸内科40例老年患者的健康问题除了与患病有关外,还与老化过程、心理、环境、社会等因素有关。结论:要想给病人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就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

    作者:陶震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目的:为保护支持促进母乳喂养,针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000例产妇提倡母乳喂养,分析总结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同时找到了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论:严格执行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认真做好母乳喂养宣教和技术指导,产科医护人员转变观念,积极主动落实母乳喂养的各项措施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沙影丽;张华;李晶吉;黄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脑降温仪在中枢性高热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尤其是脑血管病,因为病变损害了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高热。而高热致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而引发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1]。低温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我科自2008年1月将颅脑降温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薇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乳头皲裂患者的护理

    乳头皲裂是乳头表面皮肤有较小裂口和溃疡,它是母乳喂养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多见于初产妇,多发生在产后24-72小时[1]由于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发生乳头皲裂后,婴儿吸吮时会导致乳头剧烈疼痛,多数产妇因哺乳时有剧烈疼痛停止母乳喂养或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造成乳汁淤积或细菌感染而出现乳腺炎。为增加母乳喂养率和降低乳腺炎的发生,我对乳房的护理总结了一些护理方法如下。

    作者:刘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50例患者的分别查找原因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10%)、静脉炎(8%)、空气栓塞(O.8%)、过敏反应(40%)、疼痛(20.2%)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21%)等,结论:导致输液反应的原因复杂需要医护人员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及时处理,将减少病人痛苦,增加病人舒适感。

    作者:黄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ICC 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87例肿瘤患者进行 PICC 置管,观察和记录各种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PICC 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有:首次穿刺失败6例(6.89%),导管推进困难3例(3.45%),导管异位2例(2.29%),穿刺点渗血2例(2.29%),机械性静脉炎1例(1.15%),导管相关感染2例(2.29%),导管堵塞1例(1.1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 PICC 置管期间有一定并发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其发生率可以明显降低.

    作者:庄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视力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视力损害,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定期视力检查,眼底照相,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了解血糖,血脂,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治疗情况,生活,饮食习惯等资料分析。结果:本组通过影响视力功能相关因素分析,采取有效的治疗护理干预,帮助糖尿病患者养成健康的健康行为,保持有效的视力功能。结论:依据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遵医率及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致盲率。

    作者:欧春蓓;梁雪英;梁彩红;陈艳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经静脉采取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采血前后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采血操作。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后疼痛面容的持续时间、啼哭时间、不哭人数及采血结束后20s 内的啼哭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时间、不哭人数、采血结束后20s 内啼哭人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荣翠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气管切开患者留置胃管鼻饲的相关问题探讨

    气管切开多为昏迷、不能进食的患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食物和药物。气管切开的患者放置金属气管套管,使患者气道不能被完全封闭,由于吸痰的刺激,患者容易出现呛咳,甚至持续剧咳,导致胃内容物反流。长期留置胃管的刺激,患者的环状括约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功能障碍,易发生食物反流、吸人性肺炎的危险。这不仅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而且给临床救治带来了困难[1]。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收治40例颅脑手术后实施气管切开并留置胃管病人进行护理干预,现将其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作者:张晓玲;李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及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妇科肿瘤患者被诊断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患者生命的疾病,患者常常在疾病的打击下变得抑郁、痛苦和绝望。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临床治疗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生理痛苦和思想负担都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作者:童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病机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根据三多症的偏重分为上消、中消、下消。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常可并发内障、雀目、耳鸣耳聋、痈疽疖疮、中风等症[1]。近年来,我科注重中西医结合护理,强调中医辨证施护与西医相关知识结合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月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措施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产科护理人员60名,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的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基础知识和母乳喂养的措施等。结果:通过加大对60名产科护理人员培训,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母婴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加强了对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我院产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论:加强对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认识,对提高妊娠合并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郗树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40例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一周系统合理治疗及护理,68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7.06%。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减轻损伤程度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志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戳孔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常见戳孔并发症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6例行腹腔镜胃肠道手术后18例发生戳孔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戳孔患者中戳孔感染8例,戳孔周围皮下瘀血和血肿4例,戳孔疝2例,皮下气肿4例,经采取拆除戳孔处缝线、上药、局部压迫等相应处置,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采取合适护理方法,能有效预防戳孔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柏丹;何晓翠;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早期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操作。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术后低血容量休克、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胆瘘、感染、血栓形成及脾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感染的组间差异为明显,护理组的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而言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腹泻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性腹泻是某些与糖尿病有关的不明原因的腹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约20%以上可发生腹泻。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且常伴有神经功能并发症。特征为顽固性间断性腹泻,以夜间及清晨多见,中医称“五更泻”。

    作者:魏冬梅;牟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55例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55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爆裂性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骨折均达到复位并临床愈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无明显矫正丢失,53例能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2例出院时使用轮椅。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创伤小、椎管减压彻底和复位固定良好等优点。

    作者:毛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FNA 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 PFNA 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65例68~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技术,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好。结论:PFNA 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文娟;冯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型切除吻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型切除吻合术(PPH)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8月,共收治开展该项手术316例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主要是术前心理护理、肠道准备、术后排便护理、饮食指导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做好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可以保证 PPH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恢复。结论:PPH 手术具有创口小、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的喜爱。

    作者:赵迎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

    随着国家相关法制措施的加强,人民群众对就医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避免医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考察并分析了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纠纷行为,针对相应情形采取相关举措。结果表明,经过干预措施培训的护士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概率明显小于未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这说明对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对医疗纠纷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马月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时,部分患者在症状缓解的恢复期,出现病情急危变化,甚至死亡,这种现象久称为“反跳”。在临床上,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有两个死亡高峰,中毒后24小时内是第一个高峰,2-7天是第二个高峰,由于抢救措施的改进,近年来死于第一个高峰的人数正在不断下降,因出现“反跳”死于第二个高峰的人数却在增加。因此,应掌握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生的原因与规律,正规操作,合理用药,加强临床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反跳的先兆症状,及时治疗,随时处理。以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唐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对慢性阻塞性疾病病人采用呼吸训练以及进行相关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采用随机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呼吸训练以及相关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入院以后采用传统治疗以及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的通气功能、戒烟效果、呼吸训练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采用呼吸训练以及相关护理干预,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使其病人的顺从性得以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付碧英;杨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以心肌梗塞合并脑出血为典型病例,讨论系统路径护理在治疗该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9-01至2013-01于我院治疗心肌梗塞伴发脑出血患者76例,其中研究组44例采用手术路径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治疗12个月后患者生存状态。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状态,两组死亡、植物状态患者无差异,但研究组完全恢复和恢复良好者多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塞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患者后期康复及各系统功能恢复,改善生存状态,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收治的5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经治疗后0.5~2.5 h神志转清,平均观察4.5h,痊愈出院。结论:迅速、准确地判断中毒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琼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社区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

    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社区护士是直接的实施者,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他们走进社区家庭和成员,为其传授健康、保健知识,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全面提升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本文就社区护士在护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细节做分析、探讨。

    作者:姚惜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急诊观察室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提高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增强了,在求医过程中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少数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稍差,责任心不强,与人们要求存在差距,加之急诊观察室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我科自2012年以来产生护患纠纷5起,因解释不到位1起,输液药物反应2起,输液袋内有药物瓶塞微粒一起,其他1起。为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现谈谈在护理活动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作者:俞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00万,这将对我国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作者:张一洁;王晓湘;蔡玲琴;谢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57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的护理分析

    目的:应用高压注射器可以通过静脉快速注射大剂量造影剂,从而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以便清楚地显示病灶的结构及范围。方法: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它的速度根据扫描部位和脏器不同而定。结果:本组657例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进行 CT 增强扫描,一次性注射成功650例,注射失败有7例。结论: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临床只要能正确使用,可以给 CT 增强扫描检查带来更为精确的诊断。

    作者:陈玉梅;贾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卒中急性期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预防脑卒中急性期预防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预防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感染中医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1.88%,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呼吸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收治的77例消化内科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显效31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结论:对消化内科的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加舒适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裴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44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使用具有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护理,对护理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满足患儿的身心要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痴呆症指老年期发生的慢性进行性智能缺损,并有脑组织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疾病,除记忆力减退外,还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及人格、性格改变。且病程进展迅速,到了中期和晚期时工作、学习、社交能力明显下降,不认识亲人,找不到家,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为4%~6%,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80岁以上老人的患病率为20%。

    作者:王东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前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宫腔镜进行临床检查和治疗之前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检查、治疗期间接受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30例,加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 SAS 评分情况,以及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SAS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对行宫腔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做好操作前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助于患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陈茂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在食管癌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

    12例术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的食管癌患者,术后为防止肺功能障碍继续加重及呼衰的发生,早期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未出现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短期的机械通气治疗在食管癌术后的早期应用,对手术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谷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通过加强护理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肺炎合并心理衰竭患儿进行治疗,对临床护理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对所有患儿实施抢救、治疗及护理,本组研究中14例效果显著、2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4.44%;35例活儿痊愈出院,1例死亡;和治疗之前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等明显好转,P<0.05,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患儿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膳食、休息及用药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作者:王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根据多年心内科临床实践与护理,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方便,既利于心血管病人的抢救工作,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除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外,患者绝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术和做好留置针的护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作者:姚燕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分析 SAH(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诊护理干预方式、效果以及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 SAH 患者中的120例,护理组(60例)均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60例)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护理组有效率83.3%,满意率90.0%,并发症发生率5.0%,死亡率10.0%;对照组有效率70.0%,满意率78.3%,并发症发生率10.0%,死亡率21.7%;护理组效果更理想(P<0.05)。结论:对 SAH 急诊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护理,以利于临床疗效的改善。

    作者:邱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患沟通的技巧分析

    目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方法:掌握沟通技巧,改善传统的护理理念。结果: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生活和精神方面的护理需要,提升了临床护理质量。结论:提高了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沟通技巧,改善了患者不良心理影响。

    作者:韩凤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综合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效果,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均痊愈健康,无不良影响。结论:采用面部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发病人群为中青年女性,给予其有效治疗,并采取有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心理以及身体双重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出现。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低颅压性综合征是指原因不明、预后良好、颅压<7 cm H:O(1 cm H20一0.098 kPa)的少见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即起立时剧烈头痛、呕吐。平卧后很快缓解。有文献。一报道,早在1938年,该病被首次报道,认为 SIH 常见的原因是硬脑脊膜撕裂继发脑脊液漏。持续性、体位性头痛是该病多见的症状。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了18例 SIH 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患者的病程。现将其临床特征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濮怀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本文通过我科近一年来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全面地阐述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护理工作中具体的做法及宣教工作。尽可能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尚丽波;侯影;张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干预重症患者压疮相关问题探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重症患者压疮有关问题。方法:运用循证护理对我科111例重症患者压疮预防进行护理实践。结果: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压疮发生。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减少了临床重症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满足了患者和家属的需要。

    作者:马婷;赵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2例肝脾破裂大出血病人的抢救配合及护理体会

    肝脾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腹部外伤,它可以引起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和抢救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如何争取时间抢救生命,做好准备,积极配合手术是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关键[1]。

    作者:张子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部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应用优质门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83例,满意率为83.0%,有1例不满意;实验组97例满意,满意率为97.0%,无不满意例数。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医院形象,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朱雪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文护理在基础医院产妇产褥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在基础医院妇产科患者产褥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的产妇76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护理。统计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舒适度和产褥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在产褥期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分别是10.5%、18.4%。结论:在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护理的理念有助于减少产褥期并发症,增加患者在产褥期的舒适度。

    作者:杨润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后造口的护理

    目的:通过总结35例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而深讨针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收集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35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重视对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更好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观察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 SAS 及 SDS 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 SAS 及 SDS 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SAS 得分:(26.78±6.45)分比(52.98±6.78)分;SDS得分:(16.56±7.98)分比(38.16±4.3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10.03,10.30;P<0.01)。干预组 SAS 得分为(26.78±6.45)分,对照组为(38.35土6.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干预组 SDS 得分为(16.56±7.98)分,对照组为(23.Ol±5.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 P<0.01)。结论: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廖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相关问题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存在相关问题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面临的喂养相关问题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才能保证正常的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对其加强喂养知识宣教、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纠正喂养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尽早采取个体化的喂养护理干预,可保障生理成熟度和今后的能力发育。

    作者:邓忠华;刘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内营养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为促进患者康复起到良好的作用。经过研究发现肠内营养也会引起腹泻,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一系列胃肠道并发症。本文主要论述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各项并发症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

    作者:张娜;赵丽;贺春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在脑外伤病人中,昏迷病人占相当比例。由于这部分病人创伤较重、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营养不良、肢体静脉血栓、尿路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比例较高刚,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延长了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负担、甚至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足护理工作多年来一直探讨的话题。笔者近年来,通过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有计划、系统的护理干预,明显减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俞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长如何提高护理病例讨论质量

    护理病例讨论是运用语言、书面、音像、画面等媒体手段,展现病人病情的客观资料,让临床护士和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在群体中共同讨论,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供学习或指导寻求解决病人实际问题方案的护理活动[1]。护理病例讨论能够促使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解决疑难问题能力的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知识面的拓展。本科室自2007年来,坚持每季度一次的护理病例讨论(危重症、疑难、新开展的技术或死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兰;周莲;江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随访截瘫患者的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和护理

    目的:对外伤性截瘫患者的性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以实施恰当的医疗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地功能康复和锻炼[1]。方法:对58例外伤性截瘫患者家庭随访进行心志护理,并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性生活指导,使截瘫患者及其配偶尽可能行正常性生活。结果:九成以上外伤性截瘫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在进行积极地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心志护理和性生活指导后,截瘫患者及配偶重塑生活的信心。结论:外伤性截瘫患者心理病态普遍,需要采取相应的心志护理措施,特别是对截瘫患者及配偶进行性生活指导,可以帮助截瘫患者及配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时可以加快截瘫患者康复。

    作者:武亚红;申美玲;张勤安;李志强;史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6例入临床路径的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支架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66例入临床路径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经桡动脉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在部分患者中出现的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转归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0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人达预期效果出院。结论:高效有序的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路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滕涛;生范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氩气刀治疗疣状胃炎临床观察及护理

    疣状胃炎(Verrucous Gastritis,VG)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上腹疼痛、饱胀、烧心、反酸等,被列为具有一定恶变倾向的疾病之一,因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病变恢复有重要价值。氩等离子束凝(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术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已经被消化界接受并应用。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消化内镜下应用 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83例,疗效满意,一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观察与护理

    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表现。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因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新生儿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5-7mg/dl 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1]。

    作者:周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药物中毒患者行 CRRT 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探讨 CRRT 治疗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科于2012年5月6日收治的1例药物中毒患者行 CRRT 治疗。结果:疗效显著,患者治愈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 CRRT 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提高药物中毒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安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把握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提高常规护理技术,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这样对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健康大有裨益。

    作者:王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亢患者围术期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接诊的甲亢患者中选取54例,所有患者均行未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的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分别给予其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术中有2例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1例患者有出血现象,3例喉反射神经压挫伤,2例甲状腺危象先兆,4例甲状腺旁腺功能暂时性低下,2例喉上神经感觉支损伤。经术后对症护理,所有患者均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痊愈出院。结论:围术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术期患者的各种心理及生理不适,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冯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57例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病例选取为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我院收治的57例脑外伤患者,本组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治疗,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45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4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在行气管切开后放弃治疗出院,死亡与放弃治疗病例均与护理行为无关。结论:气管切开术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有着切实的效果,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朱述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导呼吸睡眠监测护理的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是以反复发作的睡眠期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并伴有日间嗜睡、乏力、反应迟钝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以低氧血症、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其中又以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它在成人中的患病率为2%~4%[1]。因此,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就具有比较重要的社会意义了。

    作者:陆凌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理纠纷的防范

    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做好护理纠纷的防范,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探讨一些护理纠纷防范的程序和方法。结果:我院通过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后,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结论:通过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法律意识及一些相关培训,可以减少或避免护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朱萍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术后护理体会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以肛周局部有一小硬块或肿块,红肿发热、疼痛剧烈,坠胀不适,压之有波动感为主要症状,一旦确诊,需手术治疗才能治愈,如果治疗护理不当将反复发作。术后护理关系到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恢复的速度,正确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科肛周脓肿的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君;赵君健;方健;任春碧;张璇;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骨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随着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并逐步取代传统钢针。静脉留置针又称导管针,近几年在我院广泛应用,因其操作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减少了骨科病人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静脉损伤、感染(因骨科病人骨折造成局部的肿胀、固定等限制了输液血管的有效选择范围,往往在有效的范围内反复穿刺),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了人力、物力[1]。所以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操作及护理对于骨科护士尤为重要。

    作者:庄景焕;陈春梅;张晓锋;胡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孕期个体化营养饮食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孕期个体化营养饮食在孕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2年3月份建档的120例孕妇。将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对比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的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孕期体重控制效果及自然分娩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个体化饮食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孕妇的孕期体重,提高孕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降低剖腹产率,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夙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的实用性。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与文献调查法,对比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前后的静脉穿刺结果、并发症出现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将进行分层管理前作为对照组,实施分层管理之后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静脉穿刺结果更好、并发症出现率更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高,经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分层管理静脉输液护理技术,能够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刁淑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57例护理体会

    我院妇科引进新技术,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现采集2012年57例卵巢囊肿样本,均为腹腔镜手术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达到对机体损伤小、出血少、对盆腔脏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机体应激反应小[1]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春辉;邢富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整体护理干预

    在我国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作者:李彬;李慧;冷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药物流产妇女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护理在药物流产妇女中的应用。药物流产虽然是解决意外怀孕妇女的医疗手段,但终止妊娠本身也是对妇女身心的一种伤害。所以在终止妇女妊娠的同时,做好她们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王凤燕;谢静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37例,无变化5例,死亡5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护理纠纷及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医疗服务质量与人们期望之间的差距较大,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升高[1]。为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认真分析产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调整和规范医疗行为,转变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群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检验结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酯酶试验与镜检白细胞结果的情况,以选择白细胞检验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2012.08-2013.08期间,我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25例,取其新鲜尿液标本,应用白细胞酯酶试验以及镜检法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酯酶试验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60.0%和97.9%,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结论:白细胞酯酶试验对于尿路感染患者的检查敏感性优于镜检,但特异性较低,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检查准确率。

    作者:张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里护理在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O 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治疗结果。结果:无一例患者因心理障碍而影响治疗与护理的病例发生。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使手术患者消除心理障碍,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而提高医疗与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余效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梗延迟 PCI 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行延迟冠脉支架植入(PCI)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1-2012.1间142例行延迟 PCI 患者,总结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共126例患者手术成功,1例术后24h 内死亡(死于急性心衰),术中室速3例,低血压22例,心动过缓7例,术后局部血肿21例。经过围术期精心护理,所有并发症得到控制。结论:行延迟 PCI 患者因已经有一部分心肌坏死,更易出现并发症。适当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鲁岩;王小慧;时芳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外伤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手是人重要的劳动器官,极易在劳动过程中受伤。随着我国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手外伤在经济发达地区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各种外伤致手部皮肤缺损或神经、肌腱、骨骼的损伤,临床上常采用皮瓣修复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和后期手功能的重建,具有对缺损部可以较好地修复的优点[1]。手外科手术中大约有60%的患者需要做皮瓣移植,在皮瓣移植过程中护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2]。皮瓣的成活与护理的得当有相当的关系。以下是我科手外伤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作者:黄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据有关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护理不良事件引发的医疗纠纷。由于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为细菌进入人体提供了直接通道,因此具有潜在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危险,特别是静脉置管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静脉感染提供了机会,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并发症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对静脉输液管理及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预防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即静脉炎、渗出、外渗与感染,可减少对患者的危害,降低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质量管理目的。

    作者:周安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声带息肉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声带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很多人唱高音完全就是“喊”,一般人在讲话时,声带每秒钟振动上百次,唱高音时能高达1000多次。持续唱歌,尤其是连续唱高音时,声带黏膜会充血、水肿,甚至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仅一次强烈的用声就能诱发声带息肉。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由于环境嘈杂,必须大声喊叫才能完成语言交流,长此以往,声带过度振动,易充血肥厚,摩擦挤压,久而久之引发声带息肉[1]。随着耳鼻咽喉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不断细化,对发音特征的认知及改造也逐渐深化。显微支撑喉镜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对术后声音恢复的需求。术后发声的正确护理同样极其重要,是保证术后恢复,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肖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妇产科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妇产科患者并参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在就诊流程、相关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的日常护理当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个性化护理模式,不仅能够使患者了解就诊流程以及与自身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还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加强患者对护理满意的程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徐承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护理计划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计划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计划单进行有计划的康复,对比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P<0.01)。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69.5%(P<0.05)。结论:此康复护理计划单的应用能增强患者锻炼积极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3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护理、康复训练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0例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经术前护理、健康教育、术后护理,康复训练有效,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良好,对护理满意患者29例,护理满意度为96.7%。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干预性康复护理效果显著,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陈增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未婚女性药物流产的护理与宣教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存在的健康问题及相应的护理与宣教。方法:从患者选择,社会支持等各方面分析未婚女性药物流产存在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药物流产术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结果:本组经我们的精心护理、手术均顺利安全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使病人处于接受药流手术及康复的佳状态。结论:针对健康问题制订护理措施,通过护士全程陪护和人文关怀,主动提供多方面帮助,给予适当的情绪疏导和情感支持,对于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促进药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针对性护理对慢性胃溃疡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2%;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5%,两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胃溃疡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创机械通气在危重患者转运途中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在转运中如何有效的保障病人安全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其中安全、高效的机械通气是主要的方面[1]。便携式呼吸机的开发和应用,使危重病人长途转运的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我科2012年1月至今共使用便携式呼吸机护送18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院外转运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病人尽快明确诊断接受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苗苗;陈燕;徐延芳;邝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栓塞病人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

    报告了通过对58例肺栓塞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抗凝治疗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预防和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及肺栓塞复发,促进疾病康复。58例患者均好转出院。

    作者:姜晶;张春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医疗与护理的终目的,只有这样才能阻止糖尿病的病理进程与合并症的发生。让患者合理控制饮食,从而达到良好的控制病情、保证正常生活及工作的治疗目的。护士必须全面了解糖尿病,才能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

    1.1疼痛与休克观察护理突发剧烈疼痛为发病开始时常见的症状,约90%以上患者从疼痛发作一开始即极为剧烈,往往为难以忍受的搏动样、撕裂样疼痛。疼痛部位可在前胸或胸背部,也可沿着夹层分离的方向放射到头颈、腹部或下肢,累及肾动脉时可引起腰痛。剧烈疼痛约有1/3的患者出现颜面苍白、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快弱及呼吸急促等休克现象,血压却表现为不下降,反而升高,血压和休克呈不平行关系。有效地降压、止痛是治疗疼痛性休克的关键。如果疼痛减轻后反复出现提示夹层分离继续扩展;疼痛突然加重则提示血肿有破裂趋势;血肿溃入血管腔,疼痛可骤然减轻。因此,疼痛与休克的加重与缓解都是病情变化的标志重要指标之一。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使用强镇痛剂后,观察疼痛是否改善。同时注意鉴别如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急腹症等疼痛。缓解疼痛常用吗啡或哌替定,吗啡3~5mg 稀释后静脉注射,度冷丁50~100mg 肌内注射,注意2次用药须间隔4~6h,以防成瘾。吗啡的镇痛、镇静效果较强,呕吐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需注意两药均有降低血压和抑制呼吸等不良反应。

    作者:罗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镜(MED)技术属显微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萍萍;陈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方法给合在院的336例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判定护理疗效及对家长、患儿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总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信心。

    作者:黄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影响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多发年龄为30~60岁,女性略高于男性,其症状由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突发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及脑膜刺激征,脑缺血或动脉硬化可出现偏瘫、失语、深浅感觉减退及神经症状,动脉瘤破裂病死率很高,初次占15%,再次出血占40%一65%。

    作者:徐灵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应用 BiPAP 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临床资料,加强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患者实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及头带,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指导患者正确配合,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病情,营养支持,生活护理等措施使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恢复正常。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神经科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护理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有效率为84.3﹪。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双;杨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体会

    临床上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病例日趋增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漏诊,认真做好观察护理,早期识别肺心病并冠心病,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笔者从临床护理实践中选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56例谈谈护理体会。

    作者:顾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中的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中的相关护理。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本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镇痛分娩,对护理过程和镇痛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产妇均能顺利完成分娩,按照疼痛分级0级35例,1级2例,镇痛有效率100%。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的解决了产妇分娩疼痛的问题,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提高安全性。

    作者:孟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和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患者有明确病因,患者均有头痛及恶心呕吐。介人溶栓治疗对部分患者治疗有效。结论:cV 卵是一类以头痛为主的特殊的脑血管病,无特异性临床体征,介入治疗在该领域有着广泛前景,通过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康复。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措施及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康复护理措施。通过对临床慢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休息、活动指导、病情观察、用药指导,缩短治疗病程,以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康复指导是预防及减少患儿慢性肾小球肾炎并发症及复发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玉荣;孙晓平;沙影丽;王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56例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是指食物不能通过肠腔或肠道本身的疾病,造成肠道狭窄形成阻塞[1]。表现:1腹疼,2腹胀,3恶心呕吐,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其病情复杂多变,发展迅速,不仅会出现肠坏死。腹膜炎,还可危急生命,其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现将其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晓翠;孙卓超;柏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通常将其分为三型,其中Ⅰ型和Ⅱ型均起自升主动脉,Ⅰ型的受累范围超过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Ⅱ型则仅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段胸主动脉,往往向远端延伸一定距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微创血管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是目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介入治疗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14例患者实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太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腹腔引流管防滑脱的护理

    目的:探讨本科室制定的导管防滑脱护理措施在预防肝胆外科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6月共89例行腹部手术后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7月至12月共137例患者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按照本科室制定的护理措施给予健康指导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中发生腹腔引流管滑脱的有2例,135例未滑脱;对照组中发生滑脱的有7例,82例未滑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室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腹腔引流管防滑脱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韩湘华;王瑞兰;白志芳;王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科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恢复良好,均下地行走。结论:术前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心理评估、术前准备及体位练习,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Wallis 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115例Wal 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术前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及宣教。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发现并处理出血、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做好功能锻炼指导。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对Wal 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及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彭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对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使患者全面、系统、有效地掌握健康知识,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丛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2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病例数逐年上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问题时医护人员面临的挑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等原因引起的疼痛,畸形和强直,手术可以解决患髋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专业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现将我科近半年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唐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策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并反复发作。患者病情的发展,终可能会导致肺心病以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劳动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因疾病的反复发作,住院治疗次数增多,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用相关的宣教内容以及干预措施,提高对患者的教育力度,增强患者的生存能力,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复发率,使得病情得到控制,增强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巨大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并发呼吸困难的护理

    对17例巨大甲状腺肿术后并发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呼吸和活动性出血,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运畅,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除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处于呼吸功能恢复期外,其余已全部得到缓解,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周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住院精神病人低钾血症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低钾血症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10日至2013年6月10日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58例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病员低钾血症很快纠正。结论:住院精神病人在入院起就应该高度重视低钾血症的发生,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减少低钾血症发生或使低钾血症很快控制。

    作者:魏明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介绍三种桡动脉穿刺技巧

    小儿桡动脉穿刺是为了分析小儿缺氧程度及水电解质流失情况而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穿刺成败与否重点取决于患儿胖瘦、解剖部位、脱水循环障碍、疾病影响有关,另外还与患儿及家长合作、操作技巧、心理因素有关。

    作者:韩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儿童静脉输液的运用体会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较之成人穿刺难度更大,这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及不配合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是儿科护理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心理护理通过从全新的视角来探讨这一问题,通过对不同患儿的心理分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并指出心理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汪小游;秦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精神科护理纠纷的预防

    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医疗纠纷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突出问题,做为有其特殊性的精神科,如何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找出常见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预防精神科护理纠纷愈显重要。下面根据我院及其他医院精神科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精神科护理纠纷的有效预防。

    作者:何清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术室工作中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目的: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工作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法:把手术室工作中应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流程及防范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低程度。结论:使手术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将安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从而保证了手术安全,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牛晓琳;张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60例患者经过精心得护理取得满意效果配合有效得治疗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闫书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冲冼结合盆腔治疗仪治疗输卵管阻塞的观察护理

    目的:松解粘连,疏通输卵管阻塞,恢复生育功能。方法:运用综合电、热、磁、按摩等多功能盆腔治疗仪结合中药液冲冼会阴阴道治疗输卵管阻塞病人50例。结果:痊愈3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中药冲冼结合盆腔治疗仪对输卵管阻塞的再通进行治疗,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病人痛苦小,并给予及时的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覃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的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凝血功能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为研究组,并选择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凝血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 D-dimer 高于对照组( P <0.05),D-dimer 跟病情程度正相关。研究组中 PLT 与 Fib 降低( P <0.05); PT 与 APTT 延长( P <0.05)。PLT 、 Fib 均跟病情程度负相关( P <0.05); PT 、 APTT 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DIC 发病率跟病情程度正相关,总死亡率4.6%。结论:对早期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可以预示病人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预报价值。

    作者:郑群;纪东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患沟通在急诊科的应用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压力充分调动病人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贯穿到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及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及并发症的护理的作用。方法:对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进行呼吸道管理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0例患者治愈存活16例,死亡4例,早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例,伴血性分泌物3例,脓性分泌物1例,肺部感染1例,皮下气肿1例,咽喉部积痰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痰液和痰痂,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是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田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病人输液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老年患者存在血管条件差或是经常使用一根静脉反复穿刺,长期输入较多药物的刺激,浅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而引起局部静脉炎的化学特性反应,等等,易造成血管痉挛、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重者有局部皮肤变色或坏死情况,从而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疼痛。为了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痛苦,近来我科对一百多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进行观护理,采取各种方法措施,减少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冯慧;韩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与护理

    本文首先分析了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疼痛特征及诊断依据。其次从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及局部痛点阻滞法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后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作者:徐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治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及需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对89例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结果。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心理需求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医疗费用、治疗效果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复治肺结核患者不同心理需求实施护理,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完成强化期疗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萍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手外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且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太多的保护,受伤的几率很大,外伤后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褚美新;高瑞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预见性地提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多方参与。同时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制定突发事件及抢救预案。结果:我科预见性地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护士与病人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因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关键。

    作者:顾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分析其效果。结果: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提高了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生命,争取抢救佳时机。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液体畅通良好,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留置时间长,利于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时治疗。

    作者: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细节护理对提高晚期肺癌男性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晚期肺癌男性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肺癌晚期男性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强调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人文关怀的细节,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等细节,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节护理提高了晚期肺癌男性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莉莉;王瑶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少年癔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癔症急诊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临床症状缓解的帮助。方法:分析45例急诊癔症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治疗。结果:正确的急诊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症状的缓解。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对癔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

    作者:鲁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呼吸音恢复至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时间、胸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顾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献血反应及其护理措施

    本文选取我站自2011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的40名献血反应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实施护理,献血者短时间里皆恢复正常。本此研究与临床实际工作展开剖析,为降低诱发献血反应的给予参考。

    作者:刘秀贞;李宗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并且进行评估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 SAS、SDS 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生率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可以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高复峰;金红云;冯明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的佳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年的48例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积极、耐心、全面、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大限度的提供佳护理,促进患者康复。结果: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给予合理治疗及护理,4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再发生破裂出血、脑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颅内动脉瘤发病率高,危害大;介入栓塞治疗可有效治疗该疾病,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雨医师的密切配合,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护理,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天鸿;龚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6例四肢骨折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进行探讨,以不断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为患者的健康提供坚实的护理保障。方法:对我进修学习的医院36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所有患者的身心压力明显减轻,疼痛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康复状态良好,短住院时间18天,长住院时间22天,平均20天,且无1例患者出现任何的并发症,也无1例患者出现失用性肌肉萎缩,后通过随访调查发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8%。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不仅能够对四肢骨折患者的病情康复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当中进一步加大研究与实践力度。

    作者:吴晓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对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对不同症状的精神病人开展心理护理。方法:根据精神病人不同症状如自杀自伤、兴奋躁动、拒食拒药、紧张木僵、痴呆以及恢复期病人的不同病态心理活动,运用视、听、触、问及灵活多变的沟通技巧,观察和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有利于缓解精神病人的精神症状、预防复发及精神衰退。结论:加强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精神病人的早日康复。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悦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宫腔镜检查术中的实施

    随着宫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宫腔镜检查术的特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宫腔镜检查术中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保证宫腔镜检查术顺利进行,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肖岚;肖丽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军队老干部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指导

    目前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普遍进入“两高期”,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的为老干部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已成为卫生所保健医生新的课题与挑战,我们积极创新、改变服务方式,在做好医疗保健工作的同时,加大康复护理、关怀照料的工作含量,把医疗保健工作的重心前移至老干部家庭,针对目前老干部卧床多、疾病多、并发症多等特点,制定出详细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并对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宣教、指导,取得良好效果,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质量。

    作者:冯孟明;吕华;梁衍刚;张国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自行排尿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癌介入术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肝癌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在肝癌介入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排尿护理。对照组按术前一般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第一次排尿时间和出院前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满意度。讨论:肝癌介入术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提前了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导尿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游慧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中医肛肠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人类对疾病护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的疾病护理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今护理学发展的需要。而心理护理在肛肠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显得的尤为重要。护士在对病人的护理过程中,除了掌握上述共同特征外,还应掌握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以便有的放矢、卓越成效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措施在我国古代就十分注意情志方面的护理。如《内经》曰:“告知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变,语之以其所苦。”就是说护理人员了解病人的精神状态,让患者对疾病有正确了解,对他们不利疾病的思想予以开导。即在临床护理病人过程中,除了加强病人的躯体护理外,更有必要重视心理护理的作用。正所谓“三分护心、七分护身”。

    作者:邰振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择96例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采取了相应护理手段,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96例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配合抗炎、保肝、补充蛋白、利尿等综合治疗后,胸腔积液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消失而出院。结论:对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刘雪梅;袁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腰椎骨折后腹胀的原因与护理措施

    胸腰椎骨折腹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对引起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护理措施能够通过早期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减轻患者腹胀程度。

    作者:吴曼曼;史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妇科术前清洁肠道方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手术前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需要术前清洁灌肠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 A、B 组。实验组:根据要求冲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次日晨6点灌肠至排出清水样大便。对照 A 组:手术前日晚清洁灌肠,B 组:口服10%硫酸镁,A、B 组次日晨均再灌肠。结果:比较三组肠道清洁度、灌肠次数及不良反应。三组肠道清洁度无差异(P>0.05)。但灌肠次数、排便次数、腹痛、腹泻对照,对照 A、B 组明显高于实验组,有显著差异;恶心、呕吐,A、B 组与实验组对比,B 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深受患者和护士认同的、理想的口服肠道清洁剂。

    作者:赵如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联合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的不同治疗方式,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雾化吸入方式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赖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肢体活动障碍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及肌肉注射治疗肢体活动障碍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患者70例,这些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运用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运用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20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 VAS 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腺苷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优于肌肉注射,其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且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作者:闵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直肠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直肠癌术后病程长,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重者可引起肺栓塞,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对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观察十分重要。我们对2012年5月-2013年1月共58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观察及预防的护理对策进行了研究,收效甚好。

    作者: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流产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流产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术后给予积极地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躯体化、恐怖、焦虑与抑郁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PSQ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仇月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妇幼保健院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影响。方法:53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加用健康教育。结果:第3年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伏绵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婴儿游泳法及其相关护理探讨

    婴儿在水中游泳时,静水压对婴儿皮肤的拍击,能对皮肤外周血管起到抚触作用引起体内体液的重新分配。有利于加强呼吸,循环和肢体运动功能。游泳后的宝宝吃得香,睡得好,并且常处于一种快乐的情绪中,从而提高了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率,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对婴儿游泳、抚触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分析了婴儿游泳的好处。

    作者:张春华;魏丽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诱发因素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以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起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感染发生几率明显降低,使病人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庄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中的体会

    护生在结束了护校系统的理论及技能学习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他们由于刚进入临床,缺乏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临床经验,不能完全胜任护理工作,因而产生困惑和焦虑,这对护理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护理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护士的转变,新护士临床带教是医院规范化培训的重要部分,是使他们较快成为高素质护士的关键。我有幸成为科内新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参与新护士的临床带教,一路走来觉得较辛苦,但也有成就感。

    作者:王益萍;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级医院电子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问题与规范对策

    为响应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我院于2011年实施电子病历。其中护理记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真实客观的记录,它反应了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护理人员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处理患者的全过程,是检查和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始文字记载。在法律建设加快,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提高,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今天,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规范护理记录已成为防范护患纠纷的重要任务。

    作者:易香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目的:对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总结常见护理问题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27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2例患者比较满意,1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观察组41例患者满意,7例患者比较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例患者皮肤潮红,4例患者头晕,6例患者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1例患者皮肤潮红,1例患者便秘,并发症发生率为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护理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娅;王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输液泵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非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输液泵持续加温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49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 A、B 两组,A 组(观察组)应用输液泵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B 组(对照组)用传统的注射器间断气道湿化法,以痰液粘稠度风度法判断两种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输液泵持续加温气道湿化较注射器间断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P<0.01),增加舒适性,避免并发症。结论:观察组痰液湿化满意,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并发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周春丽;刘泽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是我国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2]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必然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危害,产后出血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因做好孕前期保健及怀孕妇女的围生期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及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给予积极的处理。分娩期正确处理产程。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会阴缝合处有无血肿。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给予积极的抢救,减少产妇的死亡。在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及治疗的有较方法,为及早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发生并及时挽救产妇生命提供依据。

    作者:余仕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营养护在老年妇女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5例老年妇女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人和对照组73人,在入院时测量两组患者骨密度值。入院期间对两组患者展开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值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死亡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营养强化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骨密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并发症并且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结论:强化营养护理能够提升患者身体素质,促进术后康复,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

    作者:宋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较复杂的手术,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对病人机体侵袭面广,易出现并发症。术后严格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本组10例病人,男9例,女3例;年龄40~76岁。其中1例壶腹癌病人因并发感染于术后90天死亡;其余9例术后康复出院。

    作者:周天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镜病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内肠镜技术的发展,结肠镜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常用、检查阳性率高的方法,但由于这种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检查过程中可引起腹痛、腹胀,甚至出血或穿孔,检查患者难免会产生紧张、恐惧,焦虑心理及较强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拒绝检查或导致肠镜检查失败,延误了疾病的佳诊断和治疗。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江玉婷;曹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心理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医务人员和患者,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保护血管,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已成为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输液途径。同时,静脉留置针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存在担忧和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且在不同留置时期有不同的健康教育需求,同时老年患者反应差,感觉较迟钝,常可发生感染、堵管、渗漏等并发症。林可可[1]对100例入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患者对留置针的认知不足,92例患者分别发生过影响洗澡、限制手的活动等8种不良经历,不良经历发生率高;两者均影响患者再次接受留置针,因此应加强针对性心理护理,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再接受意愿。

    作者:邓永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骨科患者护理安全对策

    为了加强骨科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骨科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急救药品、设备管理、患者隐私及知情权、护患沟通、医疗费用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提出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保证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正确处理病人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加强护患沟通,按标准收费等对策,以保证护患双方的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杜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方法,阐述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悉心护理和健康教育,严防发生并发症。结果:3次透析后死亡1例,顺利进行透析后治疗79例。结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重点在于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做好救护措施及心理教育工作、严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样才能降低病死率,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黄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抚触的护理体会

    综述了新生儿抚触的方法,环境准备,注意事项及抚触对新生儿的益处。

    作者:张智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水痘护理浅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丘疱疹性皮肤病。近年来,我院儿童水痘患者日益增多,且病情较重,通过科学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医疗效果,使患病儿童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本院58水痘患儿护理的分析总结,提出儿童水痘患者护理要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4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后的患者的剖宫产和胎儿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度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剖宫产率37.50%,低于对照组59.38%;研究组胎儿质量低于2.5kg 是3.13%,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予以专门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并提高新生儿的出生质量,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姣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继续出血和出现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发生。结果:在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治愈。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8.5%,有2例患者出现了脑疝,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4%。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让患者更早康复。

    作者:赵荣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刍议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对创伤骨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办法。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30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12例患者比较满意,8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84%,实施后41例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8例患者比较满意,1例患者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推动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宁宁;冯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疾病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肛肠科患者手术及麻醉方法的改进,其术后护理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本文将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对现在的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护理进行对比探讨。方法:我科自1999年8月16日成立以来,通过3120例住院手术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改进,对术后护理相应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不同的手术方式后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能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治疗效果,为我科的护理质量赢得良好的评价和患者的肯定。结论:术后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减轻患者术后不适的关键,是减少术后复发,保障患者痊愈出院的根本。

    作者:李翠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我院急诊科护理管理的佳管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科2012年-2013年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出相应对策。结果: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工作流程管理不健全、工作制度不规范、急诊护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管理落后等问题。结论:积极有效的措施能够解决急诊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构建了良好护患关系,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气管切开病人的安全影响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措施,尤其对于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氧分压低及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意识者,气管切开术更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园;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伴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新生儿,男,10分钟,G1P1,母孕28+5周,于2010年6月10号顺产出生,出生体重1.1kg。生后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8'-9',羊水清,胎膜,胎盘,脐带未见明显异常,生后10分钟呼吸促,有呻吟,哭声弱,拟早产儿收入我科治疗,患儿未排大小便,未进食。

    作者:袁静;刘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臀位胎膜早破的处理及护理

    通过对臀位孕妇胎膜早破的诊断、处理及护理体会。注意胎儿监护并做好早产儿抢救准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探讨专病专科能力,从而加强专科专病的理论知识学习,落实健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知识。

    作者:蔺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及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瑞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褥期妇女的护理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在此期间,产妇心理、生理都处于脆弱阶段,需要很好的调适恢复,如产后保健服务欠缺,易产生产后并发症,影响正常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产后康复对母儿的健康和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如何促进产妇产褥期康复,从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并促进母乳喂养成功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作者:褚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梗死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者予以脑血管造影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2010-07-01至2013-07-01,我院对11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术,随机将之分组:常规造影术组(58例)与对照造影术组(58例),常规造影术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对照造影术组经脑梗死专科护理。常规造影术组与对照影术组的护理效用。结果:常规造影术组与对照造影术组的护理成效,对照造影术组优于常规造影术组,P<0.05,且对照造影术组的并发症比常规造影术组少,P<0.05。。比较对照造影术组护理满意度要高于常规造影术组,P<0.05。结论:围术期给予脑梗死者专科护理,可以保住患者性命,对康复、预后很有益处。

    作者:尚小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纤维胃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纤维胃镜检查是将用光玻璃纤维束制成的胃镜,从口腔插入通过食管进入胃部或十二指肠内,直接观察人体的食管、胃部及十二指肠的病变,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运用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确诊,上消化道出血需进行内镜治疗等。

    作者:邓代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护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与护理安全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多,护理人员需从护理患者的疾病到关爱患者身心的护理服务的转变,护理工作的范围扩大到不同的领域,同时繁重的日常护理工作量也在加大,护理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护理工作者自感自身知识不够,业余时间学习加大,职称晋升考试、家庭、社会等等因素引起的压力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位护理人员,而压力过大则会影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导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不积极,进而容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我们的护理工作是琐碎、细致的、繁忙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因此关爱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也是防止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从而对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的影响,提出我们应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不同方面对护士进行关爱和指导,促进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使护士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护理工作中,防止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付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探讨

    本文在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机制,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展开分析与研究,旨在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各类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阳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预防对策探讨

    目的:对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23.1%。讨论:以影响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出发,确定合理的预防对策。结论:安全隐患预防对策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张亚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应用于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为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我科所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在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用于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红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对使用鼻窦内镜治疗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选择鼻窦内镜手术的鼻窦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护理后患者得到96.5%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鼻窦炎患者选择鼻窦内镜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得到显著的疗效,但在术后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护理,从而减少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作者:朱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我院2008~2013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78例,由于护理人员能够对不同患者及时找出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均能较快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间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产妇,术后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行舒适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取得了更加理想的护理效果,两组抑郁评分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中重度疼痛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孕妇进行舒适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不断优化和改善护理质量,因而值得被推广应用到临床剖宫产护理中。

    作者:安小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

    一般情况下外科系统的手术治疗均会在手术室完成,而在围术期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腔隙等部位容易发生手术感染,这也是外科领域比较普遍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手术感染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内容。而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可以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预防手术感染的重要性,采取细节护理控制感染。本文就针细节护理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作者:薛玉文;李艳荣;冯蕾;孙亚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也称原发性脑出血[1]。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高。变现为突发性失语、偏瘫、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发热、颅内高压等。回顾性总结67例脑出血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经验时认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护理、密切护患关系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系颅内动脉壁的局部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植物功能障碍。动脉瘤一旦破裂,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患者致死或致残,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1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案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与我院就诊的9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 组给予丝裂霉素 C;B 组给予卡介苗(150ml),加白介素-2(1.0×105U);C 组给予丝裂霉素 C(40mg),每周一次,共6次,此后用卡介苗(150ml),加白介素-2(1.0×105U)化疗。化疗期间均给予优质的护理,两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A、B 组复发率均达26.67%,显著高于 C 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 A、B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C 组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达30.00%,显著高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 C 和卡介苗联合应用加上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以及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胎动不安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与体会

    介绍临床护理路径在我院妇产科室的实施现状,通过护理人员对胎动不安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陶莎;穆欣;孙锐;贾丽丹;吴效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安珂(Encor)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安珂(Encor)旋切系统行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2012年02月至2013年9月,对106例行麦默通旋切活检术的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的关键。

    作者: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护士轮值夜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分析新护士轮值夜班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对策,强调应建立夜班准入制度、重视加强新护士夜班能力培养、加强夜班安全管理,以提高夜班护理质量。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血病化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白血病化疗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出血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对策。结果: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是患者康复的前提和保证。

    作者:王燕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面舒适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38例(95.0%)、未见并发症、家长满意度100.0%、平均住院时间(5.4±0.5)d,家长满意度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舒适护理服务可显著提升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综合治疗效果与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玮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病的家庭护理

    针对慢性病人漫长的服药期间,家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讲述如何开展家庭护理和康复。

    作者:崔桂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选择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通过从生理、心理、功能康复、用药等多角度进行全程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骨密度,38例骨量减少、29例骨量正常。结论:大限度的缩短了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的预防了骨质疏松引起的再次损伤。

    作者:张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服药物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参与意识增强,希望懂得用药知识。帮助病人配合治疗,进行知识宣教。

    作者:刘滨;李群;于华;王丽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输卵管通液术对不孕症的治疗及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不孕不育的现象越来越多我科近三年以来不孕就诊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有环境污染,生活工作压力过大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未婚时反复药流,人流增多,频繁的口服紧急避孕药,反复感染滴虫,淋菌阴道炎等。

    作者:丁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科内轮流讲课形式提高护士临床用药能力

    随着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随着新药的不断推出,护士用药的监护在临床上至关重要。药物治疗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药物的配置,给药过程,给药次数,给药方法,时间疗效以及不良反应通常都是由护士来完成。所以,护士作为药物的实施和监护者有着重大的责任[1],如何提高科内护士药物使用安全性是我们必需解决的事情。我科用科内轮流小讲课的形式对全科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背静脉穿刺技巧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流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关系着能否尽快把治疗的药物通过穿刺技术输入到病人体内,尽早尽快的解除病人痛苦,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所以静脉穿刺的成功在输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月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抢救,指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急救的护理措施,目的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分别从院外救护、院内救护、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140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结论提出正确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小后遗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贺春娜;赵丽;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上妇科阴道炎患病情况以及患病后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总结妇科阴道炎患病情况,探讨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3245例妇科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阴道内分泌物标本检测滴虫、假丝酵母菌菌丝、孢子及阴道 PH 值,统计分析相关数据资料。结果: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检测率为26.4%,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炎症检出率高,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较低;阴道炎症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疾病发病高峰期,细菌性阴道炎春季发病率低,滴虫性阴道炎疾病多发于春季;近年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逐年上升。结论:阴道炎发病具有季节性,且不同类型的阴道炎病菌于不同季节的活跃性表现不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发病率较高,应该探讨系统化的护理措施推进阴道炎疾病的临床治疗。

    作者:秦慧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老年人心血管病的护理

    目的:根据中老年人心血管病的产生原因进行护理,以便在临床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运用。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病人根据其主要病因和临床反应,分组进行护理治疗,再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影响病人的主要原因对病人进行着重点不相同的日常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分析:根据患者的病理现象和临床反应,相应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李尉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行为,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承担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任务,急诊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也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但近年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医疗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而临床急诊护士却日趋年轻化,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这给急诊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杜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1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结果:1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上消化道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好转出院。其中2例未接受介入治疗。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抢救操作技能,遇到病情突变能冷静迅速配合急救护理,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蒋琳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偏头痛患者36例

    偏头痛是以发作性血管-神经功能障碍伴反复发生的一侧或双侧头痛,而间歇期完全正常为临床特征,是临床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各种原因造成的精神压力是诱发偏头痛的重要因素。因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近年来笔者放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丛榕;高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及人性化管理

    目的:分析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护理的妇女50例,对其进行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对其治疗、护理满意度和意外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例患者,非常满意为36例,满意为14例,总体的满意度为100%;在护理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意外事故。结论:结合妇产科的特点,进行风险控制和人性化管理,能够提高满意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宗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化疗期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化疗是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在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做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食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建萍;刘菲;胡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康复指导

    1背景肺结核是尘肺病的常见并发症,尘肺病病人因肺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影响,加速恶化,从而对自身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提高治疗效果,以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林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3例肺癌病人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共收治23例肺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1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不足及对策措施

    在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当中均已形成了电子化病历,无纸化办公等非常便利的工作流程,无论是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方面,还是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保证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电子化病历和无纸化办公在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流程,为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控制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作者:栗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大限度的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方法:对15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为危重患者急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消除静脉留置针使用中的不良问题,提高使用成功率,已成为护理实践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临床问题。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年轻化。做为医护工作者要为患者做好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人们应该重视自己的健康。做好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情绪,对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曹艳丽;黄玉兰;薛仕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伴心衰患者的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护理之后,治愈出院40例、护理满意4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1.4)d,本组患者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法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升综合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在腹部穿通伤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的价值,及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177例腹部穿通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及剖腹探查手术组进行对比,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严密仔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剖腹探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都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创伤弧菌败血症的护理体会

    刨伤弧茵(vib 洳Ⅵ-ln 签 c 璐)为非霍乱弧菌,是嗜盐性海生革兰阴性杆菌属。患者感染后以下肢出血性大疱、蜂窝织炎为突出特征,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是一种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其有效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近几年来,本地区陆续有创伤弧菌败血症病例出现,现将我院救治的21例创伤弧菌败血症患者的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误吸的因素与护理干预

    临床上由于老年患者咽喉粘膜萎缩、变薄,喉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减弱,吞咽动作无力,反应迟钝,加上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容易发生吞咽困难、误吸。误吸的发生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而隐性误吸占50%-70%。根据吸入量的多少又分为少量误吸(<1ML)和大量误吸(>1ML)。在临床工作中隐性误吸或少量误吸很容易被遗漏。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常不明显,从而掩盖病情,不能及时被医护人员发现。误吸是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文献报道:因误吸所致的吸入性肺炎病死率高达40%-60%。临床上因误吸引发患者严重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时,常造成医患纠纷。因此,老年患者误吸的问题应该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将临床工作中整理的关于误吸的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蒋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

    急性上消化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应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本文以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宗娇;刘秀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0例高血压患者护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医院住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80例,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结果:高血压患者按时规律服药的比例由健康教育前的53%上升为78%(P<0.01);高血压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行为习惯的比例由原来的42%上升为69%(P<0.01);保持心态平和的高血压患者由健康教育前的45%上升为76%(P<0.01),另外高血压患者的吸烟与饮酒比例在经过健康教育以后均出现了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患者对吸烟危害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7%提高到85%(P<0.01),饮酒过量危害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4%提高到82%(P<0.01),超重与肥胖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2%提高到90%(P<0.01),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知晓率均出现了明显上升(P<0.01),不良心理因素危害知晓率由教育前的41%提高到73%(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应用为医院为减少或控制高血压疾病危害的进展提供新的手段与依据。

    作者:孙百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为病员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方法:分析骨科病房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寻找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预防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结果:各种安全事件发生明显减少,病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6%。护理纠纷与投诉减少。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预防护理纠纷事件,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把72例胃肠道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使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然后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从而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外疝的护理体会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腹壁或盆腔壁的薄弱或缺损处向体表突出,在局部形成包块称腹外疝。腹外疝根据其发生部位分为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白线疝等。其中以腹股沟斜疝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以上。腹外疝护理是减少和消除腹外疝复发的因素,对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做好手术前的准备,手术后的护理和出院指导工作,以防止术后复发。

    作者:林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护理体会

    我院在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86例,经采取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雾化吸入后2~3min 开始起作用,5min 后咳嗽逐渐减少,吸入3次后咳嗽停止35例,4次56例,5次5例,5次以上4例。结论:沐舒坦雾化吸入可使呼吸道感染较早地得到控制,操作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起效快,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李霄艳;郭静;宋官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对60例患者进行包括健康教育、控制食盐摄入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合理补充等方面的饮食护理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通过对60例患者的密切长期观察,60例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促进了康复进程。结论: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合理饮食重要性的认识,并提高对合理饮食方法的掌握,以到达有效控制血压、促进康复的目的。

    作者:宋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脑室是脑内的腔隙,大脑半球内有左右各一个侧脑室,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矢状裂隙叫第三脑室,延脑、桥脑、小脑之间为第四脑室。各脑室之间有小孔相通。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如出血影响脑室内脑脊液的循环,应行脑室外引流管钻孔引流术。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可直接关系到手术成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的控制及愈后起关键作用,所以把它比喻成“生命管”。

    作者:黄金丽;高瑞英;周方红;孙志瑛;刘禹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十例 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 VSD 治疗的10例 GustiloⅢ型开放性骨折的临床资料,获取开放性骨折 VSD 术后的护理经验。结果:10例接受 VSD 治疗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无并发症。结论:采用 VSD 治疗创伤创面,可以有效的预防感染,并保证创面的血运及创面的干燥,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修复经久难愈的创面,缩短创口愈合时间,为组织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作者:徐玉仙;曾安娜;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董桂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0例输尿管支架并发症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使输尿管支架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护理。方法:采用健康宣教、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等一系列规范、系统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选择好适应症,加强护理是促进输尿管支架并发症早日康复的有力保障。

    作者:许红梅;仉鹏;王国凤;连玉萍;孙晓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酒精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避免针脱落漏液,减少穿刺次数,使用方便利于活动,避免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方法:将40例酒精过量患者随机对其中20例使用留置针20例使用钢针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告知家属对穿刺肢体制动。结果:使用留置针的20例患者无脱针漏液,护理人员针刺伤0,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使用钢针的20例患者脱针漏液平均在3次以上。结论:留置针可广泛运用于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

    作者:杨玉丹;王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水痘护理浅析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丘疱疹性皮肤病。近年来,我院儿童水痘患者日益增多,且病情较重,通过科学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有效提高医疗效果,使患病儿童早日康复。本文通过对本院58水痘患儿护理的分析总结,提出儿童水痘患者护理要点,供大家参考。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4例产后出血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有效护理干预,24例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戚健;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程精细化护理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全程精细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76例。结果: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好,手术成功率100%,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精细化的全程护理保证了脑血管造影术的顺利完成,同时保证了患者安全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大小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大小便标本的采集是临床辅助检查之一,针对临床工作中大小便检验标本合格率低,送检不及时等问题,2013年4月我科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大小便标本的采集送检流程进行了规范,临床效果较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洁;黄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于霞;郭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外科出院患者护理的电话回访体会

    目的:通过对电话回访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于外科出院患者护理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对于出院的528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当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患者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指导、伤口治愈指导和康复训练的指导等,并且注意观察回访前后实现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后,患者在日常饮食、心理健康、个人伤口的护理和平常的锻炼得到明显的改善,经过前后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对于外科出院患者而言,可以明显增强其自身的护理意识和改善其护理现状,能够极大地提高外科出院患者的满意度,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方式。

    作者:李志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列腺增生伴 II 型糖尿病术后出血的护理

    目的:通过总结3例前列腺增生伴 II 型糖尿病术后继发出血的护理方法,为促进同类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本科从2012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23例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其中3例分别术后2天、5天、22及37天出现肉眼血尿而再次入院。结果:经处理3例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及时使用抗生素及止血剂,有效控制血糖,并详细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对预防术后继发出血至关重要。

    作者:陈丽周;陈益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患儿输液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患儿输液心理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护理。方法:采取调查、心理询问、表情观测等方法,对250例患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结果: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为87.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患儿输液时,应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儿配合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顾丹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骨折治疗中应用探讨

    目的:对中医护理技术对骨折术后治疗效果所产生影响进行评价,其为骨折术后护理提供出有效手段以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80例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相同数量的两组,其中一组有中医参与护理,另外一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法,所选择的这些患者在住院期间都经过临床药物的治疗。对于中医护理组,不但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并且还与科室内所协定的中药处方相配合来对其进行相关中医护理操作,主要包括熏蒸、湿敷以及利用骨折治疗仪等。在护理治疗前后,分别从疼痛评分、X 线下骨痂的生成、骨伤处的软组织肿胀消退状况、进行功能锻炼时的肢体活动度等方面来对两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医护理组效果明显较好。结论:对于骨折术后患者,对其进行常规药物与中医护理技术相结合方法能够使其骨伤术后的肢体疼痛得到缓解,使肢体活动得到改善,对骨痂生长速度有一定促进作用,肢体肿胀时间得到明显缩短,能够将肢体功能锻炼时间缩短。其效果与一般常规护理相比明显要好;科室内所协定中草药的处方取材以及熬制都比较方便,价格上也比较低廉,并且不存在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万珂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万珂治疗12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按医嘱准确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采取心理护理及相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2例患者均完成药物治疗,其中3例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结论:应用万珂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配合科学的护理是有显著疗效的。

    作者:李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以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神经病变为基础,引发足部麻木,疼痛,皮肤溃疡甚至肢端坏死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为0.9%-14.5%,而截肢率约为30%-75%,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而早期采取积极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溃疡,及溃疡导致的截肢,现对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分级和护理措施做一综述。

    作者: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联合洗胃法在治疗口服甲拌磷中毒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联合洗胃法对口服甲拌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联合食管、胃洗胃法,分析两组疗效效果。结果:治疗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死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型联合食管、胃洗胃法能较好的清除胃、食管内的毒物,有利于中毒的恢复,提高存活率。.

    作者:高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间盘突出症射频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

    目的:通过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射频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总结对这类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所有患者行射频介入治疗,并对其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一系列术后护理,84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并发症都得以好转痊愈,除2例患者偶尔仍有轻度腰疼症状,患者腰痛不再复发。结论: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射频介入治疗时,在术后对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患者腰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检验科与临床护士的沟通与联系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特别是在当今循证医学时代,检验结果都将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证据[1],所以临床检验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要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除了实验室本身的质量控制外,临床所提供的标本也是质量控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患者标本的采取、转送均由护士来完成,因此护士这工作成了检验质量全面控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临床护士给检验科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标本,配合把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第一关。检验科应对临床护士进行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让临床护士熟悉影响检验结果潜在因素的认识[2],所以检验科加强与临床护士的沟通与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李彦娜;魏爱婷;王晓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床旁行 CRRT 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在床旁行 CRRT 治疗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科学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危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4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通过床旁行 CRRT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愈率。

    作者:武小青;李勋;于海涛;王娜;梁志军;彭梅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S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5S 管理,推进护理工作。方法:将治疗室、库房、病室、处置室、办公区域,更衣室,所有物品定点放置、定数量、定人管理,通过整理,消除浪费现场空间,消除误用误送的浪费,消除搬用的浪费,消除管理资源的浪费。用清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结果:应用5S 管理后,效果明显优于未使用前状态。结论:通过5S 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也更快捷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10年-2012年收治的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术后的护理措施,以临床症状消失或完全消失作为治愈标准,术后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血肿复发5例,继发性癫痫1例,无一例护理并发症。结论: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和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和康复期护理,是提手术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阮灵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临终关怀(英文:hospice 或 palliative care)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到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患者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产生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其乐观地面对,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吴洪晶;李琪;张红;黄风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老年疾病的不断上升,使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和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芝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在产程中的应用及护理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而复杂的生理过程,分娩疼痛却是每个做妈妈的女性都害怕的话题,总结了无痛分娩应用于产程中的护理体会,做好无痛分娩前的健康宣教、心理行为支持、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可以减轻分娩中的应激反应,稳定产妇情绪,减轻了孕产妇的产痛,减少了分娩过程中母婴的一些并发症,降低难产率,提高顺产率,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莫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者7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38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彩云;吕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心理的影响。方法:对剖宫产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采用术前访视、术中观察、术后随访。结果:剖宫产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为紧张、恐惧和焦虑。结论:心理护理可以缓解剖宫产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产妇心理放松,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刘淑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60例护理体会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对血液灌流治疗常见护理问题认识,保障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 YTS-150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预冲液为生理盐水,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者,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结果: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5例次、灌流器凝血3例次、治疗后血管通路止血困难4例次、超滤脱水计划完成不准确8例次。结论:治疗前要按操作要求预充灌流器、做好脱水计划;治疗中要加强体外循环通路外观的观察和健康宣教,治疗后做好护理交班等是保障灌流治疗安全顺利完成的重要方面,护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蒋惠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探讨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护理。减轻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病痛,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静巧;王凤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手足口病口腔护理心得

    目的: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多发流行的一种儿童传染病。该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经患儿分泌物及亲密接触传播。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患儿手心、足心及臀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皮肤斑丘疹,特别是口腔内的疱疹,多分布在舌、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患儿疼痛,流涎,拒绝进食饮水,哭闹不安。影响小儿进食,造成营养水分吸收不良,影响疾病恢复。

    作者:孙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技巧、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1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0例全部治愈,手术并发症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术后胆漏2例,均通过手术及保守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对急慢性胆囊炎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

    作者:邱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质针治疗慢性肌筋膜疼痛的护理体会

    慢性肌筋膜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软组织疼痛,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慢性疼痛患者,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症状,通常以软组织松解、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导热等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45例慢性疼痛患者给予银质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其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建华;白美英;祝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降压效果的护理干预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降压的方法,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80例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另7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等指标。结果: TG组健康教育有效率明显高于与OG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遵医率,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作者:刘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3年5月96例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 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变化以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 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舒适护理明显改善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柳红文;党暖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小手术病人的心里护理体会

    门诊手术室虽然接受的是一些体表肿块、外伤清创的小手术,但不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极强的心里刺激,病人常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的心里问题,一些独自来院的病人更易产生孤独无助感。因此,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保证手术顺利实施。总结了2800例不同年龄门诊小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存在的恐惧、紧张、焦虑、缺乏安全感的心理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通过术前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沟通,术中的关爱及护理,术后的指导,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这样患者就会情绪稳定、精神轻松,从身心两方面为手术和术后恢复做好准备。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也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

    作者:曾庆艳;冯俊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核心力量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常规疗法外,每日有计划地实施核心力量训练,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核心力量训练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余婷;杨艳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期的护理分析

    脑血栓在医学上还能够被称呼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称呼,其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病,发病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其致残率非常高,可以形成很大的死亡风险。在康复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给脑血栓患者疾病的恢复提供帮助。

    作者:郭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致残后发生的抑郁症或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探讨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综合心理护理。方法:根据对35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观察治疗效果,探讨有效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35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30例患者睡眠质量、少言寡语、食欲下降均有明显改善,抑郁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病理特征,引导患者进行认知的改变和生活信心的重建,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对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有明显效果。

    作者:姜和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麻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全麻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5例行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行全麻下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术中、术后护理措施。结果结论:良好的临床护理能够提高灌洗的疗效,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杨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训练及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呼吸训练项目对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分组:护理训练组、干预训练组。对护理训练组行使基本治疗+常规护理。对干预训练组行使呼吸训练+护理干预(全面、多项护理)。结果:护理训练组和干预训练组对比,干预训练组中的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的恢复成效比护理训练组的恢复成效好,P<0.05(含统计学意义)。结论:多项、全面护理与呼吸训练的合用更能使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得到有效医治,应对之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刘兰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高血压已成为人们面临的社会问题,本文从改善生活方式、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温馨护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温馨护理在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体会。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产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用温馨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死亡事件发生,均治愈,对照组死亡4例,占11.1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妇产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支气管扩张咯血28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临床护理。方法:将28例患支气管咯血者随机分组护理:甲咯血组(14例)与乙咯血组(14例)。对甲咯血组的14例经系列护理(病情监测、止血护理、咯血护理、恢复护理等)。对乙咯血组的14例经常规护理(病情监测、基本护理)。比较甲咯血组和乙咯血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甲咯血组中,7例治愈,5例显效,2例改善,0例无效;在乙咯血组中,2例治愈,4例显效,5例改善,3例无效,甲咯血组的护理效果比乙咯血组好,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给予密切的监测及观察、精心的系列护理可消减并发症,增进治愈率、医治成功率。

    作者:李艳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科实施优质护理后住院的100例患者,于患者出院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率。结果:通过优质护理,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护士的护理服务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王玉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心理护理对于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的作用,为完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性依据。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第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住院当天和手术前一天的血压、心率变化和术后的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前一天第一组患者比第二组患者的收缩压和心率要高(P<0.05),其余项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二组患者的满意率比第一组患者的要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里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罗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

    通过对多发伤的急救和护里经验总结,提高救治和护理水平。多发伤存在伤情变化快、各部位损伤互相影响、病死率高等特点,多发伤急救是减少多发伤死亡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多发伤急救按照救治地点可划分为两种: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救护理。这里着重讨论多发伤的院内(急诊科抢救室)急救与护理。

    作者:邹建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风患者恢复期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并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张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体会

    护理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普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在普外科应用极为广泛。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邱兰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法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例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患者术后行规范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程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优质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是死亡情况的发生几率,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

    作者:周素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BD 静脉留置针在肾内科的应用及相关护理问题研究

    目的:探讨 BD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操作步骤、封管方法、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68例患者应用 BD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经行观察。根据对穿插部位、穿插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方法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穿刺成功345例,成功率达94%。失败23例,因血管及留置针型号选择失败的有10例;因护士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而失败的有8例;因穿刺方法错误而失败的有5例。结论:BD 静脉留置术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作者:汪婷婷;徐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I)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探讨临床护理的措施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分析临床护理重点、难点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有重点的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科学的护理工作,除16例死亡外,其余84例均治愈或好转。经过恢复期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心理辅导,使其重获信心,回归社会。结论:按照 SCI 病人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促进了病人身心康复,更好地适应了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作者:吕淑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静脉注射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护

    静脉输液主要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用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针对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如何建立规范的护理防护体系,避免在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巡回护士在麻醉实施中的辅助作用

    本文探讨巡回护士在麻醉实施中的辅助方法。巡回护士不仅要全面了解麻药的使用方法、剂量、浓度,以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要掌握出现不良反应所采取的解救方法及措施。巡回护士得当的辅助,有利于保证麻醉的顺利实施,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华;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的109例外伤性昏迷患者从入我院急诊抢救室至外伤性昏迷患者各项生命体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09例外伤性昏迷患者均我院急诊抢救室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后,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98例外伤性昏迷患者转送至相关科室,11例外伤性昏迷患者因并发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10.01%。结论:对外伤性昏迷患者进行快速及时的诊断和救治,完善和细致的急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为外伤性昏迷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者:魏雪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诊断血栓栓塞疾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 D-二聚体检测方法及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血栓栓塞疾病患者共342例,按照栓塞类型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 组,156例)、深静脉血栓组(DVT 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 组,14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 VIDS DD 法测定患者的测定4组患者的 D-二聚体,分析 D-二聚体检测对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传统 ELISA 法与 VIDAS DD法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ACI、DVT、AMI 三组的血浆 DD 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种方法对于 DVT 的诊断阳性率均显著优于 ACI和 AMI(P<0.05),VIDAS DD 法对于 ACI 和 AMI 的诊断阳性率略高于传统 ELISA 法,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检测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血栓栓塞疾病具有重要价值,其中,VIDS DD 法操作简便快速,对于当个样本检测较为适用,ELISA 法诊断准确率较好,适用于大样本检测。

    作者:肖惠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相关性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同癌症预防与控制纲要(2004-2010)》中指出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癌症的危害日益严重[1]。肿瘤相关性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也成为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他们的身心护理,改善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针对肿瘤相关性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浅谈体会。

    作者:薛金凤;严文静;包晓燕;魏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讨论肛瘘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起愈合。方法:对108例肛瘘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护理等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108例肛瘘患者经手术及术后精确护理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认真的观察患者的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丽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康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个抑郁症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病人采用基本的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额外加上心理护理。治疗进行一段时间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来测试两组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心理护理对于抑郁症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较好。结论:对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来说,在基本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帮助,对于药物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侧路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大多数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是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痛苦大,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1]。腰椎间盘侧路镜手术能够彻底切除致病的椎问盘组织,具有伤口小(约1.5cm)、组织损伤少、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2]。我科在2012年全年收治了385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和各种手术方式的适应征,其中有58位患者进行了腰椎间盘侧路镜手术。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游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吗啡滴定治疗癌痛的护理体会

    癌症患者的疼痛表现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会出现在患者疾病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有效的控制疼痛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我科采用吗啡口服滴定后转为口服盐酸羟考酮治疗癌痛28例,疗效满意。

    作者:黄新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理缺陷干预措施

    目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护理安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作用,严把质量关;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工作。结果:终得到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满意。结论真正认识到护理缺陷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郭玲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 OSAS 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OSAS 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组34例,A 组应用自制 Activator 前移矫正器治疗,B 组应用改良 Herbst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B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矫正器固定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 组的舒适度明显优于B 组(P<0.05)。结论:下颌前移矫正器用于治疗 OSAS 具有显著疗效,矫正器固定效果及舒适度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出院患者满意度[1]。手术室护理模式长期以来较为封闭,以往的工作方法就是护士在手术间配合手术为主,机械地完成任务,与病人及家属缺乏有效的交流,病人满意度低。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手术室转变工作理念,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了一系列人性化护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魏玉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研究下尿路动力学检查与护理对患者起到的作用。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检查以及临床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尿路动力学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检查结果的精准性以及病人的治疗效果给予保证,并且使合并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得以降低,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李红;王亚波;谢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在增加老年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我国1999年10月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会出现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脑卒中等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以及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年人疾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人多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减少发病率,降低病死率。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听力、记忆力、自理能力,甚至认知能力明显降低,缺乏求治的意志,导致对治疗方案失去信心,对治疗容易产生不依从性。自2011年以来,我们根据7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同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常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与安全隐患防范

    随着科学进步,影像科的医技护理工作已从过去诊断检查护理走向全方位发展。治疗性护理越来越广泛应用,突破了医疗影像只用于诊断检查的局限,把影像诊断技术护理和系统治疗护理相结合,使病人明确了诊断,又得到治疗。为跟上高科技的发展,使单一护理走向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治疗护理:为此,我们对影像科的护理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过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期妊娠引产的护理

    妊娠12-24周,用人工的办法终止妊娠叫做妊娠中期引产。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胎盘已经形成,胎儿较大,骨骼变硬,娩出时需要充分扩张子宫颈。另外,子宫增大,子宫壁充血变软,手术时容易损伤子宫壁,因此中期妊娠引产难度较大,并发症较多。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积极做好护理评估,心理护理,饮食治疗,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佳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非常理想,并能缩短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采用肩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操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刘晓蓓;殷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气道慢性炎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逄桂香;姜深美;李凌;吕希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重症肝炎病人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我科10例重症肝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结果:10例重症肝炎在不超过15天的治疗时间内8例好转出院,2例转科。其中满意度调查结果为100%满意。结论:运用舒适护理有利于疾病的转归,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万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 PCI 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 PCI 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作者:戴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呼吸机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机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科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3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结果:53例应用呼吸机患者中,50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升高,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1次性成功脱机34例,两次以上脱机成功16例,另3例由于其它原因导致死亡。结论:呼吸机的应用推广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精湛的技术、冷静的头脑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者:葛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

    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并且越来越年轻化。高血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疾病本身及并发症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患者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积极配合治疗,较好的控制了血压。责任护士经过正确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改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8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心理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促进心理上存在的负面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对加快疾病康复的速度有较大帮助。

    作者:吕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院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医院常见护理纠纷因素及防范措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来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引起纠纷的主要有护理人员素质差、法律意识浅薄、专业护理知识不够等方面原因。结论:预防纠纷的发生要树立良好的护理道德,加强责任心,避免带情绪上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合理收费和与患者语言沟通等。

    作者:孙淑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和减少胸膜反应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治疗、护理对预防胸腔穿刺过程中的胸膜反应,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强化理论培训,向患者进行宣教,术前准备工作充分,术中密切观察等。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胸膜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加强护理干预对减少胸膜腔穿刺过程中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癌腹腔镜广泛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宫颈癌腹腔镜广泛术后护理。方法:对住院手术治疗的55例宫颈癌患者提供规范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宫颈癌广泛术后患者提供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薇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朱玲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击伤并发肠瘘患者的护理

    电击伤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1〕。常伴有骨折、脑外伤、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腹部外伤等并发症,重者可迅速死亡。电击伤除直接损伤局部皮肤外,还可能造成内部脏器如肠道的损伤,并发肠瘘。我科2005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了5名电击伤并发肠瘘的病人。因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救治上有很大难度。对护理的质量和方法也有更高的要求。经过我们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中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化疗药物的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期间的护理路径。方法:对35例病人实施护理路径方法,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病人均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化疗引起的副反应降低。结论:对化疗病人提供全方位护理路径,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保证化疗疗程顺利完成,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王丹;赵海艳;戚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7例放射性食管炎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护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这类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使得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较低,放疗计划顺利实施。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放射性食管炎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许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观察与护理探析

    目的:针对急性期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53例脑出血患者以及47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及护理方面同脑卒中患者,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并对两组患者7d 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观察方面,两组患者7d 内血压除前3d 波动明显外,均为正常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除针对性治疗外,应对血压变化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患者应用合理有效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唐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

    目的:通过开展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全面提高我院的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方法:实施对人性的尊重和人道的护理,加强服务理念、服务流程培训工作、合理调配护士人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作者:王雏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科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安全隐患,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0例新生儿中,出现12例护理不良事件,占12%,比例较高;总结发现医院环境因素、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能力低、安全管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是导致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注意。结论:对医院产科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安全隐患的主要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新生儿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武玉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临床上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如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肝硬化所致门静脉高压等疾病,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高,除积极抢救治疗外,护理工作至关重要。现将我护理的102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视老年病患者护理质量,防止护患纠纷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如何重视老年病患者护理质量,以减少护患纠纷,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控制,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并进行快速有效的反馈纠正。结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对患者和家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只有规范护理人员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才能防止护患纠纷,保障护理安全,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宋丽燕;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是科学指导实践的方法,又称实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科发展起来的一种提高护理实践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方法[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它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2]。

    作者:虞鎏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层流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评价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随着各种新手术的开展,层流手术室更是发挥着其重要作用,而层流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做好层流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对层流手术室护士各种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刘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在无偿献血招募中的作用

    自我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的无偿献血工作逐步由义务献血发展为无偿献血,现全市献血100%来自志愿无偿,无偿献血工作稳步向前发展。截止2012年,我站有1名献血者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名献血者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4名献血者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成绩的取得不仅依靠社会的宣传,更是我站在工作中注重与献血者直接接触的一线护理工作质量。高质量的护理不仅保证了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为献血者的再次献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充足的血源。

    作者:金铃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疑难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技术的研究进展

    老年患者病程迁延、长期输液,浅静脉穿刺是诊疗或抢救患者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临床上常常会遇到穿刺困难的情况。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尽量做到微痛、无痛,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而其操作技巧和方法,至今在教科书上也未见描述,现就老年患者血管的选择、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方法、血管暴露方法、穿刺技术与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同行提供老年浅静脉穿刺的技术与方法。

    作者:刘丹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护理对策

    总结95例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提高母乳喂养有效率的护理对策。通过产前宣教;产后以技术的指导,教其正确的喂养方法及早吸吮的重要性;及时提供帮助,乳房护理、饮食指导;同时在精神上给予鼓励,重视产后回访工作,使之克服困难,坚持母乳喂养这一佳的育儿途径。95例存在母乳喂养缺陷的初产妇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达90.8%。

    作者:邓娟妹;吕少卿;赖若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76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有效率为89.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慧;鲁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及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患者消除或缓解由于疾病或其它方面的问题引起心理压力,使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及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孙彩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动脉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了51例肝动脉栓塞化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前心理护理与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及对发热、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对5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进行跟踪、回访,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区恢复满意,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得到全方位的调理和提升。结论:认为术前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术后给予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曹庆辉;李慧;韩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终病人的关爱与护理

    临终关怀是通过对频临死亡的病人进行心理、伦理等各方面关心和照顾,通过掌握临终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特征,采取有真对性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护理,通过舒适护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带着尊严、关爱、和安慰离去,使病人安详的走完人生的后旅程。

    作者:刘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脑血管病患者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该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发生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是造成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积极的抢救治疗,加之科学悉心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大有裨益。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更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这种刺伤可能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同时还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戴玉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术后护理

    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针对我科一男性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以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并好转出院。印证了护理在胃癌手术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戈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片在全盆底修复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有效的女性盆底修复重建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有利于手术的操作,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除了手术配合外,应加要注意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早期的观察,手术室护士要注意对盆底解剖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好的配合新手术的开展。结果:12例手术后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网片侵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阴道创面如期愈合。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提高盆底修复重建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韩善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产妇抑郁症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产后产妇出现抑郁症的一些原因和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近三年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00例,使用 EPDS(抑郁评分量表)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产妇出现抑郁症状,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对这些病人进行相关护理,并且在一年以内得以治愈。结论: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问题,对产妇的影响非常大,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其相关护理工作,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能够使其抑郁症的发生率得以明显下降。

    作者:王晓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皮下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病人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55例痊愈,5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马银惠;张晓菲;吕晓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过诊治与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熊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细节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探讨应用细节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对这60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通过8-10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这60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探究细节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在这6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56例,治愈率为93.3%。患者出院以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复发的患者仅有3例,复发率为5%,复发率下降了很多。结论:应用细节护理方法来护理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促进了病人的痊愈,提高了治愈率;病人出院后的复发率也下降了很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卫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方法: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大大提高。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护患关系信任度有很大影响。

    作者:尹燕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I 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

    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现我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 II 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从病情观察,监测血糖,饮食护理,监测体温,预防肺部感染,制定康复计划,出院指导七个方面阐述 II 型糖尿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相关护理。

    作者:石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患者的特点及心理护理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关。急诊病人因发病急、变化快,需要以快的速度,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但急诊病人往往因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特点而加重病情,或因急躁、愤怒、绝望而不合作,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所以,对急诊病人实行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护理内容。随着我国现代护理的发展和整体护理观念在急救护理学中的不断深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模式在急诊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作者:徐亚萍;邹建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行消化内镜检查住院患者护理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行消化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以患者护理需求为基础改进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2012年6-10月选择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消化内科住院并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其护理需求及护理满意度,再以护理需求为基础对我消化病区护理服务进行改进,调查改进后 l50例患者(干预组)满意度。结果:消化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护理服务需求依次为内镜检查相关健康指导(100%),有效的沟通能力(98.O%),胃肠道准备时的安全(98.O%),舒适和隐私(96.0%),心理疏导(91.3%),陪同检查(86.7%);据患者需求改进护理服务后,患者对以上5方面的满意度及护士的整体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 l7.90,13.99,15.91,6.49,6.49,39.6,18.10;P<0.05)。结论:以行消化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护理需求为基础,改进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及护士的满意度。

    作者:程思斯;程莉莎;邱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术后护理对于经过腹腔镜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对现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为31例患者,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住院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62例病患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情均稳定,并在住院2周后康复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康复效果好,患者的康复时间也较短。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研究组对于手术满意的患者为30名,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26人,满意率为83.87%。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身心康复,疗效明显,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妹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度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对1例重度压疮患者进行护理。重度压疮患者应采取全身综合干预与局部创面处理相结合是护理压疮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rolift 全盆底修补术的心理护理

    近年来,Prolift 全盆底修补术在各地区各医院的广泛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此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这些疾病发生于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所以患者往往存在特殊的心理障碍。对于患者来说,因盆腔器官长期脱出阴道,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多数患者表现出极大的绝望感和失落感,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对 Prolift 全盆底修补术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此种手术治疗是我科新近开展的治疗方法,本文针对 Prolift全盆底修补术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雪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境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2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围手术期治疗后先行ERCP,1~3天后再行 LC 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及病发证。结果:在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下 ERCP 联合 LC 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方法及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对46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水平和自我监护能力,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主要措施,也是延长糖尿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于入院第1日及入院第14日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单玉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患者的法律意识及经济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和懂得维护自身的权利。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护理技术、生活护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之间矛盾日显突出,护患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影响病人的康复,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医院的信誉。

    作者:刘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抑郁症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3例抑郁症者分组:对照组(22例)和研究组(21例)。对对照组的22例通过服用抗抑郁药+基本护理来实现情绪的安定,对研究组的21例通过服用抗抑郁剂+基本护理+心理护理来实现情绪的安定。结果: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的 HAMD分值的消减度,研究组比对照组消减的更多,P<0.05。结论:在通过服用抗抑郁药+基本护理来消减抑郁症者的抑郁度之时,再加上心理护理,可使抑郁症者的情绪抑郁程度更快地消减,进而安心的、稳定的在院治疗。

    作者:朱海吴;马明月;尤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诱发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内分泌科2012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54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54例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结论:帮助糖尿病患者分析低血糖的原因,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学会血糖自我监测、合理饮食、用药,一旦发生低血糖,立即进行治疗。

    作者:于伟;于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刺配合艾灸对痔疮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局部按摩与诱导方式),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针刺与艾灸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自行排尿率和使用导尿术排尿率)。结果:护理组护理后8h 患者自行排尿率91.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8.3%;对照组护理后8h 患者自行排尿率76.7%,需使用导尿术的患者比率为23.3%;护理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与艾灸联合应用于痔疮术后发生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贺正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8例妇科炎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炎症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以不断对护理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护理有效性,为女性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方法:将作者虽在医院的68例妇科炎症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人,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以行。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妇科炎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予以他们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呈现出较大的却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3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6%,而观察组仅为81.8%,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妇科炎症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应当在临床中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作者:许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对策,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历史资料。对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发现外科护理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及方案。结论:通过实践证明。根据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的相应对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显著的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周秀琴;王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临终护理

    在现在的和谐社会中,一切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生老病死,生命走向终结时人们要求的质量也高了,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临终病人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临终护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现就临终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杜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宁夏回族孕妇城乡膳食护理营养分析

    孕妇是处于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人群,由于生殖器官及全身改变、胎儿生长发育等,与非孕妇同龄相比,均需要更多的营养。目前,早产、低体重、出生缺陷仍然是婴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回族孕妇,加之饮食习俗和地方差异,她们的膳食营养状况仍应引起产科和营养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张艳华;吴海英;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渴病人的中医护理心得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于消渴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消渴病人根据临床不同症状进行分型施护。结果:辨证施护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消渴病人的护理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曲艳玲;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干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认为30%-50%糖尿病患者会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已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肾损害,则病情可进行性加重,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至肾衰竭。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动力学紊乱、降低血脂无疑对控制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是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健康干预在预防糖尿病肾病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少举;张秋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根治术126例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6例实施情志调护、睡眠调护、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胃癌根治术患者126例经过应用中医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减轻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达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作者:谢会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裂隙灯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裂隙灯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94例角膜异物的护理。结果:通过对94例角膜异物患者的处理,发现及早就诊,角膜异物一次剔除达可到完全愈合。结论:在裂隙灯下及早剔除角膜异物,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鸿雁;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骨科非常成功的手术之一,尤其是近年来手术技术、假体材料与设计飞速发展,几乎所有的患髋关节疾病而引起的疼痛和显著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髋关节手术都可以获得显著改善,所有高龄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都可以通过该手术达到关节重建及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随着手术数量开展的增多,我们应当看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一些并发症,如:感染、术后脱位、假肢松动、深静脉栓塞均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我科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共完成人工置换术19例,取得满意效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制定严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加强心理评估和干预,进行良好的健康指导,与预后宣教,也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

    作者:陈克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46例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院急诊科的一种常见重症,,它对人的毒性主要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受到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毒蕈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昏迷而死亡,如抢救、护理得当,病死率会降低。现将我院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7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27例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iabetes-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DIED)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方式。方法:血糖及夜间阴茎胀大实验(noeturnal Penile tumesenee,NPT)检测确诊27例 DIED 患者。根据 DIED 患者的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程度,通过口服药物、尿道内栓剂、阴茎内药物注射、真空负压治疗、阴茎内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应的护理方式,并收集所有患者的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患者初诊空腹血糖值为(17.72±5.68) mmol/L,口服药物和尿道内栓剂治疗的满意度大于60%;真空负压治疗的满意度大于70%;阴茎内药物注射和阴茎内假体植入治疗的满意度大于95%。结论:DIED 患者根据自身实际病情和医生的推荐,自愿接受相应治疗方法,护理得当,可得到满意的治疗和良好的勃起。

    作者:罗飞;段维;匡梅仙;毕文君;蔡巧凤;杨元春;曾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对35例乳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例,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VAS 和 SDS 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干预在高压氧治疗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高压氧科治疗患者6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0例,对照组予常规高压氧治疗前准备、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程安全护理干预。结果:实施护理前两组 SA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实施后观察组 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主动及基本配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安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 SAS 评分,有效促进患者治疗的配合,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麦敬逢;赵素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正确麻醉方法。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前给予全身麻醉措施;研究组患者术前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麻醉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并发症发生率30.00%,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手术患者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可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及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机械通气患者 ICU 综合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ICU 综合征是指在 ICU 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使用呼吸机的患者,ICU 综合征会导致人机对抗、气胸、血流动力学紊乱、自行拔管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刘国华;姜秀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约有70写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放射治疗。放射线不仅能抑制和破坏肿瘤细胞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损伤。由于病人及家属对肿瘤知识的普遍缺乏,对放射治疗知识了解甚少,使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自我防护意识差,放射反应大,并发症严重而导致放射治疗中断乃至失败。为使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我们对放射治疗患者开展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健康教育。

    作者:费洪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36~72 h 拔管,6~14 d 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胃肠瘘、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并施以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李文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确定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采取用氧、药物、调整心理、播放音乐、改善环境和调整睡眠等方面多种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分别在持续1-5d 后消除。结论:及时确诊后对症用药,并施以有效的心理和环境安全护理,能够尽快消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手术大出血抢救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剖宫产大出血手术时的急救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剖宫产大出血抢救患者21例,总结手术全程的急救护理配合。结果:21例剖宫产大出血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母婴死亡。结论:严密的组织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付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癌痛的治疗护理

    目的:探讨癌痛的治疗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癌痛患者60例,根据护理参与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奥施康定和泰勒宁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心理护理与音乐护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治疗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患者在加强药物综合治疗的同时,要积极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陈士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护理方法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结果: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合理治疗和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呼吸状况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侠;于芙秀;袁小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1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基本情况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玲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出院指导

    目的: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相关护理知识,提高居家生活质量。提出护士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及对策,提高出院指导效果。方法:通过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出院后,经电话随访及家访了解到其日常起居、用药、复诊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护士在为患者行出院指导时注意的问题。结论:患者出院前掌握到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利于患者院外自我管理,避免再次住院,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金京爱;许银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方法:统计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科发生护理缺陷59起,其中低年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48起,占总数的81.36%。结论:必须加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和培训,才能减少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手术的安全高效。

    作者:田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大量出血是指数小时内失血量〉1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20%。它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对此类病人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恢复。

    作者:郑会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股动脉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动脉粥样斑块导致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措施(1)。但术后采用人工或机械压迫止血法易出现出血、皮下血肿、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因而为减少患者长期卧床的时间,减少因卧床出现的排尿困难及疼痛不适感觉,缩短术后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越来越受到介入医生的关注,特别是高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目前,股动脉缝合器已进入临床,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陶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循征护理理念在重症病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征护理在危重患者常见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高热、压疮、排痰困难、便秘中应用。方法:对183例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循征护理干预。结果:应用循征护理解决这些常见问题,护理效果好。结论:循征护理是解决危重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静;马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贴治疗50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中药贴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中药贴治疗,治疗20d 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治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贴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永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防控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在夏、秋季节流行。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传染性强,传播快。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5岁以下婴幼儿易发病。常在小学校园、幼儿园等场所流行。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大多数患者一周内病情恢复,个别重症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肺炎、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做好本病的护理及防控管理是预防本病传染及流行的关键。

    作者:孟华;马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艾条隔姜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艾条隔姜灸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腹泻采用艾条隔姜灸法治疗和一般补液治疗的小儿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艾条隔姜灸治疗的同时同步进行灸法护理,对照组单纯进行补液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护理)后的整体效果,以及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0%;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0.0%(45/50);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78.0%(39/50);观察组总体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采用艾条隔姜灸法治疗小儿腹痛腹泻中同时加强相应的护理,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足病者进行了综合的、科学的治疗和护理。结果:56例糖尿病足病病者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痊愈出院,2例好转。结论:对糖尿病足病者采取积极有效全面综合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陶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前沿的阵地,是集院内急救、留观、输液、注射等为一体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轮班制和经常要面对死亡刺激[l]。这些都导致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了急诊科护士工作疲倦感,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还影响工作质量[2]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我院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寻找应对措施,消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护士健康身心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殷俊;施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0例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蓝光治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30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照射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蓝光治疗的关键。

    作者: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和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治疗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产妇之间的护理效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疼痛评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抑郁评分为(53.2±4.1)分,观察组49例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抑郁评分为(42.5±3.1)分,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抑郁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舒适护理能够使产妇的痛苦得到有效缓解和减轻,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俞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 NlHSS 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 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模式研究

    目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心理状态评估并进行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结果:6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占77%,37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积极配合治疗治愈出院,23例患者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正确认识慢性前列腺疾病并能解除心理障碍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贾玮;王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毒症病人饮食指导的意义

    目的:探讨饮食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60例作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1年后观察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体重增加量。结果:通过饮食指导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浓度、体重增加量都有所提高。结论:饮食指导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练林;滕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生活干预预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按血压水平分成1,2,3级,相当于轻,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毫米汞柱,亦应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有: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另外还有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对于血压控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专家指出,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如果从以下这些生活方式入手放慢生活步调,或许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马静雯;杨虹;马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妊娠期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妊娠期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40例有焦虑障碍住院待产孕妇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把这140例人员随机分成了观察组70例、常规组70例,对于观察组的人员实行了多种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式来对待产妇女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常规组只采取普通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对比这两组产妇对妊娠期认知情况掌握和分娩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经过两组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的对妊娠期认知行为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阿氏评分、分娩方式依从性和自然顺产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不同层面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其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妊娠期认知,提高产中、产后的各项指标。

    作者:李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文章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在中青年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王省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6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取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另外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0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组间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周建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对眼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其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眼科住院患者100例,各随机抽取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对两个组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眼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后,其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提高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故在眼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密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颈胸腹三切口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护理

    食管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常采取颈胸腹改良三切口手术,但颈部吻合口瘘是该术式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0%-25%[1]。一旦发生吻合口瘘,就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负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科实施了110例颈胸腹改良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其中23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9%,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除2例患者基本好转出院,其余病人均治愈出院。

    作者:陈伟琴;童雅萍;苏琪琴;王婷;盛华英;汪和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头痛的预防及护理

    经鼻孔蝶赛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在经口鼻孔蝶窦人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手术路径更加简单。术中损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头痛…。对我院2010年8月一2012年5月柏例经鼻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患者术后头痛的程度及原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合理监护对大动脉转位手术患儿成功康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68例动脉调转术治疗的 D-TGA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31例,年龄23d(12hr-4m),体重6.7kg(2.5kg-10.3kg),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39例,房间隔缺损38例,动脉导管开放47例,合并其他先天畸形13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6例,2例患儿冠脉血管条件较差,移植后出现心脏供血不足,术中见所支配供血区心肌颜色较暗;7例死于术后出血,可见吻合口、创面渗血;1例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监护室起搏器治疗9日家人放弃治疗;3例死于术后感染,抗生素均耐药;3例室间隔完整的患儿,救治时间晚、低氧、心室重构,术后心功能差。52例(76.5%)出院。结论:精细的手术操作、密切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对患儿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肾病综合征产生的并发症的具体因由以及相应护理行为。方法:2011-04-19到2013-07-25,我院有98例肾病综合征者。探讨98例肾病综合征者的并发症出现的具体因由,并探讨佳护理行为。随机将98例肾病综合征者分组:甲肾病组和乙肾病组,对甲肾病组行日常护理,对乙肾病组行对症护理。之后,对比甲肾病组的护理结果和乙肾病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甲肾病组和乙肾病组相对护理前,都有改善。其中,乙肾病组的护理效果比甲肾病组的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症护理比日常护理更能消减肾病综合征所伴有的并发症的危害,能使肾病综合征者得以优质生存、治疗。

    作者:薛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癜风维吾尔医特色护理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技术、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制定白癜风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操作标准。方法:制定护理疗效观察指标和护理技术操作安全性指标,结合护理常规技术,观察白癜风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指标评估分数与出院时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吾尔医特色护理规范在临床上对白癜风应用时起到了显著性作用。这对该护理技术操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祖丽菲亚·吐尔逊;玉苏甫·买提努尔;吐尔逊·乌甫尔;阿依努尔·热合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特点及护理配合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6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中护理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结果:6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4h,平均3h,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40ml,术后2-4d 肠蠕动恢复,术后住院天数7-14d,平均10d。结论: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默契的配合是手术快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见;范小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便秘原因分析与护理

    依据86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施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排便环境,促进患者顺利排便,减少患者痛苦。

    作者:虞腊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腺癌的护理体会

    乳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约为23/10万。乳癌多发于40~60岁的妇女,其中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为多见,男性少见。现将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严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蜂蜇伤伴出现幻觉的救治与护理

    蜂蜇伤人体皮肤后可释放有毒分泌物而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临床症状,是急诊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春秋季节。蜂蜇伤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肝脏损伤,心脏损伤,DIC,呼吸衰歇,神经系统损害等多器官损害,其中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一般为头晕头痛甚至昏迷等症状而出现幻觉的症状很少见。我科于2013年05月19日凌晨2点26分收治一例面部蜂蜇伤伴出现幻觉的患者,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留院观察4天治愈出院,无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桂灵;姬宇;马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该病多发于秋冬和春夏之交,且男性发病比例较高。相关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胃酸分泌过多,饮食不当,免疫功能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相关。该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上腹疼痛,反胃,嗳酸,恶心,呕吐,疼痛特点为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为此,在日常的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中,我们应采取综合护理,从患者的药物,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着手,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璐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7例腰椎管狭窄病人护理体会

    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可因骨性狭窄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1]。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患者37例,疗效满意。

    作者:沈永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和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58例患者在医护人员良好的专业护理配合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系统完整的手术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使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促进康复。

    作者:曹启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弥漫性腹膜炎伴大量血胸1例护理

    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性(如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等因素引起。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短时间内大量胸腔内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临床上出现低血容量征象:如面色苍白、呼吸浅弱、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因此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文娟;韩怡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所致疼痛反应的护理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疼痛治疗手段的发展,癌痛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但是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解除癌症病人疼痛是一个重要而不能忽视的医疗问题。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正在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护士在对癌痛的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癌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白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行健康教育护理,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外科疾病患者在针对性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吕婷;刘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手术期护理的探讨

    围手术期就是为患者手术做准备和促进手术之后患者的康复,围手术期概念的问世,在医学界引起暨大重视。本文主要论述围手术期的基本概念和服务理念,围手术期护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具体操作。

    作者:匡亚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科护理纠纷的防范和管理

    产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高风险科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探讨产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通过风险管理,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重在预防,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效果实施的研究现状

    概述了优质护理实施以来在患者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及病历文书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当前优质护理实施的难点和误区,阐述了优质护理实施的必要性。

    作者:颜笛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住院时间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阻肺的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月娥;黄建龙;王梅华;谢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梗死病人的症状评估及护理干预

    目的:依据 SPICES 评估证据,对脑梗死病人实行护理干预,观察病人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53例脑梗死病人进行 SPICES 评估,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通过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时在 SPICES 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王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护理事件308例的资料并作总结性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率和方式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结果:数据显示放射科风险发生率略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诸多,需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李大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透析治疗完全依从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HAMD 评分(26.31±3.57)分,HAMA 评分(18.09±2.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负面情绪。

    作者:胡小华;曾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护理体会

    目的:采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精心护理使疗效提高,避免发生副作用。方法: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光疗,进行细心观察与护理。结果:60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光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正确、精心的护理则是光疗的关键。

    作者:薛加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运用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运用。方法:对102例患者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运用舒适护理模式,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02例手术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改善,满意度增加。结论: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减少术中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蓝燕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刺理疗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对30例失眠症的疗效观察与心理护理

    目的:观察针刺理疗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失眠症和心理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理疗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30例,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30例,治疗2周,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疗效。结果:针刺理疗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有效率90.0%,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有效率为80.0%,两者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刺理疗复合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失眠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配合正确的心理护理,可提高疗效。

    作者:夏美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并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在老年人中90%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①。其中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胸腰椎骨折又给生活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针对本病,我们进行有效的分期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出血抢救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出血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收治的72例产后出血产妇随机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产后出血急救护理流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在平均出血量上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平均出血量为(385.4±187.5)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6.1±259.7)ml,且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产妇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其产后出血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季洪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的探讨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玮;胡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监护室清醒患者负性情绪因素调查及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监护室清醒患者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并给予心理护理。方法:采用SCL-90、HAMD、HAMA量表对50例神经内科监护室清醒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神经内科监护室清醒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以抑郁、焦虑为主,经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监护室清醒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能减缓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作者:章文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病,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多发生于中老年伴长期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作者:巢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目的: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356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158例,手术198例,术后肠瘘1例,肠粘连98例。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备条件。

    作者:林玲;王益秀;姜深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过敏性肺炎五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 CT 检查,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胸部 CT 提示肺部可见斑片状浸润影,结合病史,积极消除病因或诱因,抗感染、抗过敏(包括激素)、止咳化痰等治疗,病情好转,经复查胸部 CT:双肺斑片状影消失,预后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过敏性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诊断,诊断明确,积极干预,我院5例病人皆痊愈出院,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华;魏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冈地区妇女更年期症状现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本地区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外冈地区沪籍、非沪籍各100名45-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以询问法获得沪籍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72.7%。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82.8%。非沪籍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69.1%。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24.4%。结论:更年期女性,特别是流动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吴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58例0-6岁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泗泾医院周边地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了解其体内微量元素水平,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结果:758例检测者中6种微量元素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情况。锌、铁、钙、铜、镁缺乏发生率分别为44.06%、41.2%、10.68%、2.77%、0.26%;铅升高的发生率为2.24%。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时期发育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在儿童生长发育中普遍存在,建议临床存在食欲差、偏食、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尽早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的放矢的调整饮食结构,膳食均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宋鹤;赵凤;吕明婕;黄菊红;唐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和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男性乳腺癌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ER 和 PR 的阳性率分别为80%和60%。临床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4例,Ⅳ期2例。术后辅以放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术后第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9.7%和68.9%。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预后较差,其临床治疗应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易伟光;付晏;张丽;赵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的分析与探讨

    望小儿指纹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儿指纹的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必然。进行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需注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小儿指纹名词术语的界定,规范表述,界定内涵,减少主观性影响。二是小儿指纹要素的提取及分类,提取特征要素,建立客观的分类方法,把握与证候的内在联系。三是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借鉴现代图像采集及分析技术,建立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小儿指纹采集方法,逐步实现临床小儿指纹信息化。

    作者:马剑;申应涛;王钢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汉市城区老年人口腔健康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解武汉市城区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对武昌区4个社区65~74岁240例老人进行了调查,患蝺率为75.2%,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0%,牙石检出率88.7%,牙周健康率仅为14.1%,坚持每天刷牙占82.08%,能回答知晓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者占71.25%,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行为,找出引起老年人口腔健康不良的诱因、行为,加大口腔卫生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口腔健康行为重要性及其口腔疾病的防治,减少老年人口腔疾病发生率。

    作者:王籽明;吴瑞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临床分析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是一种非细菌性感染的以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基础的慢性乳腺良性疾病[1],临床上以乳腺疼痛,乳晕下肿块,乳腺脓肿及乳腺瘘管特征,我科自2012年5月~2013年8月共收治浆细胞性乳腺炎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凯;张亚;方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血脂、血糖检测结果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体检检验项目,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查找病因。方法:对2011年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661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统计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查,并进一步做相应检查,结合临床医生诊断,分析病因。结果:40岁以上男、女职工的总胆固醇(TC)均值已超过5.4mmol/L,30岁以上男性职工的甘油三酯(TG)均值已超过1.9 mmol/L,本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甘油三酯(TG)均值高至2.13mmol/L,显示甘油三酯(TG)处于高水平。50岁以上女性职工比男性职工的总胆固醇(TC)水平高,血糖浓度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各年龄组血糖均值均在参考范围内,但总体水平偏高。血脂、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为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久坐、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结论:对体检中出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异常和血糖(GLU)增高的职工,需要结合病情、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对事业单位职工定期进行血脂、血糖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作为事业单位职工常规体检项目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夏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针刀结合功能锻炼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针刀治疗和针灸治疗,分别结合功能锻炼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喙突处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端头附着点、冈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冈下肌和小圆肌的抵止端取病变或压痛点,每次治疗选取3~5点为宜,每周一次,结合功能锻炼,每5次针刀治疗为一疗程。对照组应用肩周炎常规治疗手法进行治疗,主要选取中府、肩髃、肩髎、天宗、合谷等穴,随症加减。每周5次,结合功能锻炼,每35天为一疗程。结果:以小针刀为只要治疗方式的治疗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结论:小针刀治疗作为一种闭合性手术具有伤口小、痛苦少、疗效快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作者:姬滢;汤纳;李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2012年间消化内科、血液科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卡方检验分析45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分别经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及单纯化疗一年后疾病转归情况,以卡方检验分析,本研究的胃MALT淋巴瘤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组、化疗组一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侯洪涛;丁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探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高危人群。方法: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2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应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糖尿病史,文化水平,经济条件,足部感染,足部溃疡,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年龄,文化水平,足部感染,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之间有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与多种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经常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能有效预防和缓解神经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段维;罗飞;蔡巧凤;匡梅仙;毕文君;杨元春;曾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完善,进入 ICU 治疗的重症患者越来越多,多数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但由于气管插管及各种留置导管的不适,可使患者异常烦躁、焦虑,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并产生人机对抗或自行拔管,而且紧张、焦虑造成的应激反应使患者氧耗增加并影响器官生理功能,加重缺氧。转出 ICU 的患者约有50%对 ICU 的经历留有痛苦记忆,而70%以上的患者在 ICU 存在焦虑和躁动。适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和焦虑,减少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加患者对气管内插管、气管内吸痰等操作的耐受性。同时还可降低患者的代谢速率,减少其氧耗、氧需,减少 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在我国,《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导意见2006》推荐[1],镇痛和镇静治疗是 ICU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重症患者的一项常规治疗。因此,本文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及镇静的评估加以综述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对某特定人群预防针对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做的具体规定。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综合考虑当地传染病控制规划、疾病负担、疫苗特性、免疫学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接种利弊和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作者:刘丽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药师在指导患儿家长用药重要性分析

    目的:讨论儿童患者在离院后服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方法:通过对患儿家长咨询问题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因患儿家长的不合理用药所致的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结论:药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引患儿家长合理使用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吕辰;于勇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高血压病的防治误区

    我县地处高原,平均海拔3600米以上,以少数民族(藏族)居多,他们的饮食以高盐,高脂肪,高蛋白为主。而高血压病是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在门诊日常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对高血压病认识不足,治疗不规范,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如何预防高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接受早期正规的抗高血压病治疗,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周晓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能力的比较

    目的:探讨与分析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清除溶质的能力。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随机分成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两组,每组45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清除溶质的能力。结果:两组在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尿素氮、血磷浓度以及肌酐上均有明显下降(P<0.05),在三者的清除率上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都能够把血液当中的小分子溶质给清除掉;在β2-微球蛋白含量变化上,高通量透析组明显低于低通量透析组(P<0.05)。结果:高低通量血液透析膜均能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当中的小分子溶质给有效清除掉,然而高通量血液透析膜的清除能力要明显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膜。

    作者:徐莺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的16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案例随机性地分成两组,每组80人,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实验组: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多次根管治疗。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实验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疗效明确,试验副作用小,而且经济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作者:孟庆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住院病人电脑血糖监测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电脑血糖监测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用讨论法及检查法找出影响电脑血糖监测质量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及甘特图法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从而提高电脑血糖监测质量。结果: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电脑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漏测率明显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电脑血糖监测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丽君;李江博;张立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过敏性哮喘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实施儿童过敏性哮喘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总结讨论在过敏性哮喘防治、教育和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结果:在过敏性哮喘防治和教育各方面都存有一些问题,其问题在基层医院尤其具有代表性。结论:防治过敏性哮喘关键在于医生脱敏方案的全面、深刻理解,并在实践工作中重视针对医生和患者的哮喘防治知识教育。

    作者:战殷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PD)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抽取30例非 PD 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 UPDKS(帕金森病评定量表)、PQSI(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ESS(爱波沃斯思睡量表)、MMSE(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改良 WEBETER 评分来评定 PD 患者的病情和睡眠情况,并和对照组相比较。结果:PD 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观察组在失眠、异态睡眠以及白天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患者当中,睡眠障碍比较常见,失眠、睡眠发作、日间嗜睡以及异态睡眠等是其主要表现,患者抑郁、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服用多巴胺能药物的剂量多与 PD 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吕斌;曲艳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三台县某镇按照经济状况好、中、差分层随机抽取工870户、31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3.6%,其中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业;慢性病患病率为12.1%,其中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0.6%,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偏低,常就诊单位为卫生室(站),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较低,但是在就诊机构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和认可程度高。

    作者: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及探讨运动疗法对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脑瘫患儿,尊重其监护人意见,协商治疗方案,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取137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以改良 Ashworth 量表和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肢体痉挛状态和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后,两组 Ashworth 痉挛分级都有降低(P<0.05),说明两种法均能缓解肢体痉挛状态,又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P<0.05),表明观察组在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综合功能积分均明显提高(P<0.05),说明两组均可提高患儿综合功能,但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根据综合功能积分评定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4%,对照组显效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运动疗法能提高小儿脑瘫的显效率,并能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提示该方法是小儿脑瘫综合康复的一种重要施治手段。

    作者:杨红霞;何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高血压病人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总结高血压病人在治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排除干扰治疗的不利因素,防止或减缓病情发展,血压持续升高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与治疗同步相结合,组织体检,问卷调查,定期复诊、自我监测血压、设立家庭病床、制定血压控制目标,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结果:本组对148例高血压病人经过近半年的系统治疗与随访,其中高血压病知晓率达121例,占82%。能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按时就诊者,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者达59例,占79%。达到血压控制目标者118例,占79.7%。结论:由于高血压治疗的长期性,治疗依从性十分重要,健康教育,合理用药,控制血压是防止高血压的必要手段。

    作者:于玲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做好妇女更年期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保健,尤其是妇女更年期保健成为妇女保健的热门话题,女性迈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多数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改变,如失眠、烦躁、易激动等不适症状,症状是否出现和出现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临床实践表明:70%左右的更年期妇女会发生轻重不同的不适症状,其中需要治疗的仅占10%~15%。相当一部分更年期妇女可以没有任何不适,而有症状的更年期妇女大部分也可以通过自身心理的调节和适当的饮食和药物调理来顺利度过这一生理转折期。本文为多年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粗浅认识。

    作者:梁峻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效果分析

    人工流产是意外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传统的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术中需要牵拉和扩张宫颈,吸引官壁,造成的疼痛令多数受术者难以忍受,严重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宫颈宫腔粘连甚至不孕症,给育龄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是手持60ml 塑料吸引器抽吸针栓所产生的负压,采用4-12mm 口径的塑料吸管连接吸引器,吸引胚囊等组织物[1]。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改进了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WHO 于1991年把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列为基本的一项服务,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温柔的人工流产方法”。

    作者:薛月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不同类型对妊娠结局影响的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类型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40例资料,按照文中统计指标统计其妊娠结局,同时选取35例正常孕产妇资料做对照,统计其妊娠情况,后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妊娠结果差异性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出现新生儿窒息现象9例(23.5%),出现胎儿窘迫现象5(12.5%),有产后出血现象5(12.5%),出现胎盘早剥现象1例(2.5%),妊娠结果与正常组结果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规律,对于预防措施的建立和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玉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翼状胬肉的非手术治疗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紫外线照射、风沙刺激等所致,病变累及瞳孔区可造成严重视力障碍。目前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胬肉,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如果能较早地采用一些非手术治疗手段,则可以使胬肉消退或控制其发展,从而避免手术。

    作者:顾秋艳;李朝鹏;王榕;王菲;白杰;范亚敏;张陈;葛曲娜;马兴友;董泽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利托君治疗先兆性早产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讨论盐酸利托君(安宝)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使用安宝和50例使用硫酸铁的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对患者用药后的保胎效果、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宫缩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0.48%,对照组为8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1%,对照组为2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和盐酸利托君控制晚期先兆流产的疗效相似,但盐酸利托君起效时间更短,能更快地控制病情且耐受性好,成功率较高,安全有效,可作为目前治疗先兆早产的首选药物。

    作者:朱九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钾血症68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心电图变化特征及其与血清钾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68例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与血清钾浓度关系。结果:低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为U波明显、T - U 融合、Q - T或Q - U间期延长、ST段下移、T波低平、倒置或心律失常;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心电图异常表现的发生率与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关。结论:了解低钾血症心电图的各种异常表现以及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关系,有助于及时发现低钾血症并指导治疗。

    作者:李洪琴;武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抗凝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心内科收治的确诊冠心病并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其中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的阿司匹林片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再次采血进行凝血项检查,比较两组血小板集聚率改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是冠心病和糖尿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氯吡格雷作为新一代的抗凝药物已经在临床有广泛使用,其疗效可靠,较传统的阿司匹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介使用。

    作者:庹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42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儿童及中老年男性,疝反复出现且多数病人伴坠胀或疼痛,生活及工作非常不便,而中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是唯一根治方法。近年,随着对腹股沟区解剖、生理功能、疝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更新与完善,腹股沟疝修补术强调尽可能保存解剖功能,使其保留接近正常的腹股沟防御机制,旧的修补术式逐渐被无张力疝修补术所替代。我们自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聚丙烯网片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平片法),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家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2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其中有4例患者因出血量较大大于1500 mL,出现不可逆性心源性、失血性休克而死亡,1例患者因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死亡率为27.27%,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复杂,病情危重,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作者:闵晓梅;张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耳道冲洗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外耳道清洗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254耳)耳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外耳道清洗治疗,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清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过氧化氢液清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清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耳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具有良好的效果,痛苦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立哌唑对催乳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患者过程中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收录本院首次诊断“分裂症”并住院及住院持续一个月未服药的患者10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入院次晨及3个月后复查催乳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催乳素的影响:阿立哌唑组服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利培酮组服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的催乳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对血清催乳素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陈明;余银亮;阮召锐;邓俊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通散贴神厥等穴治疗癌症化疗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肠通散贴覆神厥等穴治疗癌症化疗便秘患者56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肠通散贴覆神厥等穴治疗癌症化疗便秘,对照组采用常规解除便秘方法。2组均完成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效果。结果:治疗组解除便秘效果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肠通散贴覆神厥等穴治疗癌症化疗便秘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痛苦。

    作者:穆合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郑州市2000~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郑州市2000~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婚检)情况分析,了解婚前医学检查疾病检出情况及新《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后对婚检率的影响,为进一步做好婚前保健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对郑州市2000~2012年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婚检率由《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2000~2003年的高74.40%降到实施后的低0.29%,实施免费婚检后逐步回升到39.40%,疾病检出率为6.16%~17.54%,婚检疾病的检出中以生殖系统疾病、指定传染病和内科系统疾病为主,分别占51.86%、22.53%、22.21%。结论:加强婚检,有效促进免费婚检,提高婚检率,对促进健康婚配、阻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遗传性疾病的传递、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艳菊;冯光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和行动卫生防疫保障特点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增加,我军担任联合国维和的任务逐年增多,目前已有数支维和工程大队、维和医疗队、维和警察大队战斗在维和斗争的第一线。参与维和的部队几乎都是首次在国外陌生的环境中工作,卫生防疫保障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作者:赵景平;秘淑萍;宋文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治疗宫角妊娠的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宫角妊娠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6例宫角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6例患者全部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没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治疗宫角妊娠的较为合理的方式,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痛楚,且康复时间较短。

    作者:廖文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为危重住院病人而设立的,目的是加强对危重病人的救治。由于 ICU 住院病人病情危急,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侵入性操作治疗等,更易发生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治疗与康复。通过对 ICU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陆肖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ycal 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在前牙深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在治疗前牙深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0颗前牙深龋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和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对其实施垫底间接盖髓,再光敏树脂充填。结果: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组。结论: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间接盖髓,优于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盖髓。

    作者:周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8例猝死病人院前急救情况分析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貌似健康的人或病情经治疗后已稳定或正在好转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现在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1]。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造成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约占70%以上。通过对36例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以45-65岁中老年人为多,且与季节,变化有明显关系。诱发疾病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占79%),绝大部分病人因失去抢救时机而死于家中,及早实施有效心肺复苏(CPR)对成功救治至关重要。因此探讨猝死患者的诊断抢救及预防方法对院前猝死患者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元熙;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来源,以提高检验准确率。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住进入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加入抗凝剂 EDTA-K3,分别在2h 和4h 后进行检测,将主要检测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取血部位、不同检测时间、检测条件下对于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采取末梢取血方式得到的样本检测结果,在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方面均显著高于静脉取血样本,而血小板数显著低于静脉取血样本(P<0.05);2h 后检测得到的结果,相关指标方面显著低于4h 后检测的结果(P<0.05);4℃冷藏的样本检测得到的结果,在相关指标方面与室温保存的样本结果无显著性区别(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要系统分析引起误差的因素,选择相应的控制手段,避免或者减少误差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宋继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通过分析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或减少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

    作者:曾柳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腔喷雾器-鼻朗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儿童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腔喷雾器-鼻朗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儿童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12月以诊治“鼻炎”为目的来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糠酸莫米松组和鼻腔喷雾器-鼻朗与糠酸莫米松联合用药组,每组60例。糠酸莫米松组用法:面部朝下,喷头向上或稍向外,每日一次,每侧鼻孔2喷,每喷50ug。联合用药组同时使用鼻朗鼻腔喷雾器和糠酸莫米松,用鼻朗鼻腔喷雾器,每次1-2喷/每侧鼻孔,清理鼻腔分泌物后,再使用糠酸莫米松,每日3次,分别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的病情症状、体征评分、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鼻腔喷雾器-鼻朗在儿童鼻炎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能修复鼻粘膜,缓解鼻腔干燥、鼻出血、鼻塞、鼻痒、流涕等上呼吸道不适症状,可有效提高糠酸莫米松的疗效。

    作者:王妍娣;杨小玲;王文彬;许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摩拉生物共振仪检测1500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面部皮炎、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类疾病常见的过敏物质,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所有被检患者(1500例,其中男531例,女969例,年龄4~80岁,病程3天~20年)7天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3天内未口服抗组胺药物,应用德国摩拉(MORA-Super)生物共振仪,选择检测程序,在患者手指上确定信息点,对过敏原进行逐一检测,将常见的过敏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组胺、汞合金、发酵粉、蛋黄、蛋白、牛奶、小麦、鱼类、酒类、肉类、菌类、豆制品、食品添加剂、香料、花粉、粉尘螨、杀虫剂、动物皮毛、化学环境毒素、光敏物质、化妆品、织物染料、洗涤剂、药物、霉菌、烟草烟雾等,1500例患者常见的前十类过敏物质为粉尘螨834例(55.60%)、花粉821例(54.73%)、鸡蛋642例(42.80%)、化学环境毒素535例(35.67%)、食品添加剂364例(24.27%)、香料285例(19.00%)、织物染料259例(17.27%)、鱼类237例(15.80%)、组胺163例(10.87%)、烟草烟雾134例(8.93%)。结论: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种类复杂多样,以粉尘螨、花粉、鸡蛋、化学环境毒素、食品添加剂为主。

    作者:张春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和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时对患者体重以及糖脂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应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在治疗42d 后对所有患者的 PANSS 评分、BMI、血糖以及血脂变化与治疗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治疗6周后,PANSS 总分方面,超重、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较低(P<0.05),服药3、6周后,所有患者 BMI、血糖、TG、TC 与治疗前相比上升幅度显著(P<0.05)。结论: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较大,临床治疗时注意各临床指标,将服药治疗方案进行相应且及时的调整,防止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王云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呼吸道感染10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同时将分析采取病原学诊断的推广价值。方法:临床分析103例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第一,分析相关病因。第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治病因素,免疫功能偏低和抗生素过度治疗史的比重突出,分组实验情况,进行病原学诊断的一组在7d 后体温;用药合理情况;感染的控制;医治天数和医治费用都明显有优势于经验治疗一组。结论:在病因清楚的基础上,采取病原学诊断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诊疗极具推广价值。

    作者:徐继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9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9例病人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后脂肪液化以肥胖、腹部手术史、缝合技术以及术中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等有关。

    作者:王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视角偏斜对主导眼及近视的影响

    目的:视角偏斜由不良读写姿势导致,分析其对主导眼、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眼科门诊80例近视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视角左偏组、视角右偏组及正常对照组,主导眼采用简化卡洞法予以判别,分析组间主导眼眼别与近视程度较高眼之间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中,读写姿势不良导致近视的患者共37例,其中右眼主导眼看32例;右眼近视程度高于左眼者36例;采用卡洞法进行3次检查,左、右眼交替主视者2例,未参与数据比较;余者41例患者不存在读写姿势不良现象,其中右眼主导眼者28例,右眼近视程度高于左眼者28例。80例患者不存在视角左偏斜情况。结论:儿童读写偏过程中存在视角右偏斜,通常主导眼为右眼;右眼近视程度高于左眼。

    作者:施小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RSA 感染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大邑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 MRSA 感染患者32例,均行痰培养实验和药敏试验,并均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统计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MRSA 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达100.0%;治疗总有效率93.8%,不良反应率为6.2%,临床效果比较显著。结论:基层医院中社区获得性感染致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患者中也存在较高比率的 MRSA 感染;MRSA 对万古霉素敏感,尚未发现有耐药株。

    作者:高成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近5年剖宫产的指征的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云龙县妇幼保健院近5年2557例剖宫产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5年剖宫产原因占前三位的是:胎方位异常、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而且社会因素和疤痕子宫剖宫产率明显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控制剖宫产率需要孕妇、家庭、医生、医院及整个社会的积极配合。

    作者:杨振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五联检试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与五联检试剂检测的相关性分析,为阴道炎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775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样本同时进行白带常规与阴道炎五联检试剂检测,观察二者结果的相关性。白带常规检查生理盐水湿片法,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线索细胞、念珠菌和滴虫,判断阴道清洁度。五联检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检测指标包括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PH 值。结果:通过两种结果之间的统计学分析,白细胞、乳酸杆菌、霉菌及滴虫的检出阳性率均高于人工显微镜镜检,但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别。BV 检出的阳性率五联检检测明显高于人工显微镜镜检,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五联检检测操作简便,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小,能基本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必要的时候需要与常规镜检相结合。

    作者:李彦娜;杜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皮质激素在 AECOPD 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入选病例80例,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疗效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疗效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天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2年重庆南川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测分析报告

    目的:进一步掌握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2012年采集我区39家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共156件,参照GB/T5750-2006、GB5749-2006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合格水样124件,不合格水样32件,合格率79.49%,不合格项指标有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结论:2012年我区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较低是由饮用水水源保护差、因旱实行分段供水、供水管网老化不完善等方面原因引起的。

    作者:吴云昶;张世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2例糖尿病病人营养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病人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医学营养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医治疗下肢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西医治疗下肢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 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下肢骨科手术静脉血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远高于对照组的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医治疗下肢骨科手术静脉血栓,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纤维喉镜下异物取出术300例浅析

    2010-2013年我科在纤维喉镜下进行喉部异物取出术300例,采用 Olympus ENT 异物取出及间接喉钳取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张春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异常蛋白(TAP)筛查早期恶性肿瘤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早期恶性肿瘤(TAP)的筛查中肿瘤异常蛋白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基于自愿原则,对门诊对2009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健康体检的1200人进行肿瘤异常蛋白筛查,并对同期收治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筛查结果表明,接受筛查体检的1200人中,共有150例检测结果呈阳性,占总人数的12.5%。另外,接受检查的16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结果呈阳性的共有145例,占总人数的90.63%。结论:通过研究得出,肿瘤异常蛋白检测技术属于早期检查出肿瘤的一种有效技术,其对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靳丽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2例社区恶性肿瘤发病调查分析

    目的:对社区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以此对恶性肿瘤进行预防。方法: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社区患有恶性肿瘤的52例患者,调查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种类,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5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占51.92%,女性占48.08%,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恶性肿瘤的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肺癌患者、胃癌患者、肝癌患者、乳腺癌患者、结肠癌患者、食道癌患者以上6种多,占了43例。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恶性肿瘤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上升,肺癌等恶性肿瘤所占比例较高,要引起密切关注。

    作者:陶雄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基础疾病对老年多器官衰竭发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对 MOFE 的影响。方法: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对 MOFE 患者发病前患慢性基础疾病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不同慢性基础疾病对 MOFE 发生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 MOFE 组与对照组慢性基础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及 MOFE 患者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慢性基础疾病患病率的比较分析,循环系统(p=0.021)、呼吸系统(p=0.004)、肝胆胰疾病(p=0.016)、恶性肿瘤(p=0.004)等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两组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基础疾病是老年人发生 MOFE 的重要病理基础,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疾病,保护和改善各脏器功能,是预防 MOFE 发生发展的关键。

    作者:王为民;佟伟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宣教对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作用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导致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类可致盲眼病。在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多伴有长期的头痛、恶心、呕吐等,患者也因此极易产生悲观的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对持续高眼压青光眼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万红;陆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胆囊穿刺引流在梗阻性胆囊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分析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直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胆囊炎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梗阻性胆囊炎的患者,共约126例,其中65例经先胆囊穿刺引流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1例。比较2种治疗方式患者的疼痛评分、中转开腹率、切口感染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2组间以上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梗阻性胆囊炎,先行胆囊穿刺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中转开腹及切口感染机率、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等优点。

    作者:胡显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止血时间为3.96±0.22d,对照组为5.12±0.19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法莫替丁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止血,提高疗效。

    作者:万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玻璃纤维桩在修复残根残冠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在对残根残冠进行修复时运用玻璃纤维桩例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160例进行残根残冠修复的患者,共184颗牙,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为92颗牙。对照组患者运用铸造金属桩进行修复,观察组患者运用玻璃纤维桩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均采用烤瓷冠对牙体外形进行修复,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牙龈黑线、桩核折断、桩核脱落、根折以及继发的龋、牙周根尖炎症。结果:对照组患者修复成功的牙齿为76颗,占82.61%;观察组修复成功的牙齿为88颗,占95.65%,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残根残冠的修复效果中,玻璃纤维桩的效果较为显著,明显优于铸造金属桩。

    作者:郭伟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出血量、对手术前宫颈活检以及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对象中治愈83例,治愈率为95.4%,术后随访患者宫颈塑性满意79例,满意率为90.8%;运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手术时间为(7.1±0.9)min,出血量为(8.7±1.6)ml;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流血性分泌物,2例患者阴道流血多于正常月经量,1例患者出现小腹疼痛,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经针对性治疗得到恢复;CINⅠ、CINⅡ、CINⅢ阴道镜下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副作用小,安全快捷,应该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孔芸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倍频调 QNd:YAG 激光和 IPL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倍频调 QNd:YAG 激光和 IPL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疗程进行观察,对其治疗进行观测分析以探讨治疗雀斑的适宜方案。方法:对58例雀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 IPL 强脉冲光和倍频调 QNd:YAG 激光对雀斑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IPL 强脉冲光治疗有效率67%,倍频调 QNd:YAG 激光治疗有效率72%,两者统计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是强脉冲光还是激光都对雀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临床治疗时或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李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软性角膜接触镜与角膜新生血管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接触镜佩戴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试就作者近六年来门诊观察随访的102例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与可能有关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讨。

    作者:侯建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Foley 水囊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的止血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治疗中 Foley 水囊的止血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子宫疤痕妊娠清宫前后出血的9例患者采用 Foley 水囊宫腔压迫止血,24小时内取出水囊。结果:9例患者采用 Foley 水囊宫腔压迫均成功止血,止血显效时间平均2.1±0.4分钟,压迫期间平均出血量24.3±10.5ml,未发生感染、子宫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子宫疤痕妊娠易误诊,一旦发生子宫大出血,需紧急处理,Foley 水囊在子宫疤痕妊娠出血时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为进一步诊治及保留子宫提供时机,是安全、有效、便捷的止血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巧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导乐仪在导乐陪同分娩中的应用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对每个家庭来说无疑都是一件激动人心的时刻。经济水平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生活水平,包括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保证产妇、婴儿的安全、健康、舒适也是产科医师永远的主题。产妇对分娩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产妇分娩前的焦虑与紧张,为了降低产妇的焦虑与紧张,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国内很多医院已经开展了导乐陪同分娩,和无痛分娩。然而笑气的使用遭到很多家属和产妇的拒绝,笑气对胎儿是否有影响众说纷纭,我院使用导乐仪开展导乐陪同分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邸丽萍;殷向飞;崔欢;张博峥;杨艳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 ICU 长期卧床病人的压疮及分析

    目的:分析对长期卧床患者宴施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一2011年6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惠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011年12月一2012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千预。观察较护理后两组压疮的预防情况。结果: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倒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倒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莉;汪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8~2012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减少血液报废,大限度的保障受血者安全、减少经输血疾病的传播,根据不同的血液报废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不合格率为4.864%,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率分别为4.369%、0.178%、0.112%、0.010%、0.195%。结论:严格执行采前 ALT、HBsAg 的筛查,根据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传,采血前询问病史,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郭善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护士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及实施现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市综合医院儿科186名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理人员中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好的是持续高热(>39℃、>2天)占69.5%,差的是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占26.05%;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比率分别为35.16%、45.45%、50.00%,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中专学历者(P<0.05);工作时间越长,认知掌握情况越好(P<0.05);由此,说明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结论:本研究显示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未达到理想水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认知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应强化开展针对性的儿科护士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业务培训,确保手足口病患儿重症迹象不延迟诊断,不遗漏诊断。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手足口病患儿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利保障。

    作者:赵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丙泊酚单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于无痛取环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采用丙泊酚单用以及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取环的麻醉效果。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效果优于丙泊酚单用静麻行取环术,起效快,镇痛完善,可以消除病人在手术中的知觉,是一种较安全的镇痛方法,临床症状总有效率100%,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作者:刁桂娟;李金芳;颜蕴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粘性绷带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眼罩固定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中眼部的保护和眼罩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对照法对150例黄疸患儿蓝光治疗中眼罩固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仅2例移位和1例勒痕,是因缠绕松紧不当引起的;无1例出现眼罩松解和皮肤红、肿、摘除眼罩困难。对照组患儿则容易出现松解和移位,也给患儿带来不适。结论:自粘性绷带固定眼罩,因其透气性佳,低致敏性,粘性温和,不会出现松解、滑脱现象,促进患儿舒适安全、减轻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也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0例头位难产回顾分析

    本文对80例头位难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了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及预防,得出了胎头位置异常是发生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识别处理方法以及预防办法。

    作者:李一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角膜异物306例分析报告

    角膜异物在眼外伤中甚为常见[1],但病因不同,角膜异物以铁屑居多,其次为砂石、谷壳、玻璃、502胶水、木屑等,如果处理不当,轻者可导致病程延长,角膜愈合后遗留云翳及斑翳影响视力,重者可引起角膜感染,溃疡形成以致失明。下面将我院眼科门诊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诊的306例角膜异物(306眼)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茹秀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2-2013年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患病原因,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对本辖区的30000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超薄层细胞检测(TCT)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筛查的30000名妇女中,宫颈疾病16065例,患病率53.55%,其中宫颈癌前病变135例,患病率0.45%,宫颈癌78例,患病率0.14%,同时宫颈部前病变、宫颈癌表现出现与年龄、文化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宫颈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应加强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促进农村妇女自觉参加宫颈癌筛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老年人亚健康及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而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性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因为亚健康可向健康和疾病两个方向发展,对维护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国;张莉;邹小华;朱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沈阳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了解沈阳地区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为乙肝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3年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5426名体检者血清乙肝肝炎血清表面抗原(HBsAg)测定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5426名患者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4.8%(2283/15426),高于全国水平。其中在8798男性中 HbsAg 阳性率为16.9%(1487/8798),在6628女性中 HbsAg 阳性率为12.0%(796/6628)。结论:HBsAg 阳性率高于全国调查水平,且 HBsAg 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刘鸿梅;任春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恢复良好6例;轻残8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结论:外伤性颅内血肿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迟发性血肿、复发血肿和脑水肿、脑软化。

    作者:盛正乾;李玉芹;徐华;周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回顾性分析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诱发本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高危因素、病原菌及其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占37.5%。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体质量、留置 PICC、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芳;马江帆;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护士是人类身心健康的维护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熟练的技术,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这些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但是,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给予的不公平待遇等因素的影响,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心理健康、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康复。因此,促进和维护护士的健康心理状态成为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作者:莫菊荣;陈燕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对酒精型消化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与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100名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50人,其中一组(对照组)成员采取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方式治疗,另一组(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好,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复发的人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产生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酒精型消化溃疡比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值得我们推广应用。

    作者:路德荣;顾世玉;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光眼再手术并发白内障的探讨和研究

    目的:为能够使青光眼手术之后并发白内障的情况得以避免,对青光眼手术之后患者并发白内障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为临床上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青光眼手术之后并发白内障患者30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从而探究发生白内障的原因。结果:经过对患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导致患者青光眼手术之后并发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患者在手术进行之前就患有白内障,手术之后眼压过低而导致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发生感染导致白内障,该疾病的发生时间主要是在手术完成之后的1-2周,有些特殊因素无法避免。结论:在青光眼的治疗方面,青光眼手术是重要,同时也是有效的方法。然而手术之后往往会有并发白内障的情况出现,并且很多因素都会引发白内障。医师在手术进行之前以及手术完成之后要对患者及时检查,并且在进行手术时要有谨慎态度,从而使患者健康生存质量得到提高,使患者健康得到保证。

    作者:汪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鼻及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应用

    目的:评价有自主呼吸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方法的优缺点。方法:50例有自主呼吸患者,对26例患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24例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结果:经鼻气管内插管成功率76.9%和经口气管内插管成功率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鼻组平均置管时间(80±36)S,经口组为(70±2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经鼻组为15.3%,经口组为1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相差无几,但经口气管插管操作简单,快速,更适合在急诊中危重病人的抢救。

    作者:马祥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换药,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换药,并进行胰岛素外敷治疗。结果:从各种出现时间上看,治疗组明显少于常规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取到较好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进行良好护理,可显著减少治疗时间。

    作者:吉联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临床应用疗效

    目的:分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预成纤维桩对74例口腔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半年~1年随访,修复率成功率为95.93%。结论:预成纤维桩是一种新型的修复方法和材料,把之应用在口腔修复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某社区居民血糖检测结果的分析

    目的:了解本社区居民血糖状况,为社区糖尿病(DM)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结果:发现,血糖高者占45.8%,且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上的男性血糖升高者占总人数的27.5%。空腹血糖的异常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医院应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管理,积极进行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作者:王晓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6例儿科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用药分析

    目的:本文为了解儿科支气管肺炎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关抗生素使用建议,能够为儿科支气管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96儿科支气管炎病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参与实验的96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有94例康复出院,2例好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结论:要定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调研,及时发现总结问题,指导医院在临床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抗生素干预措施。

    作者:胡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高校教职员工群体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调查

    目的:研究高校教职员工人群健康状况,以便开展多种疾病的预防工作。方法:根据教职员工群体健康体检结果教职员工人群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937名体检者中男性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显著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其中,高脂血症男性组中,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女性组,青年组、中年组无差异性。青年组与老年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校教职员工群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率较高,健康状况面临新问题,多数人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需加强高校教职员工群体的保健工作。

    作者:郭莉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非计划性 PCEA 拔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非计划性 PCEA 拔除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分析2012年6-12月315例术后 PCEA 的产妇中31例非计划性拔管产妇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剖宫产术后非计划性 PCEA 拔除由2012年6-12月315例术后 PCEA 的产妇31例下降到2013年01-06月的2例。结论:建立术后镇痛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术后镇痛的控制管理,特别是人为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

    作者:何天兰;梁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应用于 SAP(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 SAP 患者100例,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治疗前后两组血淀粉酶和胃肠减压量变化情况对比。结果:治疗7d 后,治疗组的 D-乳酸与血乳酸水平相对均更理想(P<0.05);治疗组有效率42.0%,治愈率52.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有效率38.0%,治愈率40.0%,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效果相对更佳(P<0.05)。结论:生长抑素应用于 SAP 的治疗中,整体效果明显,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与预防对策

    临床上常有一些患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来就诊,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儿科临床上倍受儿科医护工作者重点要解决的难题。我们在临床中查找常见病因,针对这些进行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非常有意义。

    作者:杨艳云;王永霞;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三年来接受介入治疗的35例(LEDVT)患者,其中15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20例植入临时 IVCF;35例患者均行血管内留置溶栓导管溶栓。结果:患者肢体疼痛均消失或减轻,水肿明显消退,介入治疗有效率10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后行溶栓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结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侧肢体静脉维持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马学文;丁万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研究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3年3月,于我院共计有60例老年病患被确诊为 CDPD,以MNA 问卷做营养评价,并检测病患 PAB、ALB 及 LY#指标水平。结果:老年 COPD 病患处于高危状态的比例为60.5%(36/60),显著高于营养优良的32.4%(18/60),营养不良的7.1%(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AB、ALB 及 LY#指标显示,老年病患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36.7%,25.0%,以及51.7%。结论:老年 COPD 病患易发生营养不良,且通常处于高危状态,临床治疗时应及时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做好相应治疗处理。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牟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钦州市钦北区1~6儿童乙型肝炎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钦州市钦北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抗体水平,评价当地免疫规划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免疫效果。方法:从辖区12个镇中随机抽取5个镇,每个镇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各30名1~6岁儿童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共调查150名儿童,HBsAg 总阳性率为1.33%,抗-HBs 总阳性率为79.33%。其中,1-2岁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90%以上),其他各年龄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不同乡镇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2003年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后,钦北区实施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成效显著。但不同乡镇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率有差异,应继续加强对医院产科及接种单位的管理,充分利用预防接种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合格接种率。

    作者:吴雄信;黄良安;冯永文;陆玉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文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进行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仅能顺利完成手术,有效率为100%。手术时间平均为16.1±8.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2.4±11.9ml,住院时间平均为8.2±3.1d。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发热,未进行任何处理1d后症状消失,无一例严重并发症或死亡出现。结论: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愈合快,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宁北、蒙西地区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在宁夏北部及其接壤的内蒙西部地区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上述2个地区 HP 阳性的患者14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观察组首先给于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五天,然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连续口服五天。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甲硝唑400mg,每日2次,治疗七天。治疗后至少4周复查胃镜及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两组 Hp 根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Hp 根除率为92.54%,对照组 HP 清除率70.77%,HP 清除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结论: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在宁北及蒙西地区较传统三联疗法效果更好。

    作者:汤纳;姬滢;李祥;李晶晶;王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出血90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大出血的原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后出血9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子宫内膜炎、凝血功能异常、胎盘组织残留。90例患者临床均救治成功,其中3例因止血难以控制切除子宫,占3.3%。结论: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组织残留等;而完善的术前准备、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正确的术中处理及合理的术后治疗,可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针对出血原因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可降低产科子宫的切除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秀娟;骆峰;王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方法和措施

    目的:为解决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泌乳,满足母乳喂养。方法: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2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O0例设专职责任护士。术后6小时给予拔除尿管、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母乳不足者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1O0例仅给予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技巧指导,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母乳不足的新生儿采用小勺或小杯喂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一天乳汁分泌情况无显著差异,而第二天、第三天泌乳量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设责任护士,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乳房按摩,改善泌乳起到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母乳喂养,是保障母乳喂养早实施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红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接受 ASAⅠ-Ⅱ级无痛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每组各3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对药物使用量进行统计,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患者术后苏醒更快,术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时的生命体征也更加稳定。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时镇痛与镇静效果更加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麻醉方法。

    作者:瞿琬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于微血管减压术的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原理,讨论手术步骤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对手术的疗效和常见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治愈率比较高,并发症在正确的护理方式下也可以得到恢复。

    作者:胡京涛;孔凡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4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价;优15,良18例,差1例,优良率为94.8%。结论:对移位NeerⅠ型、Ⅱ型和Ⅲ型、Ⅳ型的骨折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任宗凯;胡晓红;张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社区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本组病例共有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145例,社区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血糖、血压监测、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干预等措施,研究干预效果。结果:145例糖尿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控制,大部分患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深入,个人疾病防护能力增强。结论:社区医疗干预能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金涟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改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138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结果:即刻手术成功131眼,7眼术后仍然溢泪,冲洗泪道不通,总治愈率达94.93%。结论:改良后的手术方式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操作更加简便,缝合容易且成功率高易在基层医院普及开展的良好术式。

    作者:廖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蜕膜和绒毛组织中 VEGFmRNA 的表达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期妊娠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其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 VEGF 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设30例正常妊娠分娩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 VEGFmRNA 的表达;结果:1.在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绒毛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RNA 在绒毛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有关。

    作者:刘文燕;张菱;孔令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及预后。结果: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率为92%,阴道 B 超为86.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全部患者均行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术后随访1年~3年,无任何病例有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前18例(60%)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术后15例(83%)症状改善。3例经期时间较前缩短2-3天。结论: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有效方法。

    作者:郭洪艳;唐晖;何纯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分析

    目的: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为78例患儿实施干扰素和抗感染等治疗,在经过治疗后,有77例患儿达到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8.72%。结论:手足口病传染速度快,对患儿的身体影响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宫兆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发病72小时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咸东彪;辛丽丽;王丽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脏再同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对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1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QRS时限≥120ms,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5mm,伴二尖瓣反流。经多种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无效后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其中2例安装三腔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平均随访6-48个月。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心功能平均改善Ⅰ~Ⅱ级,射血分数、左室内径、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反流及心胸比例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死亡2例,因心室颤动猝死1例,非心源性死亡1例。结论:双心室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逆转左室重构,且随着时间延长持续改善。

    作者:曾新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颌面部、眼部、颅脑复合创伤108例临床治疗体会

    2005年12月-2012年12月我病区(颅脑、五官)收治颌面部、眼、颅脑复合外伤108例,现谈一些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刘桂芹;张记全;刘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诊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对各项诊断技术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急性心肌梗死和束支阻滞都会对心室除极与复极向量造成一定影响,两者共同存在时不能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实施心电图诊断,这不仅加大了诊断的难度,还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详细地分析了束支阻滞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的各种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的临床诊断价值,这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束支阻滞患者的临床诊断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陈镇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额垂体瘤术后水钠紊乱的临床分析

    目的:垂体瘤是颅内的常见肿瘤,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水电解质紊乱是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本文作者探讨了垂体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方法:本文就2003年~2011年在我院进行的经额垂体瘤手术的41例患者,其中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0例。结论:垂体瘤术后并发症以尿崩及低钠血症多见。严重的低钠血症可导致脑组织缺氧,脑水肿,意识状态迅速恶化,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常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所以垂体瘤术后需特别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作者:彭斐;蒋广元;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覃颜;陈慧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后进行回访3-24月(平均18.6月),根据 Lysholm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发现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并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接近正常。

    作者:刘军;康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分析

    目的:调查本地区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情况。方法:选择进行计划生育服务干预的人工流产后妇女200名,都进行一般情况、计划生育服务与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本组妇女对于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85.0%,而对于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为80.0%。影响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生殖保健实施情况与人员态度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实施在本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服务满意度问题,我们要根据影响因素加强服务干预。

    作者:冶雪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郑州市2000~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与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目的:了解郑州市婚前医学检查状况,为有效促进婚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郑州市2000~2011年婚前医学检查及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3年婚检率相对高,2003年以后自愿收费婚检期间婚检率急剧下降,低婚检率是2007年,为0.29%。同时,各种疾病的检出明显减少,2003~2008年疾病检出总人数比2000~2002年疾病检出总人数减少了60%以上。2009年后实行免费婚检,婚检率逐步上升。对郑州市2000~2011年的婚检率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二者有相关性,并呈负相关。结论:婚前医学检查是疾病控制、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免费婚检是提高婚检率的重要措施,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提高免费婚检工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作者:徐艳菊;冯光荣;杨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B 超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 B 超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造成复杂性宫腔手术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宫腔镜手术,观察组在 B 超监测下进行宫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超声监测下行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穿孔,无术后感染,对照组3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5.5min。1例子宫穿孔,1例肺水肿、1例术后感染.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时应用 B 超进行全程监测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的 CT 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患者20例,采用 CT 影像学检查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等特征,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经 CT 检查后发现了病灶的位置,分别位于胃8例,食管5例,肝脏1例,胰腺6例,并且清楚地观察到各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结论:CT 在检查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癌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分析出病灶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优化方案。

    作者:焦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高凝状态10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下肢深静脉高凝状态在临床上比较多见,易致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肺栓塞致死及遗留坏死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症。现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年轻化趋势,此类患者的发病率亦逐渐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2011年0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高凝状态患者10例,疗效显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井玉红;谢五民;张凤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6例在我院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对上述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手术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出血量依次(34.5±13.7)min 和(26.7±5.4)ml;无子宫穿孔、水中毒、宫腔积血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1个月,发现总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对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可以采取 TCRE(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左凤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的体外代谢相互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抗HIV药物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内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并分析其代谢相互作用。方法: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以雷特格韦及利托那韦不同时间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物检测方法学,并以此分析细胞匀浆内药物浓度。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学证明检测效果良好,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联合用药中两种药物在原代肝细胞内代谢基本不受影响。结论: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之间没有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能够在抗HIV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

    作者:曹日昇;陈俊娣;刘翠萍;蒋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邢台县幼儿园儿童骨密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邢台县儿童的骨密度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BMD.1000型超声骨质分析仪,对邢台县405名儿童测量下肢胫骨中段1/3处胫骨的超声骨密度 sos 值和 z 值,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邢台县幼儿园儿童骨密度缺乏者占8.4%,农村幼儿园儿童骨密度正常者明显高于县城(

    作者:张平;李万军;路大鹏;魏双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呼吸暂停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早产儿呼吸暂停常见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2例发生呼吸暂停的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中治愈50例,放弃3例,死亡1例。结论:早产儿易发生呼吸暂停,应加强监护,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发生。

    作者:冯万松;张长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山区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报告

    1监测目的通过持续居民死亡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掌握西山区居民的病伤死亡变化趋势、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的分布,评价西山区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夏学经;赵斌;杨跃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GRT 加速器的验收与 QC 分析

    目的:通过对设备的安装验收来全面分析 IGRT 的安装与 QC。方法:利用参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例和试验的研究,探索出 IGRT 的应用优劣。结果:对于提高治疗精准度 IGRT 技术有明显的效果,对设备及使用人员的 QC 作出更高的要求。结论:尖端设备及正确的 QC 支持是 IGRT 技术发展重要的依托,为肿瘤精确放射提供了新方法及尝试,QC 为放疗质量提供保证与支持。

    作者:列灿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对20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00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发生率7.5%。3例为冠状动脉痉挛,占1.5%;2例为急性闭塞,占1.0%;4例患者为无再流,占2.0%;2例患者为室颤,占1.0%;1例患者为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占0.5%;3例患者为冠状动脉夹层,占1.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所发生的并发症几率在减少,但是,仍然需要医生引起重视。

    作者:周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音乐疗法在康复大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仅在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中能够听到悦耳的音乐,现在音乐也走进了医院,音乐疗法也涉,l 及到医院的各个领域,成为临床的一种治疗手段。康复大厅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锻炼的地方,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音乐疗法在康复大厅中的应用,不仅仅使患者身体得以康复,更使得精神得到康复,真正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

    作者:张桂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肠梗阻38例临床诊治分析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一般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和胆道疾病,而居急腹症的第三位。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以及人口饮食结构的改变,老年肠梗阻的发病率也相对提高,患者常伴有其它老年疾病,手术率低,病死率高,故对老年肠梗阻的诊治更应该提高警惕性。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肠梗阻87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38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刘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胎盘早剥20例临床诊治探析

    目的:探析胎盘早剥的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疗。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产科出现的20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胎盘早剥的主要发病诱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膜早破,多出现阴道流血、腰腹痛、血性羊水等症状,且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发生率较高。结论:加强孕期教育、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检查率有利于及时发现胎盘早剥以便早期干预,有效防止妊娠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文美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2例 ANCA 阳性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的病因、分类、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ANCA阳性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ANCA阳性患者中原发性即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 smal ressel vasculitis,AASV)11例(21.2%),继发于其他血管炎41例(78.8%);AASV患者较继发性患者男性患者多、病程短、出现肾功能不全早;两组患者均出现明显的乏力、发热、关节痛、浮肿、血尿;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对上述指标有缓解。结论:对ANCA阳性患者应查明病因、及早明确诊断、合理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作者:王学寅;张玉侠;ZHANG Hui;WANG Min;WANG Li-Ning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注射液静滴加西比灵口服,对照组用西比灵口服,疗程两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为80%(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谢振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透析患者血压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处理和高血压药物的选用

    目的: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的病人进行原因的分析,高血压对病人的危害处理和应用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方法:通过观察和血压监测,患者的症状及调节透析过程中的透析液的钠值,温度,对病人限制钠盐的摄入,通过控制病人的干体重,增加透析次数,降低血容量,指导病人正确选择和应用降压药物,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正确选择和应用药物收效良好,真正的起到了降低透析过程中高血压发生的危险,现代透析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热性惊厥临床路径分析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2012年开始实施热性惊厥临床路径质控,现就2012年度的热性惊厥的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陈斌;王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射频治疗:附42例报告

    目的:提高脾外伤所致脾破裂保脾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病例数据,其中35例术前经超声及 CT 检查发现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的患者行射频辅助保脾手术。结果:其中保脾成功40例,成功率(95.24%),2例(7.76%)保脾手术失败行脾切除。保脾手术患者中无一例发生腹腔大出血死亡。结论:射频辅助脾切除是临床中行保脾手术的一个重要选择。

    作者:庞武;张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分三型配合苦参酊治疗脂溢性脱发9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三型配合苦参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疗效。方法:三型施治加减方配合苦参酊外用。结果:总有效率95.12%。结论:本方法治疗脂溢性脱发疗效满意。

    作者:李忻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头孢克洛在102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克洛在102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09年12月到2013年01月收治的102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使用头孢克洛治疗作为观察组,把同时期102例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患儿使用头孢克肟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克洛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开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治疗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钙化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1例巨大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 CT 表现为梭形混杂密度影,包膜钙化明显,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时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包膜是治疗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熊海洋;张家良;李浩;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Wiltse 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7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未出现断钉、断棒情况,椎体复位均较满意,1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给予理疗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Wiltse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徐志斌;王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子宫内膜癌患者74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术式分为2组,观察组31例在腹腔镜下切除病灶和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对照组43例开腹切除病灶和淋巴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意义;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腹腔镜下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操作时间接近,但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更适合符合腹腔镜术式指征患者应用。

    作者:孙晓娜;李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临床分析无痛人流术中芬太尼复保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 ASA I-II 级人工流产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其中治疗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照组采用单纯的丙泊酚。主要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呼吸循环情况,分析丙泊酚的具体用量、术中体动、术后宫缩痛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分析可知,治疗组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患者术中体动及术后宫缩痛可知,治疗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无痛人流手术中,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单纯丙泊酚麻醉更适用。

    作者:谢海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60例

    目的:临床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的临床症状及改善肝功能的的效果。方法:采用法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以右胁肋部疼痛不适、脘腹胀满、倦怠乏力为主症的临床表现情况,同时监测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的变化情况。结果:逍遥散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总有效率80%。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以右胁肋部疼痛不适、脘腹胀满等为主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同时患者接受治疗后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病症减少复发。结果表明,逍遥散加减治疗此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建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复方抗喘胶囊的药理分析

    本文主要从药理学和药动学的角度综述我院儿科制剂复方抗喘胶囊组方中各种成分药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时间药效学与协同疗效的关系等,为复方抗喘胶囊在临床中应用以及在医疗中推广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作者:刘滨;李群;王丽影;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87例慢性病管理跟踪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本社区居民慢性病现状,研究人群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探索经济有效的健康促进干预政策。方法:对本社区内287例调查对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通过讲课前作慢性病常识问卷,讲课后再次作慢性病常识问卷,对两次问卷分数进行分析。结果:注重健康教育的慢性病干预措施,适合于社区的慢性病综合管理。结论:通过社区多媒体教学宣传慢性病健康常识,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对于慢性病以及并发症的一级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实施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的成效。方法:在我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为主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并深入社区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为社区居民进行体检和来服务站就医的时机,更新档案信息,做好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的社区干预,对我社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前后两年的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群众知晓率主要针对社区6O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其他指标针对现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经过近两年的全科医疗服务,积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社区干预,有效规范了慢性病的防治,提升了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慢病控制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有效规范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应用。

    作者:郑玲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宜州市412例吸毒人员 HIV、HCV、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宜州市吸毒人员HIV、HCV 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HIV、HCV 和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州市2012年戒毒所412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静脉血进行HIV、HCV 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412例吸毒人员HIV 感染率为1.21%,HCV 感染率为33.01%,梅毒感染率为6.07%。吸毒人群中静脉吸毒占80.10%。结论:吸毒人员是艾滋病、HCV、梅毒传播的主要人群;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加大对该人群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作者:韦丽娟;卢荣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新生儿呕吐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发病原因,并探讨治疗新生儿呕吐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出现频繁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子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加以适量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而治疗组再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咽下综合征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感染疾病、新生儿窒息。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呕吐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呕吐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少,体重减轻程度较对照组小,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呕吐患儿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呕吐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体重减轻程度。

    作者:王代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128例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孕前各种可能引起胎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提高孕前健康水平,降低高危因素的发生,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3064对夫妇,经一般体格检查和医学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TORCH 筛查和影像学检查后的结果,作各种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检查对象的高危检出率分别为36.23%和56.85%,在男性和女性中,各种高危因素的检出情况有差别,各种高危因素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要降低孕前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的各种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必须提高计划怀孕夫妇的保健意识,提高医疗检查水平,孕前做 TORCH 检测和防治,并防治性传播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生殖器等疾病的发生。

    作者:宋文;董剪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ASCUS 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在阴道镜下有异常图像时,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必要性。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 ASCUS 的17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将142例有阴道镜异常图像的 ASCUS 患者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142例患者中宫颈活检示:慢性宫颈炎者有74例,宫颈上皮内癌变者64例(48%),其中 CIN Ⅰ级者36例(25%),CIN Ⅱ级26例(18%),CIN Ⅲ级6例(4%),宫颈癌1例。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 ASCUS 者,其组织病理学结果从炎症到宫颈癌均有可能,应结合阴道镜检查,能有效检出 ASCUS患者的宫颈癌前病变(CIN)及宫颈癌,在基层医院对 ASCUS 的处理有临床价值。

    作者:李惠彬;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及内膜对不孕症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妇女子宫内膜变化以及卵泡生长发育,旨在探讨阴道超声监测对不孕症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2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不孕症妇女进行超声卵泡监测,分析卵泡发育特征、子宫内膜类型及厚度。结果:80例不孕妇女通过阴超检查发现正常排卵45%,卵泡发育不良3.75%,卵泡未破裂黄素化综合症(LUFS)11.2%,无优势卵泡形成10.0%,延缓排卵17.5%,多囊卵巢12.5%。妊娠率与子宫内膜厚度及类型有关。结论: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及内膜在不孕症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和帮助。

    作者:董明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特点,预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3年6月我院经腹腔镜治疗阑尾炎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20例,未用抗生素26例,无其他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较传统开腹轻,切口疤痕小,更隐蔽,更美观。

    作者:洪志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美式整脊疗法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疗法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颈椎病效果。方法:从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门诊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式整脊疗法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来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采用美式整脊疗法来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状况的改善。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眩晕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较对照组好;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复发率13.33%,观察组复发率为3.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式整脊疗法结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探

    目的:探讨 ICU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5月 ICu 共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9例,其中行呼吸机支持治疗9例,气管切开4例,血液净化治疗2例,腹腔引流术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 ICU 住院时间9-20d,16例病情稳定后转人普通病房治疗,1例并发 MOF 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ICU 早期干预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张仕娟;陈传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烧伤病房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

    目的:通过对烧伤病房感染因素的分析,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杜绝院内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从病房环境、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物品、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进行分析,健全烧伤病房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防范意识。结果:通过加强对烧伤病房感染控制的管理,提高了医疗护理安全。结论:对烧伤病房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保障。

    作者:邢玲莉;徐喜艳;王海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腹痛72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方法:对72例腹痛患儿详细询问病史,细致体检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腹痛为主诉就诊的患儿病因复杂多样。结论:小儿腹痛病因复杂,临床医生必须对获得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鉴别诊断,对常见的腹痛病因逐一进行排除,才能获得正确诊断。

    作者:胡凤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孕栓对术后早期排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孕栓对术后早期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剖宫产的产妇500例作为观察对象,实验组术中舌下含服卡孕栓2枚,对照组未使用卡孕栓。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排气的时间提早,产妇恢复正常饮食时间提前。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孕栓对于预防和术后腹胀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对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成人水痘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水痘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58例成人水痘的症状、体征,并与同期142例儿童水痘临床资料相对照。结果:成人水痘症状重(包括前驱症状),皮疹重,易发生并发症。结论:成人水痘传染性强,临床症状重,应早期发现、隔离及积极治疗。

    作者:刘小兵;吴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灌肠方法后的效果及评价

    目的:比较清洁灌肠的方法,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灌肠效果。方法:将120例需清洁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试验组采用改良灌肠方法。结论:改进后的清洁灌肠方法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并减少了清洁灌肠过程中病人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琴红;易路;石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评价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02至2012-06于对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合并症、并发症的问卷调查。根据糖化血红蛋白量确定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GHbA1c>7%)患者66例,对照组(GHbA1c≤7%)患者48例。结果:研究组合并高血压病和脑血管事件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合并冠心病的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周围血管病变及视网膜病变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肾病、糖尿病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血红蛋白量,降低血糖能够控制减少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接收治疗的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随机选取44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手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治愈34例、轻度残疾3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结论:在脑外伤所致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中,根据患者的 CT 检查结果以及临床特点,实施手术,有助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升,以此对其预后进行有效的改善。

    作者:王万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痊愈出院34例。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病变部位、梗阻近端肠管病理状况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赵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弹性钛制髓内钉治疗儿童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儿童胫骨骨折极为常见,其治疗多应用闭合复位/保守治疗的方法,若闭合复位失败或并发其他肢体骨折往往需手术治疗,多主张采用操作简单、损伤小、又能取得佳疗效的方法。自2004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采用瑞士辛迪思公司生产的弹性钛制髓内钉(TEN)治疗儿童胫骨骨折90例,经过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王锡胜;林治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将临床肌电图学引入诊断学教程的设想分析及方法

    肌电图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除在神经内科范围以外,也涉及到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免疫科、眼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泌尿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疾病的检查。但临床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较多,但完善其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很重要,建议将肌电图检查学引入医学综合院校临床医疗专业教学的教程中,尤其是诊断学的教程中,从基础做起。

    作者:张卫红;张晶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石林县妇幼保健中心4001例人工流产分析与思考

    人流虽然已成为一类简单、安全而又十分成熟的临床技术,但人流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尽管人流总体上的安全系数很高,但毕竟属于创伤性操作,在受术者中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尤其是重复流产和年龄较轻、尚未生育的青春期流产,会给生殖健康带来损伤,甚至是对生育功能严重的、不可逆的伤害。我院近三年人流数据显示:人流数据有增长趋势,人流妇女年轻、未生育的比例高,重复流产率高,间隔时间短,减少青春期流产、重复流产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已有成功的经验是开展“青春期关爱”教育,认真做好流产后保健。

    作者:殷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1014例6-36月婴幼儿贫血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的贫血情况,为婴幼儿贫血防治提供资料。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系统管理的11014例6~36月龄婴幼儿进行贫血状况调查。结果:广州市白云区6~36月龄婴幼儿贫血患病率为26.45%,以轻度贫血为主;男童贫血患病率高于女童;6~11月龄组贫血患病率高(35.29%),随着月龄增长,贫血患病率逐渐降低。结论:广州市白云区婴幼儿贫血患病率较高,需加强婴幼儿贫血防治工作的开展。

    作者:邵小飞;刘杰;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低血糖58例分析

    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而大脑几乎无能量储备。糖代谢紊乱是危重新生儿的常见代谢紊乱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可使血糖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使脑细胞的修复失去基本能量来源,影响脑细胞的代谢与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现就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新生儿低血糖58例,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曹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吸痰对 ARDS 患者肺通气及顺应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20岁88岁,平均56岁;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Ⅱ)17分;氧合指数146.5±36.5;疾病诊断:肺部感染8例,多发伤5例,胰腺炎1例,脓毒症5例,低温休克1例。本组病例均符合1994年美欧联席会议(AECC) ARDS 诊断标准。

    作者:於静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炎性肠梗阻5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52例,治愈50例(96.2%),中转手术2例治愈。早期手术4例,死亡2例(50%)。结论: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手术疗效差,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陈耀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出血91例浅析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年来9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59例)、胎盘因素(23例)、产道损伤(7例)等。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出血量均低于剖宫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较多。

    作者:纪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保守治疗的心理干预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们对28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保守治疗,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肺栓塞42例临床观察

    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期以来,在基层医院 PTE 呈增多趋势,因为以往我国医学界一直将 PTE 视为少见病,且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规检查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许多病人因此致残、致死。因此需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警惕性,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本院2008年-2013年以来收治的42例急性肺栓塞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于航;孙广清;梁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产儿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114例早产儿分为两组:A 组45例,胎龄<34周;B 组69例,胎龄≥34周;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诊断为普通肺炎的足月儿60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对三组新生儿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及甲状腺素(TT4)和促甲状腺素(TSH)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B 组 TT3均低于对照组(P<0.05),A、B 组 TSH 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 TT4比较,A 组低于对照组,B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 TT3、TT4均低于 B 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 组 TSH 均升高(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出生后易发生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且与胎龄密切相关,对早产儿特别是小胎龄的早产儿检测甲状腺功能是必要的。

    作者:赵晓芬;吴玉芹;蔡芝兰;李杨方;邱丽玲;王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侧块螺钉在颈椎病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侧块螺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间共15例行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4例,颈椎单开门加后路固定11例,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6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8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1例。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月-3年,平均随访13个月。脊髓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17分法(JOA):术后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本组平均术后 JOA 评分提高4-6分,优良率77%,术后2周内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6月 X 线显示固定节段生理弧度正常,术后极少出现颈部后肌肉,软组织牵拉性疼痛,未发现结扎线断裂,未发现再关门现象,铰链侧融合良好。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能改善颈痛,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避免再关门,是颈椎后路单开门辅助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39/4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32/4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安全性来看,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相较于单纯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而言有着显著的优势,而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引起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对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进行表述。结果:有针对性地列举治疗原则。结论:消除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对保证孕产妇生命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诊治的12例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12例全部经过内科治疗,治愈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腹腔穿刺是诊断原发性腹膜炎常用的手段之一,腹水常规见白细胞计数如果大于0.3×109/L,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大于50%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

    作者:向世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酒精中毒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嗜酒者日趋增多,因长期嗜酒导致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人日趋多见,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慢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显得甚为重要。通过对2007年1月~2012年2月住院期间确诊的CAT 120例的调查,探讨CAT对消化系统的损害,旨在引起临床医师对酒精损害健康的重视。

    作者:尹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护

    通过归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机械通气相关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护措施,如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人工气道管理。呼吸管路管理。胃管管理。用药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晏义花;毕文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抑郁症在祖国医学中的临床诊治思路浅析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剧,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逐年上升。中医门诊抑郁症的就诊率也日益上升,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日渐突出。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对祖国医学中郁证的诊治思路做一总结及临床浅析。

    作者:王果;陈巧玲;叶亚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的应用

    目的:寻找一种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方法:对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的应用显著缩短了该类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费用。结论:临床路径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张淑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生素D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时AK 25-(OH)D3 LGA 的变化分析

    目的:研究采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57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57例患儿总有效率为73.7%,经比较两组患儿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25-( OH) D3水平比对照组患儿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维生素 D 的活化形式25-( OH) D3可对核内维生素 D 受体( VDR)产生强烈刺激,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而 VDR 能够刺激生成对病毒及细菌有一定抵制作用的抗菌肽,从而提高 CAP 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

    作者:林海涵;谢海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椎管内麻醉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使用椎管内麻醉对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结局影响的观察,探讨椎管内麻醉在阴道分娩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试验组,未接受椎管内麻醉的产妇1000例为对照组。对镇痛效果的评价采用 VRS 镇痛评级,两组疼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主要针对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产程的延长、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顺产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内麻醉镇痛能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安全有效,对产程、母婴结局无不良影响,且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成英;夏晓敏;叶静;黄玉兰;古乾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发生机率。方法:对304例均符合 WHO 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ml,采血时间距发病时间<12h,血钾浓度<3.5mmol/L 为低血钾,并且按 ST 段是否抬高分为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观察两组合并低血钾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例数明显高于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例数,P<0.05。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容易合并低血钾,预后普遍较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差。

    作者:陈秀红;任久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UHS 与疝环填充式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是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人腹股沟斜疝患者,将其分为UHS补片修补、疝环填充式补片修补疝两组;比较两组手术中、术后等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UHS补片修补在术后舒适性、术后阴囊积液、术后复发率均优于疝环填充式修补组,而在手术费用明显高于疝环填充式修补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患者腹股沟疝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安全可靠,UHS补片疝修补术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加强了强了薄弱的腹壁,更能预防其疝的发生,目前合理的补片,尤其对复发疝修补更加可靠。

    作者:侯英奎;王白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I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9年11月~2013年02月在我院收治的31例胸腰椎结核,一期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病变椎体全切或次全切、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脊柱前路钉棒系统重建脊柱稳定性。术后卧床4~8周,继续正规化疗12~18个月左右,观察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植骨融合及结核复发情况,神经功能评定采用ASIA分级。结果:对31例随访5个月~3年3个月,平均2.3年,神经功能改善显著,畸形矫正明显,植骨融合平均时间4.4个月,无内固定失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I期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彻底,复发率低,椎管减压满惿,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疗效显著。

    作者:李磊;陈宇;张智;郑佳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复剖宫产术14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复剖产术的手术指征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14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数量分别为75例和72例,观察组为重复剖宫产患者,对照组为初次剖宫产患者,观察两组的母婴结局和手术指征。结果:高危妊娠为重复剖宫产术患者重要的手术指征,而社会因素为初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指征;在前置胎盘率、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以及产后出血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剖宫产术非常容易出现子宫破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以及盆腹腔粘连等,并且会引发新生儿窒息,加上高危妊娠是其主要手术指征,因此在临床上要对重复剖宫产术慎重使用。

    作者:王英杰;梁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37例健康体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检测分析

    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丰富多彩,从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新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我们通过对年轻人健康体检的调查分析,探讨了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作者:白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通量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与研究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使用高通量透析治疗疗效。方法:在2009年3月-2012年5月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当中收取6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HPD)32例和对照组(LPD)30例。实验组采用德国 Fresenous 公司聚砜膜滤过器,对照组采用 Fresenous 公司透析器,整个治疗实验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HPD)对治疗患者高血压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87例下颌阻生的智齿患者,随机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法(观察组)和劈冠凿骨法(对照组)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进行临床观察,观察对比两组平均拔除时间及术后肿胀、疼痛、出血、张口受限、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颌阻生智齿平均拔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出血、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涡轮牙钻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认为高速涡轮牙钻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4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肾阴亏虚证)的疗效并作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46例老年性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行补肾安神汤加减治疗,观察组23例,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7%,远大于对照组60.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远小于对照组39.1%,差异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3.100,P<0.05)。结论:补肾安神汤治疗老年性失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主要讨论一下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后再次进行妊娠分娩的好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08年的8月份到2011年的5月份收治的100名剖宫产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和分析,有76名产妇,占总数的76%,再次进行了剖宫产手术,有20名孕妇,占总数的20%,进行了阴道试产。阴道试产组的20名患者在住院的天数、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产后的出血量等方面均低于再次进行剖宫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的患者来说,应该尽量减少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几率,应该尽量进行阴道分娩,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分娩的成功率,也可以将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有效降低。

    作者:黄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厌学综合征学生的临床症状分析

    目的:探讨患厌学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对69名因厌学综合征而入院的儿童进行临床分析,采用韦氏智测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43.4%的情绪障碍患儿会出现厌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因厌学综合征而入院的儿童常见的临床诊断是情绪障碍;厌学综合征可发生于各智商段;厌学综合征患儿的躯体化、抑郁、焦虑以及恐怖因子得分显著偏高。结论:熟悉厌学综合征儿童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家长、教师及临床工作者对厌学综合征儿童进行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综合治疗。

    作者:吴志明;任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三联抗血栓治疗探讨

    需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抗血栓形成治疗是当今临床的常见棘手问题。比如,一个男性、70岁患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1年,目前患心房颤动,并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和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近急诊因胸痛就诊,检查发现心电图胸前导联 ST 段压低、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冠脉造影发现左冠回旋支不稳定性溃疡性斑块,部分阻塞血管,遂进行 PCI 植入两枚裸支架。这种类型的病人今后优的治疗是什么?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的处理有何差异?本文综述相关进展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入园儿童体检健康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满洲里市托幼园所新入园儿童健康变化,以了解我市儿童健康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方法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我市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收集2009-2012年新入园儿童体检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近4年来身高达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57.2%上升到2012年的71.3%,体重的达标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55,3%上升到2012年的67.4%。低体重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肥胖儿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2.1%,贫血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2%下降到2012年2.7%,并且以轻度贫血为主。微量元素缺乏的儿童数呈小幅下降趋势。龋齿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满洲里市托幼园所儿童体格发育良好,提示肥胖、龋齿为我市托幼院所儿童健康干预的重点。

    作者:卓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压疮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压疮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与效果,减少院内压疮发生,提高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方法:运用压疮风险管理流程及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早评估、早确认、早处置、早报告;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结果:压疮风险管理使压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供了保证;管理者及时掌握全院压疮高风险患者情况,做到有效监管;动态量化评估,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对有效预防压疮及压疮的发展和转归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压疮风险管理的实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员丹丹;李佳;张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头部药离子渗透熏蒸在治疗白癜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头部药离子渗透熏蒸治疗白癜风的效果。将218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头部药离子渗透熏蒸治疗药液温度95℃正负2℃,蒸汽到达患者皮肤表面温度42℃正负2℃。对照组采用药液温度为65℃正负5℃,结果显示在熏蒸后1天,7天,15天,30天,实验组患者的黑素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头部药离子渗透熏蒸治疗白癜风有促进黑色素生成作用;头为诸阳之会,对白斑头部治疗白斑效果好。

    作者:张广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口被膜组织封闭或被上皮碎屑堵塞泪道引起,少数由骨部狭窄或畸形所造成。新生儿鼻泪管形成较迟,常常到出生时鼻泪管下端仍有一粘膜皱壁(Hasner 瓣)部分或全部遮盖鼻泪管开口,经过产道挤压或到出生后数月可自行开通。如果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没有完成“管道化”,或留有膜状物或有上皮细胞残渣阻塞造成新生儿溢泪。

    作者:王秀娟;刘凤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波姆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合并阴道炎

    目的:观察波姆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合并反复发作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中心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用波姆光治疗的186例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合并反复发作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治愈152例(81.72%),有效34例(18.28%),总有效率100%。结论:波姆光治疗宫颈柱状上皮移位合并反复发作阴道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燕波;包建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hPG、FBG、HbA1C 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临床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2hPG、FBG、HbA1C 三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降低更为明显,且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同时,发生胃肠不适、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等几种不良情况的几率均相对更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佳,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薛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观察控制血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和58例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复查,研究组60例患者中,血糖控制良好37例,控制一般14例,控制较差9例。血糖控制良好组痰结核菌转阴率、结核病灶吸收率、空洞缩小率、咯血消失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组的“血糖控制一般”、“血糖控制较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情况下两病互有影响,积极控制血糖配合早期抗结核治疗,能较好地控制结核,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魏秀琴;耿玉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符合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无急性并发症,经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组。诺和锐30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0±4岁,病程6.3±2.8年, BMI 24.7±1.8kg/m2, FBG10.58±3.12mmol/l ,2h BG13.69±4.15mmol/l,HbA1c8.8%±0.6%;诺和灵组116例,男58例,女58例,年龄58±4岁,病程5.9±2.5年,BMI 25.2±2.1 kg/m2,FBG10.26±2.59 mmol/l,2hBG14.06±3.52 mmol/l, HbA1c8.7%±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俊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阳江市江城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12500名15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计算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阳江市江城区居民主要慢性病的总患病率为14.57%,与主要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未参加体育锻炼等;其中年龄是共有也是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影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对居民进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昌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并重点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

    作者:梁飘;刘崇欢;林媛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营养不良治疗与高磷血症防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如何在治疗慢性肾衰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同时防止高磷血症状以及其它并发症。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患有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的患者随机分配成 A、B 两个组。A 组患者全部食用低磷全乳清蛋白,而 B 组则食用高生物价蛋白食物。然后测定患者的转铁蛋白、钙、磷、颈动脉硬化情况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并通过 SGA(即主观综合营养评价法)法进行评价。结果:两种治疗方法都可以得到治疗营养不良的效果,但 B 组患者体内的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上升,发生肾性骨病以及颈动脉硬化的频率明显比 A 组要高。结论:食用普通高生物价蛋白食物治疗营养不良的方式会增加高磷血症,同时还与患者血管硬化、肾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有密切的关系。而低磷全乳清蛋白饮食则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并减少高磷血症的出现频率。

    作者:汤文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是发生于中耳粘膜的化脓性炎症,为化脓性细菌感染所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尤其好发于儿童,是导致小儿听力损失的常见病因,若得不到合理及时的治疗,易使病变扩展而出现颅内外并发症,对于该病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晓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临床相关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各种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的临床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名冠状动脉部分血管闭塞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分为心肌梗死组和无心肌梗死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等基本情况无较大差异,对比两组患者的吸烟人数发现,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吸烟人数明显多于无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无心肌梗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引起心肌梗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是病史情况和个人生活习惯,个人生活习惯比如说有长期吸烟史,而病史因素比如有糖尿病、心电图改变、心绞痛病史、高胆固醇、侧支循环情况、高低密度脂蛋白等等。

    作者:王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及诊疗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进行表述。结果:有针对性地列举慢性盆腔炎治疗的几种方式。结论:通过准确诊断、科学正规的治疗,保证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身心健康。

    作者:李淑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脂康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血脂康作为一种中成药,它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发挥的降脂作用。

    作者:胡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治疗8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史,判断分析为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在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基础上,给予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及纳洛酮等治疗措施,并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5d 后患者单纯戒断反应得到缓解,治疗3~7 d 后患者震颤谵妄得到缓解,随访6个月后,68例患者完全戒酒,12例患者在短期戒酒后,恢复饮酒。结论:掌握上消化道出血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时确诊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贾中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肝硬化后抑郁的临床调查与指导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定期复查,规范治疗,伴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为此,笔者对部分老年肝硬化后抑郁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与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曙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以来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使用质子泵制剂、酚磺乙胺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质子泵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对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议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按慢性咽炎患者临床分型和症状差异,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冷冻治疗、CO2激光治疗、电脑微波治疗等方法。结果: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慢性咽炎134例,痊愈71例,有效40例,无效23例;冷冻治疗慢性咽炎45例,痊愈36例,有效9例; CO2激光治疗慢性咽炎36例,痊愈26例,有效10例;电脑微波治疗慢性咽炎19例,痊愈14例,有效5例。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应根据临床分型和症状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詹东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档案标准化管理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医疗、科研、医学教学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如何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医院档案标准化管理的简单介绍来探讨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14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为小儿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1]。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14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泳君;仲巍;范圣化;谢修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人膳食营养调理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分析

    介绍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和该人群的膳食结构组成和现状,并探讨分析老年人的营养需要以及膳食调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的社会要求。

    作者:周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病种分析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主要病种,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提供的服务内容。方法:采取整群检查。结果:病种列居前三位的为:艾滋病,结核病,性病。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病种集中,主要病种为传染病,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提供传染病人的发现,防控,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一般性治疗,咨询,危重病人的转诊等医疗服务功能。建议加强强制隔离戒毒所医院建设,严格落实入所体检制度,保存体检证据,制定与当地地方医院双向转诊的技术标准。

    作者:罗峰玲;李新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椎动脉供血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多表现为眩晕,应用丁咯地尔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有效恢复脑部正常血流状态。

    作者:马举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5例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非疤痕子宫妊娠自然阴道分娩50例产妇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试产55例,39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1%,两组观察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掌握好阴道试产条件并在产程中严密监护,实施阴道试产具有安全可行性,并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苏敏;时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30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本研究对涿州市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诊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对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比较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行化疗的200例乳腺癌患者,对她们随机分为两组,在化疗期间一组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另一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100例进行心理暗示的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焦虑的的几率为17.2%,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29.2%,腹泻便秘:17.0%,骨髓抑制30.3%,而进行常规护理的一组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焦虑的的几率为37.7%,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38.7%,腹泻便秘:17.3%,骨髓抑制33.4%。结论:在行乳腺癌化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可以使患者在化疗期间提高舒适度,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陈丽莉;蔡雪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近3年来住院的168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68例病例中,159例产妇痊愈出院,9例遗留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3例,无孕产妇死亡。结论:应提高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危害的认识,做好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产前检查和临床治疗,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作者:王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行胸膜粘连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价值,观察患者的复发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例难治性气胸采用在局麻下用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进入胸腔内观察,离断小的粘连带,修补大于3mm 的肺大疱,对胸膜破口喷洒滑石粉或应用纤维蛋白胶修补,预防复发。结果:20例经回访均治愈。结论:经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治疗难治性气胸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李冠华;魏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主要通过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比较,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

    作者:李柏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臭氧加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63例观察疗效

    自2003年5月~2011年4月,我们共接诊糖尿病足患者63例,均采取臭氧加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飞;杨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隐裂牙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隐裂牙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隐裂牙100例进行调牙合,充填治疗,根管治疗以及全冠修复等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00例隐裂牙总有效率94%。讨论:隐裂牙早发现早修复,治疗效果好,患牙保存率高。

    作者:陶庆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18例,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120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情况及血压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亦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相对较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术中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且对患者的血压影响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创伤患者的调查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结急诊急救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对策。在救治急诊创伤患者的过程中,实施院前抢救和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抢救对成功挽救患者生命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屠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5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为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治疗的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37例,好转6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肖巨庆;莫宝妹;廖华;陈侃;周鹏;曾东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用运动疗法干预,每周进行4-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干预前后检查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作者:张慧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

    探讨孕产期健康教育对分娩的影响。妊娠分娩是妇女的一种生理过程,为了让孕妇平安度过这一阶段,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安全。我院于2012年以来,开展了每周一次的孕产妇健康教育讲座,让孕产妇及家属掌握孕产期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检护能力。产前宣教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消除孕产妇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李增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精细整形缝合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研究精细整形缝合技术在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就诊的50例颜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整形美容手术,具体给予精细清创法处理创面,并进行精细整形缝合术,分层处理软组织损伤,术后给予抗瘫痕药物治疗。结果:经过精细清创和精细整形修复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愈合效果。其中伤口愈合良好46例,伤口轻度感染4例。术后随访,精细整形修复的患者,颜面部瘫痕不明显,局部皮肤平坦光滑。结论:精细整形缝合技术是治疗颜面部软组织损伤修复的理想治疗技术。

    作者:夏清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癜风的病因与高危人群

    白癜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治疗比较困难,容易复发和扩散,不仅影响美观,导致病人自卑心里,还易诱发皮肤癌以及其他疾病,白癜风的病因有很多,在治疗过程中要寻找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早干预,能更好地降低白癜风的发病率,减少白癜风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刘涛;王永霞;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锡市滨湖区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对比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职工健康状况。方法:对本区1820名在岗职工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20名在岗职工主要集中在机械、铸造、冶金、印刷等行业;外来务工人员占59.67%;粉尘合并噪声类接触职工占44.29%,噪声类接触职工占28.57%,粉尘合并噪声、粉尘、噪声类外来务工工人数均高于本地职工;本地男、女职工在多个年龄段健康监护专科、门诊复查率显著高于外地职工。结论:在继续做好外籍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本地职工,尤其是老年职工的职业病防治。

    作者:王昌松;钱政;李在堂;倪敏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CT 检查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1.03-2012.03间,选自3088例妇科门诊就诊人群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及其中368例阴道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88例宫颈TCT检出ASCUS以上病变320例(10.4%),其中ASCUS 249例(8.1%)、LSL 56例(1.8%)、HSL 15例(0.5%)。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理诊断炎症66.58%(245/368),CINI11.96%(44/368),CINII8.69%(32/368),CINⅢ7.61%(28/368),CA4.35%(16/368)。TCT良性细胞改变但宫颈重度糜烂或临床可疑癌的患者病理结果CINI-CINⅢ点12.50%(6/48),浸润癌4.17%(2/48)。结论:TC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预防的作用。

    作者:杨绿梅;强孔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对策

    目的: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依从性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对策。方法:对流动儿童重点分布地区的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现状。结果:当前流动儿童共2146人,而流动儿童刚迁入时的持证率96.68%;接种证补证率3.23%.五苗接种率,需要完成全程的疫苗均在94%以下。结论:对于流动儿童比较集中的区域要进行重点管理与追踪,对儿童家长进行相关免疫接种知识的宣教,提升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

    作者:王慧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恩替卡韦联合虎驹乙肝胶囊治疗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联合服用恩替卡韦与虎驹乙肝胶囊治疗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随机对照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给予恩替卡韦、虎驹乙肝胶囊口服,两者观察对象均每月检测肝功能、每隔3月检测 HBVM 定量及血清 HBV-DNA 定量。结果:HBeAg/HBeAb 血清转换率12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5%(5/32)、0.7%(2/28),24周时分别为46.8%(15/32)、28.0%(7/28),两组间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 在治疗12周时阴性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5.6%(21/32例)、64.2%(18/28例),24周时分别为81.2%(26/32)、71.4%(20/28),两组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虎驹乙肝胶囊联合用药治疗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能有效阻断或延缓疾病进展,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祝美琴;黄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产妇失血性休克6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产妇失血性休克发生的病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3年来发生失血性休克的66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孕产妇失血性休克的第一因素是胎盘因素,由胎盘因素引发的失血性休克占到68.2%。高危妊娠与孕2次以上的多次妊娠者,发生失血性休克的病例分别占全部病例的80.3%和94%。对存在失血性休克潜在危险的患者早期实施监测,可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结论:女性要适时妊娠,计划生育,减少高危妊娠及多次妊娠,可降低孕产期发生失血性休克的风险。

    作者:吴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颈癌47例的 MRI 诊断

    目的:分析 MRI 在诊断子宫颈癌中的临床价值,为子宫颈癌的诊断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7例子宫颈癌患者,均同时行 CT 与 MRI 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并对 MRI 诊断后的分期情况与临床病理学分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 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CT 诊断符合率为78.7%;MRI 的诊断符合率更高(P<0.05)。另外,MRI 诊断后的分期符合率为91.5%,准确率比较高。结论:MRI 在诊断子宫颈癌中临床符合率高,且分期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竹琴;程燕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术后随访2年无1例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明确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手术是治疗它的唯一有效方法。行手术时,切除范围应超出病灶边界和深度,防止复发。

    作者:叶望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灯盏花素注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注射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收缩末容量指数、体质量指数下降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注射液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入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建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7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曲美他嗪和美托洛尔联合使用,能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考虑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魏惠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年轻护士心理健康调查及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提高和保障年轻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方法:对3所二级综合医院的116名工作年限5年以内的年轻护士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年轻护士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因子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层医院年轻护士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部分可能是由于职业的高应激所致,应针对基层医院年轻护士的职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吕碧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清 CK-MB 高于 CK 的异常原因分析

    血清中心肌酶谱的检测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它们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主要用于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CK 同工酶有3种形式即 CK-BB、CK-MB、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他组织几乎不存在。CK-BB 则主要存在于平滑肌、神经与脑组织中,其他主要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1]。正常人血清中 CK-BB 含量极微[2]。骨骼肌及心肌中 CK-MM 占优势。在日常实验中,总 CK 活力检测值一般应大于CK-MB 活力值,但却有一例 CK-MB>总 CK 活力的异常结果,现报道如下,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绝经后妇女子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误诊原因分析

    子宫腔积脓是妇科感染性疾病之一,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妇女。当炎症侵润至子宫肌层及浆膜层可导致子宫穿孔,多易误诊为外科疾患和卵巢囊肿。

    作者:张润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在难治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难治性肺炎患者进行 BAL 治疗,并与同期不愿接受 BAL 的45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纤支镜防污染毛刷(PSB)取样培养的阳性率(57.7%),明显高于常规痰培养阳性率(33.3%)。灌洗过程中确诊3例肺癌,2例肺结核,改变了治疗方向。治疗组45例中显效32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6.6%;对照组45例中显效24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71.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有助于明确诊断,提供更多的细菌学依据,并可以给予局部注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琳;张瑞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90名农村居民 HBsAg 及 ALT 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我镇辖区内农村健康居民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及肝功能异常情况,为区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少年组(3~12岁)、成人组(16~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共790名农村居民检测 HBsAg 及 ALT,分析比较三组人群 HBsAg 阳性率及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少年组、成人组、老年组 HBsAg 阳性率分别为0.34%、2.59%、3.51%,总阳性率为2.15%,不同年龄组人群 HBsAg 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LT 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 HBsAg 阳性率、ALT 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90名农村居民 HBsAg 总阳性率、ALT 异常总检出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少年组 HBsAg 阳性率低,与我区从1990年起就逐步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有关。为有效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应对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新生儿应在24小时内完成。

    作者:张巧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黛力新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体会

    目的:观察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症(PSD)患者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 PSD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每天加用黛力新1片,对照组每晚服用安慰剂1片,总疗程为9 w。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末、第6周末、第9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研究组 HAMD 评分和 NIHSS 评分明显减少,ADL 评分明显增高;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药物,对改中风后 PSD 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显。

    作者:咸东彪;辛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 C 反应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观察组)与5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 CRP、CK-MB 及 cTnI。结果:观察组 CRP、CK-MB及 cTnI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AMI 患者入院第1天、第2天及第3天 CRP 与 cTnI、CK-MB 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了良好的指导依据,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农村老年人健康及保健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现状及保健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工作进行指导。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本次调查,对本地区老人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择500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进行本次调查。结果:农村地区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较低,受到健康意识、经济水平及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保健需求方面,定期体检、医疗保险、急救处理、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需求较大。结论: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建设不完善,导致整体健康水平较低,保健需求难以满足。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健康及保健的需求上升,医疗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工作,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多形式的、多层次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作者:李钦海;王金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宁县5所幼儿园儿童氟化泡沫护齿防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化泡沫预防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对中宁县五所幼儿园3-4岁儿童采取氟化泡沫护齿防龋,每年2次,每次1-3分钟。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2年后新龋发生率为5.14%,明显低于对照组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化泡沫护齿能使儿童龋齿发生率显著下降,且操作简便、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刘海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6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治疗慢性宫颈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经我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68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刀行宫颈锥形切除,结果:68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治愈率达96%,均无出现感染、宫颈管狭窄;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达到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效果。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梗死后癫痫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癫痫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0例脑梗死患者中收集70例继发癫痫患者(占14.6%)的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旨在研究脑梗死后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结果显示:25例行胼胝体切开术中有8例已彻底停药,发作次数减少超过60%者15例。13例行立体定向扣带、杏仁核回靶点毁损术中有4例已基本停药。实施病灶切除术的患者共32例,其中12例已彻底停药,另外19例仍在小剂量服用抗癫痈药物,停药后依然会发作,但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有效控制脑梗死后癫痫的关键。

    作者:杨华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2012年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5年中共培养出462株MRSA,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完全耐药; MRS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80%;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4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完全敏感。结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茵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应筛查MRSA。

    作者:潘如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5例急诊手术麻醉分析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0例阑尾炎伴腹膜炎术后切口预防感染的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对阑尾炎伴有腹膜炎在手术后预防切口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探讨我院收取2011年3月到2012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阑尾炎伴有腹膜炎手术病人切口的处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全面手术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手术预防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2例切口感染,剩余病人治愈,有3例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患者出现9例切口感染、7例有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对阑尾炎伴有腹膜炎病人手术治疗时,要进行全面手术预防措施,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其污染,手术当中要彻底止血,缝合引流时要正确操作,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使切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廖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静脉溶栓手段来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60例,即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于对照组利用尿激酶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利用阿替普酶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明显要较好,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存在;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来说,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要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存在;在进行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要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存在。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可以利用阿替普酶来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这种方法具有很好效果,能够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曲艳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能会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甚至可能发展为肝癌,是严重社会和公共问题。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由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高,也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因此加强乙肝防控,并加强防止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知识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林春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御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分析导致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胎膜早破、肥胖、试产时间、手术时间和贫血等症状有关,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感染控制十分重要。结论:加强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注意患者的腹部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局部清创和坚持换药等能够有效的预防腹部感染的发生,对于剖宫产术患者意义重大。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0例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使用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在临床上可以取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接收并确诊的4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取 Cable-pin系统固定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并且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本院医生对患者开展时间为半年至一年半的随访,发现患者的伤口全部表现为Ⅰ期愈合,骨折均完全愈合,没有出现感染症状和皮肤刺激、退钉以及钢缆松脱等多种并发症。结论:使用 Cable-pin 系统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其操作容易迅速,且术后形成并发症的几率非常低,值得各大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杨翼众;赖长君;胡元元;廖直斌;吴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早期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和混合形式营养支持组(EN+PN),营养支持大于3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指标的监测,以及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显示营养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炎症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完全肠内营养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作者:姚慧;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线减张法手术应用于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三线减张法手术应用于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对56例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在外伤后2天至10天内(长不超过14天)行同期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和鼻骨骨折复位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6例患者进行观察,术后鼻腔无粘连,鼻梁无塌陷现象,鼻腔通气良好,外形明显改善,达到治愈的标准。结论:外伤性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偏曲时,伤后早期即可选择同时进行手术,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矫正术相对传统鼻中隔术式具有更加显著地临床意义,其优点不仅手术时便于操作,术后避免鼻腔粘连,且外形得到明显改善,鼻腔通气良好,避免出现鼻梁塌陷及鼻中隔穿孔等现象。

    作者:卓木改;钟勇;袁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的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用不相同的蓝光疗法诊治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2日到2013年7月7日我院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71例,将71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组:蓝光一组(35例)和蓝光二组(36例),对蓝光一组的35例行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治疗,对蓝光二组的36例行传统温箱+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蓝光一组和蓝光二组的血清胆红素都有下降现象,且 P<0.05。其中,蓝光一组的血清胆红素比蓝光二组下降的更多,P<0.05。此外,蓝光一组的治疗副作用比蓝光二组低,且 P<0.05。结论:在对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诊治中,用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效果更佳,且治疗副作用少,很有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杜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的情况。结果: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有房水混浊、角膜内皮水肿和前房积血。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万小艳;赵富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捆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根据陆氏等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组合式髌骨爪结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更牢固,移位率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粉碎性髌骨骨折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小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41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0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26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82.3%。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可维持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左仕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分析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尽管随着手术技术和麻醉水平的进步,手术安全性得以显著提高,但剖宫产也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手术并发症仍有发生,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不良后果。为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感染的潜在高危因素,为临床控制感染提供必要依据,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6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4例混合痔 PPH 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 PPH 手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收入院的经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确诊为混合痔患者34例,均予行 PPH 手术,术后常规用药、护理及健康宣教,出院后随访,后观察分析其疗效,以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为指标。结果:治愈数为33例,治愈率为97.1%;出现排便困难1例,肛门失禁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9%;随访半年,复发数为1例,复发率为2.9%。结论:对于混合痔患者,采用 PPH 手术治疗,能够达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满意疗效,且恢复快、痛苦小,值得临床肛肠外科推广。

    作者:董秀荣;马世臣;梁国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破裂的临床分析

    子宫破裂是妊娠期和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诊断及处置不及时直接威胁母儿生命及健康。近年来,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越来越常见,其常见的并发症为子宫破裂,但其具体的发生情况如何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探讨目前子宫破裂的临床特点,现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倪筱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0例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我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泵使用率、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易友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消防人员脂肪肝84例发病因素分析及预防

    脂肪肝是一种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而成的,与单纯性肥胖、饮酒、营养失调、糖尿病等有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低龄化趋势。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脂肪肝相关知识的认识,患者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和依从性,对预防和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同时减少与行为危险因素有关的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测母乳人巨细胞病毒在新生儿黄疸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了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人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状况,为新生儿黄疸诊治提供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应用荧光 PCR 法对545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的尿液及其母亲的乳汁进行配对检测 HCMV-DNA 并进行分析。选择100例健康新生儿做对照组进行尿液 HCMV-DNA 的检测。结果:545例患儿组尿液HCMV-DNA 阳性22例(4.04%),100例健康对照组尿液 HCMV-DNA 阳性1例(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与患儿配对检测的其母亲乳汁 HCMV-DNA 阳性338例(62.0%),乳汁与尿液配对同时阳性的有18例。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 HCMV 感染有密切关系。母乳中 HCMV 感染率较高,对患有黄疸的新生儿应先进行必要的检测,再进行合理诊治。

    作者:刘清芳;柳文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院前急救快速血糖测定在抢救低血糖昏迷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测定在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的10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院前急救组50例为“120”中心派诊院前出诊经快速血糖测定确诊的病例,对照组50例为自行送来我院急诊经血生化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两组明确诊断后均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60ml 静脉推注,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点滴。结果: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低血糖昏迷发病至明确诊断及时应用50%葡萄糖时间、从应用50%葡萄糖至意识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血糖测定在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能快速明确诊断,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化疗的对照组,观察肿瘤缓解情况及肿瘤内分泌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0%)、临床控制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A(69.1±9.6)pg/ml、VEGFB(49.4±6.4)p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胶囊治疗有助于促进肿瘤缓解、改善内分泌指标,在晚期胃癌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铭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文化程度的西昌市居民对高血压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西昌市市区居民对高血压预防控制方面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差异,为该地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西昌市市区随机抽取18岁以上的常住居民480名进行高血压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在涉及到吸烟,饮酒,食盐摄入会影响到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问题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有37.6%认为有影响,初中生学历的有43.2%认为有影响,高中生学历的有55.4%认为有影响,高中以上学历的有44.6%认为有影响。结论:人群中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和学历有一定的关系,但影响程度并不是特别大。

    作者:章良;李秀;石林红;罗洋江;温鑫;管明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安体舒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和安体舒通,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对照组7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显著,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时间存活率。

    作者:陈美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常规心电图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与心肌纤维结构蛋白(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发病早期(≤6h)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结果及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其中单独一项检查。结论:常规心电图检查联合心肌纤维结构蛋白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杨从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进一步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为普遍开展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抽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延边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冠心病患者了解一般的相关的健康知识,如体形过胖,缺乏运动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应长期规律服药等,但存在一定问题,尤其是饮食,急性发作的预防处理以及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等知识缺乏更为突出。患者的知识来源应以从医务人员处获得更有利,健康知识的宣教应把疾病的急救,饮食指导作为重点,健康教育的形式应以个别指导为主。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要满足患者的需要,要针对病人不同的需求及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作者:宋百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独山县开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作用与效果

    目的:分析开展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作用与效果,为决策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独山县2008年3月~2013年6月5年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相关资料。结果:5年来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运行良好,累计入组389人,入组率、维持率、年保持率逐步上升,服药人员依从性逐年提高,HIV 经血液途径感染比例呈下降趋势,经性途径传播比例逐年上升,服药前后参与刑事案件犯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工作,是有效预防共用不洁针具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既能体现社会对吸毒人群的人文关怀,又能促进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德伦;陈正平;黎敬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喂养习惯及口腔不良习惯对牙颌发育的影响

    目的:调查儿童喂养方式、吮奶瓶时间及其他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对儿童牙颌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牙颌发育正常的儿童240例作为对照组,将牙颌畸形患儿170例作为试验组,进行喂养方式、吮奶瓶时间、不良习惯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喂养方式、吮奶瓶时间、不良习惯均对牙颌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各组间 P 值均小于0.05)。结论:各种口腔不良习惯均可导致牙颌畸形的发生,提示应早期纠正口腔不良习惯,提倡母乳喂养。

    作者:陈维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妇科手术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 S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和社交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躯体功能和情感角色限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程度。

    作者:姚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芷治疗黧黑斑的应用与分析

    通过论述黧黑斑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实验研究,探讨白芷治疗黧黑斑的作用机制,结合个人治疗经验,确定白芷祛斑的有效性,为白芷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研究方向。

    作者:孙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关联性分析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和高发病。据有关资料显示,小儿呼吸道感染与其免疫功能、所处的气候环境、父母健康知识水平以及儿童血微量元素都有一定的关联性。为探索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的关联性,本文随机抽取本院儿科门诊2011年5月-2012年5月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及同期60例健康儿童的血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作者:曲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引起月经不调的外界因素与预防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女性一般月经经期为3-7天,大约30-50ml 的出血量。月经不调表现为经期或经血量出现异常,经前和经后出现腹痛或全身症状。出现月经不调的原因是由于子宫发育不全、急慢性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等疾病因素引起的,同时外界因素也会引起月经不调,长时期的情绪异常、寒冷刺激、节食和嗜烟酒等因素也会导致月经不调,月经不调会导致不孕症发生。这时全文主要分析月经不调的外界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增强女性健康。

    作者:郭俊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 臂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结合微波中药熏洗治疗跟骨骨折19例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手术前后配合微波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21足跟骨骨折给予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手术,并于手术前后配合中药治疗。按 Sander 分型:其中Ⅱ型17足,Ⅲ型3足,Ⅳ型1足。采用 Margland Foot Score 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15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90%。术后并发症:1例切口延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跟骨骨折手术前后配合微波中药治疗可以提高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会玲;李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样本来自于近一年内我院接收治疗并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12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60例患者。120例患者均给予硝酸甘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药物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额外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硝酸甘油的停减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60例患者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硝酸甘油的停减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新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乳房按摩对泌乳的影响

    产后早期促进泌乳,减少乳腺胀痛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乳腺按摩能促进乳汁分泌,使乳汁分泌时间提前,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下奶后,乳腺按摩能缓解乳胀,减少乳腺炎的发生。许多产妇产后对乳房缺乏正确的早期护理,导致产后乳房胀痛及乳汁分泌减少,加强产后乳房早期护理能减少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我科自2013年1月起对产后产妇实施乳房按摩,经过半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产后实施乳房按摩可使乳汁分泌早,且乳汁量多,现将乳房按摩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商州区2012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商州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给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商州区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2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2715例、报告发病率为507.63/10万,报告死亡率为0.93/10万;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发病数分别占报告传染病总数47.70%、25.30%、12.38%;男、女性发病率为546.26/10万、449.21/10万;10岁以下儿童发病1566例、占57.68%;散居儿童、农民发病分别占41.55%、34.92%;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乡镇依次为城关、陈塬、杨峪河、刘湾、大荆。结论:商州区乙丙类传染病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

    作者:王恬兰;杨兆民;管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将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缩短疗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肠腔内置管冲洗并注石蜡油在结直肠癌梗阻Ⅰ期手术中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梗阻Ⅰ期手术后预防并发症发生方法。方法:选择本院结肠或直肠癌梗阻行结直肠灌洗和Ⅰ期切除肠吻合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术中经肛门放置两条引流管在肠腔内,术后接引流袋持续引流并冲洗后注入石蜡油,对照组术中肠腔内不放置引流管,术后定时进行扩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早,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直肠癌梗阻Ⅰ期切除肠吻合术后经肛门肠腔内放置引流管冲洗并注石蜡油,能有效地促进肠蠕动、预防和减少腹腔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宁献芬;梁冲;宁志婵;黎振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指导在老年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在老年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84例老年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康复指导组,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还展开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性指导。在两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在入院之时,早期康复指导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 MBI 评分和 FMA 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经过两周治疗之后,常规组患者的 MBI 评分和 FMA 评分要比早期康复组的患者低,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骨折和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还有就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并无明显差别。结论:早期康复指导能帮助老年脑出血病人尽早的恢复神经功能,使其病残程度减轻,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远期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难治性宫缩乏力24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难治性宫缩乏力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对我院24例难治性宫缩乏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难治性宫缩乏力的发生与子宫过度膨胀、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异常头先露、妊娠期合并症、经产妇、瘢痕子宫等相关。24例病人中抢救成功23例,1例子宫全切。结论: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难治性宫缩乏力治疗成功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厌食症患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患儿由于厌食症引发的不良症状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礼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股沟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观察

    目的:腹股沟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失的效果。方法:20例患者均采用建侧腹股沟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簿皮瓣修复01。结果:20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100%,且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皮肤,且无移植后后过于臃肿之弊病。结论:腹股沟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簿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失皮肤成活有保证,移植简单易行,又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皮片成活好,质地、色泽接近正常皮肤,克服了传统皮瓣过于臃肿的缺点,是手部皮肤缺损修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谭永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老年患者 ERCP+EST 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 ERCP+EST 术中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 ERCP+EST 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患者和口头讲解两种健康教育方法的教育比较。结果:进行图文式健康教育的老年患者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图文式健康教育具有直观性、有利于老年患者对宣教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夏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364名已婚妇女妇科疾病普查分析

    目的:分析女职工妇科疾病患病情况,掌握当前妇女病发病趋势,研究对策。方法:对2364名已婚女职工按照统一的体检登记表格进行询问、妇科检查、乳腺触诊级辅助检查(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B 超检查子宫附件及乳腺),对常见妇科病分年龄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2年的普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女职工妇女常见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腺囊性增生、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子宫肌瘤。乳腺囊性增生、阴道炎和慢性宫颈炎以30~39岁组为高发人群,并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妇科肿瘤、乳腺疾病的防治工作,注重妇女保健,提高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李慧卿;陈雪莲;刘艳娟;赵叙维;钟玉莲;区正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昆明市中老年人牙列缺失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目的:分析与牙列缺失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四城区478名50岁以上的且患有牙列缺失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 SPSS13.0对数据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不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牙周病、骨质疏松、消化不良、高血压、糖尿病是牙列缺失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牙列缺失的预防应以一级预防为主,针对危险因素即病因预防。二,三级预防为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蓉;王祥芸;杨杨;彭蓓;张晓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应用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6例脊髓损伤患者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的次数,并在导尿前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26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有效性达90%,20例患者经20-40天间歇导尿,残余尿量达到80mL,可以终止导尿;75%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尹显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 COPD 康复期的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通过对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彭淑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对腰椎管狭窄采取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术的具体疗效。方法:从本院选取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患者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选择单纯后路减压治疗法,观察组选择后路减压联合内固定植骨治疗法,对比两组的具体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的优良率,观察组(86%)明显高于对照组(61.6%),P<0.05;观察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好、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均好于对照组,P<0.05;但对比术后腰腿痛情况,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术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崔涛;吴学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予托拉塞米与呋塞米20mg 静推。治疗14d 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 BNP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LVEDD、LVEF 和血浆 BNP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1)。结论:托拉塞米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 BNP 水平。

    作者:卢丹;张帆;吴岩松;赵振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产儿死亡与围产保健

    目的:为了降低江阴市围产儿死亡率,减少病残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对我市2010年-2012年产科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方法:监测江阴市2009年10月-2012年9月的围产儿死亡情况。结果:围产儿死亡率:2010年为3.65‰2011年3.08‰2012年3.07‰。

    作者:吴榴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体征及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一般发生于重度有机磷中毒,主要表现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治疗恢复慢,但效果良好。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常发生于重度中毒后,主要损害四肢周围神经,发病机制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马航;李顺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肛理肠汤治疗肛门坠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舒肛理肠汤加减治疗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肛门坠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舒肛理肠汤加减口服加外用栓剂及洗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四妙丸或补中益气丸口服加外用栓剂及洗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43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3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肛理肠汤治疗肛门坠胀,安全实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邢云丽;杨巍;卢亚峰;张志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阴道镜对宫颈疾病诊断的应用分析

    宫颈癌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宫颈癌筛查,早诊早治的深入开展,阴道镜检查对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产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产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 O.125%罗派卡因联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对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健康足月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在硬膜外腔持续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 与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病房常规杜冷丁50mg 肌注。观察①在12h、24h、48h 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宫底高度变化、阴道出血量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②肠排气时间吴,哺乳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在疼痛评分上镇痛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1),在宫高、不良反应、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镇痛组的肠排气显著短于对照组(P<O.01),哺乳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125%罗派卡因联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

    作者:王雪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住院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呼吸音恢复至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时间、胸片恢复至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心力衰竭发生率为2.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孙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真空灭菌器 B-D 测试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B-D 测试即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测试。蒸汽灭菌的功能决定于所有物品的表面是否完全与饱和蒸汽接触,B-D 测试是专用于检查预真空灭菌器内是否还有空气残存,以评估预真空灭菌器内排除空气能力的一种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应用,B-D 测试失败的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操作因素和设备因素等,因此,加强B-D 试验的过程管理,是保证消毒供应室 B-D 测试成败的关键。

    作者:李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分析,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离子系列、血脂系列、肾功能、肝功能、血凝系列、风湿系列、血沉、尿常规、D2聚体、结核菌素试验。结果: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29例结果异常,阳性率96.67%。临床出现离子系列异常,血氯升高5例,血钙降低6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2例;血糖异常升高3例;血脂异常2例;血凝系列异常12例;风湿系列异常3例。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以并发多种内、外科疾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治应用中,提供科学、有效依据,非常重要。

    作者:杨勇;郭文龙;王嘉宁;李正军;庄来挺;姚克胜;王凯;贾贺;孙丽艳;毕连君;肖景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部感染误诊为伤寒2例分析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我国一直呈散发状态,一旦外环境--食物载体--人群形成有效的传播链可呈高度散发的地方性流行。

    作者:尹惠萍;陈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佐辛在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无痛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丙泊酚2mg/kg(B)、地佐辛0.1mg/kg(D)、舒芬太尼0.1ug/kg(S组),D和S组都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D和S组分别静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2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颈锥切时(T2)、术毕清醒时(T3)各时刻点的MAP、HR、RR和SpO2和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术后10min的宫颈痛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0时MAP、HR、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与T0比较MAP、HR、RR、SpO2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MAP、HR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宫颈痛VAS评分均大于D组、S组(P<0.05);S组SpO2T1、T2时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在无痛宫颈锥切术的麻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红;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人配合在不合作白血病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配合操作的白血病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89例次白血病患儿由两名护士协同进行留置针穿刺,操作者和助手共同评估静脉情况,助手安慰鼓励并固定好患儿穿刺侧肢体,操作者穿刺,见回血后由助手协助送入导管,留置成功后仍固定好患儿直至敷贴贴好为止。结果:85例次一次性留置成功,成功率95%。前臂静脉1例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手背静脉1例及足背静脉1例送管困难至导管折叠,手背静脉1例送管过程中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后4例均采取重新穿刺成功。通过此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作者:李小丽;何玮;李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 TAH(即为:经腹子宫切除术)、TVH(即为: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011-09-12到2013-07-24,我院有80例子宫病变女性,其中,有40例行 TAH,称为:经腹切除组,有40例行 TVH,称为:阴式切除组。之后,对比阴式切除组和经腹切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阴式切除组的各项情况都比经腹切除组的好,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长短、肠功能恢复的好等,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的疗效更好,可行性、适应性、安全性都较高,应予以推广。

    作者: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开窗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术式为小切口开窗术。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感染以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发生,其中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结论:行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东伟;贾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压漏测率中的作用

    2012年下半年我科存在电子临时医嘱单漏签时间和姓名,护士执行用药后不及时签执行时间、姓名,电子体温单漏血压、体重、大便等项目,评估单漏项、评估数据错误等问题较多。虽然护理部进行了督导、培训,各科室护士长进行教育,但我们科室该问题仍较显著。为此,我们决定开展品管圈活动,我们经过头脑风暴法选定降低血压漏测率为活动主题,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闫晓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农村妇女与城镇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对比及分析

    目的:通过开展妇女病普查,了解我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中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发病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发病率。方法: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对普查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分泌物进行滴虫、念珠菌、线索细胞[1]检查。结果:873例农村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体感染201例,阳性检出率为23.02%,其中滴虫感染率为4.47%,念珠菌感染率为8.36%,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10.19%;688例城镇妇女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原体感染78例,阳性检出率为11.34%,其中滴虫感染率为1.74%,念珠菌感染率为4.07%,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5.52%。结论:城镇妇女和农村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均为细菌性阴道病比例高,念珠菌感染次之,滴虫感染低,其中农村妇女阴道各项病原体感染及总体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城镇妇女。这与农村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及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密不可分,农村医疗机构条件和医务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钟举;彭利萍;赵美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意外伤害所致骨折患儿的注意网络功能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意外伤害所致骨折患儿的注意网络功能特征。方法:以34例因意外伤害所致的骨折患儿为病例组,以及按年龄和性别配对的34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心理测试软件(ANT)对其觉醒、指向及执行控制三种注意网络效率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病例组(24.1±16.7 ms)警觉网络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3±22.5 ms)(t=2.33,P=0.022);而在执行控制网络效率上病例组(111.9±43.2 ms)显著高于对照组(92.3±26.0 ms)(t=2.27,P=0.023);但两组在定向网络效率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意外伤害所致的骨折患儿可能存在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功能的损伤。

    作者:许友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误吸环氧乙烷一例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女,29岁,在某整形医院行阴道紧缩术时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麻醉医生予以吸氧,误将环氧乙烷当作氧气给患者面罩吸入约十分钟,发现患者烦躁后逐渐转入意识不清,急忙拨打120转院。患者入院时意识不清,血压130/80mmHg,心率138次/分,脉氧78,呼吸微弱,面罩吸氧(120车上氧气),双眼大量白色分泌物,瞳孔直径约1mm,对光反射消失,且形状不规则,双肺听诊满布湿啰音,心律齐,全身皮肤苍白,深浅反射均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38×109/L,RBC 4.88×1012/L, HBG 133g/L,PLT 320×109/L N78.8% L 9.1% M 11.7%;血气分析血生化:PH 7.17 PACO256mmHg Pao242mmHg BE-4.2mmol/L,血钾4.7 mmol/L 血钠120 mmol/L 血氯72 mmol/L 谷丙转氨酶111Lu/L 谷草转氨酶105 Lu/L;尿素氮19.5mmol/L。入院后立即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纳洛酮、甲基泼尼松龙、丹参多酚和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患者病情逐渐恶化,于入院后十九小时,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作者:王刚;赵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 Coats 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 Coats 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探讨 FFA 在 Coats 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临床诊断为 Coats 病的患者的眼底表现和 FFA 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病例的17只患眼中,14只眼来诊时就已出现了典型的视网膜深层的大片状黄白色渗出物及异常血管形态,3只眼在检眼镜下未见明显的渗出及血管异常;但在 FFA 上已出现了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扩张及荧光素渗漏,并在密切随访中出现了典型的渗出物及血管异常。结论:大片状视网膜深层的黄白色渗出及血管异常是诊断 Coats 病的特征性改变,即使在典型改变尚未出现的早期,FFA 也能清楚的发现病变区视网膜末梢血管的荧光渗漏。在 Coats 病预后极差的自然病程中,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至关重要。所以,FFA 对 Coats 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志刚;魏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肝硬化患者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不良情绪发生及评估心理干预对其改善效果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状况,然后进行心理干预,再次评定心理状况,分析效果;结果:肝硬化病人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焦虑、抑郁明显,分别是50.3%和48.5%,经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预防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给予及时干预和帮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作者:岳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 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 HP 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 HP 感染。结果: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HP 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的 HP 感染率69.8%,HP 感染率在不同部位的胃癌中比较无差异,与胃癌高发区 HP 感染率62.5%相近。结论:胃癌的形成非常复杂,即使在 HP 感染低发区,HP 感染可作为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1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现代医学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中药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和康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8例庆大霉素液联合湿毒清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庆大霉素液联合湿毒清在治疗湿疹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湿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34例,联合用药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皮疹消退时间、有效率、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和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和皮疹消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治疗方法治疗湿疹均有效,但是联合用药较单药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单一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药对照组。

    作者:卜玉杰;黄德峰;李少昊;李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分检及意义

    通过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的剖取及病理检测结果,了解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的病理分期是指导临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可靠依据,任何一种术前的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都无法达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程度。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术中 N1淋巴结和 N2淋巴结彻底清扫及病理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N2淋巴结的清扫比较规范,有明确的标准,而 N1淋巴结的清扫则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随着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深入,N1淋巴结被逐渐重视起来。本文主要对 N1期淋巴结,尤其是13~14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张磊;郭占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葛根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应用探究

    目的:研究葛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对临床治疗观察,分析葛根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通过大量资料的查阅,以及葛根提取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上的效果,分析得出葛根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结论:葛根素是中药葛根的主要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张力,生津透疹等作用,对临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瑞;武爱民;白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 RDW 变化及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S)是一种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临床特征的多器官功能受损的妊娠并发症,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严重危害母婴健康。血细胞分析参数测定简单方便,而且其新的临床意义也逐渐被认识。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异性的参数,主要应用于贫血的诊断,有研究表明血红蛋白正常情况下RDW可以用来诊断和监测心血管、高血压等慢性疾病[1]。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金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围生期出生缺陷的预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1]。出生缺陷不但是造成儿童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日渐成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是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胡兰英;周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30眼)的 CSC 患者进行OCT 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30例(30眼)经 FFA 确诊的 CSC 患者渗漏点为38个,在 OCT 检查中,有2眼(3个渗漏点)表现为色素上皮层(RPE)脱离,11眼(12个渗漏点)表现为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17眼(23个渗漏点)表现为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结论:OCT 不仅可以对 CSC 患者进行定量、定性检查,还能准确定位渗漏点,具有无创性、灵敏性、安全性、可重复性,可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作者:吴迪;梁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血清 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 法测定了30例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20名无脑梗塞的尿毒症患者作比较。结果: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在治疗前血清 VEGF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 TGF-β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时血清 VEGF 水平明显下降(P<0.01),4周时与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TGF-β1水平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4周时与2周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清 VEGF、TGF-β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尿毒症并脑梗塞患者病程、指导临床实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唐艳辉;矫淑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的在围麻醉期运用进展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催眠、抗交感、镇痛和无呼吸抑制等药理特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不仅可以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降低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可以降低围拔管期的风险。本文对其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与全身麻醉药联用、围拔管期运用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高营养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高营养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输注静脉高营养所致静脉炎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用水胶体敷料,对照组使用50%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治疗静脉高营养所致静脉炎疗效优于传统湿敷,值得推广。

    作者:彭纯;吴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PLC 测定肉及肉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肉及肉制品中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一种简单可行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沉淀剂除去肉及肉制品中的脂肪及蛋白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结果:1、采用金属盐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1%,1.14%,0.64%,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1%~99.1%,98.5%~100.6%,98.9%~99.8%;2、采用生物碱试剂作沉淀剂时,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1.48%,0.31%,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8.2%~91.4%,88.7%~93.8%,89.1%~94.6%。结论:方法1是一种简单及结果准确的前处理方法。

    作者:李冀斌;黄娟;龙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目的: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对181例,年龄小于45岁,同时确诊心肌梗死(符合2007年ESC 共识心肌梗死诊断新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入选本研究。入选对象共181人,其中有157人,完成了2年随访,随访率为86.74%。对所有患者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部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随访采用门诊、电话随访或住院随访诊治的形式,随访1年、2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随访终止于进入调查后的2年。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访2年后,所有患者SBP、DBP、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较随访前明显降低;但SBP、DBP、腰围(120.55±16.43)、甘油三酯(1.71±0.38)等指标,总体上未达标;在完成随访的157人,吸烟人数较前明显下降,但仍有89人仍在吸烟。结论: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达标。因此临床上需继续通过宣教、随访的形式进行干预。把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水平内,从而防止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作者:古丽娜尔·白托拉;马依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将2012年07月至2013年07月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手术前后患者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数值,讨论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形成机制。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为35.29%(24/68),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血栓,其中14例患者在门静脉系统形成了混合性血栓,9例患者术后形成脾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在门静脉压力变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栓组血小板计数术虽高于未发生血栓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门静脉压力降低是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危险因素;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意义不大。

    作者:商爱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其防治进展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常见于心、脑、肾及视网膜。糖尿病血管病变是临床上至今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今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比率要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率约是非糖尿病人群的两倍。因此,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生化、药理及临床的研究十分重要。

    作者:宋婷婷;陈琦;张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 CT 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股骨头坏死是骨头缺血性坏死,同时也是非常常见的骨关节方面的病症之一,大多数是由于风湿病、潜水病、烧伤和血液病等病症所引起的,我们要先破坏邻近关节层面组织血液方面的供应,从而造成骨头的坏死,它主要的症状,是由于间断性疼痛造成了持续性的疼痛,从而引起疼痛引发肌肉性的痉挛,由于我们的关节活动受到严重的限制,导致部分人员严重致残酷。

    作者:高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地佐辛复合芬太尼以及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09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200例实施无痛人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实验组采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以及丙泊酚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及丙泊酚对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进行麻醉,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杜建华;谭金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对肿瘤转移影响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联合研究结直肠癌外周血及腹腔灌洗液细胞角蛋白(Cytekeratin 20)CK20的变化,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连(RT-PCR)法检测51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及腹腔灌洗液 CK20的变化。结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手术前后右颈内静脉血及腹腔灌洗液检测 CK20阳性表达率变化(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与 TNM 分期有显著相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增加肿瘤扩散风险。

    作者:刘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yclin d1及 survivin 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从放疗、放疗敏感性及 cyclin d1和 survivin 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鼻咽癌治疗多以放疗为主,但在放疗开始之前,尚不能准确预测鼻咽癌患者的放疗效果,这就给制订治疗方案带来了极大地困扰。因此,寻找预测患者放疗敏感性的分子标志物,在临床治疗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银波;夏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老年便秘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应用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福静清)缓泻的清洁效果。方法:将106例需要接受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仅于检查当天给予福静清,实验组给先于检查前一天给予1包福静清缓泻,再于检查当日服用福静清,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药物耐受度、规定时间肠道准备完成情况及肠道清洁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药物耐受度、规定时间肠道准备完成率及肠道清洁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采用先于检查前两天每天给予1包福静清缓泻,再于检查当日服用福静清的方法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可以提高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肠道清洁度,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作者:胡于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敷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敷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普唑仑治疗。分别在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敷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蒋晴;吴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2例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法对92例肺部周围性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结果:92例病例中确诊88例,其中恶性肿瘤79例,肺结核5例,炎性病变4例,活检诊断性95.7%(88/92)。无假阳性,假阴性4例。本组出现并发性9例,其中6例少量气胸,2例肺内出血,1例少量气胸合并肺内出血。结论: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确诊率高,且操作相对安全、简便,是肺周围型病变确诊的重要方法。

    作者:李小山;吴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 TLC 法同时鉴别制剂中红花、山矾叶、小檗皮;采用 HPLC 方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磷酸(10:90:0.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3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在0.412-2.0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 为0.5%(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韩秀兰;张志成;常立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椎椎体旋转在颈椎病影像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颈椎椎体旋转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的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患者30例,统计治疗前后颈椎 CT中椎体旋转角度和症状评分,随机选用健康查体者30例进行比较。结果:颈椎病组和对照组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颈椎病组治疗前后椎体旋转角度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颈椎病组椎体旋转度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椎病与上位和下位颈椎体的旋转关系密切。

    作者:白纪红;王永利;张翠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 ACT 评分对哮喘控制的意义

    目的:探讨ACT评分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哮喘患者58例,每月随诊病人进行ACT测试,观察患者病情控制,并在患者就诊前、就诊后1年后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ACT:14.89±5.62 VS 21.48±3.18, FEV1/FVC:86.68±20.06 VS 94.26±15.62,FEV1%:51.57±20.44 VS 66.59±19.55,PEF%:48.92±24.99 VS 66.61±22.75,P值均<0.05),ACT与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结论:ACT评分和PEF%一样均可用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和哮喘控制,指导阶梯治疗。

    作者:叶涵;邵娟;王德峰;吴翔吴;聂小东;张国荣;陈豫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 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 BLBCs 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 A 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 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 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为 P=0.015,核样呈泡状为 P=0.017;BLBCs 免疫指标为:Vim、cyclin E、CK5/6均为 P=0.000,SKP2为 P=0.007,CD117为 P=0.018。结论:BLBCs 为特殊种类的亚型侵润性乳腺癌,通过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查结果能够对 BLBCs 进行诊断。

    作者:王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疗程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不同的疗程对治疗的影响,为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线索。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2013年6月间内科门诊诊治的经C13呼气实验证实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胃镜检查为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均愿意接受根除HP的治疗。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101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20 mg/天,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天药物口服,疗程7天;另一组105例患者则给予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的三联药物治疗,连续服用14d;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2次,于停药后4周分别进行C13呼气试验以确定是否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4周观察组C13呼气试验阴性率分别为:7天治疗组75例阴性,26例阳性,阴性率为74.25%;14天治疗组94例阴性,11例阳性,阴性率为89.52%;统计学分析显示停药后4周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在临床普遍存在,传统的7天治疗效果欠佳,延长到14天治疗可更有效的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宋丽芳;朱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鲨鱼微量元素硒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与研究

    目的:建立鲨鱼中硒的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在铁氰化钾-盐酸体系中,用硼氢化钾作还原剂,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硒浓度在0~25ug/l 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 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13ug/l,样品检出限0.016mg/kg,相对标准偏差1.45%~3.23%,回收率93%~102%。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精密度高,干扰少,简便适用,适合鲨鱼中硒的测定。

    作者:章亚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2月6月因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者24例(腔镜组)和开腹手术者24例(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前24h 及手术后24h、48h、72h 采集外周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BG)、皮质醇(P)、C 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 h 的 BG、P、CRP 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腔镜组的 BG、P、CRP 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胆囊切除机体应激反应比较小。

    作者:顾杨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坐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因身心障碍引起的疾患日益增多,因此本文主要从静坐理论渊源、静坐养生原理和功效及静坐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静坐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李邓辉;洪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根管显微镜下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比较

    目的:比较根管显微镜下离体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现率。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于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拔除的106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S 组与 D 组,每组各53颗。S 组采用改良开髓口,根管显微镜下探查寻找 MB2,计算和统计发现率;D 组则将53颗牙制成透明标本,观察近颊根的解剖形态,并通过根管显微镜查找 MB2,计算和统计发现率,对两组试验的发现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改良开髓口根管显微镜条件下,S 组中共计在42颗牙下发现 MB2,S 组的发现率为79.25%,D 组中共计在45颗牙下发现 MB2,D 组的发现率为84.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根管显微镜 MB2的发现率与实际发生率相接近。

    作者:生安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性抽动症视频脑电图分析及临床研究

    通过探讨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与视频脑电图特征进一步探讨其诊断关键及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10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临床病史及视频脑电图比较分析。结果:EEG 异常36例,异常率36%,其中32例表现为枕区基本节律慢化,α波指数减少,α波调节调幅不良,阵发高幅θ节律等非特异性异常;记录患者发作期的同步脑电变化均未发现癫痫样异常放电。结论:1.视频脑电检查在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鉴别诊断的作用;2.多发性抽动症具有与癫痫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

    作者:肖洁;李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我院用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与米安色林作对照治疗老年抑郁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鹏;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致子宫切除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切除的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关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致子宫切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1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表征,并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患者年龄、有无妊娠史、葡萄胎 B 超检查时是否存在特征性表现等均是导致侵蚀性葡萄胎误诊为子宫肌瘤的原因。结论:对于绝经期女性而言,极易产生误诊,因此只有对患者病症进行详细的资料分析,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并区分子宫肌瘤与侵蚀性葡萄胎之间的区别才能够作出正确判断,降低误诊发生率。

    作者:张晓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IV 患者破宫产手术配合与职业防护

    目的:总结 HIV 患者破宫产的手术防护及术后的处理。方法:回顾和分析12例 HIV 患者剖宫产手术正确的职业防护。结果:12例破宫产手术顺利完成,参加手术人员无职业暴露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加强手术人员的防范意识,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规范的手术配合及术后处理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是避免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懿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资料,所选样本分为两组:A组(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与B组(奥美拉唑+西沙比利),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91.55%(65/71),B组总有效率为82.35%(7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面更具优势,且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新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研究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患者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对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有计划进行2年随访,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饮食、起居、合理的用药等科学的监测血压,对干预前、干预后血压稳定进行比对。结果:经过2年的社区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合理用药等不良行为习惯大大改观,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进行社区干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含量浅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定量检测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8例经我院确诊的乙肝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患者体内血清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HBV-DNA 含量,比较血清标志物与 HBV-DNA 检测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组与 HBsAg+/HBeAg+/抗-HBc+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6/16)与95.45%(84/88),HBV-DNA 对数值分别为7.85±2.12拷贝数/ml 和7.08±2.65拷贝数/ml;27例 HBsAg+/HBc +组、85例 HBsAg+/抗-HBe+/抗-HBc+组、11例抗-HBs +/抗 HBe+/抗-HBc +组、8例抗-HBe +/抗-HBc+组、23例抗-HBs+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96%、52.94%、37.50%、27.27%、4.3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 HBV-DNA 阳性率与血清标志物存在相关性;同时进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 HBV-DNA 定量检测能较准确直接地反应病毒复制程度及传染强度,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车梦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紧急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颅内血肿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紧急钻颅减压抢救脑疝期颅内血肿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疝期颅内血肿患者2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先对于其进行紧急钻颅减压手术再对其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直接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紧急钻颅减压的方法对于脑疝期颅内血肿患者进行抢救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克氏针外固定架结合钢丝抽出法治疗屈指深肌腱止点断裂

    目的:介绍一种克氏针外固定架结合钢丝抽出法治疗屈指深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方法:总结5例屈指深肌腱 I 区断裂的止点重建方式结果:5例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克氏针断裂、滑出、针孔感染、皮肤坏死等不良后果。结论:本术式为修复屈指深肌腱 I 区断裂的止点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周程林;丁法明;张德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游泳的临床研究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针对新生儿生理,心理而开展的一项全新的保健活动。研究证明,游泳有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

    作者:吴雅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笑气在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镇静法在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中的应用,观察其使用安全性和在无痛拔牙术时的镇痛麻醉效果。方法:把60例拟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牙科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进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对照组: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实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拔牙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疼痛程度(VSA 评分)和镇静程度(Ramsay 评分)的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拔牙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好,疼痛程度显著减轻,SBP、DBP、HR、SPO2变化平稳。结论:对于口腔门诊进行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且伴有牙科恐惧症患者,拔牙术中将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组织麻醉联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麻醉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满足患者无痛拔牙的愿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彬;谢春莲;古汉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每日静脉推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连续14日)和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00mg,连续14日),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14日两组患者血清中 NSE的含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 NSE 的含量在治疗后第4,7,14日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前列地尔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NSE 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邓立军;欧阳存;蒋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MT 耦合健身理论应用研究

    激发穴位经脉活性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科学途径。介绍了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该理论重视人体头部、腰部和脚底穴位的保健功能。基于 MMT 耦合健身理论,详细论述了健身腰带的研发过程:1)人体保健腰带包括腰带、附着在腰带上的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和药包,腰带从外侧到靠近人体的内侧依次设置有电气石陶瓷粉、磁性氧化铁混合层和药包;2)针对人体腰部的19个穴位,保健腰带前部和后部是主要健身区,前侧保健区涉及命门、阴交、气海等13个穴位,后侧保健区涉及上髎、肾俞等6个穴位;3)保健腰带药包由续断、萝藦、牛膝、吴茱萸、茯苓、追风伞、决明子、绞股蓝、梦花根、淫羊藿、骨碎补组成,获得其优化重量比。临床试验验证了所研发保健腰带的有效性,实验条件下总有效率可及85.9%。研究成果对于推动 MMT 耦合健身理论的应用研究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雪诺;陈洪凯;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新液配合 LEEP 刀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颈良性病变经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对宫颈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68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治疗组 LEEP 刀治疗后宫颈创面外敷康复新液,对照组仅作 LEEP 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宫颈创面愈合、阴道排液、出血等情况。结果:8周末时一次治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78.9%,治疗组脱痂过程短,完全,到第4周已经全部脱痂,对照组第4周只有26.3%的病例全部脱痂。治疗组阴道排液量明显减少,治疗组阴道排液及流血量少于月经量为34例(89.4%),对照组为15例(39.4%)。治疗组阴道排液流血时间平均8.37±2.16d,对照组平均16.57±3.01d。结论:宫颈良性病变 LEEP 刀治疗后,配合康复新液对减少阴道排液、出血及创面的修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简便易行,疗效可靠。

    作者:李奔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IC)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60例,按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81)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79),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间歇性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病后一个月、病后六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和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间歇性导尿有益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丁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比较PP与PPI用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对优越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8例,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用0Pearson相关分析PP、PPI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PP及PPI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p =0.5899、rP I=0.6386,P﹤0.01)。结论:PP及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者对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且PPI更有优越性,PPI可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作者:廖婉玲;徐贻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纤维瘤病 II 型1例并文献复习

    1病例摘要患者,女,22岁,因双下肢无力3+月于2013年7月22日入院。既往无慢性病史,其父在我院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病(混合型),已去世。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黏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眼球无外突,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瞳孔3mm,右侧瞳孔直径3.5mm,对光反应灵敏。右侧 Horner 征(+),耳郭无畸形,双耳听力减退,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言语清楚,对答切题,无理解力、记忆力、定向力减退,颈阻(+),克氏征(-),布氏征(-),双眼视力正常,无眼睑下垂,无眼球震颤,右侧眼裂变小,双侧鼻唇沟对称,无口角低垂,双侧 Bell 征(-),双耳听力减退,无肌肉萎缩,无肌肉肥大,无肌束颤动,无不自主运动,左上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肌力1级,肌张力正常,右上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左侧腱反射亢进(+++),双侧指鼻试验稳准,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双侧快复轮替动作稳准;颈7-胸2段脊柱叩击痛(++),颈段以下痛觉减退,左侧病理征(+),右侧病理征(+)。辅查: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均未见异常,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腰椎+腰底段 MRI:未见异常,头颅 CT:双侧桥小脑脚区占位性病变,左侧三叉神经走行区多发结节,考虑多发神经纤维瘤累及双侧听神经瘤及左侧三叉神经瘤可能性大;颈胸段 MRI 示平颈2-胸6平面后方椎管内脊髓占位性病变,考虑脊髓肿瘤可能性大;MRI 示:右侧桥小脑脚区可见占位性病变,大小分别约1.6 x 1.9cm,T1W1呈等信号,T2W1呈等高混杂信号,左侧听神经可见增粗,左侧桥小脑角区可见一占位性病变,大小约0.8cm x 0.9cm, T1W1呈等信号,T2W1呈稍高信号,左侧迈克尔腔显示增宽,左侧三叉神经根部增粗。右侧迈克尔腔显示不清,第四脑室可见扩张;平颈2-胸6平面,相应后方椎管内可见囊实性占位性病变,脊髓形态不规则,肿胀,T1W1呈等、低混杂信号,T2W1呈等、高混杂信号,其中位于胸2椎体后方见类圆形长 T1长 T2信号,相应该范围内脊髓外蛛网膜下隙变窄。注射 Gd-DTPA 增强扫描:上述病灶明显强化。MRI 诊断: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予营养神经、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请脑外科会诊建议可行手术,但手术风险大,效果差。患者以经济原因为由,拒绝进一步治疗,签字出院。

    作者:张建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TEN 与 Survivin 在胃息肉和胃癌表达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 PTEN 与 Survivin 在胃息肉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 PTEN 与 Surviv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蛋白的阳性率:正常胃黏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组之间表达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者和腺瘤性息肉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 蛋白的阳性率:Survivin 蛋白在正常胃黏膜和炎症性二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中,与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相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 蛋白高表达组中可见 Survivin 蛋白低表达,二者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TEN 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低而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高。Survivin 在正常胃黏膜和炎症性息肉 PTEN 高表达组可见Survivin 的低表达,者可能参加胃息肉癌变的过程,两者之间起着协同的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松;朱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4例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 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24例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早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采用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变后,立即使用碘染色显示病灶范围,并使用超声内镜检查病变浸润深度。采用 EMBM 法切除病变组织,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24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完全切除,使用1-8枚皮圈套切,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中,3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个别患者出现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作为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治疗的有效方法,手术中操作比较简便,手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小且可连续切除多次,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姜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三白冲剂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三白冲剂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1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三白冲剂(6-12g口服,日二次)联合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每周一次)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308nm准分子激光照射治疗(每周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42, P<0.05)2.治疗组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02,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三白冲剂治疗稳定期白癜风起效快、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丽艳;张君华;丛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曲安奈德与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OLP 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行病变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每周1次,4次为一个疗程,同时进行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隔日1次,共18次;对照组单用曲安奈德行局部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1.58%,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的复发率分别为10.53%和34.21%,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治疗 OLP,可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屹嵩;魏冰;樊开斌;王天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应用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冠状 CT 扫描 Sanders 分型(Ⅱ~Ⅳ)[1]跟骨骨折20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中跟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5~15个月,平均12个月,跟骨外观及功能恢满意,按 Creighton-Nebraska 跟骨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分[2],优秀17例,良好2例,一般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冠状 CT 扫描 Sanders 分型(Ⅱ~Ⅳ)跟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廖直斌;黄三明;曾鸣凤;张福生;吴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配合椎弓根钉固定远期疗效研究

    目的:对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椎弓根植骨椎体配合椎弓根钉固定的远期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进行经椎弓根植骨椎体配合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随访2~3年,观察并统计患者远期疗效。结果:随访的35例患者中,疗效良好,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2~3周可以早期离床活动,生理弧度、椎体高度恢复良好,未出现断裂及松动,椎体高度远期检查无丢失。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结合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椎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和复位作用,远期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林明;刘伟林;苏士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骨折

    目的:研究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倾斜移位60度以上的儿童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儿采用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复位良好,较好2例。结论:撬拨复位结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小头骨折可靠有效。

    作者:吴崇昊;戴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乙肝患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

    目的:评价开展乙肝健康教育干预后在提高乙肝患者对乙肝疾病正确认知的作用,以期降低患者及其家属对乙肝的恐惧感,加大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421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干预组入院期间实行严格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知识认知情况调查表对干预前后的认知状况和对乙肝的恐惧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在住院前后对乙肝的认知状况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乙肝知识的认知状况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对乙肝恐惧程度均降低,但干预组得分比对照组更低。结论:在患者入院期间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乙肝的认知状况,也可以降低患者对乙肝的恐惧程度,应该提倡并广泛开展此项工作。

    作者:徐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垂体后叶素和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止血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剥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效果。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43例为治疗组(垂体后叶素组),切开子宫浆膜层前于肌瘤周围宫体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12 U +0.9%氯化钠5ml,37例为对照组(缩宫素组),宫体局部注射缩宫素20 U +0.9%氯化钠5ml,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减少[(45.4±25.7) min v s.(60.6±24.6) min, t =-3.467,P =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58.8±31.3)m l vs (118.5±36.2) m ,l t =-4.155, P =0.000]。结论:子宫肌瘤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金波;胡素真;刘凤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 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 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淋巴细胞亚群 Treg 和 Th17细胞在 AS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 AS 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患者和19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清中 IL-10、TGF-β、IL-17及 IL-23水平。结果:AS 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 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 TGF-β、IL-10升高不明显(P>0.05)。AS 患者血清各细胞因子与疾病活动度(BASDAI)、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无相关性。结论:AS 患者外周血中存在 Treg/Th17失衡,Treg/Th17失衡可能参与了 AS 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秀秀;陈淑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6月产后康复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167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5例)和阴道顺产组(102例)。观察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阴道分娩组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时应注意产程,加强对盆底保护,产后及早做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以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病年龄。

    作者: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人的疗效和胰岛功能的影响

    目的:讨论并且分析对于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的5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的患者改用瑞格列奈的同时于睡觉前注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的患者在改用瑞格列奈的同时于睡觉前注射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的变化以及 C 肽的变化。结果:全部50例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经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治疗之后,在两组胰岛素的使用量较为接近的情况下,患者血糖状况均有显著的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中发生的低血糖事件要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的 C 肽水平有较为明显的升高。结论:对于磺脲类继发失效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的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几率,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 C 肽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卢翠舫;纪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髂骨骨皮辨移植修复足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髂骨皮瓣治疗足部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例合并软组织缺损、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游离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治疗。结果:6例全部取得成功,术后随访时间半年~2年,临床效果满意。6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3~12个月。优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3%。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皮瓣移植移植修复治疗足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可同时修复骨和软组织两种缺损。使病人住院时间缩短,加快骨折愈合时间,大限度恢复和保留了邻近骨折的关节功能。并且早期恢复肢体负重行走功能。

    作者:郭大强;李展添;邹红平;刘伟鑫;郭伟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痔疮切除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个或多个柔软的柔软静脉团。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多发生于经常站立者和久坐者。痔疮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在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在此处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很多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的受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的很薄,所以排便时极易破裂。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的肛门周围,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外痔有时会脱出或者突现于肛管口外。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妊娠分娩等情况才会发生,排便后、分娩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导致发生血栓。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集成块,从而引起疼痛,甚至破裂出血。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一般来说,中后期痔疮多采用手术治疗。防治痔疮术后并发症是肛肠科的重要内容。尿潴留是痔疮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痔疮患者术后一定要做好术后尿潴留预防护理工作。

    作者:李金莲;吴振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04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侧颈动脉及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同时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并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根据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正常组18例,轻度组24例(B组),中度组32例(C组),重度组30例(D组)。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①腰椎、股骨骨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空腹C肽、极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②各组间以腰椎骨密度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越重,骨密度下降越明显。

    作者:陈丽;吕芳;司玮;王国娟;胡国平;刘皆;张强;吴德云;马维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动神经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对引发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诊断进展,在此基础上,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将来的治疗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临床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韩丽;刘彦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及预防

    小儿龋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但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宜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从小儿龋齿的发病因素及预防措施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陈芳;方闽宁;罗彩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在孕妇子痫前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28周以上在本院住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3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43例,用平均动脉压和蛋白尿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 C 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 C 反应蛋白比正常健康孕妇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比轻度子痫前期 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作者:魏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澍青医专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原发性痛经的非药物性措施研究

    以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澍青医专在读1000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针对痛经的非药物性对策。发现其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高校应该大力推广瑜伽、健美操等,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能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身体的机能和适应力。

    作者:孙楠;陈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SCT肺容积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 CT 肺气肿体积比例指标及肺容积指标在 COPD 疾病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 COPD 病例87例和健康对照29例,进行64层螺旋 CT 容积扫描,采用诊断试验 ROC 曲线分析 CT 肺容积等指标在 COPD 诊断筛查的应用价值。结果:三个肺气肿容积比例指数诊断 COP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P<0.01);肺容积指标中 Vin、Vex 指标的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了0.773、0.859,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CT 肺气肿体积比例指标诊断筛查 COPD 效果较好;Vin 和 Vex CT 肺容积指标,具有较好的诊断筛查价值。

    作者:尹子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显效32例,好转11例,其有效率93.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经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改善其住院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仁斌;王晓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血脂及血糖的关系

    目的:分析 Hp 感染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收集体检的健康人群中13C 呼气试验检测 Hp 阳性者(A 组)30例,阴性者(B 组)30例。观察两组的血脂及血糖的比较结果。A 组予以抗 Hp 治疗,四周后复查血脂及血糖,观察 Hp 根治者与治疗前血脂及血糖变化的比较结果。结果:1、A 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水平明显高于 B 组(P <0.05);两组总胆固醇(CHO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复查 Hp 阴性者27例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p 感染可能引起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GLU)的升高而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升高。

    作者:陈昱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鼻渊肺经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鼻康2号治疗,对照组予千柏鼻炎片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鼻塞、脓涕、头痛、鼻甲肿大等症状,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康2号治疗鼻渊肺经风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韦党军;梅水文;陈曙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坦洛新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坦洛新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的协助排石作用。方法:将ESWL治疗后的9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抗感染治疗,口服肾石通丸,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坦洛新。随访观察2周,评估疗效。结果:试验组结石排出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排石时间短于对照组,肾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洛新可以明显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后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少排石过程中肾绞痛的发生。

    作者:常俊锴;耿利娇;谢青南;侯俊清;徐文超;杜信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08年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报告,世界范围内,食管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第8位,恶性肿瘤死因第6位[1];在我国,食管癌占恶性肿瘤发病第4位,恶性肿瘤死因第4位[2]。临床医学用传统方法如死亡或缓解来评价某一疾病的结局,忽视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在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生理功能及家人关系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影响[3]。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生命质量已经成为国际性的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中。笔者主要是对食管癌患者生命质量各方面进行综述,包括定义、测评工具、影响因素以及干预措施,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郭玉书;程莉莎;程思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射频热疗联合 EOX 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化疗采用EOX方案,共3周期,研究组在化疗同时给予射频热疗,每次60分钟,2次/周,共12次,治疗三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研究组的近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G5.0%、28.6%)(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局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闫帅;沈伟生;邓立春;顾小伟;刘雄伟;孙静;董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原急性肺水肿高危人群的探讨

    目的:了解高原急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探究高原急性肺水肿不同差异个体易感性,总结高危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选取400名受试者分为 A、B 两组,进行高原环境模拟实验。每组各200人,其中 B 组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和肺部 X 线表现,对其进行肺动脉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和心电图监测。结果:受试者模拟海拔3300米以上的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1.5%;模拟海拔高原3900米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3.5%;海拔4500米的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为9.5%。其中身体状况不佳(疲劳、饥饿、免疫力低下、上呼吸道感染)的受试者高原急性肺水肿的患病率29.0%明显高于身体状况良好的受试者6.0%,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高原急性肺水肿的男性患者44人(68.8%),明显高于女性患者20人(31.2%)。结论:海拔高度是发生高原急性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饥饿、免疫力低下、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性别均为诱发高原急性肺水肿的重要因素。

    作者:史和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D 舌侧自锁托槽应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

    目的:考察3D 舌侧隐形矫治器的矫治效果及操作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间接诊的10例采用3D 舌侧矫治技术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对其正畸过程技术要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周期为(17.5±4.2)个月。所有患者的磨牙及尖牙关系均达到中性,牙列整齐,覆盖均匀,牙弓线居中,牙领正常。结论:舌侧正畸具有外观美观、治疗视野优良、支抗控制好等优势。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当重点掌握弓丝形状、前牙内收以及支抗控制的相关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作者:沈兰花;王鑫;孟玲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运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162例。所有患儿均具有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小儿疝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使用横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并针对上述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儿手术均获成功,但研究组患儿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疝气采用横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明显降低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更拥有手术时间少、痛苦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故此方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规律性神门穴指压治疗失眠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对失眠患者进行指压神门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临床应用研究。选取住院失眠患者60例,进行指压神门穴治疗失眠的实验两周。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失眠严重性指数自身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1)。总结:规律性神门穴指压对于治疗失眠患者具有疗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卒中后抑郁症与发病部位、时间、预后的相关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卒中部位与抑郁症发病率的差异,证实卒中过后抑郁是多因素引发的疾病。方法:将208例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症与非抑郁症两组,观察抑郁发病率与病变部位的差异,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抑郁发病率不同,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是一个多因素发病的疾病。

    作者:温进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活血通络组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天麻、丹参、钩藤、地龙、石菖蒲、远志、熟地黄、肉苁蓉等)煎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照纳入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组方煎剂;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比较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不良反应发生率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药组方煎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好,药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迎秋;齐有莉;乔钦增;范立勇;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 PCI 患者血清 LDL、oxLDL、hsCRP 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10 mg 和20 m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择期 PCI 患者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 ACS 患者随机分为 A、B、C 三组各40例,在给予吸氧、抗凝、扩张冠脉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A 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B 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C 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均1次/d。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抽取静脉血,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血清 LDL、oxLDL、hsCRP 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6周后血清 LDL、oxLDL、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 B 组较 A、C 组降低明显(P<0.05),A 组与 C 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 择期 PCI患者早期使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 LDL、oxLDL、hsCRP 水平,降低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减轻炎性反应,可能起到稳定斑块、抗栓、改善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乳腺癌辅助性化疗导致闭经患者的心理状况研究

    目的:乳腺癌辅助性化疗使部分患者闭经,严重影响女性心理健康,探讨由此而导致的心理危机。方法:采用 Zung 氏自评抑郁量表和 Zung 氏自评焦虑量表,对乳腺癌化疗致闭经的56例患者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结果:乳腺癌化疗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心理,化疗导致闭经者与未闭经者比较,抑郁和焦虑程度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化疗致闭经导致严重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指导。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倍他乐克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长期疗效的研究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长期疗效。方法:以数字法抽选9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以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按常规用地高辛和卡托普利治疗,后者服用倍他乐克治疗,比较两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LVEDD 为(60.4±6.2)mm,明显小于对照组(68.4±4.2)mm,观察组 LVEF 升为53.2%,高于对照组45.4%,观察组治疗后步行结果为(542±56)米,显著大于对照组(434±45)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有效者23例、17例,总有效率88.9%(40/45),明显高于对照组71.1%(32/45,显效、有效者16例、16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患者长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王峰;于江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核磁序列在脑积水术前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MRI序列在诊断脑积水解剖结构方面的作用。材料和方法:一共36名脑积水患者接受MRI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和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比较不同序列在诊断脑室脑池解剖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有3人(8.3%)经常规序列诊断为交通性脑积水,但经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确诊为非交通性脑积水。36人中有16人(43.9%)经过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评估后能够选择脑室镜手术。结论:常规序列对脑脊液通路的膜性梗阻不敏感,特别是在第四脑室出口和基底池。3D稳态构成干扰序列可以发现这些梗阻,从而改变手术方案。

    作者:谭震;双陈乾;赵彩蕾;王靖生;刘健刚;朱凤军;叶妙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肛周脓肿,采取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分为 A、B 两组,对 A 组患者以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 B 组患者以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综合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结果:B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根治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Th1、Th2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并研究其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是否具有相关性,探讨其T 辅助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 MM 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 Th1、Th2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β2-MG 水平。结果:①.II、III 期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8.24±1.25)%、(9.27±0.73)% VS(11.16±0.42)%(均 P<0.05), MM 组间及 I 期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 I 期降低,为(0.87±0.09)% VS(1.46±0.1)%、(1.7±0.26)%(均 P<0.01),其余组间及与正常对照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I 及 II 期增高,为(11.47±0.75)% VS(8.04±0.41)%、(6.04±1.19)%、(7.68±1.41)%(P<0.05或0.01)。②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7.99±1.19)% VS(11.16±0.42)%,(P<0.05),其余组间及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降低,为(1.02±0.12)%、(0.73±0.11)% VS(1.46±0.1)%、(1.5±0.22)%(均 P<0.05);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及化疗后稳定组增高,为(10.75±0.96)%、(11.43±1.25)% VS (8.05±0.41)%、(6.94±1.16)%(均 P<0.05)。③MM 患者 Th2细胞与β2MG 呈负相关(r=-0.376),Th1/Th2比值与其呈正相关(r=0.525)(p<0.05)。结论:MM 患者外周血 T 辅助细胞亚群存在异常,Th1、Th2细胞比例降低及 Th1/Th2比值增高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曾美秀;谢晓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 D-二聚体的研究比较

    探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 D-二聚体的可行性以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在 STAGO 血凝分析仪上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D-二聚体,在美国博适 Triage 检测仪上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法测定 D-二聚体,对两种不同方法测定 D-二聚体进行比较。试验数据表明:免疫比浊法测定 D-二聚体的重复性好于免疫荧光定量法;两种方法测定 D-二聚体在线性范围、灵敏度、抗干扰能力接近,试剂稳定性均能保存一年;美国博适 Triage 检测仪的免疫荧光定量法使用方便,是一种准确、简捷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临床的急诊心肺功能五联检验;STAGO 血凝分析仪的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 D-二聚体含量方便、快捷,敏感性高,易在大多数医院普遍推广。

    作者:卢俊婉;程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静滴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抗感染、雾化治疗(万托林、布地奈德)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滴,治疗组(30例)硫酸镁静滴,对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能提高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显效率,有效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郭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针配合 TDP 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 TDP 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 TDP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程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电针配合 TDP 优于口服中药,且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作者:朱力;谭远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水林佳联合苦参素治疗老年慢性丙肝86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水林佳联合苦参素治疗老年慢性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类老年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水林佳联合苦参素及单独给予苦参素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 AST、ALT 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Ⅲ、LN、HA、Ⅳ-C 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转阴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林佳联合苦参素具有良好的护肝作用抗纤维化功效,在提高转阴率方面效果也很明显,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健康的生命质量。

    作者:刘安庆;马玉刚;都宾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方法,比较两组药物对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情况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方法:将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各随机选取50例相关病例进行对比试验。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效果对比及HP检测。疗程结束后4周进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显示A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4.0%和90.0%,B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86.0%和70.0%,两组比较溃疡愈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p根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o。结论: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3联疗法相比传统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脞3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副反应少,值得推荐。

    作者:代敏;陈梅芝;刘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β-HCG 测定的临床意义

    HCG 是由胎盘绒毛膜的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为妊娠的特异性标志。其功能是刺激黄体,有利于雌激素和黄体酮持续分泌,以促进子宫内膜的形成,使胎盘生长成熟。

    作者:李向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就诊治疗的终站。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的方法。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病员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

    作者:徐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联合口服止泻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结果:急性<5天、急性14天、迁延性、慢性患儿中,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伟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生素C对急性运动后橄榄球运动员血清NO、NOS影响的研究

    通过测定10名男子橄榄球运动员急性运动前后静脉血清中 NO 含量、NOS(cNOS 和 iNOS)活性,并同步检测血清 iNOSmRNA 的表达水平,观察 VC 对 NO、NOS 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

    作者:王永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适合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60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方东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应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病程及高血压病分级为匹配因素1:1匹配成30个对子,每个对子中的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治疗组中医疗效得分较对照组为高。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朱新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菟丝子提取物促进大鼠精子生成的研究

    目的:研究菟丝子提取物对大鼠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醋酸棉酚建造大鼠生精障碍模型,用菟丝子提取物灌胃治疗。结果:菟丝子提取物治疗组大鼠的精子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菟丝子提取物可促进生精障碍大鼠精子的生成。

    作者:凌庆枝;董珂;高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两种类型[1]。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并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重度偏头痛列为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2]。

    作者:杨叶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库的方法探讨

    目的:建立护理管理人才库,提高护理管理队伍素质。方法:成立护理管理人才评估小组,采用公开竞聘、民主评议、心理测评等程序,选拔优秀护理人员进入人才库。通过岗前培训、科室和护理部轮转,提高业务和管理能力。结果:2008至2013年,共选拔二十余名护理骨干入选人才库作为护理管理后备干部,经培训后有8人陆续走上护理管理岗位。经人才库选拔培训的管理干部能更快地适应岗位,符合临床需求。结论:护理管理人才库的建立和培训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者素质,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黄小鸥;伍军姣;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6例甲状腺癌的再次手术体会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并且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再手术率较高(30%~40%)。目前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公认的首选模式,并且手术效果也不错。但是医学上手术的原则是在不损伤尽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的范围内可能清除癌组织和清除可能已发生转移的颈部淋巴结。手术难以完全将甲状腺切除干净,虽然手术效果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术后复发。

    作者:霍德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二孔法儿童阑尾切除165例

    目的:总结腹腔镜二孔法儿童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2月~2013年6月165例腹腔镜二孔法儿童阑尾切除术。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5岁)。单纯性阑尾炎51例,占30.9%;化脓性阑尾炎82例,占49.7%;坏疽穿孔性阑尾炎32例,占19.4%,均未合并阑尾周围脓肿和弥漫性腹膜炎。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顺利出院,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二孔法儿童阑尾切除术效果好。

    作者:刘志新;陈小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简易化疗药配置箱的制作与应用

    目前化疗药物种类繁多,而且不断有新的化疗药物用于临床,从化疗药物的说明书上可以看出,化疗药物在抗肿瘤的同时,对患者正常细胞也起到破坏作用,同时对医护人员也形成潜在的职业危害,尤其对配制人员危害更大。我院于2012年开始研制简易化疗药配置箱,使配制人员更好的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得到防护。

    作者:宋亚平;郭英梅;窦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牙周炎的氩激光治疗

    牙周炎的发展是一种慢性过程,患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不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出现牙龈出血、牙龈肿胀、牙龈溢脓、口臭等症状。当炎症继续,包绕牙齿周围的牙槽骨会被吸收而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牙间隙增宽,若不及时治疗,终可导致牙齿的脱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患牙周炎拔牙的占拔牙总数的40%左右,从而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发音、咀嚼进食。更为严重的是,牙周炎的局部感染还可作为病灶,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一些重要脏器患病。例如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消化道疾病、关节炎、虹膜炎等疾病的发生都和牙周病有关联。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本病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作者:史宁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解析老年性便秘灌肠护理心得体会

    排便的原因:正常的排便是一种反射性的动作,平时直肠内没有粪便,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产生冲动。传人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背髓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便意。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冲动。肛门外括约肌扩张。此外,由于支配膈肌和腹肌的神经兴奋,膈肌和腹肌发生收缩,腹内压增加,协助排便口。而老年人腹部肌张力及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结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弱,故易发便秘。

    作者:王壹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捐血者精神过度紧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或者夜间睡眠不佳、护士采血不顺利行为等等,导致的献血反应。近几年来,很多护理学者对献血反应的预防和狐狸、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作者:宁玉雪;金莲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不合格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药物情况,开展处方点评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处理管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97.19%,不合格处方103张,主要问题为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结论:医院应加强处方规范管理,提高医师书写处方和合理用药的能力。药师应具备药学综合性知识,加强用药指导,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杨学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规范化导乐陪同分娩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患者不仅仅要求医疗质量的提高,还对医疗环境、心理健康提出更高的需求。分娩是女性人生中一次自然、重要而特殊的经历。导乐陪同分娩是指医护人员或经过培训的护工对产妇分娩时的全程陪护,以减低产妇的焦虑、提高分娩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对此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导乐服务并不相同,我院总结全国各地的不同经验和我院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制订了考核导乐人员的标准,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邸丽萍;尚颖;姜新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吸烟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2.2亿,每年就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1]。吸烟有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对控烟策略的认识和赞同情况均远远不够。有效的健康干预,是达到控烟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人群宣教,提高了人们戒烟的主动性,可有效减少由吸烟和被动吸烟导致的疾病。为研究社区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我们从2011年起对某小区居民进行以控烟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监测。

    作者:周梅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在老年骨折病人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医疗保健制度也有了更新的理解。尤其是老年患者住院的时候,儿女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顾及时,更希望相关的护理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做到有效的护理,对医护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1]。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以病人健康为主导,在骨科患者的治疗、护理、康复过程占据重要地位。由于骨科患者治理过程很长,老年患者的理解配合度差,康复中训练难度很大,因此对健康教育要求更高。我们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了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救治体会。方法:急诊在硬腰联合麻醉下施行切开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联合用药。结果:经过术后联合用药,功能锻炼,对症冶疗,骨折愈合好,冶愈出院。结论:掌握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演变过程,及时切开减压引流,骨折复位内固定,降低发病率,减少致残有一定帮助,提高治愈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启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外科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经验总结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约20%-25%的女性和7%-15%的男性有明显大隐静脉曲张,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的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的咳嗽等○1。近十余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给下肢静脉的治疗带来新的活力,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仍然是外科方法的主要内容。近年我科对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改良,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姚明;关克勤;贾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足三里注射盐酸氯丙嗪针于乳腺癌化疗止吐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足三里注射盐酸氯丙嗪针于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0例出现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INV)乳腺癌患者,分为足三里注射盐酸氯丙嗪针组(实验组)及臀部肌注盐酸氯丙嗪针组(对照组),观察效果。结果:足三里注射盐酸氯丙嗪针组患者 CINV 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足三里注射盐酸氯丙嗪针应用于乳腺癌化疗后出现 CINV 患者后,效果良好,极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晓菲;吕晓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及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用川芎嗪1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4日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急性脑梗死显示良好效果。

    作者:孙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膜透析(PD)患者合理饮食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指导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指导患者从蛋白质、热量、水和钠盐以及磷等方面控制饮食,可使 PD 患者的营养不良得以改善,无显性及隐形水肿,心血管并发症减少,高血压得到控制,使 PD 患者的住院率下降,从而提高 PD 患者的生命质量,使长期腹膜透析成为可能。

    作者:刘焱;金弢;熊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的诊治体会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新生儿颅脑损伤,常见的原因为缺氧、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与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及凝血因子不足有明显关系。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采取及时对可能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及时筛查,诊断,予防止继续出血,积极纠正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药物。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治

    儿童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在全球呈上升的趋势,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明确过敏性结膜炎的病因及诊疗特点,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进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刘若琼;裴玉喜;李慧丽;娄雪彩;付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部开放性气管外伤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颈部气管开放性损伤的麻醉。方法:对24例气管开放性损伤患者的麻醉实施。结果: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插管安全可靠。结论:颈部气管开放伤麻醉插管以保留自助呼吸为宜。

    作者:杜彩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给药是化疗药物应用的必要方法,在应用化疗药物期间,化疗药物外渗是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若发生药物渗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炎症,重者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进一步治疗。本文通过对此并发症外渗分类、处理原则、拮抗剂预防、护理及治疗等的总结,为化疗药物外渗的护理和预防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田洁;董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例煤工尘肺并发气胸救治体会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患者,多由病变引起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形成肺大疱破裂,如肺尘埃沉着病、肺结核、COPD、肺癌、肺脓肿等【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8月份明确诊断“煤工尘肺并发气胸”两例患者,现将病情总结如下。

    作者:张勇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误诊阑尾炎24例体会

    目的:了解误诊阑尾炎病人诊治及愈后情况。方法:通过收集本院1998~2012年以阑尾炎为第一诊断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85例,24例术后与术前诊断不相符病人诊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误诊病人常见误诊疾病为宫外孕、右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等。术中、术后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做到了误诊不误治,2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必须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而误诊不误治对病人痊愈意义重大。本组24例中,22例为女性,故对女性阑尾炎病人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更为重要。

    作者:管志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骨科常见手术体位的安置

    合理安置手术体位是手术室护士的基本功,手术体位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骨科手术尤其对体位的要求更高,其目的是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和安全,避免损伤。骨科手术常用手术体位有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一些大手术由于手术难度大,操作时间长,并且术中不能变换体位,因而会引起体位不当性手术并发症,如:神经损伤、皮肤压伤、病人的呼吸循环受影响,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和痛苦。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2546例大手术及长时间手术病人进行合理的手术体位安置无1例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

    作者:龙小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末梢麻木、疼痛,双足明显。因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受伤后足部易破溃,加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形成坏疽,如不积极治疗可因截肢致残。糖尿病足是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正确、有效的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现将我科2010年8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18例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元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有效沟通对于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的重要意义

    检验医学,又称为实验室医学、化验、医学检验,主要是利用实验室的各项工具,协助预防医学中对健康状态及生理功能的评估,临床医学中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及追踪等。检验医学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本身的发展与应用,均为医学的进步带来极大的贡献与实证。检验医学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各种体液的显微镜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含致病性的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寄生虫等)、细胞学检查、各种组织及器官的病理学检查,甚至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包括各种生理功能的检查,且其内容与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尽管检验质量的控制工作主要在检验科,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涉及到患者受检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检测时间的控制及标本的保存运送等,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科与临床科室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是必不可少,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于丽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核病药物治疗过程应用健康管理干预模式的积极意义

    应用健康管理常见的膳食指导等模式,在结核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膳食营养指导等干预措施,增强患者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水平,对提高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有着积极意义。

    作者:曾祥荣;杭纪红;王志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自体高效 CIK 细胞免疫治疗体会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等传统手段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传统治疗手段侧重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采用手术、放疗局部控制肿瘤,通过化疗控制复发和远处转移,但手术不能解决肿瘤细胞扩散、转移问题,而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特别是对机体的免疫、造血功能有严重损害。近年来,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降低复发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重视。国际新研制的自体高效 CIK 细胞免疫治疗技术,主要是在体外活化和扩增患者或供者免疫细胞回输机体后,以期达到利于杀灭肿瘤的免疫平衡状态,通过与手术、放化疗结合应用,具有清除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以及增加放化疗的耐受性、敏感性和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作者:程保丽;范本本;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对142例住院老年 COPD 患者患病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缺乏程度,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慢性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就诊的不及时、健康教育缺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系统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院前急救中缺氧患者122例使用口咽通气管后的通气情况。结果:院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05),患者的缺氧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口咽通气管能防止舌后坠,保持有效的呼吸道通畅,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是一种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

    作者:梁智敏;谢志翔;韩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0例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治疗的影响。方法:给予50例患者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所有的患者血糖都得到良好的控制,其中治愈34例,好转13例,转为手术治疗3例。结论:积极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病情的稳定和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吉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本文对2008年7月~2013年8月因牙列缺失而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修复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小结如下。

    作者:李焕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方面。结果:通过了解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特点,对降低死亡率,以及预防、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刘晓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褥疮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系统健康教育,调查两组患者对其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将褥疮发生的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宣教后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褥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预防褥疮依从性及重视程度,从而降低其褥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康瑞芳;Wang Yin-xian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通过从患者、社会、管理、护士多方面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减少和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朝娥;刘学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9例颜面部外伤整形美容缝合临床体会

    健康与尊严是在脸部的完美体现,每天拥有光洁的面孔已成为现代人共同的时尚。然而,当面部受到外伤时未通过美容缝合,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需行二次去疤手术。我院整形美容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对79例面部外伤患者采用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取得了医患双方皆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龙;马群;刘烨;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积极实施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积极实施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早期孕妇者,共306例,年龄17~45岁,平均27.6±3.2岁;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并在使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的同时,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干预治疗。结果追踪至分娩后12周,结果:18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5.89%,且均为轻度子痫前期,未发生脑血管意外、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母婴健康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者孕妇积极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减少对母婴危害,保障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书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系统灭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共使用老肯牌低温等离子灭菌器3236次对腹腔镜手术器械进行循环灭菌。结果:在3236次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循环中,3203次灭菌完成后物品的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均符合要求。结论: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安全,快捷,方便。比较适合腹腔镜器械的灭菌。

    作者:刘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钳应用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胎儿娩出方式。方法:剖宫产术中手取胎头和应用产钳娩出胎头。结果:应用产钳娩出胎头较快,大大减少了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的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应用产钳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作者:顾俊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抢救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40例,根据抢救程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结果:两组都无死亡患者,对照组阿托品用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5),不过两组的氯磷定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胆碱酯酶转正常时间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机磷中毒多伴随有严重预后,血液灌流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罗凤;郭合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的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扩展,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存活30年以上[1],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因此,老年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他们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各个器官脏器的老化,使他们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另外,由于患者每周透析2-3次即可,无需住院。而患者在院外期间得不到医生、护士及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因此透析间期的健康指导就尤为重要。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对129例老年血透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洪玲;王海超;曾庆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在我所计划免疫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15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名。两组儿童接种同一批号的疫苗,采用相同的接种方法,对家长宣教的内容也一致。观察组操作人员在开始接种前加强培训一次;对照组以前接受过上岗培训,本次接种疫苗前未再培训。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我国疫苗生产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若要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率重要和有效的措施是对参与接种人员的强化培训和严格要求。

    作者:黄彦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应用时存在配伍禁忌

    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应用存在配伍禁忌,实验如下。

    作者:尚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眼科手术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接待的其中92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他们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皆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视力功能、社会功能及眼部疼痛等方面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贾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业人员健康教育对病患者的实施效果。意义: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包括入院宣教,通过入院评估针对不同病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手术常规宣教、重点宣教和出院宣教。促使人们认识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的关系,建立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对应方式,掌握心理自助和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防御心理疾病。使病人认识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改变不利于健康的错误思维,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疾病对应方式,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杨春晓;陈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柱凝胶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为了做到安全输血本院自2009年9月起采用了目前较先进的微柱凝胶实验。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易于判断以及做 Coombs 试验时红细胞不需洗涤等优点,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1-3]。

    作者:朴英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比灵治疗神经衰弱69例

    神经衰弱是大脑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紧张导致以慢性疲劳、情绪不稳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并伴有多种身体症状和睡眠障碍的一组症候。病情常随社会心理因素的变更而波动。发病年龄以16-40岁为多,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身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病程在3月以上。我们对69例神经衰弱病例在常规心理治疗,抗焦虑和中药安神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比灵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庆艳;冯启亲;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孕三烯酮联合尿促性素、绒促性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08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90名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孕三烯酮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尿促性素、鲅促性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32例(71.11%)、有效11例(24.44%)、复发2倒(4.44%),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17例(37.78%)、有效16例(35.56%)、复发 l2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作者:薛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目的:分析儿内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现代高科技的进步以及及时的进行手术,无论成年人还是婴幼儿,回复的状况都很好,尤其是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极早到的发现并接受手术,康复的效果也是好的,由于婴幼儿体质较弱,必须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引发其它的病症。

    作者:周德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开展社区体检时,查出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40~81岁,空腹血糖在7.6~15.8mmol/L,合并并发症者27例。

    作者:魏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癌痛病人的健康教育对癌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前,我国对于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可行的模式,因此,探讨一种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提高癌痛患者疼痛的控制效果,在实践中应该不断尝试使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来让癌痛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我们应该积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来积累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希望能够直到一定的作用并让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早日走向规范化,并尽量让临床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李财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球菌肺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炎球菌肺炎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治愈21例,好转15例,2例因呼吸衰竭转上级医院治疗。结论:肺炎球菌肺炎迅速确诊病因,采用合理药物进行有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官宇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刘玉书教授治疗儿科疾病临床经验拾遗

    刘玉书教授为著名的儿科专家,行医40余载,对于很多儿科疾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擅长治疗哮喘、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癫痫、脑发育不良、重度湿疹、顽固性便秘、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随导师刘玉书教授学习3年,对其一些独特的治疗思维与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现总结如下,以供广大的儿科工作者们一同分享与研究。

    作者:蒋锴;田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止血带集中式消毒清洗的方法

    止血带是医院临床科室每日输液,采血时必须的诊疗物品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属于低度危险性用品。按照医院院感要求。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我院于今年实行了由供应室集中对止血带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阻断医源性感染,方便了临床科室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体会

    目的:总结动脉采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86例患者经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并发症率相近。结论:动脉采血应个体化选择穿刺部位、进针角度,以提高成功率。

    作者:吴娟;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转铁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尿转铁蛋白(TRF)检测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7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 mA 浓度分成甲、乙、丙三组,再选取我院同期36例健康体检者,采集所有体验者晨6时至次晨6时留24h 尿,TRF、白蛋白(mA)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甲、乙、丙三组患者的尿 TRF、mA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甲、乙、丙三组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丙三组患者的尿 TRF 与 mA 呈显著正相关(r=0.828,p<0.05)。结论:尿 TRF 检测是 DN 患者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浓度可判断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吕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80例孕期胎儿监护的体会

    产前胎儿监护包括无刺激试验(NST)及催产素应激试验(OCT),在这里讲的是门诊孕妇无刺激试验,以下简称 NST。它是指在没有宫缩也没有其它外界负荷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的胎心率宫缩图观察记录,是测定胎儿胎盘机能状态较为理想的方法。NST 不仅适用于高危妊娠、妊娠晚期自觉胎动减少,而且现在是门诊晚期孕妇的常规检查项目。

    作者:郑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42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加强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术后加强切口管理,本组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加强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翠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腱鞘囊肿复发手术治疗体会

    腱鞘囊肿多见于腕背部、足背或关节附近,是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极易复发。2007年8月~2011年8月,笔者对经保守治疗(按压法、囊肿穿刺挤压等)及手术治疗后腱鞘囊肿复发20例患者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章良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2008年9月一2010年8月对10例髋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笔者采取了科学的护理与指导,效果满意,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崔宾;刘铁军;邢辉;王杰伟;吕印格;部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五常法在疗养院消毒供应室的应用及体会

    “护理五常法”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具体工作有药品分类、药品摆放、医疗物品维护等等。“五常法”的推行,将提高医疗护理水平,“五常法”在医院、疗养院推广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常法”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将有效避免过期药品运用在临床上,确保了医疗疗养安全。为了适应疗养院院消毒供应专业多元化的需求,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运用新的专业技术系统和管理手段全面、科学地进行管理,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不断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我院消毒供应室尝试引入护理五常法管理模式,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徐江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并对其心理状态改善、对护士满意程度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与对策

    目的:研究探索健康教育对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首先,由接受过专业心血管教育的社区责任医生对110名高血压患者分次进行健康教育,然后按年龄将其分为中青年患病组和老年患病组,采用问卷式调查。结果: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比较重要,而且更倾向于了解饮食、运动和疾病监测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而老年患者则更想了解合并症、自身护理和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同时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大部分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血压控制率提高。结论: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根据不同年龄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并积极实施,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春;蒋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糖尿病肾病临床诊疗体会

    目的:总结糖尿病肾病临床诊疗经验,以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方法:回顾性研究近几年来本院收治的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26例好转,无好转或病情加重20例,死亡10例。结论:早期诊治糖尿病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新红;王健忠;刘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和研究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5~2013.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腹股沟疝患者,本组患者均采用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伤口疼痛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8.1±11.2min,6例患者术后存在轻度伤口疼痛,2例患者阴囊积液,无一例发生伤口感染,住院时间7.2±1.4d,随访1~6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理想,具有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崔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狼疮性肾炎的健康教育体会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经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不同年龄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通过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完全缓解2例,持续缓解13例;复发2例,其中1例经住院好转出院,失访2例。结论:对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主动地防治疾病,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复发,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健康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接诊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其中心理干预包括认知教育、心理疏导、社会支持和行为干预等措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干预组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均<0.05)。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干预组评分(5.98±2.67)分,常规组组评分(4.37±1.08)分。干预组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围手术期应用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及抑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寇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功能妇科检查专用灯

    妇产科的一般检查以及产妇分娩过程中,妇产科医生都要通过会阴检查才能实施相关的医疗活动,由于会阴部位不易显露,使用普通的照明灯也难以达到正常检查所需要的照明度,给医生的正常检查和治疗造成一定程度的不方便。设计了一种操作简便,并且可有检查者自己操作,经临床应用后效果满意。

    作者:张莉;林茜;亢林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绝经后妇女取宫内绝育器的体会

    目的:我国已有上千万的妇女进入绝经期,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妇女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绝大多数受术者均能耐受常规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而绝经后妇女生殖器官萎缩,宫颈组织变硬,变平,穹隆消失,取环难度增高,甚至导致取环术失败。绝经取器困难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我们对绝经后妇女在取环前给予阴道放置补佳乐(戊酸雌二醇)1周,在取环过程中获得满意效果。方法:我院对60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取环术,探讨取环时间、取环前药物应用、取环方法等有关问题,对子宫萎缩、宫颈较紧的患者,我院采用取环前给予阴道放置补佳乐(戊酸雌二醇)的方法,结果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王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人文关怀在中老年妇女整形美容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3000例中老年妇女在我科咨询、手术过程中构成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观察。结果:3000例求美者在咨询后近80%在我科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手术后患者能耐心等待手术恢复过程,术后满意。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于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求美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

    目的:探讨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患者均先行 DSA 下窦道造影,明确病变范围后置留导管。采用臭氧窦道内注射和外科常规换药治疗。每次注射浓度为30ug/ml 臭氧15~30ml,完毕即用医用透明膜覆盖15分钟,每日1次,7~15天为1个疗程;随后按外科常规冲洗换药等处理。结果16例患者痊愈,1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医用臭氧联合外用治疗慢性窦道不愈患者,具有疗效显著,简单安全等优点。

    作者:韦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臭氧治疗阴道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臭氧气雾治疗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炎患者146例,分别采用甲硝唑栓阴道塞药治疗和用臭氧妇科治疗仪,以1mg-4mg/min的臭氧气体进行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臭氧组治疗有效率(9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疗不良反应(5.31%)、复发率(9.5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臭氧治疗在杀菌的同时恢复阴道内生态环境,弥补了药物治疗阴道炎的不足,操作简单,起效快,安全无创伤,复发率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红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的了解疾病的知识。协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飞利浦 intellivue 电缆管理套件内自粘带在压力传器监测固定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压或有创血压监测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用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放置的位置直接影响着测得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如何稳妥固定压力传感器非常重要。以往我们都是将压力传感器用胶布粘贴于病人体侧或者床边与心脏水平一致的位置。但因胶布固定易引起过敏,或者因患者出汗而经常使胶布固定脱落;固定于床边则常常因患者体位的改变胶布反复粘贴固定难以牢靠致使压力传感器不能很好的与心脏水平一直,从而影响监测数值,影响病情判断。鉴此下面介绍一种新的压力传感器固定方法。2013年1月至5月应用于65例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徐新华;尚蓓;金玉峰;杜晓云;雷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 MM 患者骨髓浆细胞CD38+CD138+表达水平。结果:MM 患者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率为,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率。结论:MM 患者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骨髓浆细胞 CD38+CD138+表达率。

    作者:陈院朝;孙伟娜;王升;蔡文杰;齐慧丽;吴莎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肩关节镜手臂牵引固定方法

    肩关节镜由于需要关节牵引,因此自制手臂牵引固定方法,简单实用。准备用物:1,弹力绷带一个2,普通绷带一个3,无菌保护套两个方法:1使用普通绷带,自患者肩峰下25cm 纵行绕手臂一圈,远端预留出足够牵引的长度即可。

    作者:关桂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本病发病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除了给与及时治疗,还应从心理、饮食、休息、运动等方面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过积极治疗及健康指导,使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射频消融治疗在肝恶性肿瘤中的运用

    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是临床中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放疗及化疗等方法治疗预后亦较差,手术方法是唯一可能达到治愈的一种方法。然而只有5%-15%的患者可以接受手术。且术后5年生存期为20%-40%大多数死于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功能障碍。肿瘤复发后再次切除率低,寻求一种方法对于复发的肿瘤进行有效地处理,是临床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种微创的治疗肝恶性肿瘤处理的一种方法,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本文将射频消融的工作原理、临床研究、适应症、并发症及疗效评判做一说明。

    作者:庞武(综述);张伟(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 AABR(自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用于筛查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听力之中的效果。方法:对血症组与筛查组的新生儿经 AABR 实施听力筛查。结果:在血症组的220耳(110例)之中,60.91%初筛阶段通过,在筛查组的220耳(110例)之中,90.91%初筛阶段通过,血症组与筛查组的初筛阶段结果差异大,P<0.05。在血症组的220耳(110例)之中,70.91%复筛阶段通过,在筛查组的220耳(110例)之中,96.36%复筛阶段通过,血症组与筛查组的复筛阶段结果差异大,P<0.05。在血症组中,听力障碍4耳,在筛查组中,听力障碍0耳。结论:黄疸(即是: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显现听力障碍的概率要比正常新生儿高。在筛查听力中,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通过率呈反比,前者越高,后者则越低。

    作者:罗正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学科联合管理在肺结核病人中的应用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 WHO 报告:2007年全球估算病例数927万,DOTS 报告人数是527万。估算新涂阳人数406万,DOTS 报告人数是260万。很多病人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检查、治疗,延误了治疗,失去了很好的治疗机会。

    作者:张家庆;李龙;王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癌术中胸导管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4例沿原切口开胸行胸导管结扎,均治愈。结论:治疗术后乳糜胸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决定行保守疗法或开胸手术。

    作者:张喜平;吕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赛丁格尔技术在困难 PICC 置管患者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5例Ⅳ期食管癌患者需留置静脉导管长期肠外营养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赛丁改良格尔技术行 PICC 置管。结果:15例患者异常穿刺置管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尔技术在困难 PICC 置管患者中应用能有效提供晚期癌症患者静脉营养。

    作者:杨秀梅;杨定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临床工作中常采用联合用药,但有些药物的配伍禁忌在“常用注射药物配伍禁忌”中无法查到。在应用中笔者发现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两者之间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

    作者:庞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藏药浴中五味甘露药的采集

    藏药浴属藏医治疗学范畴,是藏医外治疗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因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配方,而成为我国传统药浴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族医学中占重要的地位,而且藏药浴以青藏高原的藏药材为主体,在藏药浴中应用极其广泛,几乎覆盖所有无毒副作用的藏药,乃至各种谷物、动物粪、鲜花等都在使用之列,但藏药浴中五味甘露药是药水和蒸汽浴的基本配方,各种药浴方在此基础上加减衍生而来,所谓五味甘露药包括阴山甘露藏麻黄、阳山甘露圆柏枝、土甘露野蒿、水甘露水柏枝、草甘露杜鹃叶等五种药物,因此,对五味甘露药的采集也有其严格的季节性和采集方法,下面以五味甘露药为主方藏药浴用药的采集方法做如下概述:1阴甘露藏麻黄,入药为麻黄科属植物藏麻黄的地上部分,一般在每年6-7月份割取其枝条洗净晒干切断备用,藏医所用的麻黄共有四种即岩生、坡生、山生、水生等四种麻黄,藏药浴多以岩生麻黄为主入药,其功效主要是清热、止血、解表止咳;2阳甘露圆柏枝,入药为柏科圆柏属多种植物如:滇藏方柏枝、祁连圆柏枝、大果圆柏、叉枝圆柏、方柏枝等的嫩枝和果实,也有个别枝叶果实混在一起使用的,各地均有出产,在夏末秋初采摘带叶或果实的嫩枝,洗净杂质晒干切断备用,其功效主要是叶:清肾热、解毒、除湿、;果实:清肝胆热及肺热;3土甘露野蒿,对于土甘露的用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早期一直用青蒿、黄花蒿、冷蒿、大籽蒿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的嫩枝,每年夏秋两季采集除杂,鲜用或阴干,切断备用;其主要功效是:散肿、止血、利肾、清热解暑;4水甘露水柏枝,入药为柳科木本植物水柏枝及同属数种植物的花、叶及嫩芽,在每年6-7月份采枝,除杂晒干,切断备用,或水煎浓缩熬膏为用,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5草甘露杜鹃花或叶,现已知藏医使用的杜鹃多达20余种,但草甘露所使用的杜鹃应为达里(藏音译),传统分黑、白两类,实际使用中多以白者入药,以白者效价,黑者不常用,入药为杜鹃科木本植物烈香杜鹃及樱草杜鹃的叶和花,每年在6-8月份开花期采摘花、叶及嫩枝,晒干切碎备用,其主要功效是:叶温胃祛寒、解毒止咳;花:止咳化痰、消肿、滋补益肾。

    作者:包陶九;久仙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的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治疗72例心衰患者随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治疗,实验组除开使用医院常规治疗外,另外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时间均为半年,半年后通过临床数据来对比两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将治疗的结果分为显著、有效和无效三个阶段。实验组的31名患者中,治疗结果显效的患者有20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有9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有效人数所占比例为93.55%;对照组的31名患者中,治疗结果显效的患者有15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有10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人数所占比例为80.64%。结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倍他乐克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提升的现象,因此倍他乐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观察组(A、B、C 组):丙泊酚分别复合1.5、2.0、2.5 ug/kg 瑞芬太尼进行无痛胃镜麻醉;对照组(D 组):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胃镜麻醉。观察 MAP、HR、Sp0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A 组和 D 组 MAP、HR 及 Sp0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B 组和 D 组 MAP、HR及 Sp02均稍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C 组和 D 组比较 MAP、HR 及 Sp02均明显下降(P<0.01);A 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 D 组比无显著性差异;B 组和 C 组丙泊酚总用量及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低于 D 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适当剂量的瑞芬太尼(2.0ug/kg)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非常有效地抑制或减轻患者术中不适,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作者:聂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实验组患者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对照组行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与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病症明显缓解,患者肺功能获得改善,IgE 与血清 IL-4指标均在不同程度内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对于患者机体指标的改善调节作用也十分显著,效果优于布地奈德粉吸入剂,可以进行适当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红;李秋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药配合治疗痛经

    痛经系指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的一种急性发作性小腹疼痛。痛经可分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针药配合主要用于原发性痛经。笔者临床治疗40例患者,总有效率97.5%,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水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及厄贝沙坦片。对其治疗前后血压进行测量记录,观察血压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对药物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观察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反应情况较轻微。结论:针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的糖尿病基础治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言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3例,应用普罗帕酮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再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前者有效率明显大于后者,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小。

    作者:钱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胺碘酮治疗心脏术后心衰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对进行过心脏手术患者出现心衰伴心律失常现象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时的效果。方法:对于在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之间在我院进行过相关治疗的64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胺碘酮进行过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副作用很小。结论:用胺碘酮治疗进行过心脏手术患者出现心衰伴心律失常现象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徐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儿科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门诊儿科疾病分布特点级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门诊儿科处方2700张,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的内容及根据调查需要调整的补充指标,逐张逐项查阅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儿科门诊患儿就诊疾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87.91%),抗菌药物处方率为85.57%,输液处方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率占联合用药的78.0%,不合理用药处方114张,存在抗菌药物越级使用情况。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超适用证用药等现象。

    作者:樊继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与顺铂合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占胸腔积液的25%左右。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引起胸腔积液[1],且胸水反复发作,又不易控制,故一旦出现将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2010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恶性胸腔积液62例,其中应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顺铂联合治疗31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芹;任守贵;邴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药药品的储藏

    药品具有其特殊性、高质量性特点,在一定时间内和储藏条件下,能保持药品的有效性及治疗。如不按规定的条件进行储藏,则会使药品的含量逐渐下降,疗效也会逐渐丧失,甚至会有毒性增加,以致药品无法使用。

    作者:刘滨;李群;于华;王丽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氨茶碱两种不同用药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以不同方法用药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因毛细支气管炎入住我院治疗患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法和单次静滴氨茶碱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组气促消失时间0.69±0.31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0.99±0.19d,喘憋消失时间1.13±0.48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84±0.49d,显效率83%明显高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61.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显著低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2.8%。结论: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症状消失快,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思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药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有限卫生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为解决此类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的分析,得出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及危害,并给出了合理用药的建议,以期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吴玉千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生素c粉针剂不良反应

    维生素 c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用药,在儿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发热病人中使用广泛。今年5月始,我科开始使用维生素 c 粉针剂,在使用中发现一些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试论藏药制剂剂型改进的必要性

    藏医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同自然灾害和各种疾病进行不懈的斗争,所总结出的具有本民族自己特点的传统医药学。藏药发展至今其主要的剂型有汤剂、糖浆剂、药膏、药油、药酒、粉剂、丸剂等剂型,其中以丸剂为常用,粉剂次之。一种成品藏药少则几味多则上百味药物组成,一直以来藏药产品剂型沿用传统的剂型丸剂和粉剂,虽然现在藏药成品药的包装和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改进,同时业务剂型也有所改进但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和市场的需求。

    作者:包陶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索荼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荼碱组(观察组)50例,氨茶碱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临床疗效、肺功能的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索荼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式,将13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7例,采用单一用药(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67例,采用联合用药(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的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平均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0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9.55%,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出血的良好药物,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颇具临床价值。

    作者:万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纳络酮在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疗效

    目的:分析纳络酮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塞病患为分析对象,经随机方式将全部病患分成对比组及观察组,各25例。均给予两组病患基础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络酮,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4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比组治愈6例,显效3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着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比组出现3例不良不应,观察组无1例不良反应。结论:将纳络酮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传磊;张仕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全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头孢拉定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大于对照组(80.0%),且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秋芬;叶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间苯三酚治疗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对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08月至2013年08月期间,科室孕20周前晚期先兆流产患者80例,分为普通组和治疗组,普通组给予硫酸镁静脉注射,治疗组给予间苯三酚静脉注射,对比两组患者宫缩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并发症结果。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宫缩减弱时间、治疗有效率上与普通组结果相近,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组出现共16例次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普通组和治疗组在不良反应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晚期患者使用间苯三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雪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 I 组:将布托啡诺12 mg,芬太尼0.5 mg,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L 注入镇痛泵,II 组:布托啡诺12mg,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L 注入镇痛泵静脉泵给药。结果:术后8、24h,两组 VAS 评分、BCS 评分比较 P<0.05,不良反应 I 组少于 II 组。结论:布托啡诺复合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优于单纯布托啡诺。

    作者:倪绍端;马从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洛地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药学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非洛地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口服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则进行单纯的常规治疗,治疗一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1%,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咩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非洛地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治疗要高,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建宁;李金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对早期糖尿病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观察

    目的:临床探析前列地尔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将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尿β2-MG和尿微量自蛋白变化情况。结果:在血肌酐、血β2-MG、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变化方面,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而且使用时间越早使用临床疗效越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平丽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 是现行医疗措施中必可少的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肿瘤化疗、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静脉高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 PICC 输液可以大大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确保静脉用药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ICC 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55%,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会造成静脉输液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因此静脉炎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二科配置的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栋材;王艳霞;刘印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对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后,患者的 TG、TC、LDL-C 和 CRP 值明显降低,HDL-C 水平上升,说明阿托伐他汀在调节血管、降低血脂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特别对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三高症方面效果显著,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白小平;武爱民;张建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予克拉霉素片15 mg/(kg·d)连服5 d停1 d,对照组予阿奇霉素片t10 mg/(kg·d)连服4 d停3d,为1个疗程,未痊愈者追加1个疗程,对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干预后第1周末和第2周末,研究组疗效均与对照组相当P>0.05);在干预后第5天,研究组减分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与阿奇霉素相当,且起效较快,安全性好。

    作者:罗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念珠菌性阴道炎应用抗真菌类药物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特比萘芬、以及伊曲康唑在念珠菌性阴道炎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计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式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氟康唑组、特比萘芬组、以及伊曲康唑组。每组患者各计60例。分别给予相关的抗真菌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治疗14d 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及见效时间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氟康唑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54/60),特比萘芬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55/60),伊曲康唑组治疗有效率为88.33%(53/60),三组治疗有效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氟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5/60),特比萘芬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伊曲康唑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6/60),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氟康唑组见效时间为(11.8±1.5)d,特比萘芬组见效时间为(5.2±1.9) d,伊曲康唑组见效时间为(4.8±2.3)d,氟康唑组见效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特比萘芬、以及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治愈率相似、安全性高,但氟康唑药物的见效时间较长,故多应用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1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予以抗感染、平喘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和肺部喘鸣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在喘憋、咳嗽、哮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2周后胸片完全吸收情况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占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肖巨庆;李碧云;李小永;段凌;袁利;陈侃;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收治疗的5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奥沙利铂(LOHP)80 mg/m2,亚叶酸钙(CF)200 mg/m2,氟尿嘧啶(5-FU)400 mg/m2,同时将50 mL 艾迪注射液加入500 mL 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每种药物静脉滴注2h,化疗疗程为2周,每2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情完全缓解的有6例,18例得到了好转,14例病情得到稳定,14例患者病情有待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辉生;郭卫锋;熊志君;吴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及对策。方法:回顾我院9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析,并提出防范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对策。结果:在94例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经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的患者有21例(22.34%),不良反应转好显效的患者有37例(39.36%),治疗后不良反应有效的患者有28例(29.78%),经救治无效导致死亡的患者有8例(8.51%)。结论:要对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得到重视,在临床治疗中要及时处理不良反应的发生,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武爱民;白小平;张建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小包装饮片的使用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小包装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通过使用体会总结小包装饮片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利大于弊,应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调配模式。

    作者:胡爱红;陈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蛹虫草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和临床初步观察

    目的:研究蛹虫草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蛹虫草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浸泡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以虫草素的提出率(Rc)和总提出物(Rt)为考察指标,确定其佳水提工艺。并将我院63例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虫草与防组、虫草治疗组和贞芪扶正冲剂对照组,以观察蛹虫草口服液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和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扶正减毒作用。结论:蛹虫草口服液的制备工艺为:蛹虫草加10倍量水,常温浸泡1h,80℃恒温提取3次,每次1h;提取液80℃以下浓缩,经醇沉、灭菌后灌装即得。而经63例临床病例的观察,蛹虫草口服液有提高免疫力,保护呼吸系统,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并有辅助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在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扶正减毒功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宇;康万军;王振海;于士龙;杨光照;马英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移动方法改变注射胰岛素部位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改变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的方法,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胰岛素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60例长期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情况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同时对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实验结束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三组自身对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圆移动注射胰岛素部位的方法对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颈动脉 IMT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 IMT 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原用量(10mg/天)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天)组(n=26,SE 组)和辛伐他汀增量组(20mg/天,n=25,S 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SE 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 IMT 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显著降低(p<0.01),S 组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 TC、TG 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 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颈动脉 IMT 未见显著改变。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SE 组的 TC、TG 及 LDL-C 水平降低及 HDL-C水平增高更明显(p<0.05),颈动脉 IMT 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在调节血脂异常及控制颈动脉 IMT 方面,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优于辛伐他汀的单纯增量,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可能更加受益。

    作者:金文龙;韩新华;延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35例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奥曲肽、泮托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患者,随机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胃肠黏膜,维持水电解质,补充血容量,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奥曲肽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银杏叶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银杏叶、厄贝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联合应用。方法:选择选择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给予厄贝沙坦;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观察两组病例的血压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血压、胸闷、头晕、心电图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提示二者联合应用在高血压治疗中能明显降压、改善患者的心、脑功能,无不良反应。

    作者:谢登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硝苯地平对骨代谢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硝苯地平(NIF)临床广泛用于调节心率,本文主要研究年冠心病患者长期应用NIF对骨代谢及功能的影响。探讨NIF应用1年后对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蛋白(OCN)和钙离子水平的影响,为治疗骨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性的依据。方法:本研究筛选160名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参加NIF治疗临床跟踪随访1年,观测并评价NIF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及功能。结果:本研究所有病例用药前与用药后,男性和女性体内的钙离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羟脯氨酸的浓度也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骨钙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有项目中男性和女性在用药后均没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期使用NIF的老年患者,应当及时监测骨骼代谢水平以及骨骼发育状况评价指标,提前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陈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仑磷酸钠联合维D钙治疗糖尿病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阿仑磷酸钠联合维 D 钙治疗糖尿病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将52例糖尿病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维 D 钙治疗,治疗组采用维 D 钙+阿仑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无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组 VAS 疼痛评分、腰椎 L2-4及股骨颈、股骨粗隆骨密度(BMD)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联合维 D钙治疗糖尿病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

    作者:司玮;吕芳;王国娟;胡国平;刘皆;张强;吴德云;孟梅;马维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采用只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30%,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在心内科临床应用

    目的:对心内科患者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取4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4例患者经生脉注射液治疗后,其病情相比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新内科临床上生脉注射液应用极为广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严孝霞;张燕;王友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 mg/d 口服,连用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改善显著(P<0.05)。阿托伐他汀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水平,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闫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讨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在小儿肺炎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4月期间因患肺炎入住我院治疗小儿116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58例,分别予以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和单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和临床效果。结果: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组退热时间3.61±1.7d 明显少于盐酸氨溴索组4.62±1.52d,咳嗽消退时间3.49±1.48d 明显少于盐酸氨溴索组4.71±1.89d,肺部啰音消退时间4.49±2.11d 明显少于盐酸氨溴索组6.11±2.81d,显效率86.2%显著高于盐酸氨溴索组72.4%。结论: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症状体征消退快,临床效果好,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刘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1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生素给药途径对产后恶露排出的影响

    “恶露不绝”是产后产妇子宫恢复欠佳的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称之为“子宫复旧不良”。临床导致产后恶露不绝的因素有多种,中医根据不同症状将此辨证为气虚证、血瘀证、血热证三大证型来论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本文就其致病因素进行探讨,认为恶露不绝证属血瘀者,寒邪在病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即寒凝致瘀,并阐述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对产后恶露排除的影响。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尼麦角林片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期痴呆患者76例按随机摸球法均分成对照组(n=38)和尼麦角林组(n=38),分别给予吡拉西坦和尼麦角林进行治疗,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价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评分。结果:两组用药后 MMSE 评分和 ADL 评分较用药前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 MMSE 评分从用药前18.47±4.28升高到用药后22.78±5.46,ADL 评分由52.76±6.37降低到45.53±5.26;尼麦角林组 MMSE 评分从用药前的18.75±4.65提高到24.52±5.32,ADL 评分由53.14±5.36降低到,两组用药后比较,尼麦角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能改善血管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吡拉西坦。

    作者:徐绍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肿瘤化疗过程中肝损害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肿瘤化疗过程中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对照组(568个周期):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预防组(540个周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保肝。对照组肝功能异常者,随机分别给予静滴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甘草酸二胺进行保肝治疗。结果:对照组568个化疗周期,127个周期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组540个化疗周期,42个周期出现肝功能损害。其肝损害主要表现在 AST/ALT 异常,胆红素异常轻微、两组无明显差别。对照组与预防组因肝功能持续异常导致化疗不能如期进行分别为28个周期、5个周期(x2=15.38,P<0.01),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明显降低化疗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且对肝损害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作者:赵作银;刘敏;江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与血塞通联合用药在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中,采用氯吡格雷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4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行氯吡格雷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用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试验组总有效率92.59%;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明显比对照组低;对照组5例牙龈出血,4例呕吐,出现4次低血糖症状;试验组1例牙龈出血,1例呕吐,出现1次低血糖症状。结论:氯吡格雷与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用药在治疗2型糖尿病并脑梗死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单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儿童鼻窦炎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儿童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方案应用的同时,加用氨溴索口腔液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缩短病程,提高有效率,具有较高安全性,使预后获得理想改善,为患儿身心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崔艳红;付高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9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口服盐酸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清热、祛痰及缓解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对症治疗,观察组除给予以上常规处理外,还口服盐酸左旋咪唑。并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左旋咪唑防治小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肯定,近远期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娅;杨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为新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案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线索。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其中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在保证其他联合治疗用药一致的基础上连续治疗两周后停药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再次行 C14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 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治疗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结论:联合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定西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报告表缺漏状况汇总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质量,为提高我市 ADR 报告水平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对2012年我市全年15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逐例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低,主要问题为参与单位少,必填项有缺漏,疾病诊断项不准确等14项;结论:应就 ADR报告有关的法律法规、报告表填写方法等方面,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专业人员积极参与 ADR 报告。实施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列入专业人员考核的奖惩项目,增强医务人员填写 ADR 报告表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提高我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质量。

    作者:刘汉斌;王建军;何鸿雁;孙渭平;武珍;潘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谷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3%,治疗组有效率为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沈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90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母草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母草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马小英;张迎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治疗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20mg混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续使用15天。对照组使用参麦注射液60ml 混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并口服盐酸硝酸异梨酯片10mg,一日三次。结果:两组中,治疗组41例,病死率为4.8%;对照组41例,病死率12.2%。治疗组41例,心绞痛发生率为8%,心律失常发生率5%;对照组41例,心绞痛发生率为39%。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能够有效的防治心肌梗死后并发症,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具有起效快、疗效高、安全、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基本药物,在心肌梗塞后并发症中的常规用药。

    作者:索新娟;胡诚;于江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20例复发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葛根定眩胶囊加常规治疗60例和西比灵、敏使朗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P <0.05)。且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有效。

    作者:刘晓丽;顾成光;索宜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药并用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54例

    采用小针刀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54例,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显示了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化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初探

    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一般统称为抗菌药物,具体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是通过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者是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直接合成。

    作者:付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对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我院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与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独予以阿奇霉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0.05,即治疗效果差异显著。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阿奇霉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日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地奥司明片对痔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对门诊因痔病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以服用地奥司明片剂(南京正大天晴公司生产),每次0.9g,每日3次,连服7天;对照组予以龙血竭胶囊(云南红河药业有限公司),每次1.2g,每日3次,连服7天。观察服药前和服药后72h 及7d 时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服药后72h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42.5%和12.5%(P<0.05);有效率分别为32.5%和15.0%(P>0.05)。服药后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7.5%和42.5%(P<0.01);有效率分别为12.5%和52.5%(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病的效果更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康;朱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生素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原则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不要盲目使用,而应根据具体病情与药物特性合理选用。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作者:于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行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及采用的治疗方案不同,将20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单纯用药方式治疗(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组患儿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在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后患者的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鲁奇志;张朝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门急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7月门急诊使用抗菌药物处方6909张,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点评管理办法》、相关疾病指南及专家共识,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合理性性评价及统计分析。结果:无联合使用指征7张(占4.48%),选用药物不合理22张(占14.10%),诊断不明确,使用指征不明确28张(占17.95%),给药途径不合理2张(占1.282%),联合用药不适宜14张(占8.974%),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23张(占14.74%),处方书写不规范20张(占12.82%),禁忌症1张(占0.641%),用法用量不适宜39张(占25.00%)。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监督指导。

    作者:伍勇;陈邦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本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分析,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作者:宋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分析本地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调查对象随机选取流动儿童城市常住儿童各500名,其中流动儿童设为观察组,常住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疫苗接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流动儿童的基础免疫疫苗及加强免疫疫苗的接种合格率明显低于城市常住儿童,两组比较 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不佳,需采取相关措施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予以完善。

    作者:张锦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已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效果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已婚妇女使用避孕药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使用效果及不足。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间本镇所属辖区内的100名已婚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发放并自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其已婚妇女文化程度、避孕知识认知度、避孕药具使用以及使用后效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名研究对象中,选择橡胶避孕套及激素类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妇女过多,其比例为53.0%及36.0%。而因文化差异而对其避孕药具使用方式选择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中发生避孕失败的妇女共24人,占24.0%。而统计后导致避孕效果失败的原因则主要为方法不当、停止使用及药具过期。结论:我们应有效加强普及对于避孕药具的相关使用知识,增加社会人群对其的具体认知。为人群进一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标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作者:盛文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行业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社区护理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社区老年护理。这样,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易学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的探讨

    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紧张是长期以来制约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后的经费投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对新形势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探讨。

    作者:张志湘;王丙荣;刘德忠;丁一;丁霞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小儿手足口病的管理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手足口病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和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06例资料,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一些相关的管理措施,包括门诊管理、病房管理以及病区管理等,使所有患儿得到有效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结果:通过严格的管理,没有发生交叉感染现象。轻症病例在1周左右治愈出院,重症病例一般2周左右治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实行分类管理,并对病区、病房等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

    作者:李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哲学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的感叹!

    作者:尹枝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

    在各大医院中,临床中有一些应用量比较少的药品,此类药品的供药管理体系往往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满足患者需要。加强供给临床中用量较少的药品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来说极为重要,这成了医院供药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如何做好临床少量用药的管理工作,成了困扰很多医院药品管理者的难题。只有完善医院的供药体系,切实的做好供药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强临床用量较少的药物供给问题做了相关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作者:薛蔚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应用PDCA 前后手卫生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点科室医师、护士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5.1%、60.6%提高至84.9%、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人员总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8.5%提高至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应用于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王亚莉;王贺;杨雪华;赵真;阎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级医院急诊护士技能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急诊护士急救技能掌握的现状,探讨其培训需求。为今后的急诊护士技能培训提出方向。方法:自制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某市八家二级医院的98名急诊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二级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组成以中专、护士、低急诊工作年限者为主。认为进行技能培训“非常重要”的占76%。单项技能掌握程度排第1位的是“给氧法”,需求程度排第1位的是“深静脉穿刺术”。不同职称的急诊护士对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结论:低学历、低职称、低急诊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占大多数,应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根据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需求,制订分层次、多形式、切合临床实际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傅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论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于2010年对全科17名护理人员的柔性管理需求进行调查,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加强与一线护士沟通,丰富护理工作,实行岗位轮换制度,推进激励制度的多样化和人性化。结果:护理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士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结论:实施柔性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满足感得到明显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丽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进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全体职工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树立“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观念,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整治”为方针,多措并举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在全中心大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活动,落实职工对安全生产的强烈责任感,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形成安全生产逻辑链条式监管体系,联防联动预测预警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全体职工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作者:于锡锋;李均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康复的积极作用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是中老年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性格特征和情绪应激有密切联系,其行为特征已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密切关注。研究表明,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激能力,对改善或消除疾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辉;王春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语言艺术对精神科护士的重要性之浅见

    语言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种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反应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护理则是这门艺术中精细者,它不但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需要它有美好的心灵以及端庄高雅的仪表和准确的护理语言。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耗材类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受到各项业关注。为此这种需求促进了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各类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是如此,其发展速度之快,产品质量正受到社会的关注。仅一次使用医用耗材的用量也逐年递增,据有关资料[1]显示近年来医用卫生材料的年用量已达医院医疗毛收入的6%~10%,其收入已达到或超过医疗器械购置的年度投入。医用耗材用量的不断增大,其产品质量的状况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对本辖区内部分医用耗材类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测其结果如下。

    作者:张韵;倪恒雨;王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个社会的公共卫生体系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面对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许多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现行卫生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信息网络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不足,执法条件落后,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为此,大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工作。

    作者:王禄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全面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也给医院财务建设、发展带来变革。现在财务行业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逐渐增大的信息需求多样化已经超出了传统财务的界定范围,也大量超出了传统财务系统的容量。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信息系统,以更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财务工作。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共情概念的描述与分析,介绍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工作中共情意识的培训方法。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体会点滴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效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在医疗设备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熟练掌握了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业务技术,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徐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内科护理的管理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医学护理这一问题,内科护理作为医学护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做详细分析,通过对内科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问题所在,而后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作者:林荣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少数民族地区18岁-24岁应征青年身体状况横断面调查

    根据我国国防部对应征青年身体条件的要求,从2003年9月1日的应征公民体检标准到2013年的夏季征兵的体检标准先后做了4次修改(2004年8月25日《关于征兵体检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年8月21日《关于调整部分征兵体检标准问题的通知》中体重和视力标准较2003年稍有放宽,且增加了心电图和腹部超声检查两个项目,2009年《关于印发征兵体检心电图和腹部超声诊断标准问题的通知》将心电图和腹部超声纳入常规检查。2011年体重、文身瘢痕、耳眼也有放宽。现将2013年夏季上站青年体检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量营养素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量营养素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屈光不正外无其它眼病的健康男女学生60例做为研究对象,动态观察3年,均采用6810s 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被检者血清中铜、锌、钠、铁、铬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锌、铜、钠元素含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与血清铬、铁的含量变化无规律可寻。血清锌、铜、钠的含量越低,近视度越高,相关性非常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血清铬、铁的含量相关性较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营养素对青少年的视力影响很大,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为青少年补充适当适量的微量营养素,保护他们的视力。

    作者:梁高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议食品安全监管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目的:为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施行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方法:笔者对执法行为、队伍建设、工作理念、协调机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尊重食品安全的基本规律,遵循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然之路。结论:提出遵循预防医学的专业特点,建立符合专业要求的执法队伍,确立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的基本理念,强化和完善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工作等做法和措施。希望对决策者和具体执法者有所启示。

    作者:范习康;范东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质量管理被摆在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如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医院各级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和策略,是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必然需要。基层二级医院通常是指县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其内部管理有其独特性,目前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众多,加强基层二级医院的管理究竟从何下手,笔者提出了包括从健全考核体系到突出医院感染管理地位六个方面作为质控重点。

    作者:乙军;华明军;张以来;陈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目的:通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方法:科室自查与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监测相结合,通过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查出不足之处,查找其中的原因,然后共同分析研究,及时做出整改。结果:制定了手术室控制感染对策,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结论: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护理安全,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作者:邱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妇幼保健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卫生事业在长期建设发展和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卫生行业特色的文化,加强妇幼保健事业文化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妇幼卫生管理水平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动力。近年来我院以发展医院文化为抓手,着力建立先进的医院文化,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努力打造使服务对象满意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环境,构建和谐平安诚信优质妇幼保健院,打造妇幼保健院特有的品牌文化,取得了长足持续的发展。

    作者:金晓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贵州省黔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食品药品检验所2012年药品检验情况综述

    12012年检品完成情况黔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以下简称我所)2012年按照贵州省及黔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和《2012年贵州省药品抽验实施方案》,在黔南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和黔南稽查局的通力支持协作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共同努力,截止2012年11月13日共完成检品784批次。其中:完成药品检验658批次,铬胶囊检验126批次。

    作者:叶文武;杨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加强护理管理部门培训,完善及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提高认识,转变服务意识,加强三基培训,加强护士分层次培训,开展操作技能的比赛及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及参与性,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安全意识的普及教育,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推行以“温馨、安全、精细”为主题的护理理念,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重要流程的学习,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结论:通过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护士责任感明显增强,护患关系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流程优化、合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梁春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学生自杀归因的诠释

    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减少自杀行为,教育界学者一直在阐明各种观点。用沟通分析理论对学生自杀归因进行诠释,为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刘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水平。方法:评估及分析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并深人了解对患者的影响。结果:通过对安全问题及隐患的分析,寻找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以减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安全隐患,促进护患沟通,从而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晋云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香港卫生监督应急管理学习感悟

    卫生应急是指为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健康危害,所采取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而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卫生应急工作的计划、实施与评价活动的总称。

    作者:关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长五查房在心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护士长五查房制度,对提高病区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护士长每日于晨会交班后、晨间护理后、上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和下午下班前分别进行护理质量查房。结果:病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均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发生率为零。结论:认真落实护士长五查房制度,可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海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妇幼人员压力与对策

    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具有紧急抢救性,多学科综合性,应急应变性强的科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安全、健康咨询、妇女及儿童保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举倒置的新举措,医疗民事诉讼案例日益增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妇幼人员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其心里压力增大影响了妇幼工作的开展,尤其县、乡保健院妇幼人员更为突出。

    作者:阮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破伤风抗毒素用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精细化管理的护理策略在破伤风抗毒素(TAT)用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接受TAT治疗的外伤患者共14027例。2011年收治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策略,2012年收治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护理策略。对比两年间患者TAT治疗的安全性。结果:2年间我院TAT治疗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注射部位皮肤水肿、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2012年间我院发生的1例TAT患者用药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救治而痊愈。结论:加强对TAT治疗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有利于保障TAT治疗安全性。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试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养及道德修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对人们的意义越来越大,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来说,这就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有了更高的考验和要求,需要更多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全科医护工作者是人民健康的卫士,又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威信的大事。作为一名全科护师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得以体现,医患关系才会越来越和谐。医乃仁术,德乃医本。提高医疗护理人员的业务修养及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从实际的护理工作为切入点,从基本品质及良好医德、精湛专业知识和能力、身心素质概括护理人员所必备的道德水准[1]。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多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作者:邱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就医看病不再是简单的、被动式的目的,而是人们对生命健康的早期重视。与之对应的整体护理也就不应停留在原有的计划、措施、流程上,而应该从针对性、科学性、人性化方面,细化整体护理的内容,在完善、细化过程中,职业素质和技能是整体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检验面临的医患矛盾及对策

    检验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整个医院服务表现的龙头科室。由于门诊检验人员与就诊患者之间所处的地位不同、观察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等,在正面接触过程中,往往形成不同的医患矛盾。医患矛盾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医患之间情感交流和服务满意度,甚至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正确处理好各种医患矛盾或冲突,是促进医院和谐发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与前提。

    作者:张娟平;曹菊梅;周娟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目的: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这样才能杜绝护理纠纷。方法:我们以优良的服务质量,精湛的技术,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及高质量的服务水准,高质量的护理水平来为患者服务,尊重患者应有的权利,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提高护理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这样才能杜绝护理纠纷。结论:加强护士法律与服务意识,防范纠纷才能让医院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作者:杨梅;张红;赵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计划生育与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分析

    目的:分析计划生育工作和避孕药具使用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间运用药具避孕失败的妇女进行研究,查找其避孕失败的原因同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所有进行问卷调查的4640例人群中,有174例妇女避孕失败,避孕药具使用的成功率为96.25%。避孕失败的174例人群中有148例妇女是运用避孕套进行避孕,当中有104例妇女没有坚持使用,24例妇女是没有坚持全程使用,还有8例妇女是由于避孕套损坏,剩余8例妇女避孕失败是由其它原因引起的。在22例服用避孕药失败的妇女中,主要的原因是未按规定服药或者药物保管不当而失效,4例应用孕膜避孕的妇女由于时间掌握不准确而避孕失败。结论:想要正确管理计划生育和避孕药具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方法为加强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促进人们树立计生观点,这样才可以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支持,临床执行效果才会显著。

    作者:黄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应用 PDCA 循环加强病区药品管理

    目的:通过 PDCA 循环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研究将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作为 PDCA 循环实施前组,2012年第三季度数据作为 PDCA 循环实施后组,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 PDCA 循环后,备用药品基数、效期、放置、储存环境温湿度、标示管理合格率由37.40%、70.73%、55.28%、34.16%、62.60%上升到93.80%、91.47%、89.92%、82.17%、85.27%(P=0.000)。结论:PDCA 循环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水平。

    作者:华之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在鼻空肠营养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鼻空肠营养患者中的安全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实施鼻空肠营养的患者(试验组)进行制度完善的护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实施鼻空肠营养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鼻空肠营养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空肠营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并发症和投诉,保证了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

    作者:沈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控烟现状与对策

    吸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污染环境,目前吸烟被认为是主要的可预防危险因素。医院作为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控烟效果不明显。医院在控烟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吸烟者难管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认识不足、麻木不仁,医院控烟监管执行不力,见面敬烟传统陋习难以根除。为达到医院全面禁烟,医院必须广泛宣传吸烟的危害,加大医院控烟管理力度,医务人员先做表率,开设戒烟门诊,为戒烟患者提供积极的指导,同时呼吁社会控烟立法,消除或减少烟草、烟幕造成的危害,为全社会禁烟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蔡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能力建设现状及建议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充实人员配备、强化仪器装备,提高检测能力、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以完善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

    作者:杨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产房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产房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的风险因素认知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控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妇进行产房护理时,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以及产妇对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吴笑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优化门诊流程的实践与管理

    我院针对门诊流程存在的缺陷等问题,于2011年7月开始采用精益思维管理,实施多元化门诊流程优化措施,通过创新预约诊疗方式及门诊全预约诊疗改善门诊患者挂号环节的流动;通过挂号收费通窗、分时段就诊使工作量均衡;通过集中式服务整合资源的方法降低人力成本,减少患者跑动次数。精益管理在医院门诊管理中起着积极作用,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实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

    作者:刘新琼;宋勤莉;李娟;丁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管理的体会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门诊管理,才能搞好门诊工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探索门诊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从整章建制、加强考核、简化门诊服务流程到改善门诊条件、提供人性化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彭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9-2012年广西南宁市某幼儿园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状况和动态变化,为相关机构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横断面调查:对幼儿园2009-2012年间3~6岁学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生长发育状况分析,学前儿童总计1479人,其中男生789人,女生690人。纵向调查:对35名儿童,其中男生20名,女生15名,从3岁开始至6岁的体检报告进行生长发育动态分析。结果:(1)3~6岁男生的身高平均值是100.87~119.64cm,体重平均值是15.86~22.66kg。3~6岁女生的身高平均值是99.42~117.71cm,体重平均值是15.17~21.15kg。(2)儿童生长发育等级评价,上等是3.6%~9.9%,中等是89.3%~94.4%,下等是0.5%~1.9%。(3)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身高年增长幅度是5.4~9.24cm,体重年增长幅度是0.85~3.15kg。等级发育变好的有8人,不变的有25人,变差的有2人。结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幼儿园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发育呈明显的长期增长趋势。

    作者:梁珊金玲;黄伟嫦;李春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卫生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卫生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采取作业技术或措施对卫生理化检验实施监视和控制,保证质量环的所有阶段都安规范运作,以达到不会出现不满意或不符合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卫生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包括:一、质量环控制,二、卫生理化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三、检验报告管理,四、量值的溯源性保证,五、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

    作者:吴天瑞;黄育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SO9000标准与护理质量建设

    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提供病人满意的护理技术和服务,应重新审视现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笔者论述了按 ISO9000族标准,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运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管理体系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和适宜性,提高全体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供病人满意的护理服务和技术。提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应引进 ISO9000标准,按“标准”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加强护理质量建设,与国际先进接轨。

    作者:葛长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科病人自备口服药情况调查及安全管理措施

    目的:了解骨科住院病人自备口服药使用情况,探讨对病人自备口服药的正确管理及护理安全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76例病人自备口服药使用情况。结果:发现漏服9例、误服2例、未按规定时间服用12例、服用方式错误2例、擅自停止服用1例、未按规定剂量服用8例。占自备口服药使用的19.3%,骨科住院病人自备口服药使用安全性不高。结论:护士必须加强住院病人自备药安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是解决骨科病人自备口服药安全问题的关键。

    作者:夏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策略

    护理管理的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它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与被管理者共同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1]。在护理管理活动中,如何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是摆在当前医院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就基层医院护士长的管理策略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赖福琼;钟筱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哈萨克医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情况

    基层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适当的疗程和剂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减少毒性反应的出现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实践与思考

    目的:通过实施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摸索管理方法,探索实施路径,落实新一轮医改环境下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任务。方法:理论联系实践,转变服务模式,制定计划,绩效引导,解决矛盾,正视存在的问题。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在卫生院具有茂盛的生命力,有规律可循,可以实现预防保健关口前移,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作者:张建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深圳市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

    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推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将卫生监督管理模式向风险度和诚信度管理转变的一种有益尝试。本文就深圳市在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实施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作者:关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实践研究

    医疗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医疗质量的保证和持续提高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系统回顾了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过程,比较分析国内外主要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及科室目标化管理在我院进行了科室医疗质量评价的初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院发展的医疗质量评价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从而更好地保障我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作者:晋淑媛;郝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绩效考核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一套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并观察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关键指标法及专家咨询法,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结果:护理质量及各种满意度等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该绩效考核体系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为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激励机制。

    作者:高传英;贺美华;许燕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要点探讨

    目的:加强供应室的管理,提高供应室产品的质量,从而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有效落实规章制度,严格把握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建立和完善规范制度与规章制度,让供应室的所有工作都能够在监督下进行,使之有所依;加大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力度,普及相关的管理与消毒意识。结果:在规范化的管理当中,医院创设了严格的供应室消毒措施,提高了消毒质量,对医院的感染进行了有效控制。结论:医院感染严重威胁到患者的治愈,也同时威胁到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供应室管理,不论对医院的建设还是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大学生小学期睡眠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小学期医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为大学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在小学期内对342名医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与正常学期内医学生进行比较。以 PSQI 总分≥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结果:仅有1.8%的医学生在小学期内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状况提高主要体现在睡眠时间以及日间功能的提高,其他方面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学期有助于缓解医学生平时学习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应给予推广支持。

    作者:徐璇;杨晓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疾病风险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内科疾病风险防范中的应用。方法:评估心内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的问题,包括查找风险原因,健全风险管理知识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规程和护理操作,完善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结果:护士风险意识增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减少护理风险缺陷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达到预防风险发生的目的。

    作者:赵淑君;卢源元;肖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应用

    医院后勤管理指的是医院后勤的一种全面管理,因其管理内容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等,对安全和服务要求非常高。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效益。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是目前医院后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难题,那么应该完善其管理方式,对相关各项规章制度要全面落实,提供精细化服务,降低管理成本,保证医院后勤工作正常运转。

    作者:钟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分析

    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通过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大大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哈斯格日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药调剂工作的质量流程管理

    本文分析了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西药调剂工作质量流程管理的措施:建立药剂管理的制度流程、加强药剂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注重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实行药物品质管理圈流程和加强药物的监管与治理。

    作者:杨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年制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体会

    低年制护士目前已在医院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约占我院护理人员的30%左右。因此低年制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上海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 MOS SF-36量表对连续入组的上海市456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生命质量评估的各个领域进行评估,并比较年龄、性别、婚姻、慢性疾病、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状况对其各个纬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个人收入、婚姻状况、疾病情况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的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小。结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保健措施的实施应注意个体化原则。

    作者:顾静;汪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中小型门诊医疗废物处理的思考

    文章着重介绍了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简述了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医疗废物,就会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其他的污染,给个人身心带来受损,也违背治病救人的原则。本文对本市中小型门珍处理废物作了祥细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医疗废物的原因具体有: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中小型门诊受利益驱使门诊、诊所赚钱少;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珍病人来都不做预防处理;各种病人都接触;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宣传不到位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今后对处理医疗废物的对策。

    作者:郭振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的经营管理在社会中占重要地位。其中,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的核心,如何加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成了社会财务人员和专家们的热门话题,也是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优化经济效益的专业性管理工作,是医院的财务人员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作出了探析。

    作者:倪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用业绩说话,用质量保证--浅谈如何制定科室二次分配办法

    科室内部如何进行二次分配是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关键环节。以工作量为主要考量因子,以质量考核为监督手段,以岗位性质、风险及要求等为辅助因子,建立科室内部职工认可、可行性和操作性强的二次分配办法。本文主要讲述我院如何指导科室进行二次分配及实施效果。

    作者:黄庆英;蔡文华;郭子伟;马铭;许曼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2年石嘴山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评估报告

    1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统计,石嘴山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其中8起为传染病,84起为环境因素事件(均为居民一氧化碳中毒),均属一般事件。报告事件数较2011年同期64起(其中传染病4起,居民一氧化碳中毒60起)上升43.75%;累计波及人数4605人,累计发病31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经估算直接经济损失42350元,间接经济损失51650元。

    作者:王静;孟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祛皱技术--取代玻尿酸等注射方法

    皱纹的出现是人体衰老的主要表现之一,祛皱抗衰是爱美者亘古不变的话题,眼下眼花缭乱的祛皱方法,吸纳了数以亿计的真金白银,成了美容界重大经济来源之一。

    作者:林采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昆明市五华区集体儿童膳食营养与生长发育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我区幼儿园儿童的营养状况与生长发育及其变化规律。方法:2009-2012年每年对五华区辖区内幼儿园在园儿童进行的常规体检,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龋齿、视力筛查等。结果:身高、体重、生长发育合格率逐年上升,营养不良、发育迟缓、消瘦、贫血患病率逐年下降而肥胖儿逐年升高。结论: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提高保教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保证儿童膳食营养的均衡,同时加强儿童的体格锻炼,是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有三种与膳食营养有关的疾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呈现高发病率,一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二是超重与肥胖,三是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作者:肖芳;李兰;徐蓉;邹国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农村开展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体会

    0-6岁儿童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管理人群。儿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县-乡-村三级管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卢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公立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伴随着卫生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的发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通知》强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管办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行,给作为医院管理内容之一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及时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满足改革需求,对当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深刻的意义。

    作者:赵静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的文献分析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老年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不乐观,中国老年人未来养老,还是应该根据传统意愿,绝大部分在社区、在家庭养老,这是适合老年人养老的。研究表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寿命高于机构养老,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家庭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居家养老模式,现将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近五年我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我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张迎红;程红;徐晶;路兰;鲁琼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韶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韶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韶关市5个点采集5类食品,用国标方法检测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在监测的5类276份食品中,共分离出37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41%。其中熟肉制品检出率为21.88%(14/64),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为17.50%(14/80),焙烤食品检出率为11.67%(7/60)、婴幼儿食品检出率为8.33%(2/24)、凉拌菜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不同销售点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区域、不同种类、不同检测时间食品中食源性致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韶关市市售食品中已不同程度受到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的污染食品为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水产品;提出了区域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源于客观可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必须遵循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靠性的统计学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随机误差和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倚。

    作者:邓俊兴;徐子强;唐建红;钟启丽;邓华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职业倦怠相关因素与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更新,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护理角色职能发生质的变化,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护士面对的是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职业病【1】。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稳定以及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邬役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各种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簿册、图表、声像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医院管理人员和全体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和集体智慧的产物,是医院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

    作者:张永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议医院人事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管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建立,我们迈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使医院档案工作从传统工作模式向电子化模式发展,强化和提高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各环节的手段和效率,跟上社会信息电子化发展的步伐,为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作者:陈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IVAS 信息系统医嘱管理模块设计探究与新思维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是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在内的药物进行集中审核、配置的部门[1]。在国外,PIVAS 的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输液配置的设施和流程不断被改造和完善,目前已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没有较大的突破,其中美国90%以上,澳大利亚近100%的医院均已成立相应的配置中心,《美国药典》23版已制订了输液配置服务的标准[2]。自1999年起,我国许多大、中型医院也相继开展了 PIVAS的建设和运行。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PIVAS 的建立可以保证用药安全、增加护理时间、降低患者药费,它可以更好地保证静脉滴注药物的无菌性,防止微生物污染,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毒性药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降低用药成本。它改变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对提升药学服务内涵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代表医院药学发展趋势、提升临床医疗质量的全新服务模式[3]。

    作者:王晓杰;江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泗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调查

    目的:为了掌握泗阳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提高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调查。方法:收集相关部门2011-2012年间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报告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78例,2012年死亡62例。2011年漏报死亡7例,2012年漏报死亡4例。结论: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还存在漏报情况,需要协同各个相关单位加强完善上报制度,并且要加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质量控制。

    作者:曾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服务的技巧如何体现在儿科中

    人性化服务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院自开展人性化服务两年以来,儿科护理满意度增长了7%。在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方法主要通过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加强医护协调沟通、深化人性化服务、护理人员管理及开展多种健康教育等方式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真正坚持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宗旨,为患儿和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健康的恢复。

    作者:姚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通过分析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心理,积极运用沟通技巧,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与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控制的探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定工作,对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价食品污染物数据,风险预警和政府监管及提高我国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1],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目前疾控中心重要工作职责。所以质量控制在食品风险监测工作中尤为重要。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检测的有效性、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并有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所以实验室如何在日常检测工作中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控,已成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中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刘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武进区护士睡眠质量调查问卷分析

    目的:在常州市武进区,针对特定人群-护士,调查睡眠质量情况。方法:调查问卷。选择常州市武进区各医院在职护士,性别均为女性。共发出调查问卷150份,有效问卷为142份,有效率为94.7%。结果:有52.3%的人认为自己睡眠不太够,21.4%的人认为睡眠不够。结论:睡眠不足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

    作者:冯美兰;周武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

    人性化服务是医院服务的发展方向。医院护士只有在明确护理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形象,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质量。以近年来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实践为例,通过文化建设,对护理服务的无形渗透作用,即态度形成的“内化”过程,进而优化服务态度,提升服务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者:刘艳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性医院疾病控制处对社区手足口病防控管理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1981年上海首例报道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也发生了手足口病疫情。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国家《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作为社区内三级综合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处,依据市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的防控要求,明确责任,与社区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担负起对社区传染病的管理防控任务。2012年1-12月针对手足口病的疫情特点,结合该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症状,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内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进行防控管理,大程度地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轻手足口病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危害。。

    作者:庞克慧;苗建文;邵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士长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中的问题及对策

    护士长的重要职能就是保证病区的护理质量,切实落实医生的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就成为护士长工作的绝对重心,护理质量保证的方法包括从人员培训到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鉴于我国护理教育和护理队伍素质的具体情况,也由于我们独特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使得护理部、护士长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检查督导任务量成为医院各专业,甚至是全社会各种职业的之。

    作者:程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调配中药处方的现实体会论述

    中药处方调配是中药调剂操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物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分析了中药处方调配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中药处方调配的规范化操作措施。

    作者:郭育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现状的探讨

    “全科医生”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人中国,很快受到政府、医学界和广大居民的重视。目前,全科医生基本遍布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承担基层预防工作任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医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因此,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与现状进行探讨,以此唤起各方对基层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真正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实现

    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外科的手术工作提供了先期性的资源保障。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应遵循标准化原则、规划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实施路径为物资入库管理、物资使用管理与废弃物管理三方面组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女产褥期营养及社会认知的干预

    目的:观察产褥期妇女营养要素及社会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居委会产后42 d 的产妇46例,随机确定为干预组或对照组,分别给予社会认知干预措施和常规照顾,比较两组的健康与行为结局的差异、总结社会认知干预的优势及可行性。结果:干预组产妇碳水化合物、豆制品、蔬菜、水果、蛋白质等摄入均高于对照组,卫生情况较对照组为好,且不良反应进站17.4%,而对照组高达30.4%。结论: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社区或团体的妇幼保健健康宣传工作,积极对产褥期妇女进行社会认知干预及健康心理教育,这样更有利于产褥期妇女及婴儿的健康。

    作者:付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社区护理特点及健康教育对象

    社区护理是针对个人、家庭及人群的护理,但以人群健康为重点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保护和维持人群的健康水平,达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在目前社会变革快速而复杂的情况下,社区护理变更肩负着保证人群健康的重要职责,已成为当今当今世界各国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区工作的实践,就社区护理特点及健康教育对象,谈点浅显的认识。

    作者:郭元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青年冠心病早期发现要点及注意事项

    我们这里地处边疆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受民族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如喜好喝烈性酒,偏向肉食等,这些都易导致冠心病的发生日趋年轻化,临床上常常见到二十多岁就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即使及时抢救过来,但是以后也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些后果都是由于年轻人生活阅历及对待疾病的看法不同,不能对本身的疾病有充分认识和重视,不能进行有效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因此,我们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患者施以宣传教育,重视冠心病的早期发现和注意事项,预防、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根据这些年来我的实践,整体化护理的经验,现将我们对中青年冠心病患者提供了早期发现的要点,总结如下。

    作者:黄新霞;热汗姑·祖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DCA 循环法在提高手术室医疗废物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规范手术室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方法:应用 PDCA 循环模式,收集资料、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进行实施。结果:实施 PDCA 循环前后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从75%上升至100%,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合格率从70%上升至96%。讨论: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的认知,提高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质量。

    作者:莫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锡市放射诊疗机构的卫生管理对策

    通过对无锡市涉及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放射卫生监督检查,发现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加强放射卫生监督管理的有效对策,从而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水平。

    作者:方霞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目前糖尿病治疗多采取综合治疗,及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及胰岛素治疗、病情监测及糖尿病知识宣传与自我管理教育。综合其疗法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以及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能力管理能力。

    作者:刘丽娜;李玲肖;陈俪;田璐娜;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管理对妇科病房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对妇科病房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在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分别对住院手术3天后18岁-65岁患者每月发放25份问卷,实施前后分发调查问卷各100份,比较人性化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人性化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与人性化管理前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人性化管理不但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也提高,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护理质量也提高,同时也减少护士的抱怨,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作者:韦霞;谢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产后访视工作探讨

    产后是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回复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产妇消耗了很大的体力,使抵抗力明显降低,细菌容易入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产后感染,因此,母亲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的多少,对母婴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应用的作用

    康复医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学科,在当前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作了简要说明,然后对康复医学在当前综合医院应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探析。

    作者:靳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院电子病历的建设分析

    在当前医疗改革中,电子病历的出现是解除医患双方不信任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电子病历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比纸质病历更先进,可作为一种病历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推广。本文首先探讨了医院电子病历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医院电子病历的应用建设过程,展望了医院电子病历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华辉;连万民;欧志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医疗纠纷防范的若干策略探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肖春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管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痛风病人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社区管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痛风病人的影响。方法:以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我社区内登记的痛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定期体格检查、心理疏导、用药与饮食指导、合适运动教育的社区管理。结果:社区管理及健康教育前后老年痛风病人的发病次数明显降低,防治知识知晓率、遵医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作者:陈定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床边教学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此教学方法能激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医学生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提高医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锻炼医学生的沟通技巧,并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完善。

    作者:苏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肺脑复苏在急救教学中的初探

    心肺脑复苏教育教学是临床救护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情景教育和项目教育方式能够解决理论无法联系时间的困惑。

    作者:马骏;沈祥礼;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生管床责任制在肝胆外科临床带教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生管床责任制在肝胆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2012年5月的肝胆外科实习护理大专生,女58名,男2名,本科生,女16名为对照组,按传统一对一护生带教模式进行带教。将2012年7月-2013年5月实习护理大专生,女57名,男4名,本科生女14名,男2名为实验组,按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进行带教。结果实验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满意度、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1)。结论:护生管床责任制带教模式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提高护生综合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整体护理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临床实习带教质量。

    作者:张慧玲;蔡霞;王雪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如何培养实习医师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自身的临床和教学体会,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聂淼;綦淑杰;赵翠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年轻护士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目的:提高年轻护士综合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个人学习、高年资人员带教、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来提高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提升了个人能力,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基层医院的护理质量亟待提高,建立一支相对高素质的护理梯队是当务之急,而其根本是要抓好年轻护士的培养。

    作者:苏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医院职工的思想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确保实现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西文化的交汇日益增多,各种信息的传递、利益调整的力度日益加快,对医院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带来深刻影响。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分析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职工的全面发展,关心职工的工作进步、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者:方莲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英语带教方式的多元化探讨

    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08年6月~2012年6月共接收了4批来自不同本科院校毕业的护生进行实习。她们分别来自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徐州医学院护理学院、江南大学护理学院三所知名学校,这些护生都过了英语四级,大部分甚至通过了英语六级的水平,她们护理英语的理论知识较扎实,英语运用能力较强,如何通过与临床相结合的的方法提高英语水平,激发了护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为今后走向国际化的护理。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的探讨。

    作者:骆燕芳;马静娜;柳蒙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理念服务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新水平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免疫工作的重视程度,扩大了疫苗种类,对疫苗采取极少收费甚至免费的政策。相比较而言,城市的预防接种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而乡镇卫生院还存在设施简陋,服务人员专业化低,缺少与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机制,缺乏家长信任等问题。这对接种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作为乡镇卫生院,我们必须在预防接种的工作中,引入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完善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加强与家长及孩子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水准,全面规范预防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保证接种安全,促进预防接种工作更好地发展。

    作者:郑裕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心电图教学模式改革

    心电图是每个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心电图理论知识深奥抽象,内容复杂,一直以来都是诊断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总结了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几点改革,旨在提高心电图的教学质量。

    作者:张英慧;刘蕾;梁丽杰;韩国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内科培训护士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每年承担着众多培训护士的带教工作,护理教学是关系到医院未来护理人才梯队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如何做好带教,让她们理论联系实际,由学校理论教育转向护理临床实践,圆满的完成培训任务,是带教老师艰巨的责任。心内科针对培训护士的培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现将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柴蓉;谭娜娜;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松训练法改善警校大学生课堂学习疲劳综合征

    目的:探寻一种简易、轻松、短时的放松训练程序用于改善大学生课堂学习疲劳、提升课堂学习认知状态,验证放松训练在改善疲劳中的作用,以改善大学生学习认知状态,促进其身心健康。方法:被试对象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男女学生共150名,通过对实验组进行放松训练而对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模式。其中前后测为四个实验,分别为划消实验、联想记忆实验、舒尔特方格实验以及词汇联想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经过放松训练后实验组后测成绩提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放松训练对不同性别学生的作用部分有差异,对各年级效果相同。结论:放松训练可以改善大学生学习疲劳、提升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状态,利于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放松训练的应用可以逐步推广。

    作者:邹友宁;李洋;牟新;乔春华;管文坛;谭臻;林安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献血前开展 ALT 初筛的意义

    目的:探讨在献血前开展 ALT 检测对降低血液报废率,确保有限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分析。

    作者:刘玉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科学母乳喂养知识的探究

    目的: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孩子,科学的母乳喂养能帮助你实现愿望,达到预防婴儿营养性疾病,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础护理技术》说课设计

    基于临床护理岗位需要,与临床专家合作交流,设计《基础护理技术》说课,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及课程教学特色几个方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说课,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为教学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田芬霞;王杏敏;林芳卉;牛杰;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品管圈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工具,加强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增强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向护士及患者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在提升护士健康教育能力及患者知晓率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成立天使圈、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和方法等,从而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结果:护士在品管圈活动前后健康教育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由原来的62%提高到了86.1%。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有效,可使健康教育活动更加持续、高效、规范。能够增强护患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吕晓蕊;张晓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提高蒙医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蒙医妇产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蒙医妇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学生蒙医妇科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及蒙医传统医学真正的继承和发扬。

    作者:代招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师转岗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在全科医师急救技能培训中的优势。方法:2012年64名参加重庆市全科医师转岗培训急救技能培训学员,随机分为2组:S 组(模拟教学组,n=32):采用模拟场景教学;C 组(对照组,n=32):采用传统讲授示范教学。结果:S 组学员操作成绩和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 C 组(P<0.05)。结论:在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的急救技能培训中模拟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示范教学法,对学员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更有效。

    作者:董军;黎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士综合素质与护理质量关系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自身的素质,高素质的护士队伍对护理工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认为护士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社会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三个方面。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将临床路径运用到 PBL 教学模式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的 PBL 教学模式中,将 CNP 与 PBL 的教案巧妙的联系起来,使护生通过对 PBL 的学习,能对教案中的病例有一个动态且深入的理解,并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生的信心,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专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行科室常规临床实习的 PBL 护理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将临床护理路径(CNP)运用到 PBL 教学里。结果:观察组的护生学习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 PBL 教案中疾病的健康教育完整性的掌握及病人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运用到 PBL 教学模式中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新上岗护士培训体会

    新上岗护士是科室护理队伍的新鲜血液也是未来的中流砥柱,为帮助其尽快适应科室护理工作,提高其工作应变能力,以确保护理安全,杜绝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我们对新上岗护士进行了综合培训,现将培训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并提出了选择案例的一些注意事项。

    作者:罗丹;赵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在卫生保健课堂中融入性教育

    1在卫生保健课堂中融入性教育的重要意义1.1卫生保健课程是卫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整体论的健康观念,强化预防的观念,提高学生以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

    作者:王珺;虞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门诊新护士带教模式的探讨

    为了使儿科门诊新入科护士尽快适应护理岗位并进入角色,通过对儿科新入科护士带教方法重点难点剖析,归纳并总结相应的对策。使新入科护士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迅速成长起来,在工作岗位上多付出,多学习,尽快掌握好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儿科门诊门诊的工作,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潘卉;丁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校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前培训思路的探讨

    为了使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尽快地适应毕业实习生活,迅速进入岗位角色,保证在我院药房实习生的教学质量,避免意外差错情况发生,我院药房对2011年、2012年进入生产实习的大学本科、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了毕业实习前培训。现将培训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目的为高校学生在生产实训中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延春;曲生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专业学生针刺伤的原因及感受,制订相应对策。方法:分析临床护生针刺伤发生的原因、感受。结果:通过分析学生针刺伤的原因和精神心理状态,完善安全教育制度。结论: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应重视临床护生的安全防护教育,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发生。

    作者:肖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核心制度标准化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护理核心制度标准化应用使实习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和规范的工作习惯。方法:对实习生先学习,后考试,实习期间每4周收集1次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发生情况,并与2011年实习护生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2年书面考试成绩和护理缺陷及安全隐患发生情况优于2011年。结论:护理核心制度的精细应用对培养实习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工作习惯起着基础作用。

    作者:李明雁;张桂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教学中循证护理的应用

    现代的护理理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而更新,循证护理就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到护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庄薇;杨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材如何与“工学结合”并轨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如何实现教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是职业院校争相研究课题。

    作者:甘梅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黄芪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黄芪为补气之要药,甘温,入脾、肺经,有“补气之长”的美称。《本草纲目》:“元素曰: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自《金匮要略》以来用黄芪为主的复方范围甚广,用之确实,笔者用之深有体会,仅就一部分以气虚为主的典型病例整理如下。

    作者:杨学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踝关节扭伤中医治法的研究进展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骨科门诊相当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关节韧带扭伤中排名首位。多由于患者在行走时穿高跟鞋、走不平整道路、上下楼梯及剧烈运动过程中不慎扭伤踝关节所致,多以内翻位损伤为主,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有关节肿胀、疼痛,皮下瘀斑,活动障碍,伤处压痛明显;摄片检查无骨折、关节脱位征象;治疗方面中医中药治疗手段各具有特色。目前就近年来踝关节扭伤的中医药外治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胡亚飞;黎沛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针透穴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80例

    目的:分析研究治疗进行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随机抽取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用电针透穴方法结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电针透穴治疗方法。每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以后开始进行统计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透穴结合中药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主要探讨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从2010年的8月份到2012年的12月份收治的84名异位妊娠的患者运用随机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人,治疗组的患者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独运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中的患者有14名痊愈,3名显效,4名好转,总体的有效率是50.00%;治疗组中的患者有21名痊愈,5名显效,3名好转,总体的有效率达到了69.05%,经过研究和统计分析得出,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比治疗组明显高,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及中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也比较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迎妮;马小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2月间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一时期102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后观察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脂水平除 TG 有显著升高(P<0.05),HDL-C 降低(P<0.05)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 TC、TG、LDL-C 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而 HDL-C、APOA1水平均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1个疗程后相比较, HDL-C、APOA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前、1个疗程后的 TG、LDL-C 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壮;周忠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灸与小儿推拿等中医疗法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小儿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多指5岁或5岁以上的小儿,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且持续时间达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为儿科临床所常见,无特殊治疗方法,常用醋酸去氨加压素Minirin(商品名:弥凝)治疗。针灸与小儿推拿是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近年来有关针灸与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苗苗;金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咳喘冬病夏治

    阐述慢性咳喘疾病反复发作之机理及慢性咳喘疾病的防治,应用祖国医学“冬病夏治”及“治未病”的法则于春夏季节对慢性咳喘疾病的缓解期进行防治,临床表明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杨凤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三伏天治病理论的临床应用概述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旺盛、天气炎热的日子,根据中医《内经》的说法,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在三伏天时阳气旺,“天人相应”,人体的阳气也在三伏天达到高。这一特殊日段在临床治病过程中应用广泛,各医家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发现在三伏天中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有着很好效果,他们的经验十分宝贵但比较散在,为方便大家查询与探讨,所以现将三伏天众多医家临床经验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刘丹丹;刘霞;张涛;崔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针灸结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62例疗效观察

    探究中医针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与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观察针灸结合阿昔洛韦口服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6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临床分析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2例接受针灸治疗并口服阿昔洛韦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将余下30例以阿昔洛韦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以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3.75,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间的各项比较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疗程短,副作用小,后遗症少,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调查研究

    目的:掌握当前门诊西药房中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具体情况,从而提升处方的品质,推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当中的6000张门诊西药房处方实施调查研究。结果:在这随机选取的6000张处方当中,一共存在163张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处方,占到了处方总数的2.72%。而造成这些不合理用药处方的主要原因在于联合用药不合理、用量与用法的不合理、重复用药、溶媒选择不合理以及临床选药存在的不合理等因素。结论:医院要从源头上去制约这些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出现,必须要强化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门诊西药房工作的药剂师必须要对药方进行严格的审核,才可以切实提升处方的水平,推动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永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颈椎病的中医理疗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中医属“痹证”或“痿证”范畴,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压迫刺激颈部血管、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的头、颈、肩、及胸部疼痛,甚至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综合症状。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后,以40~60多见。

    作者:孙宏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推拿与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并按照纳入标准进行筛选,而后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数据采用专门软件 RevMan5.0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83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且推拿对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试验数量有限且方法学质量不高,需要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楚云杰;张娇娇;赵哲;黄德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周脓肿治疗200例体会

    目的:观察1次性根治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200例肛周脓肿均采用一次性根治手术,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术后加用荆芥l5g,防风12g,金银花30g,连翘30g,苦参20g,马齿苋30g,蛤蟆草30g,透骨草30g,苏木30g,生甘草10g。将以上药物加水1000ml煎至400ml。熏洗坐浴,拔毒膏、生肌玉红膏填塞换药治疗;对照组术后每日常规用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双氧水清洗伤口,外用凡士林纱条换药。结果:治疗组在术后伤口渗出、术后肛周不适及疼痛、术后伤口愈合进度、愈后伤口瘢痕和后遗症、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组成:荆芥l5g,防风12g,金银花30g,连翘30g,苦参20g,马齿苋30g,蛤蟆草30g,透骨草30g,苏木30g,生甘草10g。将以上药物加水1000ml煎至400ml。汤药熏洗,坐浴拔毒膏、生肌玉红膏外用,结合手术根治肛周脓肿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傅晓文;郝东鹏;闫新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对症及支持治疗;综合组2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针灸及中药口服灌肠。28天后统计疗效。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88%,西药组总有效率64%,综合组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死亡率。

    作者:乔小利;邱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养生必先养肾防老必先补肾--杨向东教授养生防老学术思想探讨

    杨向东教授,主任医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省市名中医,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肛肠学会副会长,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肛肠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 PPH 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中国 PPH 技术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网[www.chgcw.com]总编辑,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委会主任委员,成都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名中医评委、四川省和成都市高级职称评委,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作者:任叔阳;龚文敬;赵希忠;安辉;蓝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中医综合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中西药结合治疗;综合组10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冠心病临床效果、心电检查正常比例、患者满意度、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均显著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措施不当或是治疗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和药物过敏情况发生。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心电检查正常比例、患者满意度、缩短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时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心悸、气短等情况,无严重不良反应,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作者:张钊;张方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白术、党参、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组成。其主要作用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兹就其治验,现举例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慢性盆腔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痊愈39例,痊愈率为70.91%,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比常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房颤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本文从西药、专方专用、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的研究概况。中医西结合治疗房颤已从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较大规模的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房颤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室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作者:褚延鹏;刘秀娟;薛一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手外伤功能障碍疗效观察90例

    目的:观察我院自拟中药熏洗方配合手法治疗手外伤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运用我院自拟中药熏洗方配合手法功能锻炼治疗手外伤关节僵硬90例。结果:优46例,良34例,优良率88.9%。结论:该法治疗手外伤关节僵硬疗效好,使用安全。

    作者:陈龙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叉神经痛辨治六法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通络六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为满意,现介绍于下。

    作者:陈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6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用曲美布汀、铝碳酸镁咀嚼片、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7.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较单纯西药疗效显著。

    作者:张大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方法:治疗组(90例)以针刺颈部的夹脊穴及风池、完骨、百会、四神聪,配合汤药、颈椎牵引、中药塌渍、功能锻炼;对照组(30例)给予香丹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汤药、牵引、中药塌渍等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肖家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健脾益肾中药汤剂。治疗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 FBG、HbA1c、U-pro、Scr 以及 BUN 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磊;李召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苍耳子中毒2例报告

    病例1:患者女,43岁,因“头痛、鼻塞流涕2年,加重1周”前来门诊就治。既往无病史。查体:BP120/7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两侧颧骨有轻度压痛;呼吸18次/分,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率76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头颅 X 线平片示“双侧上颌窦炎”。经中医辩证属风热上扰型,给予苍耳子散[1]加减成汤剂5付,每日1剂,水煎2次约400ml,分2次口服。方药组成:苍耳子(炒)12g、辛夷15g、白芷30g、薄荷叶(后下)10g,金银花15g、菊花10g、甘草6g、葱白三段。患者口服水煎汤剂后3小时,自觉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因自觉症状严重,速来我院就诊。查体:BP80/40mmHg,神志清、精神差,烦燥不安,呼吸困难,全身出汗,心率110次/分。诊断:苍耳子中毒[2]。给予洗胃、吸氧、保肝解毒、扩容等对症处理后好转,至次日晨复查无异常,给予出院。

    作者:马天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和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都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腿面颊穴,治疗组采用针灸面三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能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安小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结合抗生素联合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中药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观察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录出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2年间来本院妇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60例盆腔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选取230例患者进行中药结合抗生素治疗;选230例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方式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试验结果,比较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结合抗生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6%,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18%,结果表明,研究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其治疗效率有差异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结合抗生素治疗好于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其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周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龙麻杏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二龙麻杏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龙麻杏汤,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肺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肺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二龙麻杏汤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滑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蒲公英白矾外敷治疗痄腮

    痄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风瘟疫毒由口、鼻而入引动在里伏热,肝胃之火巡经上引,壅阻少阳经脉,郁结腮部而致病。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蒲公英性味甘,微苦,寒;功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内服外用治疗多种疾病。外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等疾病;白矾性味酸涩寒,功效:收敛止痒,燥湿祛痰,解毒杀虫,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用能抗菌消炎,收敛防腐。冰片,性味苦寒,主要功效:开窍醒神,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外用有消肿止痛之功,防腐止痒之效。

    作者:周光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7例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疗法。观察治疗后及半年后两组患者口腔黏膜溃疡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95例患者中治愈51例,显效27例,好转11例,无效6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2.11%,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45.65%,两组患者治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随访结果为:观察组有5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有23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出现口干、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患者27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患者31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口腔黏膜溃疡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的四大理论误区

    本人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辩证和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际临床经验;以个人自身尝试(或试验);以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元素分解规律得出的结论。以下观点或理论,应该说它是站在传统理论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隆又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索中西药物联用,药物互相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医生合用中西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结合药代动学-药效学等方面理论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中西药物联用相互增强疗效,互相制约、减少毒副作用,大限度减少或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CG)是指不同原因引起如胃粘膜慢性炎症(即在病理上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本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中医中药在治疔多种疾病上有其特色和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药联合中药辨证论治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缓解相关症状。

    作者:刘鲁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LED 红蓝光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胸背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常规治疗主要以口服及外用抗生素和维 A 酸类等抗炎药物为主,治疗时间长,副作用大,疗效欠佳。近年来我们采用 LED 红蓝光联合中药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满意,副作用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孟繁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新药I期临床研究健康受试者心理状态研究

    目的:分析中药新药 I 期临床研究中健康受试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2年进行中药新药 I 期的100名健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试验前以及第1、2、3、4周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两组人群在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前焦虑因子得分低于第1、2、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药试验过程中受试者主要的心理状态是焦虑,可以通过多角度心理干预来减轻受试者的焦虑程度。

    作者:沈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更好的方法。方法:将14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综合治疗组(75例)和西药组(73例)。综合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同时结合穴位贴敷;西药组采用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溶液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个月,采用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检查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2.0%明显优于西药组79.31%,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综合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改善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在控制症状或改善症状的同时,增强了体质。

    作者:石秀丽;谭洛;李巍;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金钱茵陈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163例临床观察

    慢性胆囊炎是长期的慢性炎症及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结果,使胆囊纤维化萎缩或增生肥厚,囊腔缩小,功能丧失,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胆囊可患有多种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病人为此而受到百般折磨。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

    作者:谢东梅;潘存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中医中药对唇疔的辩证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对唇疔的辩证治疗。方法:以五味清毒饮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唇疔。方中重用银花、紫花地丁、知母,使积热火毒清解消散。生甘草清热解毒,白果去湿杀虫。桔梗引药上走于唇,合用能达到清解疔疮之效,由于唇疔病情往往发展迅速,在服用汤药前加服化疔内消散。结果:唇疔多因脾胃火毒及心经火毒而致,内治以五味消毒饮加减以上清热毒为主,外治解毒消肿,化腐止痛,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唇疔的主要病因是火毒。火毒来由多是外因治病。因感受四时不正之疫气及蛇虫之毒;亦有唇部受损而邪毒直侵。内因上有嗜食膏梁厚味、烧、烤、烟酒之品而致脾胃热毒壅盛,七情所伤,气郁化火,心经火毒上攻而致。对外邪引起的则以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为主;脾胃热毒壅盛的则以泻胃火、清脾热为主,在治疗上应用辩证施治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黄再兴;王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湖南炎陵太子参与其它产地太子参质量比较

    目的:通过测定贵州、福建、安徽、湖南四个地方太子参的多糖和皂苷含量,比较湖南炎陵太子参从贵州引种后的质量情况。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皂苷含量。结果:贵州、福建、安徽、湖南栽培太子参的总多糖含量分别为8.92%、10.36%、12.79%、9.64%;总皂苷含量分别为0.868%、0.698%、0.599%、0.865%。结论:以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为指标,综合考虑两类成分含量高低,初步认定湖南从贵州引种的太子参,质量没有下降。

    作者:狄庆锋;冯务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乃(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泻肝胆经湿热,疗效满意。

    作者:陈从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社区93例老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44例,采用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显效37例,有效1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作者:黄碧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味决明子配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肿瘤化疗便秘120例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一味决明子配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肿瘤化疗便秘效果。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决明子茶口服加开塞露灌肠,B组采用开塞露灌肠,C组采用开塞露塞肛,观察对便秘的改善效果。结果:A组有效率:98%;B组有效率为87.5%,C组有效率为66.66%。结论:决明子配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肿瘤化疗便秘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蔡益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浮针针灸盆腔炎22例临床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由子宫内膜、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及子宫旁结缔组织、盆腔蜂窝组织炎)传统医学认为:“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由于“经产带下”及不洁性生活史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遗留为慢性炎症。时常少腹部坠痛及胀痛、伴腰酸痛、畏寒、头痛、带下量多、异味重等22例急慢性盆腔炎患者,结果治愈8例、好转12例、无效2例。详细临床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程秀娟;张怀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治疗,且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晓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便秘的中医治疗

    目的:观察通便汤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就近代各家对便秘的中医治疗加以概述,从气虚便秘、血虚便秘、阳虚便秘加以分述,概述各家关于便秘的分型论治。并将近年来关于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5月便秘患者80例,采用中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25%(73/80)。结论:中医治疗老年性便秘有良好效果,有补益肝肾的功效。

    作者:尹国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6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硝酸酯类等西药(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方法(观察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总有效率90.3%(24/27),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1/29),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每周平均发作(3.2±0.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3±0.4)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情况改善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安全可靠,对心绞痛症状有显著缓解作用。

    作者:张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复目痒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及局部离子导入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确诊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88例(176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5例90只眼和西医对照组43例86只眼。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眼药水点眼,4次/日,维生素 C、钙剂、甲氰咪胍口服(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治疗时间),眼部症状明显时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药水点眼、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口服,连用3天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疏风清热除湿止痒汤剂并给予中药汤剂局部离子导入。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西医对照组。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引经药桔梗作用及机理

    桔梗作为常用中药,在方剂学中多处用作佐使药,以“载药上行”。并且发现桔梗是一味广泛用于心胸、脾胃、心等脏腑的多功效药物,能够通利三焦,入气分。通过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正确理解桔梗在方中的配伍意义,为临床合理使用桔梗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作者:雷莹;陈立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院内制剂“三地洗剂”治疗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三地洗剂”对肛肠疾病术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用“三地洗剂”熏洗、浸泡,对照组用清热止痒洗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院内制剂“三地洗剂”临床疗效确切、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治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益肾润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肾润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病人88例,治疗组(A 组)44人采用益肾润肠方治疗,对照组(B 组)44人采用莫沙比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95.45%,对照组75.00%,治疗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益肾润肠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守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8例肩周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实验组结合针灸和推拿两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都是一天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总有效率94.2%,对照组34例患者总有效率67.6%,两组治疗结果又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推拿两者结合治疗肩周炎,则扬长避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小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经络推按在碎石取石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经络推按在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对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术后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经络推按,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有效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d、术后30d的康复评分表现优于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在术后5d、术后30d 的评分表现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的患者,采用中医经络推按可促进患者症状的康复。

    作者:周永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医院教学工作发展现状,为医院教学管理工作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探讨精细化管理在医院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结果:根据医院教学工作的实际,在教学目标设置、工作流程、评估结果管理等方面有效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结论: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医院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瑾;王淑贤;张宇;张建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邹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规模估计调查研究

    目的:科学、合理地估计邹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的规模,为今后制定 MSM 干预计划和艾滋病防治工作政策提供依据,促进行为干预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邹城市活动场所和网络的 MSM 开展调查并进行人群规模估计。结果:第一轮捕获和标记,领取纪念品的人数(M)为271人,第二轮招募调查对象总人数(T)为102人,调查对象中领取纪念品的人数(R)为69人,根据公式算出邹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估计结果(N)为400人,参加调查的男同人群年龄在16-56岁,邹城市2010年底相应年龄段男性常住人口为470498人,男男性行为人群占邹城市相应年龄段人口的百分比为0.085%。结论:经过估计,邹城市 MSM 在400人左右,而邹城市日常行为干预和报表 MSM 在100左右,有较大差距,说明在邹城市 MSM 人群干预工作中还有大量人群未浮出水面,如果能有效的发现潜在的 MSM,对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政策特别是 MSM 防治策略和预防措施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晶;李雪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回顾性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60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资料,探寻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输注血液制品1186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0例,输血不良反应率0.506%,其中发热反应23例,占38.3%,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过敏反应37例,占61.7%,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结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采用新的配血技术、白细胞过滤、血细胞单采等新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娟;刘明华;彭演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措施,达到防止口服药意外的发生,保障患者口服用药安全。方法:通过访谈与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我院160例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研究表明了住院老年患者用药种类3种以上占93%,65%的住院老年患者存在口服用药安全隐患。通过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素质与安全用药意识,坚持为患者服药到口,作好口服用药过程各个环节监控,将不安全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结论:加强老年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安全管理,是确保老年病人安全用药,防止医疗纠纷,达到佳治疗状态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君健;方健;任春碧;张璇;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个性化护理后,实验组的手术焦虑状态明显减轻,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树洁;于方;衡朝霞;梁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GF-β/Smad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介质,已知 TGF-β通过激活它的下游介质 Smad2和 Smad3发挥生物学效应,并被抑制性 Smad7负调节。大量证据支持 TGF-β和其下游的 Smad 信号在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展中的作用。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EMT)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本文旨在总结 TGF-β/Smad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秦娟;朱晓荣;吴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53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探索产后抑郁症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53例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结果:5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作者:祝翠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汞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给出被测量的佳估计值外,还应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本方法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砷和汞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后整体合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自噬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盐酸戊乙奎醚组(IPHC 组)。各组再分为再灌注4h,测定各组血清中 LDH、CK 活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自噬小体。结果:IR 组4h 血清 LDH、CK 活性较 S、IPHC 组明显升高(P<0.05);IR 组荧光显微镜下自噬小体较 S、IPHC 组明显增加。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大鼠肝组织自噬水平增加。

    作者:康于庆;苏丽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颈椎骨折术后患者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术后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取500例颈椎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2组,对照组仅遵医嘱执行,观察组术后加强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平均住院(16.9±1.5)d,平均费用为(38982±231)元,患者满意度为70%,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9±11)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平均住院(13.6±1.1)d,平均费用为(30012±102)元,患者满意度为98.4%,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1±9)分。两组比较 P<0.05。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变化,严格体位护理和呼吸道管理以及康复锻炼等对于促进患者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龙海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GF-β2在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组织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本研究阐释 TGF-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2)与骨髓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塑料包埋法制备半薄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骨髓组织中 TGF-β2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组织中 TGF-β2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2在骨髓纤维化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智辉;田亚宁;何春玲;梁漫;董昌虎;李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模式已被广泛引入国内临床护理实践中[1-2]。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更是有效的提高了生命救治效率,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现代急救护理将人文关怀渗透至急诊病人的整体护理中,让患者及其家属受到被关怀、尊重,以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同时使护士自身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3-4]。现在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改善护患关系层面,分析人文关怀在急诊护理中的意义。

    作者:马胜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无痛人流手术12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站收治的240例行人流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从两组手术中宫颈松弛度及手术后疼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受术者宫颈松弛度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80.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者手术后疼痛情况比较,研究组无痛率88.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人流术进行妊娠终止,可降低受术者术后疼痛感,增强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张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发病的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异位妊娠的相关发病原因以及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3年4月1日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妇科炎症、多次孕产等。结论:对导致异位妊娠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治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县级中医医院医疗纠纷现状及解决途径分析

    目的:了解某县级中医医院近三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找出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改进医疗纠纷处理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收集某县级中医医院2010年-2012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并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结果:医疗纠纷发生数量稳定,医闹减少。但在处理方式上仍存在一定问题。结论: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坚持依法处理以及正确引导舆论有利于医疗纠纷的解决。

    作者:张亚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B-UVB 治疗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IL-2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 NB-UVB 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IL-23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38例白癜风患者作为实验组,采用 NB-UVB 进行治疗,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NB-UVB 治疗前后白癜风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 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IL-2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 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IL-23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B-UVB治疗后白癜风患者外周血 IL-23表达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UVB 可能通过影响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 IL-23的表达来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郭洪飞;马学良;张厚毅;王宝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效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配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总有效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评价上,研究组患者在 FEV1及 FEV1%的表现上均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临床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阿莫西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水平。

    作者:罗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模式护理。结果:观察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寻芬;郭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学遗传学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针对部分高校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对医学类有关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任意减弱甚至删去《医学遗传学》的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的问题,结合多年从业经历,指出了医学遗传学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医学遗传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不可或缺的。希望医学类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上给与更多考虑,这样会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作者:赵华东;吕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急诊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实验组47例选择预见性的护理,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急诊科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预见性的护理,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减少并发症的情况。

    作者:杨雪;李琳;任雅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观察复方陈香胃片配合三联疗效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目的:对复方陈香胃片配合三联疗效法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胃溃疡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兰索拉唑组成的三联疗法,研究组在其基础之上加入复方陈香胃片。结果:两组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痊愈者25例,显效者17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治疗后痊愈者20例,显效者15例,有效者9例,无效者5例,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陈香胃片配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前景。

    作者:张方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到2013年8月共7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将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干预,从手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有帮助,有效提高病人的手术依从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范春红;范春燕;殷红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微导管技术结合3D-DSA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应用双微导管辅助技术结合3D-DSA的多次应用治疗10例复杂难治性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造影示100%栓塞7例,>90%栓塞3例,载瘤动脉均通畅,无缺血并发症发生。9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双微导管技术结合术中3D-DSA应用可有效治疗颅内复杂的临界宽颈动脉瘤。

    作者:唐海涛;范春红;赵江;鲁春鹤;陈刚;曹振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重型脑基底节区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YL-l型一次性血肿粉碎穿刺针在治疗高龄重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2009年06月一2012年06月收治的高龄重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79例,采用YL-l型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治疗28例,开颅手术组26例和保守组25例,术后1个月内的治疗观察,微创组分别与保守组、开颅手术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存活30天以上所有患者,微创组分别与保守组和开颅手术组进行第14天、第30天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龄重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通过采用YL-l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微创引流治疗效果可靠、简便易施,针对高龄重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青松;臧卫东;方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空气灌肠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小儿空气灌肠中的应用价值,以取得患儿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有效配合完成空气灌肠整复。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使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灌肠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同时大大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率。

    作者:覃晓燕;赵济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集体和个性化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经验,提高术后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回顾分析35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对他们进行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结果: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对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能促进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更好的落实术后自护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琴;刘德蓉;袁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结论: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作者:皮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并发纵隔气肿1例报告

    目的:探讨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临床肺炎患者并发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6岁儿童,为支原体感染合并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经过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多见于肺部感染、医源性纵隔气肿、胸部外伤、吸入异物。治疗可通过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作者:王爱虹;王景刚;赵健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调整规律。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在妊娠期间较妊娠期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使用剂量变化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妊娠前及分娩后,差异具有差异。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需加大甲状腺激素的治疗量,分娩后期所需量有所下降。

    作者:张英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输液大厅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体会

    输液大厅是医院专门为门诊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提供的场所。各家医院根据各自的规模、特点设立相应的输液大厅,有综合性输液大厅、成人输液大厅、儿童输液大厅,规模特大的医院还有分专科设立的输液大厅,如呼吸科输液大厅,消化科输液大厅。输液大厅接收的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但输液量大,人员复杂,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少,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液体漏输、错输,从而引起患者不满,导致投诉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加强管理,以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王克琼;蒋纯;罗小荣;王道琴;陈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监测及与胃癌预后关系分析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指标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 erentiation antigens,CD)CD4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 CK18,分析常规病理未发现转移灶的胃癌淋巴结是否存在胃癌微转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CD4和 CK18在胃癌患者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6.7%患者(10.7%淋巴结)CD4阳性,23.3%患者(9.9%淋巴结)CK18阳性;进展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0.05);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利用 CD4和 CK18因子监测胃癌微转移敏感度高,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因素,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高小虎;李振想;孟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免穿刺架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3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对免穿刺架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诊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33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免穿刺架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并对治疗方法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对3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免穿刺架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的结果显示,一期手术成功29例,成功清石率为87.88%,4例(12.12%)需行二期 MPCNL。本次平均手术时间为(83.34±9.65)min;平均出血量为(49.23±5.43)mL。结论:免穿刺架超声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出血少、创伤小、清石率高以及并发症少,其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Stathmin 蛋白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Stathmin 蛋白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5例 NIP 和20例鼻中隔切口边缘粘膜组织(SM)以及10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NSCC)标本中 Stathmin 蛋白的表达。结果:Stathmin 蛋白在 NIP 的阳性表达率为57.14%,明显高于它在鼻中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Stathmin 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高于它在 NIP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提示 Stathmin 与肿瘤病理类型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重要关联性。Stathmin 的阳性表达可能与 NIP 的侵袭性、高复发性有重要的相关性,在对 NIP 的诊断及检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作者:修海波;李永团;刘喜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DCA 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下送回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下送回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影响下送回收质量管理的因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结果:2012年7~12月满意度调查比2011年7~12月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对下送回收质量管理,提高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徐嬉平;房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结果: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结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明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年1月-6月的择期手术患者2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的观察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应用不但可以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同时为医院的医疗护理临床路径和优质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江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团队精神建设对病房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病房实施团队精神建设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确立团队目标、建立团队制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建全团队激励机制、构造学习型团队等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实施前后每月分别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评分,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团队精神建设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指标中,除急救器材管理和消毒隔离两项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团队精神建设活动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雷启蓉;颜丹;李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6例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天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48例清润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肝火犯肺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清润止咳方治疗慢性咳嗽肝火犯肺证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咳嗽肝火犯肺患者48例,给予所有患者清润止咳方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观察,48例患者中痊愈者为23例,显效者为12例,有效者为10例,无效者为3例,总有效率为93.75%;患者咳嗽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观察,48例患者中显著提高者19例,提高者27例,无效者为2例,总有效率为95.83%。结论:清润止咳方具有润肺清热、活血通络和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能预防及改善因痰或瘀血引起的肺通气功能障碍,治疗慢性咳嗽肝火犯肺证的临床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作者:杨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细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索安徽省太和中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在泌尿系感染病例382例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分离的3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2.25%,革兰氏阳性菌占27.7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25.8%;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礼杏;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外固定架在现代创伤骨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骨外固定架在现代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到我院骨科四肢长骨骨折患者9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骨外固定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比较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9.1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架在现代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提升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鹏;林志国;李存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翠绿宝石激光联合双波长立体点阵激光对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翠绿宝石激光联合双波长立体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应用 Cynosure-AccoladeTM 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联合Cynosure-Af irmTM 双波长(1320nm+1440nm)立体点阵激光(美国 CYNOSURE 公司生产),治疗黄褐斑患者157例,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157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基本治愈56例(35.6%),显效88例(56.1%),好转12例(7.6),无效1例,总有效率91.7%,所有患者均述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质地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采用翠绿宝石激光(波长755nm)联合双波长(1320nm+1440nm)立体点阵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少。

    作者:林泽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种解酒中药溶液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试验

    目的:本实验是为了客观科学地评价山东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虫草多糖溶液、虫草多糖+云芝多糖+猴头菇多糖混合溶液、猴头菇多糖溶液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通过成功建立小白鼠连续诱发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用以上三种解酒中药进行连续30天饮服给药,在第10、20和30天时采样进行 ALT、AST 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连续灌服白酒早期,虫草多糖+云芝多糖+猴头菇多糖混合溶液的保肝作用优于虫草多糖溶液和猴头菇多糖溶液。结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三种中药均有很好的保肝作用。

    作者:孟庆臻;宋双;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艾叶、高良姜提取液分别对黄瓜保鲜效果的探讨

    探讨艾叶、高良姜提取液对黄瓜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高良姜、艾叶2种中草药的提取液作为保鲜剂,对黄瓜进行涂膜保鲜实验。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70%的贮藏条件下,对黄瓜各项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均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艾叶提取液的效果佳。

    作者:陈逸方;刘洁;申利贤;梅婕;寇威;肖志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沂市肺结核患者耐药性动态监测与分析

    目的:分析临沂市2006年~2010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措施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临沂市随机抽取4个县为动态监测点,采用 WHO 推荐的比例法,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耐药性测定,探讨其耐药发生趋势。结果:1737例培养阳性结核分支杆菌菌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的耐药性测定。总耐药率为18.4%,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2%、获得性耐药率为21.6%。总耐多药率为2.0%,其中初始耐多药率为1.9%,获得性耐多药率为3.2%。结论:临沂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结果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证明近几年执行的面视下的短程化疗政策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耐药状况仍需密切关注,应继续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才能使耐药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干扰素吸入治疗66例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特点。方法:随机收集整理2012年1月-12月的66份毛细支气管炎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常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相同,观察组给予干扰素雾化吸入及强化护理措施,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缓解喘憋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干扰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及强化护理,显效迅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世英;黄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焦点式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焦点式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将其分为焦点式心理护理组30例和普通护理组30例。普通护理组: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焦点式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焦点式心理护理组护理后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点式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群彬;张丽萍;李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来氟米特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这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选择来氟米特和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9例,选择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的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4%,差异大(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选择来氟米特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两种中药多糖对小鼠性腺及免疫器官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枣多糖与地黄多糖对小鼠器官组织影响。方法:取18~21g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给予同体积的0.5cmc,其余4组分别灌服高、低剂量的大枣多糖混悬液及地黄多糖混悬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14天,取其胸腺,肝脏,脾脏,卵巢等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结果:大枣多糖与地黄多糖对小鼠性腺无明显影响;大枣多糖和地黄多糖高剂量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P<0.05);大枣多糖高剂量组和地黄多糖低剂量组能够显著增强肝细胞增生分裂作用(P<0.05);大枣多糖低剂量组和地黄多糖高、低剂量均可显著增强皮肤腺体细胞增生(P<0.05)。结论:大枣多糖与地黄多糖对小鼠性腺无显著影响,但能够增强小鼠免疫器官功能。

    作者:张晓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25羟维生素D和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25羟维生素 D 与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糖耐量测定结果将他们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和异常组,对两组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禁食一夜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测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 D 含量,测完后口服75克葡萄糖,两小时后测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分别计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分泌指数。结果:糖耐量异常组在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5羟维生素 D 和糖耐量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楠;丁琪;方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青稞β-葡聚糖产品辅助降血脂功效实验研究

    为确认青稞β-葡聚糖及其产品的生理保健功能,对以青稞β-葡聚糖为主要成分的“青之元?青稞银杏胶囊”进行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实验。动物实验中,用1.400g/kg.bw剂量的受检样品给大鼠灌胃30天,可使其血清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24.84%和26.67%,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性水平(P <0.05);人体试验中,服用受试物45天后,受试者的CHOL、TG与试食前比较分别下降10.42%、22.44%,与对照组相比亦达到差异显著性(P<0.05),并无不良反映;而两实验试食后试食组H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此结果证实该产品对动物和人体均有突出辅助降血脂的作用,间接证实了青稞提取物即β-葡聚糖的降血脂、胆固醇作用。

    作者:强小林;魏新虹;周珠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四联14d 疗法对泉州地区 Hp 感染补救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四联14天疗法对泉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补救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消化专科门诊求诊的有抗Hp治疗指征但初治失败的患者43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组和四环素+呋喃唑酮组,两组均采用标准14天方案,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是否用药不良反应。停药后4周复查13C或者14C呼气试验,评估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结果:A组、B组Hp的ITT根除率分别73.3%和76.9%,PP根除率分别为80.0%和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分别为6.7%、15.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四联14d疗法对泉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补救治疗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育斌;张长青;林志金;周阿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受血者与献血者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受血者与无偿献血者输血相关感染病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将2012年70例我院进行输血患者于输血前进行的各项生化检测结果包括HBsAg,抗-HIV,抗-HCV等与同年进行无偿献血的70例市民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受血患者70例受血前传染病检测指标各项结果及人数显示受血患者70例中,HBsAg检测呈阳性人数26例,阳性率37.1%,抗-HIV阳性人数1例,阳性率1.4%,抗-HCV结果阳性人数为12例,阳性率17.1%,梅毒抗体阳性人数6例,阳性率8.6%。传染病检测结果比较显示献血者70例中,HBsAg检测呈阳性人数2例,阳性率2.9%,抗-HIV阳性人数0例,阳性率0,抗-HCV结果阳性人数为3例,阳性率4.3%,梅毒抗体阳性人数1例,阳性率1.4%显著优于受血者26(37.1%),1(1.4%),12(17.1%),6(8.6%),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能够有效预防医源性血液传播疾病。同时,尽早发现潜在威胁与传染源头,更有利于医者在治疗过程中做好预防控制工作,避免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牛树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互动式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互动式教学法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校两届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沿用常规式的教学法授课,试验组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结果: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护生学习乐趣,为临床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作者:于奎花;邢立辉;王丽;郑丽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雌激素受体亚型 ERα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 ERα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探讨 ERα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子宫肌瘤组织标本30例,相应肌瘤包膜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30例,选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ERα在子宫肌瘤组织、肌瘤包膜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及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结果:30例子宫肌瘤组织中,29例 ERα蛋白阳性表达(29/30),30例肌瘤包膜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21例阳性表达(21/30),1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7例阳性表达(7/10),三组不同组织 ERα蛋白阳性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 2=8.06, P =0.004)。结论:雌激素受体亚型 ERα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封管研究进展

    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静脉留置针(本篇主要是指浅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急诊科,相较于普通钢针它具有质地柔软,刺激性小,不易因患者的活动穿破血管[1],操作简单方便,保留时间长,也可避免反复的静脉穿刺造成患者的痛苦,在护理及治疗中取得良好效果。封管是静脉留置针操作使用中的重要环节,封管液是保持输液通畅,留置成功的关键[2]。以往临床大多数采用普通注射器抽吸肝素稀释液及生理盐水封管的方法,近年来开始使用 BD公司的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封管,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封管带来的针刺伤风险,微生物感染及工作繁琐等问题。

    作者:孙明华;刘臻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血管疾病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生命现象都表现出不同周期的节律性变化。各节律间保持稳定的同步相位关系,这种同步相位关系是机体保持良好机能状态的必要条件。当正常的生理节律减弱、增强或消失时,人体就可能出现各种病理状态。大量研究证明,异常的昼夜节律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围绕二者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做如下综述。

    作者:于立杰;肖荷妹;童丽;吴颖;李文秀;何新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例老年患者使用加替沙星引起严重幻觉报道

    加替沙星为喹诺酮类抗生素,其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女性淋球菌性宫颈感染。【1】药物不良反应罕见思维异常。2013年4月,笔者在使用加替沙星过程中发生1例患者出现严重幻视及幻听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服用卡马西平导致过敏反应教训1例

    1临床资料2012年10月底自己因患病毒性脑炎住院。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记忆力恢复,半个多月后出院。因为有脑电图异常及癫痫发作症状,出院后给予卡马西平0.2,bid 口服。服药半个月后因为医院开的卡马西平(得理多)吃完了,自己在药店买了和医院不同厂家生产的卡马西平继续服用。换药一周后开始出现全身皮疹。因皮疹不多,症状不重,当时也没在意。赶巧出现皮疹前两天自己服用了可增强记忆力的浓缩磷脂软胶囊和鱼油软胶囊。厂家说我可能对此产品的某种成分过敏,建议我停服。但是停药后仍有皮疹,自服盐酸曲普利啶胶囊抗过敏治疗症状不见缓解。

    作者:杨晓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先天性左肺发育不良1例

    1病例资料患儿,男,生后4小时30分钟,因面色青紫20分钟于2004年12月28日转入。系第2胎第2产,孕37周宫内窘迫行剖宫产,脐绕颈1周,l 分钟 Apgar评分8分,羊水Ⅱ度混浊,胎盘无异常,体重2800g。生后给吸氧4小时,停氧后面色青紫,未开奶。母亲孕期体健,否认服药物史及病毒感染史。

    作者:王东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个案报道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较少见,现将在青医附院进修期间接诊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君华;王进燕;于妮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恶心1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以进食后为主,曾在外院作胃镜检查,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并予对症治疗。平时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症状时好时坏。3天前上述症状在无明显诱因下又再出现,并有所加重。自发病以来,偶有发热,胸闷憋气,纳少,四肢瘙痒,寐差,舌淡、苔白,脉弦。无黄疸、头痛、头晕,无呕血、黑便等。大便2次/天,为不成形软便,无体重下降。既往有过敏史。门诊拟消化性溃疡收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发育尚好,营养不良,消瘦,慢性病容,神清,查体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红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音清。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腹水征(-),肠鸣音活跃,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四肢脊柱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121g ,WBC10.40x 109/ L, NE%0.81%,%MONO8.8%,#MONO0.92x 109/ L,#EOS0.77x 109/ L;尿常规蛋白(-),管型(-),RBC(-),WBC(-)。大便常规RBC(-),脓细胞(-),虫卵(-);血沉正常;肝功能 ALB 51.6g/L,ALT 92U/L,A/G2.5;肾功能UA588umol/L。腹部立位片腹部肠管少量积气。肝胆脾彩超轻度脂肪肝,胆囊内胆汁淤积。入院作胃镜检查示食管、胃体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糜烂,胃窦部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病理活检:粘膜及粘膜下肌层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后诊断:嗜酸细胞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脾胃不和证。患者高敏体质,对大部分药物过敏,只能选择用药。西医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激素治疗。临时予维生素B6肌注;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维生素C注射液2.5g,ivdrip Qd;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口服Qd。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药用:陈皮、半夏、枳壳、柴胡、香附、竹茹、莱菔子、紫苏、生姜、旋复花各15g,代赭石3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针刺选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合谷、上脘、建里,配合胃宁贴,每日20 min。患者入院后出现腹痛难忍,予异丙嗪注射液肌注对症治疗,病情有好转。于静点维生素C注射液中出现斑疹加重,停用维生素C注射液。余治疗不变。经20天住院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0.071,诸症亦较前好转出院。

    作者:刘海军;贾志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先天性充溢型巨结肠一例

    患儿男,25天。孕40周,第1胎第1产经剖腹产分娩。出生体重4200克,生后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生后24小时排胎便,无呕吐、无腹胀。因排黄绿色稀便伴腹胀15天就诊。查体:面色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软、无压痛,可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肝脾不大。疑诊巨结肠行造影检查。造影前检查:胸部未见异常。腹部大小肠积气、扩张,以结肠为主。经肛通过导管注入稀钡液检查:见结肠各段管径、外形、分布部位及通过情况等皆无明显异常,直肠远端张力高,但可舒展,请结合临床。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aroli 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乏力、纳差、腹胀2月”入院。患者近2月反复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外院查肝功:血清总胆红素(TBIL)95.4Umol/L,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72.4U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5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1 U/L ,白蛋白(ALB)34.7g/L,球蛋白(GLB)43.2g/L,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体(Anti-HBe)、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均为阳性,甲、戊肝抗体阴性,腹部 B 超:门静脉增宽,内径1.5cm,腹腔积液5.2cm,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WBC)6.04×109/L,红细胞(RBC)4.51×109/L,血小板(PLT)60×109/L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4.6秒,乙肝病毒 DNA定量:9.242E+03拷贝/毫升,初步诊断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给予抗乙肝病毒、退黄、护肝等综合治疗1周后,患者腹胀无明显缓解,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甲胎蛋白正常,胃镜下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复查上腹部彩超:肝内查见多个囊性暗区,壁薄,内清晰,门静脉内径1.1cm,脾厚2.1cm。综上所述,患者虽有乙肝病毒感染,但乙肝肝硬化失代偿诊断不成立,应考虑其他原因所致反复乏力、腹胀。进一步行磁共振水成像检查(MRCP)提示:Caroli 病 I 型(图1、图2),修正诊断:(1)Caroli 病 I 型,(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于患管相通,肝外胆管及胆总管未见扩张。

    作者:刘舒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必利致皮疹一例

    患者,男,18岁,因孤僻,懒散,少语2年余,加重1周,门诊以“精神分裂症”收住院。入院前患者一直应用利培酮,3mg/天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检:体温37.8度,脉搏88次/分,血压110/75mmHg。意识清,咽部红肿,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精神检查;接触被动,注意力欠集中,反应慢,主动言语少,面无表情,躺在床上不动,不主动暴露其思维内容。无自知力。入院后据病情,服用利培酮的同时,加用舒必利0.1,1日3次,头孢氨苄0.5,1日3次。患者入院第4天时,述身上发痒,当时考虑是头孢氨苄的过敏性反应,且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咽部无红肿,故停用头孢氨苄。第5天,患者胸前,腹部及四肢出现豆粒大小,散在的透明水泡,有轻微压痛,即停舒必利,给扑尔敏4mg,1日3次,地塞米松10mg,肌注,1日1次,1周后其症状渐消失。隔1周又给舒必利0.1,1日2次,第2天又出现水泡,后即停舒必利,换药,未再出现。

    作者:胡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超诊断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并胎儿水肿1例

    1病例孕妇,26岁,孕1产0,孕20+2周,于我院常规产检时行超声检查。超声提示:宫腔内可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44mm,股骨长27mm,胎心率146次/分,脊柱连续完整。胎盘位于子宫后壁,厚度22mm,呈 I 级。羊水深径约19mm。胎儿颈部可见约87×75mm 的囊性暗区,突向羊膜囊下方,囊肿内呈多房性,内见菲薄分隔状强回声光带;胎体呈“外套样”增厚、厚约20mm;胎儿胸腹腔可见片状液性暗区。超声提示:(1)中孕、单胎存活(2)胎儿颈部及枕部囊性包块(考虑胎儿淋巴水囊瘤)(3)胎儿胸腹腔积液(4)胎儿水肿(5)羊水少。经引产后病理诊断:胎儿水囊状淋巴管瘤。如图1,图2。

    作者:夏云鹏;吴琴;王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帕珠沙星致低血糖昏迷抢救成功一例

    1临床资料患者周明宣女48岁因“左侧中下腹部疼痛剑突下疼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8日21:36时急诊来我中心就治。患者自述左侧中下腹部疼痛,剑突下疼痛,当直立时左中腹部疼痛减轻,弯腰时腹痛可感加重。入院时查体:T36.5°C P78次/分 R18次/分 BP110/70mmHg 急性痛苦病容,面色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腹部膨软,剑突下及左侧中下腹部压痛,尤以后者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6次/分。输液前查血糖6.7mmol/L(1小时前有少量进食)。入院时分析腹痛原因为:1、急性胃肠炎2、急性盆腔炎。积极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毫升、及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200毫升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于2月29日3:15时,当静脉输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快结束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偏僵硬,急查:BP202/113mmHg 呈昏迷状,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触之冷,四肢肌张力增高。疑诊:脑血管意外。急查头颅 CT 示未见异常。再次急查血糖发现血糖值为0.8mmol/L 遂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意识逐渐恢复,再继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以及同时双管齐下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毫克控制血压至正常,于29日7:30时意识正常,面色红润,腹痛完全缓解,生命体征正常,自动步行离院。

    作者:白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致产妇短暂失语一例处理

    通过临床工作中产科手术麻醉操作,论证在手术过程中要考虑产妇的特殊生理和母婴安全以及局麻药的毒性反应,避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致产妇失语的现象发生。

    作者:李金芳;刁桂娟;颜蕴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例临床诊疗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malignant lymphoma,PTL)临床少见,其比例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5%,占结外淋巴瘤比例尚不足2%[1]。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困难,大多于术后病理检查方能确诊。本文就近期我院收治的1例病检证实的 PLT 患者,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张倩;尹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走过性心绞痛致心肌梗死一例

    走过性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心绞痛,其症状较为特殊。患者常见行走或活动初期发作心绞痛,继续行走或活动后心绞痛反而逐渐缓解或消失,故被称为走过性心绞痛。这种特殊类型心绞痛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

    作者:于孔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致腹泻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谭某,男,46岁。因心悸、胸闷一周到我院就诊。当时查体:血压120/70mmHg,心率72次/分,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可闻早搏2~3次/分,肺腹正常。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偶发室性早搏,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口服,每日两次。抗心律失常,减慢心室率治疗,治疗第三天。患者心悸、胸闷好转,但出现腹部隐痛,腹泻稀便3~4次/日,无粘液、脓血,无恶心、呕吐。腹泻2天后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不洁饮食史。查大便常规及血常规正常。嘱患者暂停口服此药。未行特殊治疗腹泻、腹痛自行缓解。一周后患者心悸再次发作,再次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 口服,每日2次。第二天再次出现腹泻。本人考虑为酒石酸美托洛尔所致。

    作者:王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伴肌酶显著升高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四肢抽搐2年,再发2天”于2013年1月31日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胸闷,气促、心悸、四肢反复麻木抽搐,于当地医院行血生化检查:AST113.4U/L, CK1610.4U/L,CKMB36.3U/L,LDH979U/L,HBDH541.2U/L,提示“肌酶广泛升高”,诊断为“心肌炎”,间断口服“辅酶 Q10、肌苷片”及充分休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间断胸闷、心悸、四肢麻木抽搐,无胸痛、黑朦、晕厥,后多次复查血生化肌酶持续升高,未予重视。2天前于家中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厥1次,致“头皮裂伤”,于本院急诊科行“清创缝合”并查血生化:AST 正常,CK1048U/L (正常值24-195U/L),CKMB8.1 ug/L(0-5ug/L),LDH463U/L(109-245U/L), HBDH278U/L(95-250U/L),肌红蛋白111ug/L(14.3-65.8ug/L),血钙1.72mmol/L (2.03-2.54mmol/L),血磷1.83mmol/L(0.84-1.5mmol/L)。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头颅 CT:双侧额叶多个点状钙化灶,右侧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既往2周前于本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家族性疾病、颈部手术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反应稍迟钝,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甲状腺无肿大,无血管性杂音。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入院初步诊断:.胸闷原因待查(心肌炎?)。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营养心肌等治疗,第2d 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Q-T 间期延长。血生化:肝肾功、血糖、血脂均正常,CK1452U/L,CK-MB 正常, ;LDH512U/L,a-羟丁酸脱氢酶314U/L,肌钙蛋白阴性,血清钙0.91mmol/L,血清磷2.28mmol/L。继续上述治疗3d 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改善,仍感间歇性四肢抽搐,之后多次复查血生化均提示 CK、LDH 升高、血钙低、血镁低、血磷高。经过再次详细追问病史及查体,患者近2年以反复口角、手足搐搦为主要症状,伴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多汗、声音嘶哑、视物模糊、牙齿钙化不全,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出现纵嵴,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能,本院2次查 PTH(2.36,4.62ng/dl)(参考值0-20),同时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查 PTH<3pg/ml(参考值8-74 pg/),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正常。双腕关节、骨盆摄片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无甲状腺或颈部手术史,病因不明,明确诊断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口服碳酸钙 D3等口服3周后,复查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升高,手足搐搦等症状逐渐缓解,胸闷、心悸症状完全缓解,患者要求出院,建议其继续院外补钙治疗。随访5个月,搐搦症状基本缓解,胸闷、心悸未再发作,视物模糊明显好转,仍需长期坚持口服钙剂。

    作者:龙云;邓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美西律片致双手震颤1例

    患者男,87岁,诉:双手震颤1月,加重1周,于1月前自觉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细微震颤,1周来逐渐加重,以致不能握筷子和拿笔写字。查体:神志清楚,面部表情自然,行走步态平稳自如。体温:36.30C,血压120/70mmHg,呼吸:16次/分,脉搏:63次/分,心率63次/分,律不齐,偶有早搏。皮肤、巩膜无黄染,甲状腺无肿大。心肺听诊:心率63次/分,偶有早搏:肺部呼吸音粗,未及干湿啰音,全腹平软无压痛,肝脾不肿大。双手有较明显的静止性震颤,无强直和运动徐缓,双上肢摆动自如,无慌张步态。日常生活中不能流畅写字,拿筷子就餐。抽血化验示:血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通过详细体检,基本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症的诊断。双手震颤的原因待查。

    作者:沈达涛;滕云志;施晓红;王美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合并医院内感染致死亡一例分析

    1病历资料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 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给予纳洛酮肌注、吸氧、新生儿复苏抢救后转入监护室,呈早产儿貌,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可吸气性三凹征,四肢肌张力低,足底纹理<1/3。入院诊断:1.早产儿2.新出窒息3.低出生体重儿4.肺透明膜病?入院后给予固尔苏240mg经气管插管内滴注以改善肺内通气,并给予维生素 k1预防出血,阿洛西林预防感染及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两天后患儿呼吸改善改为鼻导管给氧。生后第二天患儿开奶后出现呕吐,腹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行胃肠减压、禁食,并给予持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一周后再次开奶,小量缓慢增加奶量,无异常。至生后第十五天,患儿出现拒奶、面色发灰、胃储留、呕吐、反应差、不哭等症状,我们意识到是否出现了院内感染,立即采取采血查降钙素原升高至0.24mg/ml,CRP5.6mg/L 均提示细菌感染,采血做细菌培养,并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加强隔离措施等。于生后第十七天的9:00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皮肤发花,测血压55/30mmHg,立即行心肺复苏,扩容纠酸,改善呼吸,再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抢救9小时后无效死亡。后经全科医护人员死亡讨论,分析死亡原因为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导致的感染性克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7天后患儿血液细菌培养回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此菌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进一步证实了患儿死亡原因正是医院感染所致。

    作者: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中的应用

    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我院急诊科收治重度电击伤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敏;朱丽萍;张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一期梅毒误诊分析

    1病例报告患者,李某某,男,24岁,未婚,自述于20天以前有不洁性接触史。一周前因包皮不适去外院就诊,诊断为糜烂性包皮龟头炎,做梅毒检测, RPR(-),TPHA(-),按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治疗,外用派瑞松软膏,无缓解,且糜烂面有扩大趋势,特来我门诊就诊。

    作者:苏青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一例脑梗后遗症双大腿烧伤后感染并褥疮的护理

    总结了老年患者烧伤后感染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包括创面、皮肤护理,褥疮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防治及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充分认识烧伤患者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全方位综合护理,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

    作者:姚应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布氏杆菌病1例治疗体会

    患者,男,55岁,机械厂职工。因反复高热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6℃,伴畏寒、寒战并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周,在外院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口服抗病毒药物后体温曾降至正常2周,2周后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颈肩部及上臂肌肉剧烈疼痛,右下肢痛并腘窝囊肿,全身疲乏无力并失眠。既往长期吸烟及饮酒史,酒精肝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59×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86×109/L,红细胞沉降率20.7mm/h。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正常。乙型肝炎全套、风湿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阴性。肺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乙醇性肝硬化,脾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颈椎MR:颈椎间盘突出。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入院后即行血培养检查。

    作者:丁晓倩;王俊玲;崔世超;王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病程演变的X线影像变化一例》

    引言:强直性脊柱炎又称竹节状脊柱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的骨关节疾病。由于本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而且部分病例在某一阶段还可静止而不再发展,故本病所致脊柱及关节不同时期的形态学改变的资料较难获得。现将作者以前工作中收集的一例完整 X 线观察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刘文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腺瘤的 CT 诊断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的 CT 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腺瘤的 CT 表现结果:15例病人,男3例,女12例,共20个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增强扫描病灶均匀强化,2例出现囊变、坏死,3例出现钙化。结论:甲状腺腺瘤 CT 表现典型,多数能明确诊断。

    作者:凡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到我站就诊的拟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患者共130例,选择 SONSITE TITAN便携式彩超,3.5-5.0MHz 探头频率进行超声波检测。结果:在130例计划生育手术中,采用超声波检测行手术后,50例人工流产术成功率为98%,21例清宫术成功率为95.2%,25例取环术成功率为96%,34例放环术成功率为100%。总的手术成功率为97.7%。结论:超声波检测在妇科计划生育手术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黄碧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早剥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胎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符合胎盘早剥症状表现的203例孕妇行超声检查,探查胎儿胎盘分布,厚度,内部结构。结果:203例超声诊断与产后胎盘外观所见符合胎盘早剥者3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准确率高,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提供可靠的图像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疾病的超声诊断

    1超﹪检查目的主要是诊断或辅助诊断有无子官畸形、炎症、肿瘤等:2先天性生殖道发育异常2.1先天性无子宫无论横切或纵切均不能探及子宫图像,可见卵巢,体积很小。常合并先天性无阴道,故阴道内看不到气体线。

    作者:宿世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HMD)的 X 线平片,CT 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死亡病历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特征并评价,不同影像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X 线平片5例,3例行 CT 检查。结果:新生儿透明膜病(HMD)X 线平片表现较特异:(1)毛玻璃样改变;(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整个肺野呈白色,CT 显示,两肺透亮度普遍下降,其中可见网点状阴影和囊包样透亮区。结论:动态拍摄 X 线胸片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CT 对该病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有价值。

    作者:海里力·吾甫力卡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NSE、SCC、CYFRA21-1、CEA、CA153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诊断方法中采用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的依据和监测病情变化的价值。方法:对356例肺癌患者年龄39-86岁,男女比例3.2:1,均来自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进行 NSE、SCC、CYFRA21-1、CEA、CA153水平的检测,将356例患者分为:早期肺癌组160例,晚期肺癌组196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 cel lungcancer,NSCLC)组262例,小细胞肺癌(smal cel lung cancer,SCLC)组9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56例肺癌患者的血标本进行以上五项含量检测。结果:早期肺癌组 NSE、SCC、CYFRA21-1、CEA CA153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晚期肺癌组NSE、SCC、CYFRA21-1、CEA、CA153的含量均高于早期肺癌组(P<0.01),NSCLC 组 SCC、CYFRA21-1、CEA、CA153的含量均高于 SCLC 组(P<0.01)而 NSE 小于 SCLC 组,治疗前 NSE、SCC、CYFRA21-1、CEA、CA153的含量均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NSE、SCC、CYFRA21-1、CEA、CA153五项联合检测比单项检测阳性诊断率高,且对肺癌分型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特别对无症状早期肺癌诊断和肺癌的病情观察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德军;王同华;仲伟香;刘艳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对这些患者全部进行 X 线平片扫描与螺旋 CT 扫描,X 线平片扫描化为对照组,螺旋 CT 扫描的结果化为实验组。结果:经过这些扫描资料分析,有40例患者为腑挫裂伤,30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为硬膜下血肿,6例患者为颅脑内血肿,4例患者为颅骨骨折,诊断符合率高达100%;而 X 线平片扫描的误诊漏诊15例,诊断符合率为85%。结论:采用螺旋 CT 诊断脑外伤,能够更形象、更准确的观测出患者的脑外伤情形,这将为脑外伤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个非常重要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螺旋 CT 对于诊断脑外伤是一个首选的探测技术。

    作者:单宗滨;赵培秋;牛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RI 在乳腺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 MRI 在乳腺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医院收治的(全部病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17例乳腺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积乳脓肿的 MRI 表现。结果:17例患者的乳腺病变均为单侧,单发15例,多发2例,处于哺乳期6例,哺乳后11例。根据 MRI 特性分为透亮型积乳脓肿、致密型积乳脓肿和混合型积乳脓肿,表现为 T1WI 等、低、高信号、T2WI 高信号,脂肪抑制信号稍低或高,反相位信号明显降低,壁薄或厚,环状强化,外环见窄薄“晕圈征”,TIC 曲线均为 I 型,中心不强化,DWI 均为明显高信号,ADC 值明显降低,TIC 结合 DWI 对乳腺脓肿的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及特异性,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长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超声应用的宫外孕价值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1]。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在妇科的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宫外孕及治疗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新途径。我们自2010年3月~2013年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宫外孕36例,并经手术证实。

    作者:李霞;杨铁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ei 指数及血清 BNP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室功能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时,血清 BNP 与右心室 FAC 和 Tei 指数的相关性。方法:CHD 患儿50例,分为无 PAH 组(n=12)和 PAH 组(n=38)。PAH 组再按肺动脉压力程度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14)、重度组(n=12)。同时选择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 GE logic7检查肺动脉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结果:①右室 Tei、血清 BNP 在 PAH 组明显高于无 PAH 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肺动脉压力程度加重,Tei 指数和血清 BNP 值上升。②血清 BNP 与右室 Tei 指数显著正相关,与右心室 FAC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右室 Tei 指数和血清 BNP 均能很好的反映右心室功能。

    作者:吴桂花;徐秋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IgM 抗体。方法: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 EV71型病毒并对221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检测 EV71型病毒 IgM 抗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 EV71型病毒既能保证快速检测,又能提高准确性。

    作者:刘绪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的意义。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急腹症,由于临床医生对由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引起的腹痛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136例腹痛的患儿进行腹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小儿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内部结构显示清晰。结论:高频超声检查能清晰、快速、准确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岩;佟克龙;唐锦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的认识与体会

    目的:总结本人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方面一些初步认识与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本人在检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种类、应用比对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等;结论:以供其他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马永;林真;陈少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对尿检分析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及相关防控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5000份尿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尿检前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关防控措施。结果:在所选择的样本中,检验出有900份存在质量缺陷,占总样本量的6.0%。在这些存在质量缺陷的样品中,有220份受污染,占总量的24.4%;有130份是容器不合格,占总量的14.5%;有200例是所采集标本不当,占总量的22.2%;有100例是样本不足,占总量的11.1%;有160例是标记不清,含有总量的17.8%;有75例是送检延时,占总量的8.3%;其它15例是由于另外因素,占有1.7%,从结果统计中可以看出,占据前三位的因素是样本受污染、采集时间不当以及样本受到污染,与其他标本缺陷因素相比,明显要高,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影响尿检前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防控措施,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能够使检测质量显著提高,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有积极意义。

    作者:门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价值及实用性。方法:2010年8月一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检查的120例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 )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价值。结论:子宫输卵管造影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同时对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治疗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龚菊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柯达8900激光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院于2010年5月引进2台柯达8900激光相机,自安装使用以来,累计打印胶片1万多张,完全取代了老式洗片机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将柯达8900型激光成像仪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和检修方法做如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孔令箭;徐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 CT 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 CT 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9名患者为试验组,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另选2012年一年内选用核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的检测[1]患者23名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求出与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测结果分别对比。结果:实验组:44例检查结果与清除淋巴结病理标本检查结果一致,5例不一致;对照组23例17名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4名不一致。两组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检测准确度与核磁造影技术相当,但其操作简单易行,在今后的影像学检查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庞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附24例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多层螺旋 CT 瘘道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性肛瘘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经皮下瘘口注入30%泛影葡胺水溶液后,行多层螺旋 CT 横断面扫描及计算机 SSD、VRT、 MPR 后处理,测量病灶长度与宽度,并明确其数目及走行方向。结果:以多层螺旋 CT 瘘道造影横断面图像信息为基础并结合 MPR 冠矢状位、SSD 、VRT 图像观察,能显示宽窄不一、走行方向不同、形态各异的瘘管及分支,并明确内口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结论:利用多层螺旋 CT 的优良性能并结合瘘道造影,可直观展示复杂性肛瘘,从而为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观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杰;陈玲;丁鹏翀;罗雅;董宇;马振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清N末端BNP前体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探讨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心衰患者的相关性及对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366例,分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 NT-ProBNP 浓度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测值(LVEF)%,并分组比较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 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 NT-ProBNP 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 BNP水平与 NYHA 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NT-ProBNP 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庆余;崔天根;朱妍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 CT 图像重建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 CT 图像重建对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5例颈椎病患者进行16排螺旋 CT 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 CT 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1.椎间盘突出伴部分钙化31例;2.钩椎及小关节增生16例;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55例;4.颈项韧带及前、后纵韧带钙化18例;5.椎管、侧隐窝、横突孔改变25例;6.颈椎生理弧度改变53例;7.椎间隙狭窄22例;8.椎动脉钙化或狭窄10例。结论:多排螺旋 CT 图像重建,由于具有超薄层、多方位重建及三维立体重建等功能,故对颈椎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宏;徐小虎;彭进;朱万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 PICC 尖端定位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度的评估及纠正导管尖端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9例经彩超实时引导 PICC 置管病例,置管后立即以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与 X 线结果比较。结果:99例中置管过深1例,置管过浅2例,置管异位到对侧头臂静脉1例。超声定位成功95例,成功率95.9%。结论: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实时定位 PICC 导管尖端的位置,损伤小,成功率高,适合作为超声引导 PICC 穿刺后尖端定位的首选方法。

    作者:钱丰;邢伟;刘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andy-Walker 综合征的 MRI 诊断及临床表现(附7例病材)

    目的:探讨 Dandy-Walker 综合征(DWS)的临床及 MRI 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7例 DWS 的临床和 MRI 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andy-Walker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症状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MRI 主要特征①后颅窝扩大呈脑脊液样伴横窦、窦汇和小脑上移②小脑蚓部常缺失或发育不全③后颅窝与四脑室相连④四脑室侧孔、正中孔平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张。结论:MRI 是诊断 DWS 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林林;李晓红;甄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3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有6例位于皮下脂肪层,5例位于腹直肌层内。肿块均为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边界欠清,周边及内部可探及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高速度16.2-23.4cm/s,低速度4.0-7.4cm/s,阻力指数(RI)0.68-0.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螺旋 CT 与超声对比浅析

    目的:探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螺旋 CT 和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将病理证实的45例肾上腺肿瘤与7例随访复查证实的肾上腺血肿病人的螺旋 CT和超声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52例肾上腺占位病变中,皮质腺瘤14例,嗜铬细胞瘤13例,髓样脂肪瘤12例,双侧肾上腺 NHL2例,转移性肿瘤4例,血肿7例。螺旋 CT 的检出率为96.15%(50/52),超声92.30(48/52),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χ2=0.07,P>0.05)。螺旋 CT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0.38%(47/52),超声为69.23%(36/52),两种方法有显著差异(χ2=7.22,P<0.05);螺旋 CT,各种类型肿瘤的表现特点比较明显;超声,各类良性肿瘤的特异性不强,恶性肿瘤表现有一定特点。结论:螺旋 CT 及超声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为两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其疾病的检出率均较高;两种检查方法各有其特点,在定性诊断方面,螺旋 CT 更优于超声检查。

    作者:季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协作,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探讨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包括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三个环节,临床医师在医疗过程中要获得患者客观、真实、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就要求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必须加强有效的沟通协作,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大限度地降低检验全过程中的误差,减少各种影响检验结果质量的因素,确实为临床提供科学、准确的诊疗依据。检验科要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保持密切联系,才能取得临床的支持和理解,才能提供准确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作者:周政文;朱洪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在食道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食道癌的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 X 线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并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 线钡餐造影在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粘膜破坏程度具有优势,而 CT 检查在判断食管壁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很有价值。结论: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影像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进;李宏;顾桂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分析导致血液检验产生误差的各种原因

    目的: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导致血液检验产生的各种误差原因,以便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9月在我院使用上海半自动检测仪进行常规检测时出现的94份血液误差检测报告展开分析,归纳出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结果:对比两次血液检验中 r-GT、ALP、ALT 各项指标,P<0.01,具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意义。对比两次血液检验即刻、放置1小时、2小时、3小时后空腹血糖水平,P>0.05,缺少统计学差异意义;但是,对比不同时间段所检测的空腹血糖值,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导致血液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及时送检血液检测标本与规范血液检验流程,能有效提升血液检测准确性,从而使临床诊断率得到提高。

    作者:张翔凌;毕仕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对我院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和观察,探索 x 线片在对脊柱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记录的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常规 CT 诊断措施;观察组20例采用 X 线片进行诊断。结果:对照组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中有着明显的作用,相较于常规 CT 诊断有着明显的提高[1]。因此作为保守诊断方法,X 线片在脊柱骨折诊断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T 平扫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时 CT 手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急诊9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 CT 平扫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 CT 应用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92例患者里明确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100例次,8例次腰椎骨折患者全部确诊,没有漏诊准确率100%;33例次肝脏损伤经 CT 确诊31例次,准确率93.94%;20例次脾脏损伤经 CT 确诊19例次,准确率95.00%;22例次肾脏损伤经 CT 确诊21例次,准确率95.45%;17例次胰部损伤经 CT 确诊16例次,准确率94.12%;CT 总计准确率95.00%。肝脏损伤+脾脏损伤合并2例次,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合并3例次,脾脏损伤+肾脏损伤合并2例次,胰部损伤+脾脏损伤1例次。结论:CT 检查检测准确度较高,而且没有开放性创伤,安全,对腹水、腰椎骨折等能准确显示,可以作为检查的首要手段。

    作者:钟锦建;李梅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国临床死亡教育实行的研究进展

    前言死亡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人人都不可回避的死亡问题,首先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死亡,同时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他人的死亡。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1]。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 D-乳酸和 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D-乳酸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了解CAP患者肠黏膜损害和通透性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关系。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P患者作为观察组,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及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D-乳酸浓度和CRP浓度。结果:1.观察组血清D-乳酸、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2.重症组血清D-乳酸、CRP浓度高于非重症组(P<0.01)。3.相关分析表明观察组血清D-乳酸与CRP浓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742,P <0.01)。结论: CAP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李轲;朱述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目的:对层级护理在消化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层级护理具体措施的实施来优化消化科病区的管理工作,并结合患者满意度来评价层级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层级护理的应用,提高了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患者满意度。讨论:层级护理的应用能够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协调护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结论:层级护理在消化科病区管理的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皮肤性病科的四大基石

    本文通过对皮肤性病科的四大基石--真菌、病理、皮肤外科、物理治疗的论述,试图增加医院领导或医技科室以及后勤等部们对皮肤性病科的了解,以期得到他们的认可或重视,特别是对基层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发展能够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使我们医生能够有更好地条件服务于广大患本科疾病的患者。

    作者:温诏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探求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100例女性在妇科超声中查出盆腔积液的声像图资料,观察资料特征,结合妇科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100例盆腔积液患者中,正常排卵6例,盆腔脓肿15例,黄体破裂8例,巧克力囊肿2例,炎性渗出35例,宫外孕破裂34例。结论:用 B 超对盆腔积液进行检查具有方便快捷、高准确率、无创伤、无痛苦、可多次检查等优点,为临床治疗及穿刺提供可靠检查资料。

    作者:肖敏;曾正经;周和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防治的护理进展

    胺碘酮是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即使没有药液外渗,也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可以出现很严重的静脉炎[1],是静脉使用胺碘酮为常见的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医护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大学生接种疫苗的选择

    人与周围环境在不断的相互作用进程中,获得一系列防御、适应和代偿的功能。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方式疫苗是免疫预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工具。疫苗的选择则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地区分布、年龄分布、免疫学特点来确定。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皮下软组织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一种局部软组织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方法:皮下注射含2.4×106~2.4×10-1CFU?mL-1A 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琼脂染菌载体,观察小鼠在7d 内的生存状态和局部感染皮球的颜色、形态等症状,确定佳染菌浓度,制作小鼠皮下细菌性感染模型,并用鱼石脂软膏作为治疗药物检验模型的稳定性。

    作者:陈霞玲;吴国泰;王瑞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西药治疗新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脏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目前该病的病因未完全明确,故缺乏明确的诊疗指南。西药治疗缺少规范用药指南。本文根据目前相关文献资料,对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进行综述。

    作者:曾慧娟(综述);白云凯(审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氰化物

    目的:建立旋转金盘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方法。方法:硫代乙酰胺在碱性介质中离解,硫溶出峰高降低值与氰离子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以金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极谱仪测定。结果:峰高降低值与氰化物浓度在0~300ng/50ml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10.122×10-3X-0.015,回收率达91.82%~96.33%,相对标准偏差2.31%~4.62%,检出限2.0×10-4mg/L。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章亚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谈院外急救知识的社会普及

    院外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基本部分,也是入院前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环节,院外急救多数是在急诊情况下,突发情况并且不在医院的急诊场所范围之内,往往是在院外进行,患者身边多数是普通路人,知晓医疗知识的人员比较有限,此时便会耽误患者第一拯救时间,因此,院外急救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1]。这也可以使得患者不会错过抢救时机,保证了患者的生存率、一些不可逆的致残率以及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邓智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形势下医院药师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医院药师如何应对当前医药改革形势,全面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是摆在每个药师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原因,重点探讨了医院药师应如何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文章指出医院药师应适应发展需求,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加强药学医学知识积累,注重实践技能的提高,全面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作者:张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璧山县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现状

    目的:解璧山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用调查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等进行基线调查。结果:璧山县妇幼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服务内容单一,三级保健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妇幼保健服务的发展。结论:加强领导,政府重视与支持,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适应当前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的保健服务。

    作者:董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国内外将纳米技术应用于脑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纳米技术在脑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由于大脑独特的结构,使一些药物很难发挥药效,因此需采用适当的方法,使纳米给药系统具备显著的脑靶向性。结论:纳米技术能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减少给药量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靶向和控缓释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有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开展相关防治管理工作。探讨社区管理模式,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减少噪音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手术室是为病人手术治疗及抢救伤病员的重要场所,其环境必须达到清洁、无菌、安静等要求,但手术室的噪音却往往被忽视。所谓噪音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手术室的噪音分贝平均为60-65分贝,主要来源有推机器声、推器械车声、脚步声、交谈声、监护仪声、吸引器声、器械碰撞声、病人呻吟声、手机铃声等,这些都属于中等或以上声响,都可影响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改变,从而造成病人情绪烦躁不安、焦虑恐惧,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作者:韩美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高血压自我管理开展的健康教育项目进行六个月以后在改变病人自我治疗效果能力方面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患有高血压并且自愿参加实验的病人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后比较两组病人在这个项目进行六个月以后的自我效能评分标准的相关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症状管理当中自我效能评分和疾病共同管理自我效果评分标准在六个月以后的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这个项目能够提高参与者对高血压管理的自我效能。

    作者:邓秀君;骆俊梅;叶永珍;吴晓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探索

    目的:通过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的探讨,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9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共监测91例,医院感染26例,社区感染65例。结论:通过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苟旭;王晓荣;刘琪;刘君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的研究现状

    腹胀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引起患者不适,而且影响切口愈合,延长进食时间,不利于患者康复。严重的腹胀使患者膈肌上抬、运动受限,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流受阻,甚至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1]。因此,如何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尽早恢复,预防和治疗术后腹胀,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质量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2]。目前处理术后腹胀的方法较多,如鼓励患者早期活动,胃肠减压、中药外敷,中药内服、中药灌肠、穴位治疗等等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综述如下。

    作者:谭旭东;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及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论述糖尿病发病的因素、总结临床表现、着重阐述各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作者:李金存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国药学咨询服务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临床药师制的不断发展,临床药学服务已经成为医院内药学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竞争力,它的内容也得到不断创新,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药学咨询服务。本文概述了我国药学咨询服务开展的概况以及现状分析,为我国药学咨询服务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国内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实现患者能够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目标。

    作者:叶俊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雄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与内分泌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

    雄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将导致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其主要表现为隐睾和尿道下裂等。近半个世纪以来,由男性性腺分化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发病率不断提高,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男性的精子质量下降了50%,隐睾、睾丸肿瘤、尿道下裂、前列腺癌等生殖道疾病发生率增加了1倍[1]。目前,引发男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的机制探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内分泌因子对男性性腺分化发育异常的影响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燕;晓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新进展

    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霍纪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