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震华
我们临床工作中发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应用存在配伍禁忌,实验如下。
作者:尚玉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分析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心理,积极运用沟通技巧,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与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心理护理在药物流产妇女中的应用。药物流产虽然是解决意外怀孕妇女的医疗手段,但终止妊娠本身也是对妇女身心的一种伤害。所以在终止妇女妊娠的同时,做好她们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王凤燕;谢静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三台县某镇居民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从三台县某镇按照经济状况好、中、差分层随机抽取工870户、317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3.6%,其中两周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在业;慢性病患病率为12.1%,其中慢性病患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居民两周就诊率为10.6%,患病后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偏低,常就诊单位为卫生室(站),其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对卫生服务的利用程度较低,但是在就诊机构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认知和认可程度高。
作者:杨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53例,应用普罗帕酮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53例,再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前者有效率明显大于后者,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小。
作者:钱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BD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操作步骤、封管方法、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对策。方法:对368例患者应用 BD 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经行观察。根据对穿插部位、穿插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方法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结果:穿刺成功345例,成功率达94%。失败23例,因血管及留置针型号选择失败的有10例;因护士的操作技术及心理素质而失败的有8例;因穿刺方法错误而失败的有5例。结论:BD 静脉留置术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作者:汪婷婷;徐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归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机械通气相关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总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护措施,如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人工气道管理。呼吸管路管理。胃管管理。用药管理和营养支持等,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作者:晏义花;毕文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合理的饮食指导对于腹膜透析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指导患者从蛋白质、热量、水和钠盐以及磷等方面控制饮食,可使 PD 患者的营养不良得以改善,无显性及隐形水肿,心血管并发症减少,高血压得到控制,使 PD 患者的住院率下降,从而提高 PD 患者的生命质量,使长期腹膜透析成为可能。
作者:刘焱;金弢;熊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患者,男,55岁,机械厂职工。因反复高热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6℃,伴畏寒、寒战并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周,在外院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口服抗病毒药物后体温曾降至正常2周,2周后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颈肩部及上臂肌肉剧烈疼痛,右下肢痛并腘窝囊肿,全身疲乏无力并失眠。既往长期吸烟及饮酒史,酒精肝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59×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86×109/L,红细胞沉降率20.7mm/h。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正常。乙型肝炎全套、风湿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阴性。肺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乙醇性肝硬化,脾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颈椎MR:颈椎间盘突出。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入院后即行血培养检查。
作者:丁晓倩;王俊玲;崔世超;王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55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段爆裂性骨折,同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骨折均达到复位并临床愈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无明显矫正丢失,53例能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2例出院时使用轮椅。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具有创伤小、椎管减压彻底和复位固定良好等优点。
作者:毛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符合 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无急性并发症,经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组。诺和锐30组124例,男68例,女56例,年龄60±4岁,病程6.3±2.8年, BMI 24.7±1.8kg/m2, FBG10.58±3.12mmol/l ,2h BG13.69±4.15mmol/l,HbA1c8.8%±0.6%;诺和灵组116例,男58例,女58例,年龄58±4岁,病程5.9±2.5年,BMI 25.2±2.1 kg/m2,FBG10.26±2.59 mmol/l,2hBG14.06±3.52 mmol/l, HbA1c8.7%±0.8%。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俊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性(如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等因素引起。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而短时间内大量胸腔内出血,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临床上出现低血容量征象:如面色苍白、呼吸浅弱、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因此及时实施外科手术是挽救患者生命可行的方法。
作者:李文娟;韩怡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人与周围环境在不断的相互作用进程中,获得一系列防御、适应和代偿的功能。人体的免疫反应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方式疫苗是免疫预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工具。疫苗的选择则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地区分布、年龄分布、免疫学特点来确定。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显效32例,好转11例,其有效率93.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经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改善其住院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仁斌;王晓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国家相关法制措施的加强,人民群众对就医效果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避免医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考察并分析了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纠纷行为,针对相应情形采取相关举措。结果表明,经过干预措施培训的护士出现不良护理行为的概率明显小于未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这说明对普外科护理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可对医疗纠纷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马月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增强手术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或杜绝护理工作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方法:把手术室工作中应注意的护理安全问题分类列出,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流程及防范措施。结果: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降低到低程度。结论:使手术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将安全护理的理念运用到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从而保证了手术安全,保证了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牛晓琳;张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采血前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经静脉采取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采血前后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仅给予常规采血操作。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后疼痛面容的持续时间、啼哭时间、不哭人数及采血结束后20s 内的啼哭人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儿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啼哭时间、不哭人数、采血结束后20s 内啼哭人数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儿的疼痛程度,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荣翠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解决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泌乳,满足母乳喂养。方法:将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5月2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O0例设专职责任护士。术后6小时给予拔除尿管、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母乳不足者给予乳房按摩。对照组1O0例仅给予常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及技巧指导,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母乳不足的新生儿采用小勺或小杯喂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一天乳汁分泌情况无显著差异,而第二天、第三天泌乳量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设责任护士,指导产妇早进食、早活动、早排气、合理膳食,乳房按摩,改善泌乳起到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母乳喂养,是保障母乳喂养早实施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红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效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在医疗设备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熟练掌握了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业务技术,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徐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