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氏杆菌病1例治疗体会

丁晓倩;王俊玲;崔世超;王强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 乳酸左氧氟沙星, 乙醇性肝硬化, 颈椎间盘突出, 红细胞沉降率, 肿大淋巴结, 中性粒细胞, 可溶性抗原, 抗病毒药物, 颈部淋巴结, 乙型肝炎, 心脏彩超, 体温, 双侧颈部, 抗核抗体, 甲胎蛋白, 腘窝囊肿, 高血压病, 高热, 发热
摘要:患者,男,55岁,机械厂职工。因反复高热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6℃,伴畏寒、寒战并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周,在外院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口服抗病毒药物后体温曾降至正常2周,2周后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颈肩部及上臂肌肉剧烈疼痛,右下肢痛并腘窝囊肿,全身疲乏无力并失眠。既往长期吸烟及饮酒史,酒精肝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59×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86×109/L,红细胞沉降率20.7mm/h。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正常。乙型肝炎全套、风湿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阴性。肺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乙醇性肝硬化,脾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颈椎MR:颈椎间盘突出。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入院后即行血培养检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在破伤风抗毒素用药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精细化管理的护理策略在破伤风抗毒素(TAT)用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2011年和2012年两年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需接受TAT治疗的外伤患者共14027例。2011年收治患者采取一般护理策略,2012年收治患者采取精细化管理护理策略。对比两年间患者TAT治疗的安全性。结果:2年间我院TAT治疗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均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注射部位皮肤水肿、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2012年间我院发生的1例TAT患者用药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救治而痊愈。结论:加强对TAT治疗患者的精细化护理,有利于保障TAT治疗安全性。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2hPG、FBG、HbA1C 情况、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临床不良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2hPG、FBG、HbA1C 三项指标的检测值均降低更为明显,且血糖达标时间更短;同时,发生胃肠不适、低血糖症以及体重增加等几种不良情况的几率均相对更低(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佳,安全性高,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薛建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及探讨运动疗法对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确诊脑瘫患儿,尊重其监护人意见,协商治疗方案,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治疗方案随机选取137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运动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以改良 Ashworth 量表和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2疗程后对两组患儿的肢体痉挛状态和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后,两组 Ashworth 痉挛分级都有降低(P<0.05),说明两种法均能缓解肢体痉挛状态,又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P<0.05),表明观察组在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治疗后综合功能积分均明显提高(P<0.05),说明两组均可提高患儿综合功能,但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根据综合功能积分评定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6.4%,对照组显效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运动疗法能提高小儿脑瘫的显效率,并能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提示该方法是小儿脑瘫综合康复的一种重要施治手段。

    作者:杨红霞;何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门诊输液室是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病人输液的地方,门诊输液是门诊患者就诊治疗的终站。静脉输液法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的方法。门诊输液室工作量大、随机性强、病员复杂,容易发生护理安全隐患及护患纠纷。

    作者:徐玉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指对某特定人群预防针对传染病需要接种疫苗的种类、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做的具体规定。只有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接种,才能充分发挥疫苗的免疫效果,减少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有效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制定免疫程序时要综合考虑当地传染病控制规划、疾病负担、疫苗特性、免疫学原理、传染病流行特征、接种利弊和效益等多方面因素。

    作者:刘丽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平均分为两组,60例患者为研究组,采取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另外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1年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痊愈25例,显效19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60例患者痊愈15例,显效20例,好转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组间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周建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脂康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血脂康作为一种中成药,它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发挥的降脂作用。

    作者:胡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氰化物

    目的:建立旋转金盘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氰化物含量方法。方法:硫代乙酰胺在碱性介质中离解,硫溶出峰高降低值与氰离子的浓度成线性关系,以金盘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用极谱仪测定。结果:峰高降低值与氰化物浓度在0~300ng/50ml 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 Y=10.122×10-3X-0.015,回收率达91.82%~96.33%,相对标准偏差2.31%~4.62%,检出限2.0×10-4mg/L。结论:该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章亚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帕罗西汀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我院用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与米安色林作对照治疗老年抑郁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鹏;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在药物流产妇女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护理在药物流产妇女中的应用。药物流产虽然是解决意外怀孕妇女的医疗手段,但终止妊娠本身也是对妇女身心的一种伤害。所以在终止妇女妊娠的同时,做好她们的心理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王凤燕;谢静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本病发病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除了给与及时治疗,还应从心理、饮食、休息、运动等方面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过积极治疗及健康指导,使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疗设备维修的体会点滴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发挥仪器设备应有的效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人在医疗设备管理岗位工作多年,熟练掌握了医疗设备维护保养业务技术,现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徐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恶心1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以进食后为主,曾在外院作胃镜检查,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并予对症治疗。平时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症状时好时坏。3天前上述症状在无明显诱因下又再出现,并有所加重。自发病以来,偶有发热,胸闷憋气,纳少,四肢瘙痒,寐差,舌淡、苔白,脉弦。无黄疸、头痛、头晕,无呕血、黑便等。大便2次/天,为不成形软便,无体重下降。既往有过敏史。门诊拟消化性溃疡收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发育尚好,营养不良,消瘦,慢性病容,神清,查体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红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音清。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腹水征(-),肠鸣音活跃,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四肢脊柱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121g ,WBC10.40x 109/ L, NE%0.81%,%MONO8.8%,#MONO0.92x 109/ L,#EOS0.77x 109/ L;尿常规蛋白(-),管型(-),RBC(-),WBC(-)。大便常规RBC(-),脓细胞(-),虫卵(-);血沉正常;肝功能 ALB 51.6g/L,ALT 92U/L,A/G2.5;肾功能UA588umol/L。腹部立位片腹部肠管少量积气。肝胆脾彩超轻度脂肪肝,胆囊内胆汁淤积。入院作胃镜检查示食管、胃体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糜烂,胃窦部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病理活检:粘膜及粘膜下肌层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后诊断:嗜酸细胞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脾胃不和证。患者高敏体质,对大部分药物过敏,只能选择用药。西医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激素治疗。临时予维生素B6肌注;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维生素C注射液2.5g,ivdrip Qd;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口服Qd。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药用:陈皮、半夏、枳壳、柴胡、香附、竹茹、莱菔子、紫苏、生姜、旋复花各15g,代赭石3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针刺选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合谷、上脘、建里,配合胃宁贴,每日20 min。患者入院后出现腹痛难忍,予异丙嗪注射液肌注对症治疗,病情有好转。于静点维生素C注射液中出现斑疹加重,停用维生素C注射液。余治疗不变。经20天住院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0.071,诸症亦较前好转出院。

    作者:刘海军;贾志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处理措施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更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这种刺伤可能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同时还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戴玉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Dycal 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在前牙深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比较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在治疗前牙深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0颗前牙深龋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和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对其实施垫底间接盖髓,再光敏树脂充填。结果: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组。结论:Dycal结合光固化氢氧化钙间接盖髓,优于单纯光固化氢氧化钙盖髓。

    作者:周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皮肤性病科的四大基石

    本文通过对皮肤性病科的四大基石--真菌、病理、皮肤外科、物理治疗的论述,试图增加医院领导或医技科室以及后勤等部们对皮肤性病科的了解,以期得到他们的认可或重视,特别是对基层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发展能够给予适当的支持,从而使我们医生能够有更好地条件服务于广大患本科疾病的患者。

    作者:温诏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双人配合在不合作白血病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配合操作的白血病患儿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89例次白血病患儿由两名护士协同进行留置针穿刺,操作者和助手共同评估静脉情况,助手安慰鼓励并固定好患儿穿刺侧肢体,操作者穿刺,见回血后由助手协助送入导管,留置成功后仍固定好患儿直至敷贴贴好为止。结果:85例次一次性留置成功,成功率95%。前臂静脉1例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手背静脉1例及足背静脉1例送管困难至导管折叠,手背静脉1例送管过程中穿破血管壁导致失败。后4例均采取重新穿刺成功。通过此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作者:李小丽;何玮;李汝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将临床肌电图学引入诊断学教程的设想分析及方法

    肌电图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除在神经内科范围以外,也涉及到神经外科、骨科、皮肤科、免疫科、眼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泌尿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疾病的检查。但临床诊断水平参差不齐,究其原因较多,但完善其学科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很重要,建议将肌电图检查学引入医学综合院校临床医疗专业教学的教程中,尤其是诊断学的教程中,从基础做起。

    作者:张卫红;张晶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人护理中的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小包装饮片的使用体会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小包装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方法:通过使用体会总结小包装饮片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建议。结果与结论:小包装中药饮片利大于弊,应扬长避短,不断改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调配模式。

    作者:胡爱红;陈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