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分析

杨勇;郭文龙;王嘉宁;李正军;庄来挺;姚克胜;王凯;贾贺;孙丽艳;毕连君;肖景龙

关键词:实验室检查, 股骨头坏死,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分析,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离子系列、血脂系列、肾功能、肝功能、血凝系列、风湿系列、血沉、尿常规、D2聚体、结核菌素试验。结果: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29例结果异常,阳性率96.67%。临床出现离子系列异常,血氯升高5例,血钙降低6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2例;血糖异常升高3例;血脂异常2例;血凝系列异常12例;风湿系列异常3例。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以并发多种内、外科疾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治应用中,提供科学、有效依据,非常重要。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药物药理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联合口服止泻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则采用静脉滴注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进行治疗。结果:急性<5天、急性14天、迁延性、慢性患儿中,研究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3%,对照组毒副作用发生率为4%,两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口服蒙脱石散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发生率低等特点,非常值得临床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伟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32例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后进行回访3-24月(平均18.6月),根据 Lysholm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发现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并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接近正常。

    作者:刘军;康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发病的原因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异位妊娠的相关发病原因以及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1日-2013年4月1日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1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导致患者出现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是妇科炎症、多次孕产等。结论:对导致异位妊娠相关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利于防治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而医疗行为是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行为,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急诊科承担着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任务,急诊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急诊的医疗护理质量直接反映出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也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但近年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医疗制度以及人事制度的改革,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而临床急诊护士却日趋年轻化,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十分淡薄,这给急诊护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针对急诊科护理不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使急诊护理工作更安全、快捷、有效,大限度的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杜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笑气在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镇静法在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中的应用,观察其使用安全性和在无痛拔牙术时的镇痛麻醉效果。方法:把60例拟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牙科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进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对照组: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实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拔牙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疼痛程度(VSA 评分)和镇静程度(Ramsay 评分)的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拔牙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好,疼痛程度显著减轻,SBP、DBP、HR、SPO2变化平稳。结论:对于口腔门诊进行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且伴有牙科恐惧症患者,拔牙术中将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组织麻醉联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麻醉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满足患者无痛拔牙的愿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彬;谢春莲;古汉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中的相关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分娩镇痛中的相关护理。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7例临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本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镇痛分娩,对护理过程和镇痛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产妇均能顺利完成分娩,按照疼痛分级0级35例,1级2例,镇痛有效率100%。结论:硬膜外镇痛分娩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效的解决了产妇分娩疼痛的问题,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提高安全性。

    作者:孟惠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 TLC 法同时鉴别制剂中红花、山矾叶、小檗皮;采用 HPLC 方法测定制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色谱柱:Agilent-C18柱(250mm×4.6mm,5μm)。甲醇-水-磷酸(10:90:0.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3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在0.412-2.06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 为0.5%(n=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分离效果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韩秀兰;张志成;常立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 PICC 尖端定位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深度的评估及纠正导管尖端异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99例经彩超实时引导 PICC 置管病例,置管后立即以超声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与 X 线结果比较。结果:99例中置管过深1例,置管过浅2例,置管异位到对侧头臂静脉1例。超声定位成功95例,成功率95.9%。结论:超声监测下回抽导丝法实时定位 PICC 导管尖端的位置,损伤小,成功率高,适合作为超声引导 PICC 穿刺后尖端定位的首选方法。

    作者:钱丰;邢伟;刘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9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9例病人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后脂肪液化以肥胖、腹部手术史、缝合技术以及术中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等有关。

    作者:王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阴阳五行学说与现代哲学的关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它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的感叹!

    作者:尹枝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 Coats 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 Coats 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探讨 FFA 在 Coats 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7例临床诊断为 Coats 病的患者的眼底表现和 FFA 检查资料。结果:观察病例的17只患眼中,14只眼来诊时就已出现了典型的视网膜深层的大片状黄白色渗出物及异常血管形态,3只眼在检眼镜下未见明显的渗出及血管异常;但在 FFA 上已出现了周边部视网膜毛细血管异常扩张及荧光素渗漏,并在密切随访中出现了典型的渗出物及血管异常。结论:大片状视网膜深层的黄白色渗出及血管异常是诊断 Coats 病的特征性改变,即使在典型改变尚未出现的早期,FFA 也能清楚的发现病变区视网膜末梢血管的荧光渗漏。在 Coats 病预后极差的自然病程中,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至关重要。所以,FFA 对 Coats 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及评估预后等方面均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志刚;魏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自行排尿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癌介入术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肝癌介入诊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在肝癌介入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健康宣教、床上排尿训练,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排尿护理。对照组按术前一般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的发生率、第一次排尿时间和出院前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高了满意度。讨论:肝癌介入术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患者术后自行排尿功能,提前了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减少术后尿潴留导尿的发生率。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游慧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预防输液大厅不良事件发生的管理体会

    输液大厅是医院专门为门诊患者接受输液治疗提供的场所。各家医院根据各自的规模、特点设立相应的输液大厅,有综合性输液大厅、成人输液大厅、儿童输液大厅,规模特大的医院还有分专科设立的输液大厅,如呼吸科输液大厅,消化科输液大厅。输液大厅接收的患者病情相对较轻,但输液量大,人员复杂,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少,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液体漏输、错输,从而引起患者不满,导致投诉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加强管理,以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王克琼;蒋纯;罗小荣;王道琴;陈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探讨哈萨克医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及使用情况

    基层医生及病人对抗菌药物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普遍,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症、适当的疗程和剂量,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局部使用、预防应用及联合使用,避免滥用和浪费,减少毒性反应的出现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杨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46例患者经过诊治与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熊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临床分析,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离子系列、血脂系列、肾功能、肝功能、血凝系列、风湿系列、血沉、尿常规、D2聚体、结核菌素试验。结果:30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29例结果异常,阳性率96.67%。临床出现离子系列异常,血氯升高5例,血钙降低6例;肝功能异常7例;肾功能异常2例;血糖异常升高3例;血脂异常2例;血凝系列异常12例;风湿系列异常3例。结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可以并发多种内、外科疾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治应用中,提供科学、有效依据,非常重要。

    作者:杨勇;郭文龙;王嘉宁;李正军;庄来挺;姚克胜;王凯;贾贺;孙丽艳;毕连君;肖景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大小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大小便标本的采集是临床辅助检查之一,针对临床工作中大小便检验标本合格率低,送检不及时等问题,2013年4月我科采取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大小便标本的采集送检流程进行了规范,临床效果较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洁;黄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案及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与我院就诊的90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 组给予丝裂霉素 C;B 组给予卡介苗(150ml),加白介素-2(1.0×105U);C 组给予丝裂霉素 C(40mg),每周一次,共6次,此后用卡介苗(150ml),加白介素-2(1.0×105U)化疗。化疗期间均给予优质的护理,两年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A、B 组复发率均达26.67%,显著高于 C 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显著低于 A、B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C 组膀胱刺激症状的发生率达30.00%,显著高于 A、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 C 和卡介苗联合应用加上优质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浅表性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以及减少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妇幼人员压力与对策

    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具有紧急抢救性,多学科综合性,应急应变性强的科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安全、健康咨询、妇女及儿童保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举倒置的新举措,医疗民事诉讼案例日益增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妇幼人员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其心里压力增大影响了妇幼工作的开展,尤其县、乡保健院妇幼人员更为突出。

    作者:阮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甲状腺癌手术的患者76例进行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后的临床干预护理,对照组采用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程度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有效率为89.7﹪。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慧;鲁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