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7例腰椎管狭窄病人护理体会

沈永辉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病人, 神经根管, 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狭窄, 占位病变, 手术患者, 马尾神经, 疗效满意, 椎管内, 中老年, 硬脊膜, 腰腿痛, 新生物, 常见病, 压迫, 骨性, 感染, 概念
摘要:腰椎管狭窄症的概念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可因骨性狭窄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1]。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患者37例,疗效满意。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个性化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个性化护理后,实验组的手术焦虑状态明显减轻,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树洁;于方;衡朝霞;梁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下尿路尿动力学检查护理的重要性

    目的:分析研究下尿路动力学检查与护理对患者起到的作用。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对患者采取下尿路尿流动力学的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检查以及临床护理。结果:实验组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尿路动力学检查以及优质护理对检查结果的精准性以及病人的治疗效果给予保证,并且使合并症的发生几率明显得以降低,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李红;王亚波;谢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据有关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质量,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因护理不良事件引发的医疗纠纷。由于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治疗,为细菌进入人体提供了直接通道,因此具有潜在的感染及并发症的危险,特别是静脉置管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静脉感染提供了机会,但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并发症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对静脉输液管理及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预防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即静脉炎、渗出、外渗与感染,可减少对患者的危害,降低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达到质量管理目的。

    作者:周安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实施全麻手术59例,所有患者均行防止窒息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59例,在其围手术期均给予有效的防止窒息护理干预,所有患者无一列发生窒息,提高了治疗效果,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了有效保障。结论:全麻手术病人术后防止窒息的护理干预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全麻手术护理的关键环节,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作者:皮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儿童鼻窦炎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慢性儿童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患儿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儿,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方案应用的同时,加用氨溴索口腔液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40例中,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慢性鼻窦炎采用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可降低复发率,缩短病程,提高有效率,具有较高安全性,使预后获得理想改善,为患儿身心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崔艳红;付高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将临床路径运用到 PBL 教学模式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的 PBL 教学模式中,将 CNP 与 PBL 的教案巧妙的联系起来,使护生通过对 PBL 的学习,能对教案中的病例有一个动态且深入的理解,并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护生的信心,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方法:将2009年8月~2012年3月在我科实习的专科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行科室常规临床实习的 PBL 护理教学,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将临床护理路径(CNP)运用到 PBL 教学里。结果:观察组的护生学习积极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 PBL 教案中疾病的健康教育完整性的掌握及病人对护生服务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将临床路径运用到 PBL 教学模式中能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护生的整体素质,提高病人对护生的服务满意度。

    作者:杨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部感染误诊为伤寒2例分析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我国一直呈散发状态,一旦外环境--食物载体--人群形成有效的传播链可呈高度散发的地方性流行。

    作者:尹惠萍;陈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沟通技巧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通过分析患儿及其家属的就医心理,积极运用沟通技巧,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与沟通,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从而有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赵志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回顾性分析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诱发本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高危因素、病原菌及其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占37.5%。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体质量、留置 PICC、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芳;马江帆;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尘肺合并肺结核的康复指导

    1背景肺结核是尘肺病的常见并发症,尘肺病病人因肺功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时,两者相互影响,加速恶化,从而对自身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对尘肺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提高治疗效果,以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林怡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全程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到2013年8月共72例脑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将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干预,从手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有帮助,有效提高病人的手术依从性,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范春红;范春燕;殷红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产儿合并医院内感染致死亡一例分析

    1病历资料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 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给予纳洛酮肌注、吸氧、新生儿复苏抢救后转入监护室,呈早产儿貌,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可吸气性三凹征,四肢肌张力低,足底纹理<1/3。入院诊断:1.早产儿2.新出窒息3.低出生体重儿4.肺透明膜病?入院后给予固尔苏240mg经气管插管内滴注以改善肺内通气,并给予维生素 k1预防出血,阿洛西林预防感染及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两天后患儿呼吸改善改为鼻导管给氧。生后第二天患儿开奶后出现呕吐,腹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行胃肠减压、禁食,并给予持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一周后再次开奶,小量缓慢增加奶量,无异常。至生后第十五天,患儿出现拒奶、面色发灰、胃储留、呕吐、反应差、不哭等症状,我们意识到是否出现了院内感染,立即采取采血查降钙素原升高至0.24mg/ml,CRP5.6mg/L 均提示细菌感染,采血做细菌培养,并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加强隔离措施等。于生后第十七天的9:00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皮肤发花,测血压55/30mmHg,立即行心肺复苏,扩容纠酸,改善呼吸,再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抢救9小时后无效死亡。后经全科医护人员死亡讨论,分析死亡原因为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导致的感染性克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7天后患儿血液细菌培养回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此菌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进一步证实了患儿死亡原因正是医院感染所致。

    作者: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癌术中胸导管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经保守治疗,4例沿原切口开胸行胸导管结扎,均治愈。结论:治疗术后乳糜胸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决定行保守疗法或开胸手术。

    作者:张喜平;吕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一致的情况下,分别予托拉塞米与呋塞米20mg 静推。治疗14d 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及血浆 BNP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LVEDD、LVEF 和血浆 BNP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均<0.01)。结论:托拉塞米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 BNP 水平。

    作者:卢丹;张帆;吴岩松;赵振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68例妇科炎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妇科炎症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以不断对护理方式进行改进,提高护理有效性,为女性身心健康保驾护航,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方法:将作者虽在医院的68例妇科炎症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人,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以行。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妇科炎症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予以他们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经临床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呈现出较大的却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3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8.6%,而观察组仅为81.8%,对比差异同样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妇科炎症患者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所以应当在临床中加大推广与实践力度。

    作者:许玉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用耗材类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已受到各项业关注。为此这种需求促进了各类新技术的发展,各类新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是如此,其发展速度之快,产品质量正受到社会的关注。仅一次使用医用耗材的用量也逐年递增,据有关资料[1]显示近年来医用卫生材料的年用量已达医院医疗毛收入的6%~10%,其收入已达到或超过医疗器械购置的年度投入。医用耗材用量的不断增大,其产品质量的状况如何?针对这种情况,我中心对本辖区内部分医用耗材类的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检测其结果如下。

    作者:张韵;倪恒雨;王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止血带集中式消毒清洗的方法

    止血带是医院临床科室每日输液,采血时必须的诊疗物品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属于低度危险性用品。按照医院院感要求。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我院于今年实行了由供应室集中对止血带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阻断医源性感染,方便了临床科室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药师在指导患儿家长用药重要性分析

    目的:讨论儿童患者在离院后服药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方法:通过对患儿家长咨询问题研究,分析其发生原因,总结因患儿家长的不合理用药所致的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结论:药师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指引患儿家长合理使用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吕辰;于勇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子宫肌瘤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妇科手术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地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 SAS 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体健康感、躯体角色限制和社交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躯体功能和情感角色限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程度。

    作者:姚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运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162例。所有患儿均具有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小儿疝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使用横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并针对上述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儿手术均获成功,但研究组患儿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疝气采用横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明显降低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更拥有手术时间少、痛苦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故此方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