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宗滨;赵培秋;牛晓梅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是医护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护士由于经常与注射器、静脉穿刺针等医疗锐器物接触,因而更易发生针刺伤。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这种刺伤可能导致多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从而产生致命的后果,同时还可造成受伤者严重而持久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具体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杜绝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戴玉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与牙列缺失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昆明四城区478名50岁以上的且患有牙列缺失的中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 SPSS13.0对数据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不良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牙周病、骨质疏松、消化不良、高血压、糖尿病是牙列缺失的危险因素。结论:对牙列缺失的预防应以一级预防为主,针对危险因素即病因预防。二,三级预防为辅,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胡蓉;王祥芸;杨杨;彭蓓;张晓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Dandy-Walker 综合征(DWS)的临床及 MRI 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7例 DWS 的临床和 MRI 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andy-Walker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症状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MRI 主要特征①后颅窝扩大呈脑脊液样伴横窦、窦汇和小脑上移②小脑蚓部常缺失或发育不全③后颅窝与四脑室相连④四脑室侧孔、正中孔平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张。结论:MRI 是诊断 DWS 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林林;李晓红;甄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期痴呆患者76例按随机摸球法均分成对照组(n=38)和尼麦角林组(n=38),分别给予吡拉西坦和尼麦角林进行治疗,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评价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评分。结果:两组用药后 MMSE 评分和 ADL 评分较用药前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 MMSE 评分从用药前18.47±4.28升高到用药后22.78±5.46,ADL 评分由52.76±6.37降低到45.53±5.26;尼麦角林组 MMSE 评分从用药前的18.75±4.65提高到24.52±5.32,ADL 评分由53.14±5.36降低到,两组用药后比较,尼麦角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能改善血管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好于吡拉西坦。
作者:徐绍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而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性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是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因为亚健康可向健康和疾病两个方向发展,对维护老年人健康和幸福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庆国;张莉;邹小华;朱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期妊娠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其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 VEGF 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设30例正常妊娠分娩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 VEGFmRNA 的表达;结果:1.在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绒毛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RNA 在绒毛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有关。
作者:刘文燕;张菱;孔令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止血带是医院临床科室每日输液,采血时必须的诊疗物品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属于低度危险性用品。按照医院院感要求。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我院于今年实行了由供应室集中对止血带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阻断医源性感染,方便了临床科室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采用只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30%,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肝性脊髓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法:对9例患者采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和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仍坚持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复查肝功及血氨,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结论:肝性脊髓病是肝脏疾病晚期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脊髓损伤不可逆,恰当的护理及坚持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实施早期干预,促进了病人病情的恢复和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全科医生”起源于欧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引人中国,很快受到政府、医学界和广大居民的重视。目前,全科医生基本遍布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而承担基层预防工作任务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生”,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医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重视。因此,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职能与现状进行探讨,以此唤起各方对基层预防工作和基层公共卫生医生的重视,真正做好基层的公共卫生预防工作。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肺炎的发病原因、机制及临床表现、实验室和 CT 检查,分析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5例过敏性肺炎患者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胸部 CT 提示肺部可见斑片状浸润影,结合病史,积极消除病因或诱因,抗感染、抗过敏(包括激素)、止咳化痰等治疗,病情好转,经复查胸部 CT:双肺斑片状影消失,预后好,无死亡病例。结论:过敏性肺炎的治疗关键在于诊断,诊断明确,积极干预,我院5例病人皆痊愈出院,疗效满意。
作者:李冠华;魏晓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应用5S 管理,推进护理工作。方法:将治疗室、库房、病室、处置室、办公区域,更衣室,所有物品定点放置、定数量、定人管理,通过整理,消除浪费现场空间,消除误用误送的浪费,消除搬用的浪费,消除管理资源的浪费。用清洁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结果:应用5S 管理后,效果明显优于未使用前状态。结论:通过5S 管理方法使护理工作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也更快捷的服务于患者。
作者:徐燕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分析引起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对妊娠期合并消化性溃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进行表述。结果:有针对性地列举治疗原则。结论:消除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对保证孕产妇生命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住院时间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阻肺的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月娥;黄建龙;王梅华;谢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分析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后进行回访3-24月(平均18.6月),根据 Lysholm 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其中优2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发现采用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其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可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并使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接近正常。
作者:刘军;康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病历资料患儿,女,生后30分钟,以早产儿生后20分钟为代主诉于7月15日23:45分收入监护室,患儿系 G3P2孕31W+1因母亲患前置胎盘出血保胎失败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350g,身长41cm。出生后患儿全身紫绀,无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给予纳洛酮肌注、吸氧、新生儿复苏抢救后转入监护室,呈早产儿貌,皮肤发绀,呼吸急促可吸气性三凹征,四肢肌张力低,足底纹理<1/3。入院诊断:1.早产儿2.新出窒息3.低出生体重儿4.肺透明膜病?入院后给予固尔苏240mg经气管插管内滴注以改善肺内通气,并给予维生素 k1预防出血,阿洛西林预防感染及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两天后患儿呼吸改善改为鼻导管给氧。生后第二天患儿开奶后出现呕吐,腹胀,立即停止经口喂养,行胃肠减压、禁食,并给予持续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一周后再次开奶,小量缓慢增加奶量,无异常。至生后第十五天,患儿出现拒奶、面色发灰、胃储留、呕吐、反应差、不哭等症状,我们意识到是否出现了院内感染,立即采取采血查降钙素原升高至0.24mg/ml,CRP5.6mg/L 均提示细菌感染,采血做细菌培养,并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加强隔离措施等。于生后第十七天的9:00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皮肤发花,测血压55/30mmHg,立即行心肺复苏,扩容纠酸,改善呼吸,再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抢救9小时后无效死亡。后经全科医护人员死亡讨论,分析死亡原因为新生儿医院内感染导致的感染性克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衰竭。7天后患儿血液细菌培养回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此菌为多重耐药菌,是医院内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进一步证实了患儿死亡原因正是医院感染所致。
作者: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维生素 c 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用药,在儿科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发热病人中使用广泛。今年5月始,我科开始使用维生素 c 粉针剂,在使用中发现一些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作者:胡晓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并对其心理状态改善、对护士满意程度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总结经验,提高术后患者的依从性。方法:回顾分析352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对他们进行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结果: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对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结论:集体健康指导和个性化指导能促进护患关系,有利于患者更好的落实术后自护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琴;刘德蓉;袁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主要通过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的比较,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
作者:李柏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