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月娥;黄建龙;王梅华;谢群英
止血带是医院临床科室每日输液,采血时必须的诊疗物品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属于低度危险性用品。按照医院院感要求。止血带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我院于今年实行了由供应室集中对止血带进行清洗,消毒有效阻断医源性感染,方便了临床科室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对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抢救,指出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行急救的护理措施,目的对今后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分别从院外救护、院内救护、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140例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结论提出正确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小后遗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贺春娜;赵丽;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通过我科近一年来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工作,全面地阐述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护理工作中具体的做法及宣教工作。尽可能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尚丽波;侯影;张立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按血压水平分成1,2,3级,相当于轻,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毫米汞柱,亦应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主要有: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另外还有遗传因素及精神因素,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对于血压控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专家指出,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如果从以下这些生活方式入手放慢生活步调,或许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马静雯;杨虹;马秀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的病人进行原因的分析,高血压对病人的危害处理和应用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方法:通过观察和血压监测,患者的症状及调节透析过程中的透析液的钠值,温度,对病人限制钠盐的摄入,通过控制病人的干体重,增加透析次数,降低血容量,指导病人正确选择和应用降压药物,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正确选择和应用药物收效良好,真正的起到了降低透析过程中高血压发生的危险,现代透析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上消化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应及时进行治疗并采取护理措施。本文以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宗娇;刘秀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巍;于霞;郭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糖尿病性腹泻是某些与糖尿病有关的不明原因的腹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约20%以上可发生腹泻。糖尿病性腹泻多发生于糖尿病未能严格控制的胰岛素依赖型患者,且常伴有神经功能并发症。特征为顽固性间断性腹泻,以夜间及清晨多见,中医称“五更泻”。
作者:魏冬梅;牟文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对不同卒中部位与抑郁症发病率的差异,证实卒中过后抑郁是多因素引发的疾病。方法:将208例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症与非抑郁症两组,观察抑郁发病率与病变部位的差异,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发病部位患者的抑郁发病率不同,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是一个多因素发病的疾病。
作者:温进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接待的其中92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他们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观察对比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皆有所提高,但是研究组患者在心理功能、视力功能、社会功能及眼部疼痛等方面的改善相较于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积极的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贾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远期生活质量影响。方法:53例围绝经期妇女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加用健康教育。结果:第3年后,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总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远期生活质量。
作者:伏绵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常见的一种新生儿颅脑损伤,常见的原因为缺氧、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与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及凝血因子不足有明显关系。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治,采取及时对可能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及时筛查,诊断,予防止继续出血,积极纠正缺氧、酸中毒、低血糖,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药物。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可减少致死率及致残率。
作者:董金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农村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患病原因,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对本辖区的30000名农村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筛查,包括常规妇科检查,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超薄层细胞检测(TCT)阴道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筛查的30000名妇女中,宫颈疾病16065例,患病率53.55%,其中宫颈癌前病变135例,患病率0.45%,宫颈癌78例,患病率0.14%,同时宫颈部前病变、宫颈癌表现出现与年龄、文化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宫颈癌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应加强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宣传宫颈癌防治知识,促进农村妇女自觉参加宫颈癌筛查,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三年来接受介入治疗的35例(LEDVT)患者,其中15例植入永久下腔静脉滤器(IVCF),20例植入临时 IVCF;35例患者均行血管内留置溶栓导管溶栓。结果:患者肢体疼痛均消失或减轻,水肿明显消退,介入治疗有效率100%。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放置后行溶栓导管接触溶栓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结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侧肢体静脉维持溶栓治疗及抗凝治疗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马学文;丁万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护理安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作用,严把质量关;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工作。结果:终得到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满意。结论真正认识到护理缺陷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郭玲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总结35例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而深讨针对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通过收集直肠癌术后造口患者35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患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重视对造口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身体更好的恢复健康。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与尊严是在脸部的完美体现,每天拥有光洁的面孔已成为现代人共同的时尚。然而,当面部受到外伤时未通过美容缝合,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需行二次去疤手术。我院整形美容科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对79例面部外伤患者采用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取得了医患双方皆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海龙;马群;刘烨;王雪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1例重度压疮患者进行护理。重度压疮患者应采取全身综合干预与局部创面处理相结合是护理压疮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40例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药物治疗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一周系统合理治疗及护理,68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7.06%。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减轻损伤程度及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志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