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文娟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通常将其分为三型,其中Ⅰ型和Ⅱ型均起自升主动脉,Ⅰ型的受累范围超过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Ⅱ型则仅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段胸主动脉,往往向远端延伸一定距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微创血管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是目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介入治疗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14例患者实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太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眼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其满意度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眼科住院患者100例,各随机抽取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普通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然后对两个组的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眼科住院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后,其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P<0.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大大提高眼科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故在眼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密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非洛地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临床药学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口服非洛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的48例患者则进行单纯的常规治疗,治疗一周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1%,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咩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非洛地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常规治疗要高,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建宁;李金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按照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5例,给予一般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评估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SAS、VAS 和 SDS 评分均发生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护理干预降压的方法,探讨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15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80例患者采取系统性护理干预为研究组。另70例患者采取一般护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压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等指标。结果: TG组健康教育有效率明显高于与OG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慢性病患者遵医率,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治疗。
作者:刘小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本人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方面一些初步认识与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本人在检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种类、应用比对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等;结论:以供其他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马永;林真;陈少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安徽省太和中医院住院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性情况的现状,为经验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在泌尿系感染病例382例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在分离的382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占72.25%,革兰氏阳性菌占27.75%。其中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25.8%;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分析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对于控制耐药菌株传播、指导临床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礼杏;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2008~2013年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78例,由于护理人员能够对不同患者及时找出主要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均能较快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选择我院从2010年4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继续出血和出现血管痉挛等情况的发生。结果:在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和治愈。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率达到了98.5%,有2例患者出现了脑疝,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4%。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让患者更早康复。
作者:赵荣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及需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方法:对89例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结果。结果:复治肺结核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心理需求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医疗费用、治疗效果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针对复治肺结核患者不同心理需求实施护理,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完成强化期疗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萍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两种类型[1]。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并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重度偏头痛列为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2]。
作者:杨叶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 CT 用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49名患者为试验组,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另选2012年一年内选用核磁共振间接淋巴造影的检测[1]患者23名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求出与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测结果分别对比。结果:实验组:44例检查结果与清除淋巴结病理标本检查结果一致,5例不一致;对照组23例17名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4名不一致。两组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 CT 检测准确度与核磁造影技术相当,但其操作简单易行,在今后的影像学检查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庞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提高的同时自我意识也增强了,在求医过程中对医疗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少数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稍差,责任心不强,与人们要求存在差距,加之急诊观察室病种多,病情变化快。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我科自2012年以来产生护患纠纷5起,因解释不到位1起,输液药物反应2起,输液袋内有药物瓶塞微粒一起,其他1起。为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现谈谈在护理活动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作者:俞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预见性地提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急诊服务需求量和医院急诊实际处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启动医院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得到医院各部门的多方参与。同时训练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和急救业务知识学习。制定突发事件及抢救预案。结果:我科预见性地识别护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取得了护士与病人互利的效果。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减少了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因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差错防范措施,是减少急诊科护理风险问题的关键。
作者:顾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25羟维生素 D 与糖耐量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糖耐量测定结果将他们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和异常组,对两组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禁食一夜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测胰岛素及25羟维生素 D 含量,测完后口服75克葡萄糖,两小时后测血糖及胰岛素含量,分别计算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分泌指数。结果:糖耐量异常组在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5羟维生素 D 和糖耐量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李楠;丁琪;方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患者过程中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收录本院首次诊断“分裂症”并住院及住院持续一个月未服药的患者10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入院次晨及3个月后复查催乳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催乳素的影响:阿立哌唑组服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利培酮组服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的催乳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对血清催乳素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陈明;余银亮;阮召锐;邓俊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倍他乐克治疗风湿性心瓣膜病心衰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将某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治疗72例心衰患者随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的治疗,实验组除开使用医院常规治疗外,另外使用倍他乐克,治疗时间均为半年,半年后通过临床数据来对比两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将治疗的结果分为显著、有效和无效三个阶段。实验组的31名患者中,治疗结果显效的患者有20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有9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有效人数所占比例为93.55%;对照组的31名患者中,治疗结果显效的患者有15例,治疗效果显效的患者有10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有效人数所占比例为80.64%。结论: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倍他乐克治疗的患者与未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提升的现象,因此倍他乐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徐海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操对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术后实施渐进式康复操训练,采用肩关节活动度(ROM)于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操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
作者:刘晓蓓;殷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其中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硝苯地平及厄贝沙坦片。对其治疗前后血压进行测量记录,观察血压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对药物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0%,观察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但反应情况较轻微。结论:针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方法进行治疗,其有效率要明显高于传统的糖尿病基础治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言宏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应用PDCA 前后手卫生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点科室医师、护士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5.1%、60.6%提高至84.9%、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人员总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8.5%提高至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应用于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王亚莉;王贺;杨雪华;赵真;阎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