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6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及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按照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加用运动疗法干预,每周进行4-5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30min左右。干预前后检查各项相关指标变化。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作者:张慧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相关护理知识,提高居家生活质量。提出护士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及对策,提高出院指导效果。方法:通过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出院后,经电话随访及家访了解到其日常起居、用药、复诊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护士在为患者行出院指导时注意的问题。结论:患者出院前掌握到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利于患者院外自我管理,避免再次住院,节约医疗资源。
作者:金京爱;许银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B 超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因各种原因造成复杂性宫腔手术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宫腔镜手术,观察组在 B 超监测下进行宫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34例患者采用超声监测下行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穿孔,无术后感染,对照组3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5.5min。1例子宫穿孔,1例肺水肿、1例术后感染.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时应用 B 超进行全程监测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调整规律。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在妊娠期间较妊娠期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使用剂量变化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妊娠前及分娩后,差异具有差异。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需加大甲状腺激素的治疗量,分娩后期所需量有所下降。
作者:张英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低年制护士目前已在医院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大约占我院护理人员的30%左右。因此低年制护理的规范化培训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病人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饮食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适合患者个体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和医学营养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秋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测定在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抢救的10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院前急救组50例为“120”中心派诊院前出诊经快速血糖测定确诊的病例,对照组50例为自行送来我院急诊经血生化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两组明确诊断后均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60ml 静脉推注,继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 静脉点滴。结果: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低血糖昏迷发病至明确诊断及时应用50%葡萄糖时间、从应用50%葡萄糖至意识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血糖测定在低血糖昏迷患者院前急救中能快速明确诊断,为抢救患者争取时间,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人工流产是意外妊娠的有效补救措施。传统的电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术中需要牵拉和扩张宫颈,吸引官壁,造成的疼痛令多数受术者难以忍受,严重的发生人工流产综合症,宫颈宫腔粘连甚至不孕症,给育龄妇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手动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是手持60ml 塑料吸引器抽吸针栓所产生的负压,采用4-12mm 口径的塑料吸管连接吸引器,吸引胚囊等组织物[1]。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了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英国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改进了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WHO 于1991年把手动负压吸引人流术列为基本的一项服务,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温柔的人工流产方法”。
作者:薛月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将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恢复、主要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药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疗效、缩短疗程,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更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舒适护理(Comfortcave)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文章旨在探讨舒适护理在中青年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王省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失眠患者进行指压神门穴后的治疗效果。方法:为临床应用研究。选取住院失眠患者60例,进行指压神门穴治疗失眠的实验两周。结果:干预前后患者失眠严重性指数自身对照存在显著差异(P<0.01)。总结:规律性神门穴指压对于治疗失眠患者具有疗效,便于推广应用。
作者:李洁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这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选择来氟米特和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9例,选择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的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4%,差异大(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选择来氟米特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张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IgM 抗体。方法: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 EV71型病毒并对221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检测 EV71型病毒 IgM 抗体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法和 ELISA 法联合检测 EV71型病毒既能保证快速检测,又能提高准确性。
作者:刘绪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C 反应蛋白在孕妇子痫前期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孕28周以上在本院住院的正常健康孕妇43例、轻度子痫前期43例、重度子痫前期43例,用平均动脉压和蛋白尿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测定血清 C 反应蛋白数值。结果:子痫前期孕妇血清 C 反应蛋白比正常健康孕妇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比轻度子痫前期 C 反应蛋白明显升高。
作者:魏建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2012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资料统计,石嘴山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2起,其中8起为传染病,84起为环境因素事件(均为居民一氧化碳中毒),均属一般事件。报告事件数较2011年同期64起(其中传染病4起,居民一氧化碳中毒60起)上升43.75%;累计波及人数4605人,累计发病319人,无死亡病例报告,经估算直接经济损失42350元,间接经济损失51650元。
作者:王静;孟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电话回访进行研究,分析其对于外科出院患者护理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对于出院的528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当中的内容主要涉及到患者的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指导、伤口治愈指导和康复训练的指导等,并且注意观察回访前后实现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后,患者在日常饮食、心理健康、个人伤口的护理和平常的锻炼得到明显的改善,经过前后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对于外科出院患者而言,可以明显增强其自身的护理意识和改善其护理现状,能够极大地提高外科出院患者的满意度,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一种方式。
作者:李志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我院急诊科收治重度电击伤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丽敏;朱丽萍;张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本病发病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除了给与及时治疗,还应从心理、饮食、休息、运动等方面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配合治疗,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经过积极治疗及健康指导,使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针对急性期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53例脑出血患者以及47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及护理方面同脑卒中患者,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并对两组患者7d 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观察方面,两组患者7d 内血压除前3d 波动明显外,均为正常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除针对性治疗外,应对血压变化进行了解与掌握,并对患者应用合理有效的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唐丽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对共情概念的描述与分析,介绍共情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护理工作中共情意识的培训方法。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