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救治1例重度电击伤中的应用

罗丽敏;朱丽萍;张丽丽

关键词:连续性, 肾脏替代治疗, 救治, 重度, 电击伤, 呼吸心跳停止, 现报告如下, 心室纤颤, 死亡, 精神紧张, 功能障碍, 急诊科, 定电流, 电能量, 瞳孔, 损伤, 四肢, 人体, 静电, 昏迷
摘要:当一定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损伤、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电击伤,俗称触电。轻度电击者可出现短暂的面色苍白、呆滞、对周围失去反应,自觉精神紧张,四肢软弱,全身无力。昏倒者多由于极度惊恐所致,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心室纤颤、瞳孔扩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我院急诊科收治重度电击伤1例,现报告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低血糖58例分析

    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肝糖原和肌糖原是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形式,而大脑几乎无能量储备。糖代谢紊乱是危重新生儿的常见代谢紊乱之一,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可使血糖调节机制失衡,从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可使脑细胞的修复失去基本能量来源,影响脑细胞的代谢与发育,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现就本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住院的新生儿低血糖58例,探讨新生儿低血糖与脑损伤的关系。

    作者:曹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硫酸镁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静滴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抗感染、雾化治疗(万托林、布地奈德)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静滴,治疗组(30例)硫酸镁静滴,对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能提高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显效率,有效缓解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郭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商州区2012年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商州区传染病流行特征,给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商州区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 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2012年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6种、2715例、报告发病率为507.63/10万,报告死亡率为0.93/10万;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病发病数分别占报告传染病总数47.70%、25.30%、12.38%;男、女性发病率为546.26/10万、449.21/10万;10岁以下儿童发病1566例、占57.68%;散居儿童、农民发病分别占41.55%、34.92%;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乡镇依次为城关、陈塬、杨峪河、刘湾、大荆。结论:商州区乙丙类传染病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地区分布特征。

    作者:王恬兰;杨兆民;管凤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护理缺陷干预措施

    目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确保护理安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作用,严把质量关;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不断持续改进工作。结果:终得到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满意。结论真正认识到护理缺陷与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以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从而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郭玲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的整体护理干预

    在我国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作者:李彬;李慧;冷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索中西药物联用,药物互相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医生合用中西药物用药安全性,方法:结合药代动学-药效学等方面理论分析研究结论,通过理论研究分析中西药物联用相互增强疗效,互相制约、减少毒副作用,大限度减少或避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多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静脉输液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因此,应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

    作者:邱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和探讨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治疗组产妇进行舒适护理,对两组产妇之间的护理效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疼痛评级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疼痛评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抑郁评分为(53.2±4.1)分,观察组49例产妇母乳喂养成功,,抑郁评分为(42.5±3.1)分,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抑郁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进行舒适护理能够使产妇的痛苦得到有效缓解和减轻,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俞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服务中的实施。方法给合在院的336例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判定护理疗效及对家长、患儿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给予患儿优质护理服务,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总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工作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护理工作能够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信心。

    作者:黄惠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60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换药,并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换药,并进行胰岛素外敷治疗。结果:从各种出现时间上看,治疗组明显少于常规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3.3%,以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胰岛素外敷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取到较好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进行良好护理,可显著减少治疗时间。

    作者:吉联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妇产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科2012年9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9例病人经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手术后脂肪液化以肥胖、腹部手术史、缝合技术以及术中用甲硝唑冲洗伤口等有关。

    作者:王海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

    目的:研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选择96例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对这些患者采取了相应护理手段,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96例患者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配合抗炎、保肝、补充蛋白、利尿等综合治疗后,胸腔积液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消失而出院。结论:对患有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在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刘雪梅;袁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流产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流产术后生活质量及睡眠的影响。方法: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在术后给予积极地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躯体化、恐怖、焦虑与抑郁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PSQ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仇月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基地细胞样乳腺癌(即 BLBCs)的形态学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并研究其诊断与判断标准。方法:选取10例 BLBCs 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检验。另外选取10名腔 A 型乳腺癌患者作为参考组,同样进行如上观察与检验。结果:BLBCs 的形态学观察结果为:肿瘤间呈淋巴细胞侵润、地图状坏死、多见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呈推进性均为 P=0.000,非典型类髓样癌表现特征为 P=0.015,核样呈泡状为 P=0.017;BLBCs 免疫指标为:Vim、cyclin E、CK5/6均为 P=0.000,SKP2为 P=0.007,CD117为 P=0.018。结论:BLBCs 为特殊种类的亚型侵润性乳腺癌,通过形态学特征的观察与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查结果能够对 BLBCs 进行诊断。

    作者:王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肝硬化后抑郁的临床调查与指导

    肝硬化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定期复查,规范治疗,伴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为此,笔者对部分老年肝硬化后抑郁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与指导,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曙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6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宫颈锥切治疗慢性宫颈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经我院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68例患者,采用高频电刀行宫颈锥形切除,结果:68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治愈率达96%,均无出现感染、宫颈管狭窄;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宫颈锥形切除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肯定,并发症少,可达到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早诊、早治的效果。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农村开展0-6岁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体会

    0-6岁儿童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管理人群。儿童基本公共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高低的指标之一。县-乡-村三级管理人员应密切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卢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脂康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血脂康作为一种中成药,它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在脑血管病治疗中发挥的降脂作用。

    作者:胡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应用于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和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糖尿病患者中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为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之间我科所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50例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糖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在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自理能力、血糖控制、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用于动态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红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坐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因身心障碍引起的疾患日益增多,因此本文主要从静坐理论渊源、静坐养生原理和功效及静坐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静坐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李邓辉;洪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