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变化研究

张英霞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 妊娠期, 甲状腺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治疗剂量的调整规律。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处于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妊娠期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的变化规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在妊娠期间较妊娠期前后的甲状腺激素使用剂量变化百分比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的使用量显著高于妊娠前及分娩后,差异具有差异。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期间需加大甲状腺激素的治疗量,分娩后期所需量有所下降。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选取 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早期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和混合形式营养支持组(EN+PN),营养支持大于3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炎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给予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指标的监测,以及比较两组间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显示营养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炎症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且完全肠内营养组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作者:姚慧;张文杰;王宝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HMD)的 X 线平片,CT 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死亡病历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影像特征并评价,不同影像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X 线平片5例,3例行 CT 检查。结果:新生儿透明膜病(HMD)X 线平片表现较特异:(1)毛玻璃样改变;(2)支气管充气征;(3)白肺:整个肺野呈白色,CT 显示,两肺透亮度普遍下降,其中可见网点状阴影和囊包样透亮区。结论:动态拍摄 X 线胸片有助于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CT 对该病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有价值。

    作者:海里力·吾甫力卡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朱玲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颈动脉 IMT 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血脂及 IMT 值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血脂异常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原用量(10mg/天)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天)组(n=26,SE 组)和辛伐他汀增量组(20mg/天,n=25,S 组)。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治疗3个月后和12个月后,SE 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 IMT 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显著降低(p<0.01),S 组于治疗12个月后可见 TC、TG 及 LDL-C 水平显著降低(p<0.05),HDL-C 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颈动脉 IMT 未见显著改变。治疗12个月后,两组间比较,SE 组的 TC、TG 及 LDL-C 水平降低及 HDL-C水平增高更明显(p<0.05),颈动脉 IMT 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在调节血脂异常及控制颈动脉 IMT 方面,小剂量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优于辛伐他汀的单纯增量,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方面可能更加受益。

    作者:金文龙;韩新华;延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GF-β/Smad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介质,已知 TGF-β通过激活它的下游介质 Smad2和 Smad3发挥生物学效应,并被抑制性 Smad7负调节。大量证据支持 TGF-β和其下游的 Smad 信号在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展中的作用。上皮细胞向间充质转化(EMT)是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本文旨在总结 TGF-β/Smad 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及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秦娟;朱晓荣;吴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讨论肛瘘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方法,从而使其早起愈合。方法:对108例肛瘘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观察、饮食护理等进行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108例肛瘘患者经手术及术后精确护理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认真的观察患者的病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丽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收治的42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特点。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和加强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术后加强切口管理,本组病例均顺利度过围术期,全部康复出院,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应用胰岛素治疗、保持血糖相对稳定、加强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翠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璧山县妇幼保健服务体系现状

    目的:解璧山县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妇幼保健工作发展的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用调查表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等进行基线调查。结果:璧山县妇幼保健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服务内容单一,三级保健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妇幼保健服务的发展。结论:加强领导,政府重视与支持,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配备与人口相当的医护保健人员,适应当前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的保健服务。

    作者:董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我院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

    人性化服务是医院服务的发展方向。医院护士只有在明确护理内涵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形象,直接影响医院服务质量。以近年来医院开展人性化服务实践为例,通过文化建设,对护理服务的无形渗透作用,即态度形成的“内化”过程,进而优化服务态度,提升服务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作者:刘艳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中小型门诊医疗废物处理的思考

    文章着重介绍了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废物。简述了国家对医疗废物处理方法,若不能及时处理这些医疗废物,就会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其他的污染,给个人身心带来受损,也违背治病救人的原则。本文对本市中小型门珍处理废物作了祥细的调查,分析了造成医疗废物的原因具体有:相关人员对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知识匮乏;中小型门诊受利益驱使门诊、诊所赚钱少;偏远地区的小诊所、小门珍病人来都不做预防处理;各种病人都接触;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宣传不到位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今后对处理医疗废物的对策。

    作者:郭振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96例儿科支气管肺炎抗生素用药分析

    目的:本文为了解儿科支气管肺炎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关抗生素使用建议,能够为儿科支气管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96儿科支气管炎病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参与实验的96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有94例康复出院,2例好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结论:要定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调研,及时发现总结问题,指导医院在临床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抗生素干预措施。

    作者:胡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 D-乳酸和 C-反应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D-乳酸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了解CAP患者肠黏膜损害和通透性变化及其与系统性炎症反应关系。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CAP患者作为观察组,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为重症组及非重症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以及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D-乳酸浓度和CRP浓度。结果:1.观察组血清D-乳酸、CR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2.重症组血清D-乳酸、CRP浓度高于非重症组(P<0.01)。3.相关分析表明观察组血清D-乳酸与CRP浓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742,P <0.01)。结论: CAP患者系统性炎症反应与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作者:李轲;朱述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肺脑复苏在急救教学中的初探

    心肺脑复苏教育教学是临床救护教育中的难点和重点,情景教育和项目教育方式能够解决理论无法联系时间的困惑。

    作者:马骏;沈祥礼;帕尔哈提·吐尔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的情况。结果:56例(67只眼)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并发症有房水混浊、角膜内皮水肿和前房积血。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万小艳;赵富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坐与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因身心障碍引起的疾患日益增多,因此本文主要从静坐理论渊源、静坐养生原理和功效及静坐的方法三个方面阐述静坐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李邓辉;洪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声带息肉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声带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很多人唱高音完全就是“喊”,一般人在讲话时,声带每秒钟振动上百次,唱高音时能高达1000多次。持续唱歌,尤其是连续唱高音时,声带黏膜会充血、水肿,甚至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仅一次强烈的用声就能诱发声带息肉。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由于环境嘈杂,必须大声喊叫才能完成语言交流,长此以往,声带过度振动,易充血肥厚,摩擦挤压,久而久之引发声带息肉[1]。随着耳鼻咽喉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不断细化,对发音特征的认知及改造也逐渐深化。显微支撑喉镜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对术后声音恢复的需求。术后发声的正确护理同样极其重要,是保证术后恢复,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肖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目的:探讨对急诊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每组各30例,将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急诊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并对其心理状态改善、对护士满意程度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青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0例隐裂牙的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隐裂牙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隐裂牙100例进行调牙合,充填治疗,根管治疗以及全冠修复等综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100例隐裂牙总有效率94%。讨论:隐裂牙早发现早修复,治疗效果好,患牙保存率高。

    作者:陶庆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解析老年性便秘灌肠护理心得体会

    排便的原因:正常的排便是一种反射性的动作,平时直肠内没有粪便,当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后,直肠内压升高,刺激直肠壁内的感受器产生冲动。传人冲动沿盆神经和腹下神经传至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经背髓上传至大脑皮层,产生便意。初级排便中枢通过盆神经发放冲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同时抑制阴部神经冲动。肛门外括约肌扩张。此外,由于支配膈肌和腹肌的神经兴奋,膈肌和腹肌发生收缩,腹内压增加,协助排便口。而老年人腹部肌张力及肛门括约肌张力降低,结肠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弱,故易发便秘。

    作者:王壹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