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氟米特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张君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 来氟米特,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这种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8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4例患者,选择来氟米特和泼尼松治疗,对照组39例,选择环磷酰胺和泼尼松的治疗。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3.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4.4%,差异大(P<0.05)。结论: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选择来氟米特这种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并发纵隔气肿1例报告

    目的:探讨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临床肺炎患者并发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为6岁儿童,为支原体感染合并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经过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多见于肺部感染、医源性纵隔气肿、胸部外伤、吸入异物。治疗可通过病因治疗及对症治疗。

    作者:王爱虹;王景刚;赵健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回顾性分析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诱发本病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高危因素、病原菌及其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0%;革兰阳性菌占22.5%;真菌占37.5%。药敏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体质量、留置 PICC、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新芳;马江帆;牛莉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清 CK-MB 高于 CK 的异常原因分析

    血清中心肌酶谱的检测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由于它们在心肌组织中含量丰富,主要用于确定心肌缺血坏死或细胞膜的通透性,一直是衡量心肌受损的指标。CK 同工酶有3种形式即 CK-BB、CK-MB、CK-MM。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其他组织几乎不存在。CK-BB 则主要存在于平滑肌、神经与脑组织中,其他主要组织器官中含量很低[1]。正常人血清中 CK-BB 含量极微[2]。骨骼肌及心肌中 CK-MM 占优势。在日常实验中,总 CK 活力检测值一般应大于CK-MB 活力值,但却有一例 CK-MB>总 CK 活力的异常结果,现报道如下,并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分检及意义

    通过探讨对非小细胞肺癌 N1期淋巴结的剖取及病理检测结果,了解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病理分期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式目前仍然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的病理分期是指导临床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式的可靠依据,任何一种术前的淋巴结转移判定方法都无法达到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程度。因此,非小细胞肺癌术中 N1淋巴结和 N2淋巴结彻底清扫及病理检测,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N2淋巴结的清扫比较规范,有明确的标准,而 N1淋巴结的清扫则没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随着人们对肺癌的认识深入,N1淋巴结被逐渐重视起来。本文主要对 N1期淋巴结,尤其是13~14组淋巴结清扫及意义做一综述。

    作者:张磊;郭占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护理

    目的:分析术后护理对于经过腹腔镜进行手术的胃癌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对现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为31例患者,观察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住院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62例病患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病情均稳定,并在住院2周后康复出院,但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康复效果好,患者的康复时间也较短。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研究组对于手术满意的患者为30名,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26人,满意率为83.87%。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有利于患者术后身心康复,疗效明显,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妹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潘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随访研究

    目的: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探讨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方法:对181例,年龄小于45岁,同时确诊心肌梗死(符合2007年ESC 共识心肌梗死诊断新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入选本研究。入选对象共181人,其中有157人,完成了2年随访,随访率为86.74%。对所有患者采取群体教育与个体指导,包括健康教育、运动锻炼、控制饮食、戒烟限酒等。部分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的降压、降糖药物治疗。所有入选本研究的患者,均给予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随访采用门诊、电话随访或住院随访诊治的形式,随访1年、2年,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压、甘油三酯、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随访终止于进入调查后的2年。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随访2年后,所有患者SBP、DBP、甘油三酯、体重指数、体重、腰围较随访前明显降低;但SBP、DBP、腰围(120.55±16.43)、甘油三酯(1.71±0.38)等指标,总体上未达标;在完成随访的157人,吸烟人数较前明显下降,但仍有89人仍在吸烟。结论:对年轻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的行为干预,在改善患者行为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糖、降低体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仍不达标。因此临床上需继续通过宣教、随访的形式进行干预。把危险因素控制在目标水平内,从而防止再次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作者:古丽娜尔·白托拉;马依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砷和汞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除了应给出被测量的佳估计值外,还应同时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1]。本方法对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水中的砷和汞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后整体合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2月到2013年02月我院收治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止血。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有效率、产后出血量以及产褥发生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魏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氨茶碱两种不同用药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氨茶碱以不同方法用药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6月期间因毛细支气管炎入住我院治疗患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各47例,分别给予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法和单次静滴氨茶碱法,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组气促消失时间0.69±0.31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0.99±0.19d,喘憋消失时间1.13±0.48d 明显少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84±0.49d,显效率83%明显高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61.7%,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1%显著低于单次静滴氨茶碱组12.8%。结论:分次氧驱动雾化吸入氨茶碱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症状消失快,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思丽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学生自杀归因的诠释

    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减少自杀行为,教育界学者一直在阐明各种观点。用沟通分析理论对学生自杀归因进行诠释,为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刘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运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162例。所有患儿均具有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小儿疝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使用横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并针对上述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儿手术均获成功,但研究组患儿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疝气采用横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明显降低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更拥有手术时间少、痛苦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故此方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基层二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机构数量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质量管理被摆在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如何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需要医院各级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和策略,是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的必然需要。基层二级医院通常是指县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其内部管理有其独特性,目前卫生管理法规、规章、制度众多,加强基层二级医院的管理究竟从何下手,笔者提出了包括从健全考核体系到突出医院感染管理地位六个方面作为质控重点。

    作者:乙军;华明军;张以来;陈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Tei 指数及血清 BNP 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右室功能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时,血清 BNP 与右心室 FAC 和 Tei 指数的相关性。方法:CHD 患儿50例,分为无 PAH 组(n=12)和 PAH 组(n=38)。PAH 组再按肺动脉压力程度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14)、重度组(n=12)。同时选择1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 GE logic7检查肺动脉和三尖瓣口血流频谱。结果:①右室 Tei、血清 BNP 在 PAH 组明显高于无 PAH 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肺动脉压力程度加重,Tei 指数和血清 BNP 值上升。②血清 BNP 与右室 Tei 指数显著正相关,与右心室 FAC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右室 Tei 指数和血清 BNP 均能很好的反映右心室功能。

    作者:吴桂花;徐秋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药并用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54例

    采用小针刀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54例,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显示了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化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生素给药途径对产后恶露排出的影响

    “恶露不绝”是产后产妇子宫恢复欠佳的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现代医学称之为“子宫复旧不良”。临床导致产后恶露不绝的因素有多种,中医根据不同症状将此辨证为气虚证、血瘀证、血热证三大证型来论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本文就其致病因素进行探讨,认为恶露不绝证属血瘀者,寒邪在病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即寒凝致瘀,并阐述抗生素的给药途径对产后恶露排除的影响。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9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90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37例,无变化5例,死亡5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语言艺术对精神科护士的重要性之浅见

    语言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种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反应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护理则是这门艺术中精细者,它不但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需要它有美好的心灵以及端庄高雅的仪表和准确的护理语言。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3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有6例位于皮下脂肪层,5例位于腹直肌层内。肿块均为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边界欠清,周边及内部可探及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高速度16.2-23.4cm/s,低速度4.0-7.4cm/s,阻力指数(RI)0.68-0.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rtral catheter)指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用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 是现行医疗措施中必可少的治疗手段,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肿瘤化疗、抢救危重患者,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免疫抑制剂和静脉高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 PICC 输液可以大大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确保静脉用药质量,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PICC 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护理不当,可产生一些并发症,机械性静脉炎是 PICC置入术后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55%,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拨管的危险。静脉炎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增加经济负担,还会造成静脉输液穿刺困难,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因此静脉炎有效的预防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邢台市人民医院皮肤二科配置的复方没药膏外敷预防 PICC 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袁栋材;王艳霞;刘印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