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体会

李玲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3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有6例位于皮下脂肪层,5例位于腹直肌层内。肿块均为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边界欠清,周边及内部可探及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高速度16.2-23.4cm/s,低速度4.0-7.4cm/s,阻力指数(RI)0.68-0.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护理方法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护理方法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与总结我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结果: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合理治疗和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呼吸状况改善,活动耐力增强,睡眠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李侠;于芙秀;袁小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学生自杀归因的诠释

    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能够减少自杀行为,教育界学者一直在阐明各种观点。用沟通分析理论对学生自杀归因进行诠释,为自杀预防和干预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刘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妇80例,将其中42例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其余38例行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术后开奶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开奶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非常理想,并能缩短开奶时间和肛门排气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管理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我国已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并开展相关防治管理工作。探讨社区管理模式,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在全科医学的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在全科医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并提出了选择案例的一些注意事项。

    作者:罗丹;赵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疗效体会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13年5月本院应用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冠状 CT 扫描 Sanders 分型(Ⅱ~Ⅳ)[1]跟骨骨折20例。结果:所有病例手术中跟骨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随访5~15个月,平均12个月,跟骨外观及功能恢满意,按 Creighton-Nebraska 跟骨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评分[2],优秀17例,良好2例,一般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结合纳米骨植骨治疗冠状 CT 扫描 Sanders 分型(Ⅱ~Ⅳ)跟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廖直斌;黄三明;曾鸣凤;张福生;吴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CG)是指不同原因引起如胃粘膜慢性炎症(即在病理上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本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中医中药在治疔多种疾病上有其特色和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药联合中药辨证论治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缓解相关症状。

    作者:刘鲁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 NlHSS 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 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护理事件308例的资料并作总结性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率和方式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结果:数据显示放射科风险发生率略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诸多,需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李大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临床分析

    目的:介绍一种以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疗法。方法:治疗组(90例)以针刺颈部的夹脊穴及风池、完骨、百会、四神聪,配合汤药、颈椎牵引、中药塌渍、功能锻炼;对照组(30例)给予香丹注射液、曲克芦丁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汤药、牵引、中药塌渍等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肖家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急诊科是救死扶伤的前沿的阵地,是集院内急救、留观、输液、注射等为一体的科室,急诊科护士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轮班制和经常要面对死亡刺激[l]。这些都导致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了急诊科护士工作疲倦感,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工作热情、工作效率。还影响工作质量[2]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我院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调查分析,寻找应对措施,消除影响护士健康的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护士健康身心的发展和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殷俊;施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由于慢性或进行性大脑结构的器质性损害引起的高级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症候群,是患者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患病率研究显示,美国在2000年的阿尔茨海默病例数为450万例。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也就是说,6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而8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30%。随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000万,这将对我国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

    作者:张一洁;王晓湘;蔡玲琴;谢明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急诊 PCI 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 作术前准备与护理,术中观察与指导,以及术后护理与出院宣教指导。结果:21例患者经急诊 PCI 术后血管再通与心肌再灌注均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 PCI 对血管的重建与心肌的供血作用显著,有效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与并发症。完整正确的护理是手术成功与患者预后良好的有力保证。

    作者:戴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足30例诊治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本研究对涿州市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的3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诊治,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I)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探讨临床护理的措施与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012年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根据入院后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的特点,分析临床护理重点、难点及护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有重点的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科学的护理工作,除16例死亡外,其余84例均治愈或好转。经过恢复期帮助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心理辅导,使其重获信心,回归社会。结论:按照 SCI 病人病情进展变化特点分阶段护理,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促进了病人身心康复,更好地适应了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作者:吕淑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补片在全盆底修复重建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探讨有效的女性盆底修复重建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有利于手术的操作,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除了手术配合外,应加要注意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后早期的观察,手术室护士要注意对盆底解剖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好的配合新手术的开展。结果:12例手术后患者无下肢静脉血栓,网片侵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阴道创面如期愈合。结论: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提高盆底修复重建术成功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韩善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语言艺术对精神科护士的重要性之浅见

    语言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种艺术,也是人们相互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工具,它可以反应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情操,护理则是这门艺术中精细者,它不但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更需要它有美好的心灵以及端庄高雅的仪表和准确的护理语言。

    作者:令狐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间歇性导尿(IC)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意义。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160例,按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康复护理组,n=81)和对照组(传统护理组,n=79),对照组患者仅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间歇性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的护理方式进行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病后一个月、病后六个月评估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和泌尿系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康复组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间歇性导尿有益于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丁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声带息肉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声带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不懂科学的发声方法,很多人唱高音完全就是“喊”,一般人在讲话时,声带每秒钟振动上百次,唱高音时能高达1000多次。持续唱歌,尤其是连续唱高音时,声带黏膜会充血、水肿,甚至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有时,仅一次强烈的用声就能诱发声带息肉。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由于环境嘈杂,必须大声喊叫才能完成语言交流,长此以往,声带过度振动,易充血肥厚,摩擦挤压,久而久之引发声带息肉[1]。随着耳鼻咽喉科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专业不断细化,对发音特征的认知及改造也逐渐深化。显微支撑喉镜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对术后声音恢复的需求。术后发声的正确护理同样极其重要,是保证术后恢复,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声带息肉摘除术后发声的护理体会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肖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 OSAS 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OSAS 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组34例,A 组应用自制 Activator 前移矫正器治疗,B 组应用改良 Herbst 下颌前移矫正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B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矫正器固定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 组的舒适度明显优于B 组(P<0.05)。结论:下颌前移矫正器用于治疗 OSAS 具有显著疗效,矫正器固定效果及舒适度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