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目的:分析对长期卧床患者宴施护理干预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一2011年6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惠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011年12月一2012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千预。观察较护理后两组压疮的预防情况。结果: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倒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倒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莉;汪文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1]。近年来由于超声显像在妇科的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宫外孕及治疗的选择和疗效的观察提供了新途径。我们自2010年3月~2013年2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宫外孕36例,并经手术证实。
作者:李霞;杨铁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厌食症患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患儿由于厌食症引发的不良症状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礼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通常将其分为三型,其中Ⅰ型和Ⅱ型均起自升主动脉,Ⅰ型的受累范围超过升主动脉与主动脉弓,Ⅱ型则仅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起源于降段胸主动脉,往往向远端延伸一定距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疼痛,休克和压迫症状,是血管外科为凶险的疾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致死率高。微创血管腔内带膜支架隔绝术是目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介入治疗法,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提高,自2013年1月~2013年10月我科对14例患者实行了介入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邹太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为了减少血液报废,大限度的保障受血者安全、减少经输血疾病的传播,根据不同的血液报废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8~2012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德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复检不合格率为4.864%,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率分别为4.369%、0.178%、0.112%、0.010%、0.195%。结论:严格执行采前 ALT、HBsAg 的筛查,根据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宣传,采血前询问病史,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郭善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的了解疾病的知识。协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献血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捐血者精神过度紧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或者夜间睡眠不佳、护士采血不顺利行为等等,导致的献血反应。近几年来,很多护理学者对献血反应的预防和狐狸、处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作者:宁玉雪;金莲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妇幼保健院妇保科是一个高风险,高强度,具有紧急抢救性,多学科综合性,应急应变性强的科室。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法制观念及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安全、健康咨询、妇女及儿童保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举倒置的新举措,医疗民事诉讼案例日益增多,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妇幼人员唯恐差错事故的发生,造成其心里压力增大影响了妇幼工作的开展,尤其县、乡保健院妇幼人员更为突出。
作者:阮会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基本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呼吸功能锻炼技巧及体能锻炼措施,达到改善呼吸功能、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方法:通过对142例住院老年 COPD 患者患病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缺乏程度,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保健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慢性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就诊的不及时、健康教育缺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系统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作者:周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部气管开放性损伤的麻醉。方法:对24例气管开放性损伤患者的麻醉实施。结果: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插管安全可靠。结论:颈部气管开放伤麻醉插管以保留自助呼吸为宜。
作者:杜彩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健康教育经验,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20例不同年龄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通过评估、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完全缓解2例,持续缓解13例;复发2例,其中1例经住院好转出院,失访2例。结论:对狼疮性肾炎病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主动地防治疾病,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复发,不仅能减轻病人的痛苦,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谢海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确定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采取用氧、药物、调整心理、播放音乐、改善环境和调整睡眠等方面多种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分别在持续1-5d 后消除。结论:及时确诊后对症用药,并施以有效的心理和环境安全护理,能够尽快消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配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情况。结果: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总有效率的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功能评价上,研究组患者在 FEV1及 FEV1%的表现上均由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临床采用盐酸氨溴索辅助阿莫西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水平。
作者:罗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当前社区护理的工作重心之一是社区老年护理。这样,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本文着重探讨我国目前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易学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奥曲肽、泮托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患者,随机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胃肠黏膜,维持水电解质,补充血容量,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奥曲肽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霍纪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Dandy-Walker 综合征(DWS)的临床及 MRI 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7例 DWS 的临床和 MRI 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andy-Walker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运动神经症状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MRI 主要特征①后颅窝扩大呈脑脊液样伴横窦、窦汇和小脑上移②小脑蚓部常缺失或发育不全③后颅窝与四脑室相连④四脑室侧孔、正中孔平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张。结论:MRI 是诊断 DWS 理想的方法。
作者:孙林林;李晓红;甄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在老年人中90%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①。其中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胸腰椎骨折又给生活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针对本病,我们进行有效的分期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作者:姚燕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脑力劳动增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年龄跨度增大,发病率增高。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变革。由此我科加强了脑血管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对预防脑疾患,提高病人的保健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发生,促进康复,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胡佳炜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