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国娟
医院后勤管理指的是医院后勤的一种全面管理,因其管理内容相对较为繁多、复杂等,对安全和服务要求非常高。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后勤管理具有非常高的效益。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是目前医院后勤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难题,那么应该完善其管理方式,对相关各项规章制度要全面落实,提供精细化服务,降低管理成本,保证医院后勤工作正常运转。
作者:钟安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胺碘酮是高效抗心律失常药,是目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胺碘酮对血管刺激性比较大,即使没有药液外渗,也有可能发生静脉炎,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可以出现很严重的静脉炎[1],是静脉使用胺碘酮为常见的并发症,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医护工作者对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陈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一般情况下外科系统的手术治疗均会在手术室完成,而在围术期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腔隙等部位容易发生手术感染,这也是外科领域比较普遍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手术感染预防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内容。而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细节护理可以有效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因此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预防手术感染的重要性,采取细节护理控制感染。本文就针细节护理在预防手术室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作者:薛玉文;李艳荣;冯蕾;孙亚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血液透析的患者存在高血压的病人进行原因的分析,高血压对病人的危害处理和应用高血压药物的选择。方法:通过观察和血压监测,患者的症状及调节透析过程中的透析液的钠值,温度,对病人限制钠盐的摄入,通过控制病人的干体重,增加透析次数,降低血容量,指导病人正确选择和应用降压药物,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上述方法,正确选择和应用药物收效良好,真正的起到了降低透析过程中高血压发生的危险,现代透析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于丽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内约有70写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放射治疗。放射线不仅能抑制和破坏肿瘤细胞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损伤。由于病人及家属对肿瘤知识的普遍缺乏,对放射治疗知识了解甚少,使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自我防护意识差,放射反应大,并发症严重而导致放射治疗中断乃至失败。为使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我们对放射治疗患者开展了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分阶段健康教育。
作者:费洪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鼻空肠营养患者中的安全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我科收治的实施鼻空肠营养的患者(试验组)进行制度完善的护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实施鼻空肠营养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鼻空肠营养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鼻空肠营养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了并发症和投诉,保证了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
作者:沈爱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行健康教育护理,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外科疾病患者在针对性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有助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吕婷;刘彩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压疮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与效果,减少院内压疮发生,提高院外带入压疮治愈率。方法:运用压疮风险管理流程及措施对高危患者进行早评估、早确认、早处置、早报告;建立非惩罚性压疮管理制度。结果:压疮风险管理使压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供了保证;管理者及时掌握全院压疮高风险患者情况,做到有效监管;动态量化评估,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对有效预防压疮及压疮的发展和转归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压疮风险管理的实行,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的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员丹丹;李佳;张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通过对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改善呼吸功能,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彭淑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72例无神经损伤症状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行Wiltse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72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未出现断钉、断棒情况,椎体复位均较满意,1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给予理疗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没有发生腰椎术后综合征。结论:Wiltse入路行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徐志斌;王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运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162例。所有患儿均具有手术指征。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患儿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小儿疝气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使用横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并针对上述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儿手术均获成功,但研究组患儿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及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疝气采用横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其能够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明显降低患儿手术创伤程度,更拥有手术时间少、痛苦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故此方法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用帕罗西汀(商品名:赛乐特)与米安色林作对照治疗老年抑郁症,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鹏;谭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6例脊髓损伤患者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的次数,并在导尿前配合膀胱功能训练。结果:26例脊髓损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有效性达90%,20例患者经20-40天间歇导尿,残余尿量达到80mL,可以终止导尿;75%患者中段尿培养由阳性转为阴性。结论: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排尿功能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尹显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计划单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计划单进行有计划的康复,对比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0%(P<0.01)。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为69.5%(P<0.05)。结论:此康复护理计划单的应用能增强患者锻炼积极性,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站收治的240例行人流术的受术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从两组手术中宫颈松弛度及手术后疼痛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受术者宫颈松弛度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3.3%,明显大于对照组80.0%,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者手术后疼痛情况比较,研究组无痛率88.3%,明显高于对照组58.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痛人流术进行妊娠终止,可降低受术者术后疼痛感,增强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张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18例,行单纯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120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出血情况及血压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亦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相对较短,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索前列醇配伍米非司酮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术中出血量少、出血时间短,且对患者的血压影响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屠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动脉采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86例患者经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不同部位采集动脉血,成功率、并发症率相近。结论:动脉采血应个体化选择穿刺部位、进针角度,以提高成功率。
作者:吴娟;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且有肢体偏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受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在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观察组由专业护师进行专业心理护理,对照纽只采用常规护理。两纽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评估两组存在心理问题的转归。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 NlHSS 评分(8.6±4.8)低于对照组(12.8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245,P=0.000)②治疗前存在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有37例,对照组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一0.146,P=0.702);治疗2个后仍然存在心里问题,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20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73,P 一0.001)结论:专业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能产生有利影响。
作者: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不同的疗程对治疗的影响,为临床根治幽门螺杆菌提供线索。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2013年6月间内科门诊诊治的经C13呼气实验证实实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胃镜检查为糜烂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均愿意接受根除HP的治疗。2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101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20 mg/天,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天药物口服,疗程7天;另一组105例患者则给予雷贝拉唑20 mg、枸橼酸铋钾300 mg/天和阿莫西林1000 mg的三联药物治疗,连续服用14d;两组患者均每日服药2次,于停药后4周分别进行C13呼气试验以确定是否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进行比较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4周观察组C13呼气试验阴性率分别为:7天治疗组75例阴性,26例阳性,阴性率为74.25%;14天治疗组94例阴性,11例阳性,阴性率为89.52%;统计学分析显示停药后4周治愈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在临床普遍存在,传统的7天治疗效果欠佳,延长到14天治疗可更有效的达到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目的,是一项安全可行的联合用药方案。
作者:宋丽芳;朱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胃炎(CG)是指不同原因引起如胃粘膜慢性炎症(即在病理上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本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中医中药在治疔多种疾病上有其特色和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药联合中药辨证论治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缓解相关症状。
作者:刘鲁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