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叔阳;龚文敬;赵希忠;安辉;蓝海波
前言死亡教育是指引导人们科学、人道地认识死亡、对待死亡,以及利用医学死亡知识服务于医疗实践和社会的教育。其主旨在于使人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人人都不可回避的死亡问题,首先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死亡,同时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他人的死亡。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1]。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为了做到安全输血本院自2009年9月起采用了目前较先进的微柱凝胶实验。微柱凝胶试验(MGT)由于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果易于判断以及做 Coombs 试验时红细胞不需洗涤等优点,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1-3]。
作者:朴英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患者过程中对催乳素的影响。方法:收录本院首次诊断“分裂症”并住院及住院持续一个月未服药的患者10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入院次晨及3个月后复查催乳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催乳素的影响:阿立哌唑组服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利培酮组服药前后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的催乳素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对血清催乳素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陈明;余银亮;阮召锐;邓俊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早期妊娠和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及其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 VEGF 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组,设30例正常妊娠分娩为对照组,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 VEGFmRNA 的表达;结果:1.在蜕膜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绒毛组织中,早期自然流产组 VEGFmRNA 的表达量高于人工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mRNA 在绒毛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有关。
作者:刘文燕;张菱;孔令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菟丝子提取物对大鼠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以醋酸棉酚建造大鼠生精障碍模型,用菟丝子提取物灌胃治疗。结果:菟丝子提取物治疗组大鼠的精子数量显著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菟丝子提取物可促进生精障碍大鼠精子的生成。
作者:凌庆枝;董珂;高莉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的成效。方法:在我社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为主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并深入社区与群众打成一片,利用为社区居民进行体检和来服务站就医的时机,更新档案信息,做好健康教育和慢性病随访工作,对高危人群进行及时的社区干预,对我社区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模式前后两年的慢性病规范管理率、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慢性病控制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群众知晓率主要针对社区6O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其他指标针对现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经过近两年的全科医疗服务,积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和慢性病的社区干预,有效规范了慢性病的防治,提升了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慢病控制的满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有效规范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值得在社区内推广应用。
作者:郑玲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本人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氏菌方面一些初步认识与体会;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本人在检验实践中的体会,进行分析;结果: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种类、应用比对研究现状、注意事项等;结论:以供其他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马永;林真;陈少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西药、专方专用、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的研究概况。中医西结合治疗房颤已从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较大规模的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房颤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室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作者:褚延鹏;刘秀娟;薛一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无痛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丙泊酚2mg/kg(B)、地佐辛0.1mg/kg(D)、舒芬太尼0.1ug/kg(S组),D和S组都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D和S组分别静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2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颈锥切时(T2)、术毕清醒时(T3)各时刻点的MAP、HR、RR和SpO2和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术后10min的宫颈痛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0时MAP、HR、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与T0比较MAP、HR、RR、SpO2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MAP、HR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宫颈痛VAS评分均大于D组、S组(P<0.05);S组SpO2T1、T2时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在无痛宫颈锥切术的麻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红;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于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方法,探讨应用细节护理取得的效果。方法: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入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进行研究。对这60例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的护理方法,通过8-10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治疗结束后,对这60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探究细节护理的效果。结果:通过胃镜检查,发现在这60例患者中,治愈的患者有56例,治愈率为93.3%。患者出院以后,对这些患者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复发的患者仅有3例,复发率为5%,复发率下降了很多。结论:应用细节护理方法来护理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促进了病人的痊愈,提高了治愈率;病人出院后的复发率也下降了很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俞卫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提高肝性脊髓病人的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方法:对9例患者采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饮食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心理护理和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后仍坚持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复查肝功及血氨,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结论:肝性脊髓病是肝脏疾病晚期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脊髓损伤不可逆,恰当的护理及坚持功能锻炼,并对病人实施早期干预,促进了病人病情的恢复和稳定,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30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及预后。结果:诊断剖宫产瘢痕妊娠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率为92%,阴道 B 超为86.4%,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全部患者均行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术后随访1年~3年,无任何病例有其他术后并发症。术前18例(60%)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术后15例(83%)症状改善。3例经期时间较前缩短2-3天。结论:在 B 超监视下行清宫术+宫腔镜电切术诊治剖宫产瘢痕妊娠是有效方法。
作者:郭洪艳;唐晖;何纯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喹硫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时对患者体重以及糖脂代谢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应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在治疗42d 后对所有患者的 PANSS 评分、BMI、血糖以及血脂变化与治疗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服药治疗6周后,PANSS 总分方面,超重、肥胖患者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较低(P<0.05),服药3、6周后,所有患者 BMI、血糖、TG、TC 与治疗前相比上升幅度显著(P<0.05)。结论: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较大,临床治疗时注意各临床指标,将服药治疗方案进行相应且及时的调整,防止糖尿病发生的可能性。
作者:王云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临床护理。方法:将28例患支气管咯血者随机分组护理:甲咯血组(14例)与乙咯血组(14例)。对甲咯血组的14例经系列护理(病情监测、止血护理、咯血护理、恢复护理等)。对乙咯血组的14例经常规护理(病情监测、基本护理)。比较甲咯血组和乙咯血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甲咯血组中,7例治愈,5例显效,2例改善,0例无效;在乙咯血组中,2例治愈,4例显效,5例改善,3例无效,甲咯血组的护理效果比乙咯血组好,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给予密切的监测及观察、精心的系列护理可消减并发症,增进治愈率、医治成功率。
作者:李艳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电击伤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引起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1〕。常伴有骨折、脑外伤、身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腹部外伤等并发症,重者可迅速死亡。电击伤除直接损伤局部皮肤外,还可能造成内部脏器如肠道的损伤,并发肠瘘。我科2005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了5名电击伤并发肠瘘的病人。因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救治上有很大难度。对护理的质量和方法也有更高的要求。经过我们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均治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中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预成纤维桩对74例口腔患者进行治疗,然后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半年~1年随访,修复率成功率为95.93%。结论:预成纤维桩是一种新型的修复方法和材料,把之应用在口腔修复的治疗中,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把此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 Th1、Th2细胞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并研究其与血β2微球蛋白(β2-MG)是否具有相关性,探讨其T 辅助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 MM 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 Th1、Th2细胞的比例并分析比较。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血清β2-MG 水平。结果:①.II、III 期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8.24±1.25)%、(9.27±0.73)% VS(11.16±0.42)%(均 P<0.05), MM 组间及 I 期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 I 期降低,为(0.87±0.09)% VS(1.46±0.1)%、(1.7±0.26)%(均 P<0.01),其余组间及与正常对照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II 期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I 及 II 期增高,为(11.47±0.75)% VS(8.04±0.41)%、(6.04±1.19)%、(7.68±1.41)%(P<0.05或0.01)。②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为(7.99±1.19)% VS(11.16±0.42)%,(P<0.05),其余组间及与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2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及稳定期组降低,为(1.02±0.12)%、(0.73±0.11)% VS(1.46±0.1)%、(1.5±0.22)%(均 P<0.05);初诊组及化疗后复发组 MM 患者 Th1/Th2比值较对照组及化疗后稳定组增高,为(10.75±0.96)%、(11.43±1.25)% VS (8.05±0.41)%、(6.94±1.16)%(均 P<0.05)。③MM 患者 Th2细胞与β2MG 呈负相关(r=-0.376),Th1/Th2比值与其呈正相关(r=0.525)(p<0.05)。结论:MM 患者外周血 T 辅助细胞亚群存在异常,Th1、Th2细胞比例降低及 Th1/Th2比值增高与临床分期、疾病进展及预后相关,对指导治疗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曾美秀;谢晓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呕吐发病原因,并探讨治疗新生儿呕吐的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出现频繁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随机分为治疗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子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补液等常规治疗,同时加以适量吗丁啉混悬液、红霉素、葡萄糖注射液;而治疗组再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咽下综合征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感染疾病、新生儿窒息。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组呕吐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2%,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新生儿呕吐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少,体重减轻程度较对照组小,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呕吐患儿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呕吐症状缓解时间,降低患儿体重减轻程度。
作者:王代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骨外固定架在现代创伤骨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到我院骨科四肢长骨骨折患者96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骨外固定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各项指标比较中,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9.17%,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外固定架在现代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提升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鹏;林志国;李存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接收治疗的5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静脉注射奥沙利铂(LOHP)80 mg/m2,亚叶酸钙(CF)200 mg/m2,氟尿嘧啶(5-FU)400 mg/m2,同时将50 mL 艾迪注射液加入500 mL 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静脉滴注一次,每种药物静脉滴注2h,化疗疗程为2周,每2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情完全缓解的有6例,18例得到了好转,14例病情得到稳定,14例患者病情有待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神经毒性以及消化道反应。结论:奥铂联合方案加艾迪注射液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辉生;郭卫锋;熊志君;吴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