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渴病人的中医护理心得

曲艳玲;李莉

关键词:消渴, 辨证施护, 情志调护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于消渴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消渴病人根据临床不同症状进行分型施护。结果:辨证施护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应用于消渴病人的护理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机械通气的监测与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气道慢性炎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是抢救哮喘持续状态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逄桂香;姜深美;李凌;吕希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产房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情况以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产房的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的30例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的风险因素认知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控评分以及综合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产妇进行产房护理时,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以及产妇对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这对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时,可以对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作者:吴笑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及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36例在我院行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对上述对象的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手术平均持续时间和平均出血量依次(34.5±13.7)min 和(26.7±5.4)ml;无子宫穿孔、水中毒、宫腔积血以及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4-21个月,发现总治疗有效率为91.7%。结论:对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可以采取 TCRE(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安全性高,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左凤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在宁北、蒙西地区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在宁夏北部及其接壤的内蒙西部地区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选择上述2个地区 HP 阳性的患者14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观察组首先给于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五天,然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每日二次,连续口服五天。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40mg 每日2次,阿莫西林1000mg,每天2次,甲硝唑400mg,每日2次,治疗七天。治疗后至少4周复查胃镜及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两组 Hp 根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 Hp 根除率为92.54%,对照组 HP 清除率70.77%,HP 清除率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结论:十天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作用在宁北及蒙西地区较传统三联疗法效果更好。

    作者:汤纳;姬滢;李祥;李晶晶;王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评估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在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组采用谷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1d;15天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8.3%,治疗组有效率为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沈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科护士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儿科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及实施现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市综合医院儿科186名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理人员中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认知掌握好的是持续高热(>39℃、>2天)占69.5%,差的是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占26.05%;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比率分别为35.16%、45.45%、50.00%,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中专学历者(P<0.05);工作时间越长,认知掌握情况越好(P<0.05);由此,说明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掌握情况并不理想。结论:本研究显示综合医院儿科护士对手足口病重症迹象认知掌握情况未达到理想水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认知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应强化开展针对性的儿科护士手足口病重症迹象早期发现业务培训,确保手足口病患儿重症迹象不延迟诊断,不遗漏诊断。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为手足口病患儿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利保障。

    作者:赵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早期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操作。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术后低血容量休克、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胆瘘、感染、血栓形成及脾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感染的组间差异为明显,护理组的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而言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作者: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房颤动患者冠脉支架术后三联抗血栓治疗探讨

    需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抗血栓形成治疗是当今临床的常见棘手问题。比如,一个男性、70岁患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1年,目前患心房颤动,并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和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近急诊因胸痛就诊,检查发现心电图胸前导联 ST 段压低、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冠脉造影发现左冠回旋支不稳定性溃疡性斑块,部分阻塞血管,遂进行 PCI 植入两枚裸支架。这种类型的病人今后优的治疗是什么?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的处理有何差异?本文综述相关进展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结合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文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香港卫生监督应急管理学习感悟

    卫生应急是指为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健康危害,所采取的一切活动的总称。而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卫生应急工作的计划、实施与评价活动的总称。

    作者:关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疾病的危重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分析其效果。结果:危重病人抢救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提高了抢救效率,确保患者生命,争取抢救佳时机。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穿刺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液体畅通良好,流速快,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留置时间长,利于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时治疗。

    作者:华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6例确定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时采取用氧、药物、调整心理、播放音乐、改善环境和调整睡眠等方面多种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例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分别在持续1-5d 后消除。结论:及时确诊后对症用药,并施以有效的心理和环境安全护理,能够尽快消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方法:通过加强护理管理部门培训,完善及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及经验交流,提高认识,转变服务意识,加强三基培训,加强护士分层次培训,开展操作技能的比赛及知识竞赛,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及参与性,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安全意识的普及教育,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推行以“温馨、安全、精细”为主题的护理理念,不断强化规章制度及重要流程的学习,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有机结合,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文关怀。结论:通过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护士责任感明显增强,护患关系和谐,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各项工作流程优化、合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水平不断提升,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梁春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抗生素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使用原则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抗生素可以治病,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不要盲目使用,而应根据具体病情与药物特性合理选用。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

    作者:于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对策

    对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把握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垂危病人更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提高常规护理技术,使之生理上舒服,心理上也减轻对病危的恐惧,这样对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健康大有裨益。

    作者:王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戴全口义齿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

    本文对2008年7月~2013年8月因牙列缺失而进行全口义齿修复,修复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小结如下。

    作者:李焕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关于骨科患者护理安全对策

    为了加强骨科患者护理安全、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出骨科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操作、急救药品、设备管理、患者隐私及知情权、护患沟通、医疗费用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提出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保证急救药品、设备准备到位,正确处理病人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加强护患沟通,按标准收费等对策,以保证护患双方的权益,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杜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卒中急性期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预防脑卒中急性期预防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预防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感染中医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仅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21.88%,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呼吸道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粘性绷带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眼罩固定的应用

    目的:探讨新生儿在蓝光照射治疗中眼部的保护和眼罩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对照法对150例黄疸患儿蓝光治疗中眼罩固定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仅2例移位和1例勒痕,是因缠绕松紧不当引起的;无1例出现眼罩松解和皮肤红、肿、摘除眼罩困难。对照组患儿则容易出现松解和移位,也给患儿带来不适。结论:自粘性绷带固定眼罩,因其透气性佳,低致敏性,粘性温和,不会出现松解、滑脱现象,促进患儿舒适安全、减轻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也明显减轻护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张淑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的疗效。方法:120例复发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葛根定眩胶囊加常规治疗60例和西比灵、敏使朗等常规治疗60例,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眩晕患者症状,减少复发( P <0.05)。且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定眩胶囊治疗复发性眩晕有效。

    作者:刘晓丽;顾成光;索宜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