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美琴;黄晓云
目的:分析与研究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使用高通量透析治疗疗效。方法:在2009年3月-2012年5月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当中收取6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HPD)32例和对照组(LPD)30例。实验组采用德国 Fresenous 公司聚砜膜滤过器,对照组采用 Fresenous 公司透析器,整个治疗实验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通量透析(HPD)对治疗患者高血压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华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临床上常有一些患儿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来就诊,其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儿科临床上倍受儿科医护工作者重点要解决的难题。我们在临床中查找常见病因,针对这些进行预防,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非常有意义。
作者:杨艳云;王永霞;程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天麻、丹参、钩藤、地龙、石菖蒲、远志、熟地黄、肉苁蓉等)煎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药学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照纳入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组方煎剂;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疗效及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比较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不良反应发生率4.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中药组方煎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好,药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迎秋;齐有莉;乔钦增;范立勇;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全面推动医院的快速发展,也给医院财务建设、发展带来变革。现在财务行业面临的真正问题在于:逐渐增大的信息需求多样化已经超出了传统财务的界定范围,也大量超出了传统财务系统的容量。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信息系统,以更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财务工作。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韶关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现状,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2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韶关市5个点采集5类食品,用国标方法检测沙门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9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在监测的5类276份食品中,共分离出37株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41%。其中熟肉制品检出率为21.88%(14/64),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为17.50%(14/80),焙烤食品检出率为11.67%(7/60)、婴幼儿食品检出率为8.33%(2/24)、凉拌菜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不同销售点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区域、不同种类、不同检测时间食品中食源性致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韶关市市售食品中已不同程度受到4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的污染食品为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水产品;提出了区域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源于客观可行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必须遵循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可靠性的统计学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随机误差和选择性偏倚和信息偏倚。
作者:邓俊兴;徐子强;唐建红;钟启丽;邓华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患者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临床资料,加强观察和护理。结果:使用 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呼吸频率趋于正常,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范围。结论:对使用 BiPAP 呼吸机的患者实行心理护理,选择合适面罩及头带,正确调整呼吸机参数,指导患者正确配合,保持气道通畅,观察病情,营养支持,生活护理等措施使心脏手术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恢复正常。
作者:刘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采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 D 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57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57例患儿总有效率为73.7%,经比较两组患儿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25-( OH) D3水平比对照组患儿升高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维生素 D 的活化形式25-( OH) D3可对核内维生素 D 受体( VDR)产生强烈刺激,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而 VDR 能够刺激生成对病毒及细菌有一定抵制作用的抗菌肽,从而提高 CAP 患者的治疗效果,应大力推广。
作者:林海涵;谢海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朱玲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首先分析了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疼痛特征及诊断依据。其次从药物治疗、牵引治疗、物理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及局部痛点阻滞法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后从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综述了腰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
作者:徐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诊治的12例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12例全部经过内科治疗,治愈8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3例。结论:腹腔穿刺是诊断原发性腹膜炎常用的手段之一,腹水常规见白细胞计数如果大于0.3×109/L,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腹膜炎,腹水中多形核白细胞大于50%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腹膜炎。
作者:向世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周明宣女48岁因“左侧中下腹部疼痛剑突下疼痛5小时”于2012年2月28日21:36时急诊来我中心就治。患者自述左侧中下腹部疼痛,剑突下疼痛,当直立时左中腹部疼痛减轻,弯腰时腹痛可感加重。入院时查体:T36.5°C P78次/分 R18次/分 BP110/70mmHg 急性痛苦病容,面色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腹部膨软,剑突下及左侧中下腹部压痛,尤以后者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6次/分。输液前查血糖6.7mmol/L(1小时前有少量进食)。入院时分析腹痛原因为:1、急性胃肠炎2、急性盆腔炎。积极给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00毫升、及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200毫升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于2月29日3:15时,当静脉输注甲磺酸帕珠沙星注射液快结束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四肢偏僵硬,急查:BP202/113mmHg 呈昏迷状,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皮肤触之冷,四肢肌张力增高。疑诊:脑血管意外。急查头颅 CT 示未见异常。再次急查血糖发现血糖值为0.8mmol/L 遂立即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40毫升,意识逐渐恢复,再继续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以及同时双管齐下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25毫克控制血压至正常,于29日7:30时意识正常,面色红润,腹痛完全缓解,生命体征正常,自动步行离院。
作者:白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对17例巨大甲状腺肿术后并发呼吸困难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严密观察呼吸和活动性出血,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保持呼吸道运畅,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等护理,除2例患者行气管切开处于呼吸功能恢复期外,其余已全部得到缓解,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周新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36~72 h 拔管,6~14 d 全部治愈出院,未出现胃肠瘘、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并施以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李文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 PFNA 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对65例68~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 PFNA 内固定技术,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训练指导,术后做好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相应的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愈合好。结论:PFNA 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文娟;冯国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宜州市吸毒人员HIV、HCV 和梅毒的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HIV、HCV 和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宜州市2012年戒毒所412例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静脉血进行HIV、HCV 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412例吸毒人员HIV 感染率为1.21%,HCV 感染率为33.01%,梅毒感染率为6.07%。吸毒人群中静脉吸毒占80.10%。结论:吸毒人员是艾滋病、HCV、梅毒传播的主要人群;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加大对该人群进行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力度,以降低HIV、HCV和梅毒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作者:韦丽娟;卢荣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0例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3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1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接受个性化护理后,实验组的手术焦虑状态明显减轻,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眼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柴树洁;于方;衡朝霞;梁义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导致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与及时停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8%和78.1%,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止血时间为3.96±0.22d,对照组为5.12±0.19d,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可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引起,法莫替丁的应用有利于加快止血,提高疗效。
作者:万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经络推按在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对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0例诊断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术后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操作,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经络推按,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有效率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5d、术后30d的康复评分表现优于术后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上在术后5d、术后30d 的评分表现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后的患者,采用中医经络推按可促进患者症状的康复。
作者:周永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临沂市2006年~2010年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评价现行结核病控制措施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临沂市随机抽取4个县为动态监测点,采用 WHO 推荐的比例法,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耐药性测定,探讨其耐药发生趋势。结果:1737例培养阳性结核分支杆菌菌株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INH、SM、RFP、EMB)的耐药性测定。总耐药率为18.4%,其中初始耐药率为18.2%、获得性耐药率为21.6%。总耐多药率为2.0%,其中初始耐多药率为1.9%,获得性耐多药率为3.2%。结论:临沂市肺结核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结果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证明近几年执行的面视下的短程化疗政策取得了良好效益,但耐药状况仍需密切关注,应继续加强结核病患者的规范管理才能使耐药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赵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方法: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采用丁咯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椎动脉供血速度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致脑供血不足多表现为眩晕,应用丁咯地尔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有效恢复脑部正常血流状态。
作者:马举高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