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娅;杨辉
目的:探讨用不相同的蓝光疗法诊治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疗效。方法:2012年4月2日到2013年7月7日我院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71例,将71例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分组:蓝光一组(35例)和蓝光二组(36例),对蓝光一组的35例行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治疗,对蓝光二组的36例行传统温箱+双面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前,治疗后,蓝光一组和蓝光二组的血清胆红素都有下降现象,且 P<0.05。其中,蓝光一组的血清胆红素比蓝光二组下降的更多,P<0.05。此外,蓝光一组的治疗副作用比蓝光二组低,且 P<0.05。结论:在对患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诊治中,用新生儿冷光源黄疸治疗灯效果更佳,且治疗副作用少,很有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杜春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院妇科引进新技术,采用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现采集2012年57例卵巢囊肿样本,均为腹腔镜手术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达到对机体损伤小、出血少、对盆腔脏器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机体应激反应小[1]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春辉;邢富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走过性心绞痛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特殊类型心绞痛,其症状较为特殊。患者常见行走或活动初期发作心绞痛,继续行走或活动后心绞痛反而逐渐缓解或消失,故被称为走过性心绞痛。这种特殊类型心绞痛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
作者:于孔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干预对慢阻肺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行为干预。结果:观察组主诉症状的改善、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住院时间效果高于对照组(p<0.5)。结论:护理行为干预可以改善慢阻肺的主诉症状、肺功能测定值、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谢月娥;黄建龙;王梅华;谢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需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的抗血栓形成治疗是当今临床的常见棘手问题。比如,一个男性、70岁患者有缺血性脑卒中史1年,目前患心房颤动,并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和华法林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近急诊因胸痛就诊,检查发现心电图胸前导联 ST 段压低、血清肌钙蛋白阳性,冠脉造影发现左冠回旋支不稳定性溃疡性斑块,部分阻塞血管,遂进行 PCI 植入两枚裸支架。这种类型的病人今后优的治疗是什么?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与裸支架的处理有何差异?本文综述相关进展如下。
作者:刘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2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特点、并发症及合并症等方面。结果:通过了解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发病特点,对降低死亡率,以及预防、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降压治疗在降低心脑血管事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刘晓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5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常规予以抗感染、平喘和对症处理。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每天2次。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和肺部喘鸣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在喘憋、咳嗽、哮鸣音和湿罗音消失时间、2周后胸片完全吸收情况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占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1)。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作者:肖巨庆;李碧云;李小永;段凌;袁利;陈侃;周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不良情绪发生及评估心理干预对其改善效果的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评估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状况,然后进行心理干预,再次评定心理状况,分析效果;结果:肝硬化病人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尤其是焦虑、抑郁明显,分别是50.3%和48.5%,经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积极预防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给予及时干预和帮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作者:岳桂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院外急救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基本部分,也是入院前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环节,院外急救多数是在急诊情况下,突发情况并且不在医院的急诊场所范围之内,往往是在院外进行,患者身边多数是普通路人,知晓医疗知识的人员比较有限,此时便会耽误患者第一拯救时间,因此,院外急救知识的普及显得尤为重要[1]。这也可以使得患者不会错过抢救时机,保证了患者的生存率、一些不可逆的致残率以及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邓智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根据多年心内科临床实践与护理,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方便,既利于心血管病人的抢救工作,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除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外,患者绝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术和做好留置针的护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中医属“痹证”或“痿证”范畴,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压迫刺激颈部血管、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的头、颈、肩、及胸部疼痛,甚至合并肢体功能障碍等综合症状。本病多发生于30岁以后,以40~60多见。
作者:孙宏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老年人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是随机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10例老年人腹股沟斜疝患者,将其分为UHS补片修补、疝环填充式补片修补疝两组;比较两组手术中、术后等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UHS补片修补在术后舒适性、术后阴囊积液、术后复发率均优于疝环填充式修补组,而在手术费用明显高于疝环填充式修补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患者腹股沟疝能显著降低手术风险,安全可靠,UHS补片疝修补术降低患者术后不适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加强了强了薄弱的腹壁,更能预防其疝的发生,目前合理的补片,尤其对复发疝修补更加可靠。
作者:侯英奎;王白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我国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作者:李彬;李慧;冷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肛周脓肿,采取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肛周脓肿患者均分为 A、B 两组,对 A 组患者以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 B 组患者以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综合对比两组术中术后效果。结果:B 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 A 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根治术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手是人重要的劳动器官,极易在劳动过程中受伤。随着我国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手外伤在经济发达地区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各种外伤致手部皮肤缺损或神经、肌腱、骨骼的损伤,临床上常采用皮瓣修复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和后期手功能的重建,具有对缺损部可以较好地修复的优点[1]。手外科手术中大约有60%的患者需要做皮瓣移植,在皮瓣移植过程中护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2]。皮瓣的成活与护理的得当有相当的关系。以下是我科手外伤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
作者:黄少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为78例患儿实施干扰素和抗感染等治疗,在经过治疗后,有77例患儿达到治疗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为98.72%。结论:手足口病传染速度快,对患儿的身体影响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宫兆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资料,探寻总结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各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输注血液制品11866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0例,输血不良反应率0.506%,其中发热反应23例,占38.3%,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过敏反应37例,占61.7%,以输注血浆引起为主。结论: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采用新的配血技术、白细胞过滤、血细胞单采等新技术,严格无菌操作,加强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娟;刘明华;彭演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联合洗胃法对口服甲拌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改良联合食管、胃洗胃法,分析两组疗效效果。结果:治疗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死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改良型联合食管、胃洗胃法能较好的清除胃、食管内的毒物,有利于中毒的恢复,提高存活率。.
作者:高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 O.125%罗派卡因联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用于剖宫产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对产妇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健康足月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在硬膜外腔持续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2mg 与地塞米松10mg混合液镇痛:对照组为病房常规杜冷丁50mg 肌注。观察①在12h、24h、48h 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宫底高度变化、阴道出血量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②肠排气时间吴,哺乳时间.结果:两组各时间点在疼痛评分上镇痛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1),在宫高、不良反应、运动阻滞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镇痛组的肠排气显著短于对照组(P<O.01),哺乳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125%罗派卡因联合芬太尼、地塞米松用于持续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能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
作者:王雪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妊娠分娩是一个自然而复杂的生理过程,分娩疼痛却是每个做妈妈的女性都害怕的话题,总结了无痛分娩应用于产程中的护理体会,做好无痛分娩前的健康宣教、心理行为支持、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可以减轻分娩中的应激反应,稳定产妇情绪,减轻了孕产妇的产痛,减少了分娩过程中母婴的一些并发症,降低难产率,提高顺产率,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莫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