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立雄
本文在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机制,对产科护理风险因素展开分析与研究,旨在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对护理风险因素的各类管理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阳丽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在《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我国老年人群整体健康水平不乐观,中国老年人未来养老,还是应该根据传统意愿,绝大部分在社区、在家庭养老,这是适合老年人养老的。研究表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寿命高于机构养老,这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家庭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老年人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居家养老模式,现将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近五年我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我国老年人家庭护理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张迎红;程红;徐晶;路兰;鲁琼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原理,讨论手术步骤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对手术的疗效和常见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治愈率比较高,并发症在正确的护理方式下也可以得到恢复。
作者:胡京涛;孔凡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ASAⅠ-Ⅱ级无痛宫颈锥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丙泊酚2mg/kg(B)、地佐辛0.1mg/kg(D)、舒芬太尼0.1ug/kg(S组),D和S组都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D和S组分别静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2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mg/kg。记录麻醉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宫颈锥切时(T2)、术毕清醒时(T3)各时刻点的MAP、HR、RR和SpO2和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术后10min的宫颈痛VAS评分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T0时MAP、HR、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与T0比较MAP、HR、RR、SpO2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MAP、HR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体动发生率、术后宫颈痛VAS评分均大于D组、S组(P<0.05);S组SpO2T1、T2时明显下降,且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在无痛宫颈锥切术的麻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艳红;张春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我国1999年10月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1],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会出现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脑卒中等老年人特有的疾病,以及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等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年人疾病的特点可概括为“一人多病,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减少发病率,降低病死率。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听力、记忆力、自理能力,甚至认知能力明显降低,缺乏求治的意志,导致对治疗方案失去信心,对治疗容易产生不依从性。自2011年以来,我们根据7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不同状态和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崔常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巧,以便寻找有效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5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35例,其中18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另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处理方式,对比两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观察组效果更优(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醉方式在进行急诊手术时效果好,且对病情程度不同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应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伴心衰患者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联合中医护理之后,治愈出院40例、护理满意4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1.4)d,本组患者治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法用于肺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显著提升综合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我院于2012年开始实施热性惊厥临床路径质控,现就2012年度的热性惊厥的临床路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陈斌;王海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采用小针刀配合水针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54例,有效率100%,提示本法显示了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化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制观念不断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由于医疗服务质量与人们期望之间的差距较大,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升高[1]。为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认真分析产科护理中发生纠纷的原因,调整和规范医疗行为,转变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是减少纠纷的重要措施。
作者:韦群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约20%-25%的女性和7%-15%的男性有明显大隐静脉曲张,本病特点是有家族遗传倾向,单腿、双腿均可发病。且女性患者往往在怀孕后常发生或加重。对于生产3个或以上孩子的妇女发病率增高,后天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的站立、肥胖、怀孕、便秘及慢性的咳嗽等○1。近十余年来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给下肢静脉的治疗带来新的活力,而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仍然是外科方法的主要内容。近年我科对传统的外科手术进行改良,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姚明;关克勤;贾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厌食症患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脾养儿颗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和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患儿由于厌食症引发的不良症状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显著优越性,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周礼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邢台县儿童的骨密度情况,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澳诺(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BMD.1000型超声骨质分析仪,对邢台县405名儿童测量下肢胫骨中段1/3处胫骨的超声骨密度 sos 值和 z 值,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邢台县幼儿园儿童骨密度缺乏者占8.4%,农村幼儿园儿童骨密度正常者明显高于县城(
作者:张平;李万军;路大鹏;魏双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总结3例前列腺增生伴 II 型糖尿病术后继发出血的护理方法,为促进同类患者早日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本科从2012年3月-2013年6月共收治23例糖尿病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其中3例分别术后2天、5天、22及37天出现肉眼血尿而再次入院。结果:经处理3例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及时使用抗生素及止血剂,有效控制血糖,并详细做好饮食及出院指导,对预防术后继发出血至关重要。
作者:陈丽周;陈益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改变胰岛素的注射部位的方法,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从而增强胰岛素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60例长期应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按血糖情况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同时对胰岛素的注射方法进行改良,实验结束时进行自身对照。结果:三组自身对照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圆移动注射胰岛素部位的方法对提高胰岛素在体内的吸收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
作者:李春梅;周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本文为了解儿科支气管肺炎使用抗生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相关抗生素使用建议,能够为儿科支气管炎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收治的96儿科支气管炎病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参与实验的96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有94例康复出院,2例好转,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结论:要定期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调研,及时发现总结问题,指导医院在临床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抗生素干预措施。
作者:胡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联合研究结直肠癌外周血及腹腔灌洗液细胞角蛋白(Cytekeratin 20)CK20的变化,探讨腹腔镜手术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连(RT-PCR)法检测51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及及腹腔灌洗液 CK20的变化。结果: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手术前后右颈内静脉血及腹腔灌洗液检测 CK20阳性表达率变化(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与 TNM 分期有显著相关。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增加肿瘤扩散风险。
作者:刘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癌症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近年来,随着疼痛治疗手段的发展,癌痛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但是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解除癌症病人疼痛是一个重要而不能忽视的医疗问题。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正在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护士在对癌痛的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癌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白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措施,尤其对于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氧分压低及术后合并呼吸道感染,预计短期内不能恢复意识者,气管切开术更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作者:李园;张晓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测定心衰患者的血清氮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探讨血清 NT-ProBNP 水平与心衰患者的相关性及对心衰的诊断、心功能评估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住院患者366例,分心衰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 NT-ProBNP 浓度及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测值(LVEF)%,并分组比较分析。结果:心衰组患者血浆 NT-ProBNP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血浆 NT-ProBNP 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 BNP水平与 NYHA 分级之间呈正相关,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NT-ProBNP 测定对心力衰竭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庆余;崔天根;朱妍妍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