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雪莲
目的:研究笑气吸入镇静法在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中的应用,观察其使用安全性和在无痛拔牙术时的镇痛麻醉效果。方法:把60例拟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的牙科恐惧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进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术;对照组:常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实行复杂阻生智齿拔除手术。拔牙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进行疼痛程度(VSA 评分)和镇静程度(Ramsay 评分)的评估。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拔牙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好,疼痛程度显著减轻,SBP、DBP、HR、SPO2变化平稳。结论:对于口腔门诊进行拔除下颌复杂阻生智齿且伴有牙科恐惧症患者,拔牙术中将笑气吸入镇静法与常规下牙槽神经组织麻醉联合使用,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麻醉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满足患者无痛拔牙的愿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志彬;谢春莲;古汉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更年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和更年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开展本地区更年期妇女的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调查外冈地区沪籍、非沪籍各100名45-55岁妇女,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询问有关更年期症状相关了解情况及保健知识。结果:以询问法获得沪籍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72.7%。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82.8%。非沪籍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69.1%。更年期保健知识知晓率24.4%。结论:更年期女性,特别是流动妇女缺乏更年期保健知识和保健意识,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应加强流动人口妇女更年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吴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机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入住我科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3例患者,观察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效果。结果:53例应用呼吸机患者中,50例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升高,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1次性成功脱机34例,两次以上脱机成功16例,另3例由于其它原因导致死亡。结论:呼吸机的应用推广想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取决于医护人员的熟练操作及患者的积极配合,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有精湛的技术、冷静的头脑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者:葛淑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通过临床工作中产科手术麻醉操作,论证在手术过程中要考虑产妇的特殊生理和母婴安全以及局麻药的毒性反应,避免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致产妇失语的现象发生。
作者:李金芳;刁桂娟;颜蕴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药物,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李莉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给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通过分析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来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可以大大地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作者:哈斯格日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联合使用奥曲肽、泮托拉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患者,随机成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保护胃肠黏膜,维持水电解质,补充血容量,支持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奥曲肽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止血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伴随骨折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在老年人中90%脊柱骨折和髋部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①。其中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容易引起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多数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症缺乏认识,胸腰椎骨折又给生活和护理带来诸多困难,针对本病,我们进行有效的分期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素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肌筋膜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软组织疼痛,目前,我国至少有一亿以上慢性疼痛患者,人体运动系统软组织损害引起的疼痛和相关症状,通常以软组织松解、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导热等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我科于2010年1月~2013年3月对145例慢性疼痛患者给予银质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护理,其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建华;白美英;祝丽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角膜新生血管是角膜接触镜佩戴者的常见并发症。本文试就作者近六年来门诊观察随访的102例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与可能有关的一些因素加以探讨。
作者:侯建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指以医学为基础,以病人及家属为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方式的活动过程[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不断的提升,老年疾病的不断上升,使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所以现在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和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芝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44例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使用具有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护理,对护理组使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中应用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满足患儿的身心要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要适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提供病人满意的护理技术和服务,应重新审视现行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笔者论述了按 ISO9000族标准,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运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管理体系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方法、持续质量改进等一系列标准。保证质量控制有效性和适宜性,提高全体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供病人满意的护理服务和技术。提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应引进 ISO9000标准,按“标准”的思维方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程序加强护理质量建设,与国际先进接轨。
作者:葛长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慢性胃炎(CG)是指不同原因引起如胃粘膜慢性炎症(即在病理上表现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本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认为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中医中药在治疔多种疾病上有其特色和优势,本研究旨在探讨西药联合中药辨证论治能否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缓解相关症状。
作者:刘鲁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5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根据资料,所选样本分为两组:A组(埃索美拉唑+西沙比利)与B组(奥美拉唑+西沙比利),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A组总有效率为91.55%(65/71),B组总有效率为82.35%(7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面更具优势,且疗效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新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在卫生保健课堂中融入性教育的重要意义1.1卫生保健课程是卫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整体论的健康观念,强化预防的观念,提高学生以后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
作者:王珺;虞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食道癌的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 X 线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并均经病理证实。结果:X 线钡餐造影在诊断食管癌病变的长度、功能性改变及粘膜破坏程度具有优势,而 CT 检查在判断食管壁浸润程度、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方面很有价值。结论:钡餐造影与 CT 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影像诊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彭进;李宏;顾桂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1例巨大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钙化慢性硬膜下血肿 CT 表现为梭形混杂密度影,包膜钙化明显,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时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结论: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包膜是治疗钙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熊海洋;张家良;李浩;张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本文从西药、专方专用、中成药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回顾了中西医结合防治房颤的研究概况。中医西结合治疗房颤已从小样本临床观察,发展到21世纪较大规模的中成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证明了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独特的疗效。近年来对于房颤的中医药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纠正心室率,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如预防房颤血栓形成和减少房颤后卒中的发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确切的进展。
作者:褚延鹏;刘秀娟;薛一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在我国一直呈散发状态,一旦外环境--食物载体--人群形成有效的传播链可呈高度散发的地方性流行。
作者:尹惠萍;陈海清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