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晖
患者,女,28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伴四肢抽搐2年,再发2天”于2013年1月31日入院。患者自诉2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并胸闷,气促、心悸、四肢反复麻木抽搐,于当地医院行血生化检查:AST113.4U/L, CK1610.4U/L,CKMB36.3U/L,LDH979U/L,HBDH541.2U/L,提示“肌酶广泛升高”,诊断为“心肌炎”,间断口服“辅酶 Q10、肌苷片”及充分休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间断胸闷、心悸、四肢麻木抽搐,无胸痛、黑朦、晕厥,后多次复查血生化肌酶持续升高,未予重视。2天前于家中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厥1次,致“头皮裂伤”,于本院急诊科行“清创缝合”并查血生化:AST 正常,CK1048U/L (正常值24-195U/L),CKMB8.1 ug/L(0-5ug/L),LDH463U/L(109-245U/L), HBDH278U/L(95-250U/L),肌红蛋白111ug/L(14.3-65.8ug/L),血钙1.72mmol/L (2.03-2.54mmol/L),血磷1.83mmol/L(0.84-1.5mmol/L)。心脏彩超: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头颅 CT:双侧额叶多个点状钙化灶,右侧顶部头皮软组织肿胀。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既往2周前于本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家族性疾病、颈部手术史。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反应稍迟钝,记忆力、定向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甲状腺无肿大,无血管性杂音。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入院初步诊断:.胸闷原因待查(心肌炎?)。入院后给予改善循环、营养心肌等治疗,第2d 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Q-T 间期延长。血生化:肝肾功、血糖、血脂均正常,CK1452U/L,CK-MB 正常, ;LDH512U/L,a-羟丁酸脱氢酶314U/L,肌钙蛋白阴性,血清钙0.91mmol/L,血清磷2.28mmol/L。继续上述治疗3d 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改善,仍感间歇性四肢抽搐,之后多次复查血生化均提示 CK、LDH 升高、血钙低、血镁低、血磷高。经过再次详细追问病史及查体,患者近2年以反复口角、手足搐搦为主要症状,伴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多汗、声音嘶哑、视物模糊、牙齿钙化不全,皮肤干燥、脱屑,指甲出现纵嵴,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可能,本院2次查 PTH(2.36,4.62ng/dl)(参考值0-20),同时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查 PTH<3pg/ml(参考值8-74 pg/),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正常。双腕关节、骨盆摄片未见异常。患者既往无甲状腺或颈部手术史,病因不明,明确诊断为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口服碳酸钙 D3等口服3周后,复查患者血钙水平逐渐升高,手足搐搦等症状逐渐缓解,胸闷、心悸症状完全缓解,患者要求出院,建议其继续院外补钙治疗。随访5个月,搐搦症状基本缓解,胸闷、心悸未再发作,视物模糊明显好转,仍需长期坚持口服钙剂。
作者:龙云;邓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抗HIV药物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在大鼠原代肝细胞内联合用药的药代动力学,并分析其代谢相互作用。方法: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后,分别以雷特格韦及利托那韦不同时间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药物检测方法学,并以此分析细胞匀浆内药物浓度。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学证明检测效果良好,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联合用药中两种药物在原代肝细胞内代谢基本不受影响。结论:雷特格韦与利托那韦之间没有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能够在抗HIV临床治疗中联合使用。
作者:曹日昇;陈俊娣;刘翠萍;蒋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颈部气管开放性损伤的麻醉。方法:对24例气管开放性损伤患者的麻醉实施。结果: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插管安全可靠。结论:颈部气管开放伤麻醉插管以保留自助呼吸为宜。
作者:杜彩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我院34例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患者的疗效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6-24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Neer评分标准评价;优15,良18例,差1例,优良率为94.8%。结论:对移位NeerⅠ型、Ⅱ型和Ⅲ型、Ⅳ型的骨折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任宗凯;胡晓红;张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后是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回复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产妇消耗了很大的体力,使抵抗力明显降低,细菌容易入侵,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产后感染,因此,母亲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的多少,对母婴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
作者:王咏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适合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方法: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8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角色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选择2010年3月住院分娩的60例产妇为实验组,采用护士以照顾者与教育者角色兼顾的具有人性化的改良式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作者:方东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外耳道清洗的临床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254耳)耳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外耳道清洗治疗,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清洗药物,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采用过氧化氢液清洗,观察组患者100例,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清洗后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耳痛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碘伏液清洗外耳具有良好的效果,痛苦少,对皮肤黏膜的刺激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及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瑞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体检检验项目,对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查找病因。方法:对2011年某地区某事业单位职工定期健康体检661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统计结果,对异常结果进行复查,并进一步做相应检查,结合临床医生诊断,分析病因。结果:40岁以上男、女职工的总胆固醇(TC)均值已超过5.4mmol/L,30岁以上男性职工的甘油三酯(TG)均值已超过1.9 mmol/L,本事业单位男性职工甘油三酯(TG)均值高至2.13mmol/L,显示甘油三酯(TG)处于高水平。50岁以上女性职工比男性职工的总胆固醇(TC)水平高,血糖浓度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各年龄组血糖均值均在参考范围内,但总体水平偏高。血脂、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为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久坐、肥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结论:对体检中出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异常和血糖(GLU)增高的职工,需要结合病情、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对事业单位职工定期进行血脂、血糖的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选择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血糖(GLU)作为事业单位职工常规体检项目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夏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误诊阑尾炎病人诊治及愈后情况。方法:通过收集本院1998~2012年以阑尾炎为第一诊断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85例,24例术后与术前诊断不相符病人诊治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4例误诊病人常见误诊疾病为宫外孕、右卵巢囊肿蒂扭转、黄体破裂等。术中、术后采取了相应的手术治疗措施,做到了误诊不误治,24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必须强调鉴别诊断的重要性,而误诊不误治对病人痊愈意义重大。本组24例中,22例为女性,故对女性阑尾炎病人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更为重要。
作者:管志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保医疗体系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差、健康观念淡薄,常常处于被动治疗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我们要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健康教育,取得病人及家属的配合,维持血压的稳定,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帕金森病(PD)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抽取30例非 PD 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 UPDKS(帕金森病评定量表)、PQSI(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ESS(爱波沃斯思睡量表)、MMSE(简明精神状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及改良 WEBETER 评分来评定 PD 患者的病情和睡眠情况,并和对照组相比较。结果:PD 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观察组在失眠、异态睡眠以及白天睡眠障碍等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患者当中,睡眠障碍比较常见,失眠、睡眠发作、日间嗜睡以及异态睡眠等是其主要表现,患者抑郁、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服用多巴胺能药物的剂量多与 PD 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吕斌;曲艳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产科是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高风险科室,容易发生差错事故,探讨产科护理的风险防范和管理对策。通过风险管理,产科护理风险的管理重在预防,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望小儿指纹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儿指纹的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必然。进行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需注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小儿指纹名词术语的界定,规范表述,界定内涵,减少主观性影响。二是小儿指纹要素的提取及分类,提取特征要素,建立客观的分类方法,把握与证候的内在联系。三是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借鉴现代图像采集及分析技术,建立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小儿指纹采集方法,逐步实现临床小儿指纹信息化。
作者:马剑;申应涛;王钢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基于临床护理岗位需要,与临床专家合作交流,设计《基础护理技术》说课,从课程定位、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评价及课程教学特色几个方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说课,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为教学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田芬霞;王杏敏;林芳卉;牛杰;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我院于2010年5月引进2台柯达8900激光相机,自安装使用以来,累计打印胶片1万多张,完全取代了老式洗片机的应用,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现将柯达8900型激光成像仪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和检修方法做如下总结供同行参考。
作者:孔令箭;徐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重复剖产术的手术指征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患者14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数量分别为75例和72例,观察组为重复剖宫产患者,对照组为初次剖宫产患者,观察两组的母婴结局和手术指征。结果:高危妊娠为重复剖宫产术患者重要的手术指征,而社会因素为初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指征;在前置胎盘率、盆腹腔粘连率、子宫破裂率以及产后出血率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剖宫产术非常容易出现子宫破裂、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以及盆腹腔粘连等,并且会引发新生儿窒息,加上高危妊娠是其主要手术指征,因此在临床上要对重复剖宫产术慎重使用。
作者:王英杰;梁玉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患者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方法:对红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有计划进行2年随访,并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对饮食、起居、合理的用药等科学的监测血压,对干预前、干预后血压稳定进行比对。结果:经过2年的社区干预,对患者的饮食、起居、合理用药等不良行为习惯大大改观,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进行社区干预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于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静脉输液主要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给药用途径。将药物快速输送到全身,以达到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目的,是护理人员主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针对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生渗漏性血管损伤的原因分析,如何建立规范的护理防护体系,避免在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皮下组织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轻者可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致红斑、水疱,静脉炎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反复腹胀恶心1年,加重3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以进食后为主,曾在外院作胃镜检查,镜下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并予对症治疗。平时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症状时好时坏。3天前上述症状在无明显诱因下又再出现,并有所加重。自发病以来,偶有发热,胸闷憋气,纳少,四肢瘙痒,寐差,舌淡、苔白,脉弦。无黄疸、头痛、头晕,无呕血、黑便等。大便2次/天,为不成形软便,无体重下降。既往有过敏史。门诊拟消化性溃疡收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发育尚好,营养不良,消瘦,慢性病容,神清,查体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蜘蛛痣、红斑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音清。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未触及明显肿物,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腹水征(-),肠鸣音活跃,未闻及高调肠鸣音,四肢脊柱无异常,双肾区叩击痛(-),周身皮肤散在红色斑疹。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Hb121g ,WBC10.40x 109/ L, NE%0.81%,%MONO8.8%,#MONO0.92x 109/ L,#EOS0.77x 109/ L;尿常规蛋白(-),管型(-),RBC(-),WBC(-)。大便常规RBC(-),脓细胞(-),虫卵(-);血沉正常;肝功能 ALB 51.6g/L,ALT 92U/L,A/G2.5;肾功能UA588umol/L。腹部立位片腹部肠管少量积气。肝胆脾彩超轻度脂肪肝,胆囊内胆汁淤积。入院作胃镜检查示食管、胃体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糜烂,胃窦部粘膜轻度充血、水肿,十二指肠球部粘膜光滑,未见溃疡。病理活检:粘膜及粘膜下肌层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后诊断:嗜酸细胞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脾胃不和证。患者高敏体质,对大部分药物过敏,只能选择用药。西医治疗:患者及家属拒绝激素治疗。临时予维生素B6肌注;泮托拉唑注射液80mg,维生素C注射液2.5g,ivdrip Qd;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口服Qd。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呕。药用:陈皮、半夏、枳壳、柴胡、香附、竹茹、莱菔子、紫苏、生姜、旋复花各15g,代赭石3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针刺选穴: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内关、合谷、上脘、建里,配合胃宁贴,每日20 min。患者入院后出现腹痛难忍,予异丙嗪注射液肌注对症治疗,病情有好转。于静点维生素C注射液中出现斑疹加重,停用维生素C注射液。余治疗不变。经20天住院治疗,患者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细胞0.071,诸症亦较前好转出院。
作者:刘海军;贾志田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