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萍
患儿男,25天。孕40周,第1胎第1产经剖腹产分娩。出生体重4200克,生后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生后24小时排胎便,无呕吐、无腹胀。因排黄绿色稀便伴腹胀15天就诊。查体:面色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软、无压痛,可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肝脾不大。疑诊巨结肠行造影检查。造影前检查:胸部未见异常。腹部大小肠积气、扩张,以结肠为主。经肛通过导管注入稀钡液检查:见结肠各段管径、外形、分布部位及通过情况等皆无明显异常,直肠远端张力高,但可舒展,请结合临床。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根据多年心内科临床实践与护理,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浅静脉留置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了方便,既利于心血管病人的抢救工作,又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除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外,患者绝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技术和做好留置针的护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姚秀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护理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共80例,依照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面舒适护理,对照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38例(95.0%)、未见并发症、家长满意度100.0%、平均住院时间(5.4±0.5)d,家长满意度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的舒适护理服务可显著提升小儿重症肺炎患儿综合治疗效果与家长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玮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41例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骨折均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20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26例,良9例,可6例,优良率82.3%。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可维持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左仕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46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缺钠情况,给予积极地纠正低钠血症,同时接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显效32例,好转11例,其有效率93.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患者经经适度补充氯化钠可及时纠正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改善其住院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作者:郭仁斌;王晓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选择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通过从生理、心理、功能康复、用药等多角度进行全程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7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骨密度,38例骨量减少、29例骨量正常。结论:大限度的缩短了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的预防了骨质疏松引起的再次损伤。
作者:张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院校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如何实现教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接是职业院校争相研究课题。
作者:甘梅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在现在的和谐社会中,一切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芒。生老病死,生命走向终结时人们要求的质量也高了,特别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临终病人也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临终护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以满足晚期病人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现就临终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者:杜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2012年间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回顾性耐药性分析。结果:5年中共培养出462株MRSA,MRSA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完全耐药; MRS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80%;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4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烷完全敏感。结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茵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播散和流行,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应筛查MRSA。
作者:潘如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们对28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保守治疗,对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心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不仅仅在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中能够听到悦耳的音乐,现在音乐也走进了医院,音乐疗法也涉,l 及到医院的各个领域,成为临床的一种治疗手段。康复大厅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锻炼的地方,能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音乐疗法在康复大厅中的应用,不仅仅使患者身体得以康复,更使得精神得到康复,真正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内涵。
作者:张桂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松解粘连,疏通输卵管阻塞,恢复生育功能。方法:运用综合电、热、磁、按摩等多功能盆腔治疗仪结合中药液冲冼会阴阴道治疗输卵管阻塞病人50例。结果:痊愈3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结论:中药冲冼结合盆腔治疗仪对输卵管阻塞的再通进行治疗,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病人痛苦小,并给予及时的护理,效果理想。
作者:覃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妊娠期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40例有焦虑障碍住院待产孕妇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把这140例人员随机分成了观察组70例、常规组70例,对于观察组的人员实行了多种健康教育结合的方式来对待产妇女进行心理干预,对于常规组只采取普通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分析对比这两组产妇对妊娠期认知情况掌握和分娩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经过两组的健康教育之后,观察组的对妊娠期认知行为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新生儿阿氏评分、分娩方式依从性和自然顺产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在围生期对产妇进行不同层面的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措施,其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妊娠期认知,提高产中、产后的各项指标。
作者:李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索荼碱与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多索荼碱组(观察组)50例,氨茶碱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肺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在临床疗效、肺功能的改善方面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不良反应少,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索荼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确切,且安全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兰索拉唑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为新的根治幽门螺杆菌方案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提供线索。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消化内科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人,其中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在保证其他联合治疗用药一致的基础上连续治疗两周后停药并在治疗一个月后再次行 C14呼气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有20例患者 C14呼气试验转为阴性,转阴率为83.6%;对照组有12例转阴,转阴率为4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中发现患者在治疗中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便秘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结论:联合使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以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技术、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制定白癜风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操作标准。方法:制定护理疗效观察指标和护理技术操作安全性指标,结合护理常规技术,观察白癜风维吾尔医特色护理技术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患者入院时基本情况及相关信息指标评估分数与出院时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维吾尔医特色护理规范在临床上对白癜风应用时起到了显著性作用。这对该护理技术操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祖丽菲亚·吐尔逊;玉苏甫·买提努尔;吐尔逊·乌甫尔;阿依努尔·热合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 PDCA 循环管理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应用 PDCA 循环管理模式改进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并对应用PDCA 前后手卫生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点科室医师、护士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5.1%、60.6%提高至84.9%、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护人员总洗手率由应用 PDCA 前的58.5%提高至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 PDCA 循环管理应用于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管理中,可显著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王亚莉;王贺;杨雪华;赵真;阎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CT评分对支气管哮喘控制的意义。方法:选取在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就诊的哮喘患者58例,每月随诊病人进行ACT测试,观察患者病情控制,并在患者就诊前、就诊后1年后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后患者ACT评分和肺功能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ACT:14.89±5.62 VS 21.48±3.18, FEV1/FVC:86.68±20.06 VS 94.26±15.62,FEV1%:51.57±20.44 VS 66.59±19.55,PEF%:48.92±24.99 VS 66.61±22.75,P值均<0.05),ACT与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9)。结论:ACT评分和PEF%一样均可用于哮喘的病情严重程度分析和哮喘控制,指导阶梯治疗。
作者:叶涵;邵娟;王德峰;吴翔吴;聂小东;张国荣;陈豫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对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在老年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84例老年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康复指导组,不仅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还展开心理护理、日常生活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性指导。在两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产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在入院之时,早期康复指导组的患者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在 MBI 评分和 FMA 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但经过两周治疗之后,常规组患者的 MBI 评分和 FMA 评分要比早期康复组的患者低,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骨折和脑出血复发等并发症,还有就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并无明显差别。结论:早期康复指导能帮助老年脑出血病人尽早的恢复神经功能,使其病残程度减轻,使其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使其远期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司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前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2.2亿,每年就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1]。吸烟有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对控烟策略的认识和赞同情况均远远不够。有效的健康干预,是达到控烟目的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人群宣教,提高了人们戒烟的主动性,可有效减少由吸烟和被动吸烟导致的疾病。为研究社区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我们从2011年起对某小区居民进行以控烟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监测。
作者:周梅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