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充溢型巨结肠一例

王秀娟

关键词:先天性, 巨结肠, 造影检查, 腹胀, 心肺听诊, 导管注入, 出生体重, 无窒息, 肝脾不, 肠鸣音, 产分娩, 直肠, 张力, 羊水, 胸部, 小肠, 无压, 外形, 胎盘, 胎便
摘要:患儿男,25天。孕40周,第1胎第1产经剖腹产分娩。出生体重4200克,生后无窒息,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生后24小时排胎便,无呕吐、无腹胀。因排黄绿色稀便伴腹胀15天就诊。查体:面色无黄染,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胀、软、无压痛,可见胃型、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活跃,肝脾不大。疑诊巨结肠行造影检查。造影前检查:胸部未见异常。腹部大小肠积气、扩张,以结肠为主。经肛通过导管注入稀钡液检查:见结肠各段管径、外形、分布部位及通过情况等皆无明显异常,直肠远端张力高,但可舒展,请结合临床。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溃疡,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该病多发于秋冬和春夏之交,且男性发病比例较高。相关资料显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胃酸分泌过多,饮食不当,免疫功能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相关。该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上腹疼痛,反胃,嗳酸,恶心,呕吐,疼痛特点为长期性,周期性和节律性。为此,在日常的消化性溃疡护理工作中,我们应采取综合护理,从患者的药物,心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着手,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田璐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353例病人均经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胃癌和胃溃疡病人均在病灶中央及边缘取组织5~6块做病理学检查;各组病人都在幽门5~8cm 处粘膜做快速尿素酶试验,并作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学及 HP 银染色检查),二者之一阳性即确定为 HP 感染。结果:胃癌、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 HP 感染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的 HP 感染率69.8%,HP 感染率在不同部位的胃癌中比较无差异,与胃癌高发区 HP 感染率62.5%相近。结论:胃癌的形成非常复杂,即使在 HP 感染低发区,HP 感染可作为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荣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二级医院急诊护士技能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急诊护士急救技能掌握的现状,探讨其培训需求。为今后的急诊护士技能培训提出方向。方法:自制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某市八家二级医院的98名急诊护士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二级医院急诊护理人员的组成以中专、护士、低急诊工作年限者为主。认为进行技能培训“非常重要”的占76%。单项技能掌握程度排第1位的是“给氧法”,需求程度排第1位的是“深静脉穿刺术”。不同职称的急诊护士对培训的需求有所不同。结论:低学历、低职称、低急诊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占大多数,应作为培训的重点对象。根据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的需求,制订分层次、多形式、切合临床实际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傅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四大死亡原因之一,到目前为止仍是我国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1-2]产后出血一旦发生,必然会对产妇造成一系列危害,产后出血的预防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医务工作者因做好孕前期保健及怀孕妇女的围生期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及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并给予积极的处理。分娩期正确处理产程。产后应在产房观察2小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会阴缝合处有无血肿。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给予积极的抢救,减少产妇的死亡。在探讨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预防及治疗的有较方法,为及早采取措施,努力降低其发生并及时挽救产妇生命提供依据。

    作者:余仕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论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的实现

    手术室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为外科的手术工作提供了先期性的资源保障。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应遵循标准化原则、规划化原则和制度化原则。手术室物资规范化管理实施路径为物资入库管理、物资使用管理与废弃物管理三方面组成。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肿瘤相关性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升高,中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同癌症预防与控制纲要(2004-2010)》中指出癌症正在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杀手,癌症的危害日益严重[1]。肿瘤相关性肾病行血液透析患者也成为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因此做好他们的身心护理,改善透析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针对肿瘤相关性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浅谈体会。

    作者:薛金凤;严文静;包晓燕;魏晓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措施。结果:3150例患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全部治愈。结论:积极有效治疗加高质量的护理,可以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朱玲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1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现代医学疗法,治疗组加用中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中药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和康复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爱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索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及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及综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郭瑞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永久性肠造口病人术后延伸护理探讨

    通过文献回顾和政策分析,探讨延伸护理在造口护理中的发展及应用,并通过造口患者院外延伸护理的运作模式,提升出院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

    作者:杨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腹腔镜在腹部穿通伤中的应用及其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的价值,及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177例腹部穿通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及剖腹探查手术组进行对比,对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严密仔细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腹腔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均低于剖腹探查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腹部穿通伤疗效确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都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炎性肠梗阻5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炎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52例,治愈50例(96.2%),中转手术2例治愈。早期手术4例,死亡2例(50%)。结论:炎性肠梗阻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手术疗效差,常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陈耀堂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DCA 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下送回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下送回收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影响下送回收质量管理的因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结果:2012年7~12月满意度调查比2011年7~12月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运用PDCA循环对下送回收质量管理,提高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

    作者:徐嬉平;房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针配合 TDP 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 TDP 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 TDP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的疗程与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治疗老年性尿失禁,电针配合 TDP 优于口服中药,且简便易行,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作者:朱力;谭远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利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抗凝治疗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间心内科收治的确诊冠心病并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5例,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基础上其中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抗凝治疗,对照组则给予传统的阿司匹林片治疗,连续治疗一个月后再次采血进行凝血项检查,比较两组血小板集聚率改善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小板凝聚率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服用氯吡格雷治疗组的改善率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血液高凝状态是冠心病和糖尿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显得更为重要,氯吡格雷作为新一代的抗凝药物已经在临床有广泛使用,其疗效可靠,较传统的阿司匹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介使用。

    作者:庹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3年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有6例位于皮下脂肪层,5例位于腹直肌层内。肿块均为不均质低回声,无包膜,边界欠清,周边及内部可探及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为低速高阻的动脉频谱,高速度16.2-23.4cm/s,低速度4.0-7.4cm/s,阻力指数(RI)0.68-0.7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放射科护理风险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3年1月到6月期间护理事件308例的资料并作总结性研究。分析风险发生率和方式原因,分析相应的对策。结果:数据显示放射科风险发生率略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护理技术高低,是否按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掌握程度,安全意识大小,是否高度责任心等。结论:放射科护理风险诸多,需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李大琼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一3诊断标准的6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抗精神病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对照组采用只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周、第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30%,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TE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效,且不增加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

    作者:王亚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儿内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治

    目的:分析儿内科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工作。方法:通过对近几年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现代高科技的进步以及及时的进行手术,无论成年人还是婴幼儿,回复的状况都很好,尤其是婴幼儿,效果尤为显著。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这种疾病,婴幼儿是高发人群,极早到的发现并接受手术,康复的效果也是好的,由于婴幼儿体质较弱,必须及时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引发其它的病症。

    作者:周德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后循环缺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方便患者及时的了解疾病的知识。协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